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 > 显宗孝明帝纪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显宗孝明帝纪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二月甲寅日,太尉赵憙、司徒李䜣被免职。丙辰日,明帝拜左冯翊郭丹为司徒。己未日,拜南阳郡太守虞延为太尉。甲子日,明帝立贵人马氏为皇后,立皇子刘炟(dá)为皇太子。赐天下男子民爵,每人两级;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级;外来流民,尚未登记户籍,愿在当地落户的,每人一级;鳏、寡、孤、独、患有重疾、残疾、生活贫苦不能自立的,赏赐粟米,每人五斛。

当年夏天四月辛酉日,封皇子刘建为千乘王,刘羡为广平王。

六月丁卯日,有彗星在天船星北边出现。

八月戊辰日,将“大乐”更改为“大予乐”。

壬申日晦,天上出现日食。明帝下诏:“朕继承祖业,还没有善政惠及百姓。日月出现亏蚀,彗星划破夜空,水旱灾害频仍,庄稼歉收,百姓家无余粮,民众愁苦。朕夙兴夜寐,日夜思考这些问题,朕德能不够。往昔楚庄王还未遇到灾害,深感戒惧;鲁哀公祸事临头,天不屑于降灾。如今,日食、彗星显示灾异,或许还可以挽救。有关官员要恪尽职守,以实际行动匡扶帮助朕。在古时,卿士献诗进谏,百官极力谏诤。对朝政有谏言的人,不要担心有所忌讳。”

当年冬天十月,在光武神庙举行隆重祭祀。祭祀中有乐人表演《文始》《五行》《武德》舞。

十月甲子日,明帝车驾跟随皇太后,巡幸章陵县,视察祖宗居住的旧宅。十二月戊辰日,从章陵县返回洛阳。

这一年,开始建造北宫及京师官府。京师及郡、诸侯国有七处遭受水灾。

永平四年春天二月辛亥日,明帝下诏:“朕亲自耕种藉田,为百姓祈祷农事。去年冬天,没有下过大雪。春天严寒,没有下过透雨。烦劳有关部门为百姓祈雨,愿上天降下两场透雨,让冬小麦及时返青,改变田间墒情。赐朝中公卿一半俸禄。有关官员须恪尽职守,公平执法,慎用刑罚。”

当年秋天九月戊寅日,千乘王刘建去世。

当年冬天十月乙卯日,司徒郭丹、司空冯鲂被免职。丙辰日,明帝拜河南郡大尹范迁为司徒,拜太仆伏恭为司空。

十二月,陵乡侯梁松有罪,被捕入狱,死在狱中。

永平五年春天二月庚戌日,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回到封国就位;琅琊王刘京回到封国就位。

当年冬天十月,明帝巡幸邺县。与赵王刘栩在邺县相会。常山郡三老向皇帝谏言:“皇上在元氏县出生,恳请皇上给予优待,免除元氏县赋税。”明帝下诏:“丰邑、沛县、济阳县是高祖和先帝起兵,受命于天的地方,因此,对当地百姓施与恩惠。现在已经到了永平年间,朕治理天下,百姓仍然有愁怨,官吏奏请免除朕的出生地赋税,令人惭愧、耻笑。朕又想,这也是施惠与民的善举,免除元氏县百姓六年田租、更赋。赏赐县衙掾史及守门吏卒。”明帝从邺县返回洛阳。

当年十一月,北匈奴侵犯五原郡,十二月侵犯云中郡,南单于反击北匈奴,击退北匈奴。

这一年,朝廷将边郡迁至内地的居民,送回原籍,赐予每人安家费两万钱。

永平六年春天正月,沛王刘辅、楚王刘英、东平王刘苍、淮阳王刘延、琅琊王刘京、东海王刘政、赵王刘盱、北海王刘兴、齐王刘石到京师来,朝见皇帝。

二月,庐江郡人王洛山挖掘出一尊宝鼎,庐江郡太守把它献给朝廷。当年夏天四月甲子日,明帝下诏:“在往昔,大禹从九州采集金属,熔铸成宝鼎,以象征吉祥嘉瑞。用宝鼎辨别神灵、奸邪,驱除恶鬼。宝鼎象征吉祥,象征有德之君事业兴旺。及至九鼎传予殷室、周室,直至周德衰微,九鼎亡佚。九鼎象征祥瑞,象征有德之君,如今,朝政多有缺失,有何祥瑞可以呼唤宝鼎显现?《易经》讲鼎象征三公,朝中公卿奉职守责,做得如何?在春季礿(yuè)祭之日,太常负责将宝鼎放于宗庙,作为祭祀用器。赏赐三公绢帛五十匹,赏赐九卿、二千石官员绢帛二十五匹。先帝生前有诏令,禁止大臣在上书言事时称呼先帝为‘圣君’,近来,有大臣在奏章中颇多浮华之辞,从今以后,再有大臣言过其实,称誉朕,尚书将奏章一律压下,不要呈递,以此警示谄谀之臣。”

当年冬天十月,明帝巡幸鲁国,祭祀东海恭王刘彊的陵寝;会见沛王刘辅、楚王刘英、济南王刘康、东平王刘苍、淮阳王刘延、琅琊王刘京、东海王刘政。

当年十二月,从鲁国返回,途经阳城县,派使者祭祀中岳嵩山。壬午日,皇帝车驾返回洛阳宫中。东平王刘苍、琅琊王刘京跟随銮驾来到洛阳,朝见皇太后。

永平七年春天正月癸卯日,皇太后阴氏驾崩。二月庚申日,光烈皇后阴氏下葬。

当年秋天八月戊辰日,北海王刘兴去世。

这一年,北匈奴派遣使者到洛阳来,乞求与汉廷和亲。

永平八年春天正月己卯日,司徒范迁去世。

三月辛卯日,明帝拜太尉虞延为司徒,卫尉赵憙代行太尉职事。

明帝派遣越骑司马郑众回访北匈奴。设置度辽将军,率领汉军驻扎在五原郡曼柏县,屯垦农田。

当年秋天,郡、诸侯国有十四处大雨成灾。

当年冬天十月,北宫建成。

十月丙子日,明帝亲临辟雍,举行“三老礼”“五更礼”。礼仪完毕,明帝下诏,由三公负责招募郡、国、京师中都官监狱中关押的囚犯,包括死罪囚犯,减罪一等,禁止笞打,押送至度辽将军处,在朔方郡、五原郡属下县邑安置,屯垦农田。家中妻子儿女随同前往,在边郡县邑落户。同父母、同父异母兄弟,愿意随同前往者,听任其便。犯大逆罪者,免除死刑,一律推下蚕室,实施腐刑。犯罪在逃者,允许缴纳钱财,抵免罪行,多少不等。凡迁徙至边郡的刑徒,一律赐予弓弩、衣服、粮食。

十月壬寅日晦,天上出现日食,日食结束,明帝下诏:“朕以无德之身继承大位,对下招致人怨,对上撼动三光(注:日月星为三光)。日食出现,显示灾异很大,《春秋》、图谶,均以日食作为上天对于君王的警示。朕常自我检讨,施政中有何过失朕要负主要责任。朝中群臣须勤修政事,恪尽职守,在提出谏言时不要有所避讳。”很多在位官员密封奏事,谏言朝政得失。明帝阅览奏章,引咎自责,将部分奏章展示给朝中百官。明帝下诏:“群臣所言,让朕看到施政中的过失。百姓蒙冤,官府不能受理,官吏狡黠,朝廷不能制止。朝廷轻率征发徭役,修缮宫殿。出入没有节制,喜怒无常,不加克制。在往昔,应门不能及时开启,《关雎》为此而讽谏。纣王施政,如飞蓬随风飘荡,微子为之叹息。观察前贤的告诫,朕竦然恐惧。朕常担心德薄,时间久了,会懈怠政事。”

北匈奴侵犯黄河以西各郡。

永平九年春天三月辛丑日,明帝下诏,郡、国中的死罪囚犯一律减罪,与妻子一起,发配至五原郡、朔方郡安置。犯人发配至边郡死亡者,赐予妻子的父亲或妻子的兄弟一人免除终身徭役、田赋。如果妻子没有父亲,没有兄弟,只有母亲一人,赐予母亲六万钱抚恤金,同时免去人口税。

当年夏天四月甲辰日,明帝诏命郡、国,把国家公田赐予穷人耕种,按照人口分配,多少不等。诏令司隶校尉、州部刺史,向朝廷举荐任职三年以上且政绩优异的墨绶长吏,每年举荐一人,在上报掌计簿的官吏时一起上报朝廷。毫无政绩、明显不称职的官吏,也要报上来。

这一年,农业获得大丰收。明帝为四姓外戚子弟开办学校,安排《五经》老师讲学。

永平十年春天二月,广陵王刘荆有罪,自杀,撤销封国。

四月戊子日,明帝下诏:“去年五谷丰登,今年蚕茧、小麦丰收,大赦天下。方今盛夏之际,正是万物滋养之时,应清除各种病虫害,让农业生产更上一层楼。百姓辛勤稼穑,务求喜获丰收,要谨防灾害,减少损失。官吏须恪尽职守,切勿懈怠。”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