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原文 > 第2节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原文 第2节

北海靖王兴,建武二年封为鲁王,嗣光武兄仲。

初,南顿君娶同郡樊重女,字娴都。娴,胡闲反。《说文》:“娴,雅也。”娴都性婉顺,自为童女。不正容服不出于房,宗族敬焉,生三男三女:长男伯升,次仲,次光武;长女黄,次元,次伯姬。皇妣以初起兵时病卒,宗人樊巨公收敛焉。建武二年,封黄为湖阳长公主,伯姬为宁平长公主。元与仲俱殁于小长安,追爵元为新野长公主,十五年,追谥仲为鲁哀王。

兴其岁试守缑氏令。为人有明略,善听讼,甚得名称。迁弘农太守,亦有善政。续汉书曰:“弘农县吏张申有伏罪,兴收申案论,郡中震栗。时年旱,分遣文学循行属县,理冤狱,宥小过,应时甘雨降澍。”视事四年,上疏乞骸骨,征还京师,奉朝请。二十七年,始就国。明年,以鲁国益东海,续汉书曰:“二郡二十九县,租入倍诸王也。”故徙兴为北海王。三十年,封兴子复为临邑侯。临邑,县,属东郡,故城在今齐州东,亦名马坊城也。中元二年,又封兴二子为县侯。显宗器重兴,每有异政,辄乘驿问焉。立三十九年薨,子敬王睦嗣。

睦少好学,博通书传,光武爱之,数被延纳。显宗之在东宫,尤见幸待,入侍讽诵,出则执辔。乘舆,尊者居中,执辔在左。中兴初,禁网尚阔,而睦性谦恭好士,千里交结,自名儒宿德,莫不造门,由是声价益广。永平中,法宪颇峻,睦乃谢绝宾客,放心音乐。然性好读书,常为爱玩。岁终,遣中大夫奉璧朝贺,中大夫,王国官也。续汉志曰:“中大夫,比六百石,无员,掌奉王使京都奉璧贺正月,及使诸国。本皆持节,后去节。”《尔雅》曰:“肉倍好谓之璧。”好,孔也。召而谓之曰:“朝廷设问寡人,朝廷谓天子也。大夫将何辞以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臣虽蝼蚁,敢不以实?”睦曰:“吁,子危我哉!吁音虚。孔安国注《尚书》曰:“吁者,疑怪之声也。”此乃孤幼时进趣之行也。《东观记》、续汉书并云“是吾幼时狂蠢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使者受命而行。其能屈申若此。

初,靖王薨,悉推财产与诸弟,虽王车服珍宝非列侯制,皆以为分,然后随以金帛赎之。睦能属文,作《春秋旨义终始论》及赋颂数十篇。又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及寝病,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说文》云:“牍,书版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立十年薨,子哀王基嗣。

永平十八年,封基二弟为县侯,二弟为乡侯。建初二年,又封基弟毅为平望侯。基立十四年薨,无子,肃宗怜之,不除其国。

永元二年,和帝封睦庶子斟乡侯威为北海王,奉睦后。立七年,威以非睦子,又坐诽谤,槛车征诣廷尉,道自杀。

永初元年,邓太后复封睦孙寿光侯普为北海王,是为顷王。延光二年,复封睦少子为亭侯。普立十七年薨,子恭王翼嗣;立十四年薨,子康王嗣,无后,建安十一年,国除。

初,临邑侯复好学,能文章。永平中,每有讲学事,辄令复典掌焉。与班固、贾逵共述汉史,傅毅等皆宗事之。复子騊駼及从兄平望侯毅,并有才学。永宁中,邓太后召毅及騊駼入东观,与谒者仆射刘珍与平望侯毅并在《文苑传》。著中兴以下名臣列士传。騊駼又自造赋、颂、书、论凡四篇。

赵孝王良字次伯,光武之叔父也。平帝时举孝廉,为萧令。光武兄弟少孤,良抚循甚笃。及光武起兵,以事告,良大怒,《东观记》曰:“光武初起兵,良搏手大呼曰:‘我欲诣纳言严将军。’叱上起去。出阁,令人视之。还白方坐?脯,良复欢呼。上言‘不可欢露’。明旦欲去,前白良曰:‘欲竟何时诣严将军所?’良意下,曰:‘我为诈汝耳,当复何苦乎?’”曰:“汝与伯升志操不同,今家欲危亡,而反共谋如是!”既而不得已,从军至小长安,汉兵大败,良妻及二子皆被害。续汉书曰:“阜、赐移书于良曰:‘《老子》不率宗族,单绔骑牛,哭且行,何足赖哉!’”更始立,以良为国三老,从入关。更始败,良闻光武即位,乃亡奔洛阳。建武二年,封良为广阳王。五年,徙为赵王,始就国。十三年,降为赵公。频岁来朝。十七年,薨于京师。凡立十六年。子节王栩嗣。栩音况羽反。建武三十年,封栩二子为乡侯。建初二年,复封栩十子为亭侯。

栩立四十年薨,子顷王商嗣。永元三年,封商三弟为亭侯。元年,封商四子为亭侯。

商立二十三年薨,子靖王宏嗣。立十二年薨,子惠王干嗣。

元初五年,封干二弟为亭侯。是岁,赵相奏乾居父丧私娉小妻,小妻,妾也。又白衣出司马门,坐削中丘县。王宫门有兵卫,亦为司马门。《东观记》曰:“干私出国,到魏郡邺、易阳,止宿亭,令奴金盗取亭席,金与亭佐孟常争言,以刃伤常,部吏追逐,干藏逃,金绞杀之,悬其尸道边树。国相举奏,诏书削中丘。”中丘,县,属赵国,故城在今邢州内丘县西。随室讳“忠”,故改为“内”焉。时郎中南阳程坚素有志行,拜为干傅。坚辅以礼义,干改悔前过,坚列上,复所削县。本初元年,封干一子为亭侯。干立四十八年薨,子怀王豫嗣。豫薨,子献王赦嗣。赦薨,子圭嗣,建安十八年徙封博陵王。立九年,魏初以为崇德侯。

城阳恭王祉字巨伯,《东观记》:“初名终,后改为祉。”光武族兄舂陵康侯敞之子也。

敞曾祖父节侯买,以长沙定王子封于零道之舂陵乡,为舂陵侯。买卒,子戴侯熊渠嗣。熊渠卒,子考侯仁嗣。仁以舂陵地埶下湿,山林毒气,上书求减邑内徙。《东观记》曰:“考侯仁于时见户四百七十六,上书愿减户徙南阳,留子男昌守坟墓,元帝许之。”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遂与从弟钜鹿都尉回及宗族往家焉。仁卒,子敞嗣。敞谦俭好义,尽推父时金宝财产与昆弟,荆州刺史上其义行,拜庐江都尉。南阳郡是荆州所管,故刺史上其行义也。续汉书曰“侯等助祭明堂,以例益户二百,敞以有行义,拜为庐江都尉”也。岁余,会族兄安众侯刘崇起兵,安众康侯丹,长沙定王子,崇即丹之玄孙之子。王莽畏恶刘氏,征敞至长安,免归国。《东观记》曰:“敞临庐江岁余,遭旱,行县,人持枯稻,自言稻皆枯。吏强责租。敞应曰:‘太守事也。’载枯稻至太守所。酒数行,以语太守,太守曰:‘无有。’敞以枯稻示之,太守曰:‘都尉事邪?’敞怒叱太守曰:‘鼠子何敢尔!’刺史举奏,莽征到长安,免就国。”

先是平帝时,敞与崇俱朝京师,助祭明堂。平帝时王莽辅政,祫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征助祭也。崇见莽将危汉室,私谓敞曰:“安汉公擅国权,群臣莫不回从,回,曲。社稷倾覆至矣。太后春秋高,天子幼弱,谓元后、平帝也。高皇帝所以分封子弟,盖为此也。”敞心然之。及崇事败,敞惧,欲结援树党,乃为祉娶高陵侯翟宣女为妻。宣,丞相方进之子也,袭父侯爵。《东观记》曰“敞为嫡子终娶宣子女习为妻,宣使嫡子姬送女入门,二十余日,义起兵”也。会宣弟义起兵欲攻莽,南阳捕杀宣女,祉坐系狱。敞因上书谢罪,愿率子弟宗族为士卒先。莽新居摄,欲慰安宗室,故不被刑诛。及莽篡立,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孤者,特也。卑于公,尊于卿,特置之,故曰孤。礼记“上农夫食九人,诸侯下士视上农夫,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也。后皆夺爵。及敞卒,祉遂特见废,又不得官为吏。

祉以故侯嫡子,行淳厚,宗室皆敬之。及光武起兵,祉兄弟相率从军,前队大夫甄阜尽收其家属系宛狱。及汉兵败小长安,祉挺身还保棘阳,甄阜尽杀其母弟妻子。更始立,以祉为太常将军,绍封舂陵侯。从西入关,封为定陶王。别将击破刘婴于临泾。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