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评论如下:风云际会,大丈夫奋起,志向何其宏伟远大。齐武王刘縯用尽家产,结交士人,善待侠客!然而,刘縯更多考虑的是恢复汉室基业,痛惜汉室遭遇王莽篡位,刘氏不能在明堂上奉祀祖先。及至刘縯首举义旗,联络众豪杰,共谋大事,在草创时期,以信义树威,赦免岑彭以彰显大义,从这些事例,足以显示刘縯的恢宏大度。然而志高虑远,祸患仍然落在身上。呜呼!古人常以蜂、蝎警示,这是人们畏惧的毒虫。《诗经》讲:“敬之,敬之,命运难测!”

北海靖王刘兴,建武二年受封为鲁王,奉祀光武帝二哥刘仲的宗庙。

最初,南顿君刘钦娶了同郡人樊重的女儿,字娴都。娴都温顺雅静,从做女儿起,不梳妆打扮,不整理好仪容,不肯走出闺阁,受到族人称赞,称羡不已。娴都为南顿君刘钦生下三男三女:长子刘伯升,次子刘仲,次子刘秀;长女刘黄,次女刘元,次女刘伯姬。皇妣娴都在刘氏兄弟起兵初因病去世,族人樊巨公帮助殡殓安葬。

建武二年,光武帝封刘黄为湖阳长公主,封刘伯姬为宁平长公主。刘元与刘仲在小长安之战中死于乱军,光武帝追尊刘元为新野长公主。

建武十五年,光武帝追尊刘仲谥号为鲁哀王。

建武十五年,刘兴代理缑氏县令。刘兴为人聪明、有谋略,善于听讼断案,在任上受到百姓敬爱,升任弘农郡太守,也有好政声。在太守任上四年,刘兴上疏皇帝,乞骸骨,请求退休,受召返回京师,享受奉朝请礼遇(注:每月仅初一、十五上朝)。

建武二十七年,刘兴回到封国。第二年,光武帝将鲁国并入东海国,改封刘兴为北海王。

建武三十年,光武帝封刘兴的儿子刘复为临邑侯。中元二年,又封刘兴的二儿子为县侯。明帝很器重刘兴,每当朝廷有大事,常会通过驿站传递公文,向刘兴征询意见。刘兴在王位三十九年,去世,嗣子北海敬王刘睦继位。

刘睦从小好学,熟读经书、传记,光武帝很喜欢刘睦,多次在朝廷听取刘睦的谏言。明帝在东宫还是太子时,刘睦受到太子厚遇,入侍东宫,为太子诵读经书,出宫为太子执辔驾车。汉室中兴初年,禁令松弛,刘睦谦恭好士,与士人多有交往,士人从千里以外前来结交刘睦,社会上的名儒、有德行者,莫不登门拜访,因此,刘睦的名气日渐增高。永平年间,明帝颁布法令,比较严苛,此后,刘睦谢绝宾客,专心于音乐。然而,刘睦仍然喜欢读书,常为得到一本好书而喜不自禁。年终时,刘兴派遣中大夫奉玉璧前往京师,向皇帝贺岁,刘兴问使者:“朝廷在廷议时,如果询问寡人在做些什么,大夫将如何回答?”使者答:“大王忠孝仁慈,敬贤乐士。臣身为蝼蚁,不敢不以实相告。”刘睦说:“哎呀,先生这么回答,就糟了!敬贤乐士,只是寡人年轻时的行为。大夫在回答皇帝时,一定要说:孤继承王位以来,意志消沉,喜欢的是声色,爱好的是犬马。”使者受命前往京师。刘睦就是这样,以谦卑处世。

北海靖王刘兴去世,刘睦将财产分送给几个弟弟,即使列侯不能享用的诸侯王车服、珍宝,也都分送下去,然后,又用金、帛,将这些列侯不能享用的车服、珍宝,重新赎买回来。刘睦善于写文章,写作《春秋旨义终始论》,还有赋、颂数十篇。刘睦熟读史书,当时人把刘睦当作楷模。刘睦患病期间,明帝通过驿站诏令刘睦写作草书尺牍十篇。刘睦在王位十年,去世,嗣子哀王刘基继位。

永平十八年,明帝封刘基的两个弟弟,一个封为县侯,一个封为乡侯。建初二年,章帝又封刘基的弟弟刘毅为平望侯。刘基在王位十四年,去世,没有子嗣,章帝哀怜,没有撤销封国。

永元二年,和帝封刘睦的庶出儿子斟乡侯刘威为北海王,奉祀刘睦的宗庙。在位七年,因为不是刘睦的嫡生儿子,又因为犯有诽谤罪,被捕,坐槛车押送至廷尉署,刘威在途中自杀。

永初元年,邓太后续封刘睦的孙子寿光侯刘普为北海王,这是北海顷王。延光二年,安帝封刘睦的小儿子为亭侯。刘普在位十七年,去世,嗣子北海恭王刘翼继位。刘翼在位十四年,去世,嗣子北海康王继位。去世后,没有子嗣,建安十一年,献帝撤销封国。

最初,临邑侯刘复喜欢读书,善于写文章。永平年间,每当朝廷举行讲学,明帝常诏令刘复前去主持。刘复与班固、贾逵共同续写汉史,傅毅等很尊敬刘复。刘复的儿子刘 (táo tú)及堂兄平望侯刘毅,很有才学。永宁年间,邓太后召刘毅及刘到东观,与谒者仆射刘珍共同编辑中兴以来的名臣、烈士传记。刘縯还创作赋、颂、书、论,共计四篇。

赵孝王刘良,字次伯,是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在西汉平帝朝,刘良被举荐为孝廉,担任萧县令。刘秀兄弟从小失去父亲,刘良抚养侄儿,非常用心。及至刘秀起兵,将起兵之事告诉叔父,刘良勃然大怒,说:“你与伯升志向不同,而今家族面临祸殃,你还要与伯升商议这种事!”然而,刘良还是来到侄儿军中。后来,在小长安,汉军战败,刘良的妻子及两个儿子遇害。更始帝即位,任命刘良为国三老,跟随更始帝入关,来到长安。更始帝败亡,刘良获知光武帝即位的消息,随即逃往洛阳。

建武二年,光武帝封叔父刘良为广阳王。

建武五年,改封为赵王,刘良前往封国就位。

建武十三年,刘良被降为赵公。每年到洛阳朝见皇帝。

建武十七年,刘良在京师洛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嗣子节王刘栩继位。

建武三十年,光武帝封刘栩的两个儿子为乡侯。建初二年,章帝又封刘栩的十个儿子为亭侯。

刘栩在位四十年,去世,嗣子顷王刘商继位。永元三年,和帝封刘商的三弟为亭侯。元兴元年,和帝封刘商的四个儿子为亭侯。

刘商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嗣子靖王刘宏继位。在位十二年,去世,嗣子惠王刘乾继位。

元初五年,安帝封刘乾的两个弟弟为亭侯。这一年,赵国相上奏,刘乾在为父亲服丧期间,聘娶小老婆,穿着丧服进出司马门,为此,刘乾被削去中丘县。当时,宫中郎官南阳郡人程坚素有操行,安帝拜程坚为刘乾的师傅。程坚用礼义教导刘乾,此后,刘乾改过自新。程坚上奏朝廷,安帝又恢复此前削去的中丘县。本初元年,桓帝封刘乾的一个儿子为亭侯。刘乾在位四十八年,去世,嗣子怀王刘豫继位。刘豫去世,嗣子献王刘赦继位。刘赦去世,嗣子刘珪继位。建安十八年,献帝改封刘珪为博陵王。在位九年,曹魏初年,魏文帝曹丕改封刘珪为崇德侯。

城阳恭王刘祉,字巨伯,是光武帝刘秀的本族哥哥,舂陵康侯刘敞的儿子。

刘敞的曾祖父节侯刘买,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受封在零道舂陵乡为舂陵侯。刘买去世,嗣子戴侯刘熊渠继位。刘熊渠去世,嗣子考侯刘仁继位。因为舂陵乡地势低洼、潮湿,山林毒气肆虐,刘仁上书朝廷,奏请减少食邑,迁至内地。西汉元帝初元四年,元帝将刘仁改封在南阳郡白水乡,仍以舂陵作为封国名称。此后,刘仁与堂弟巨鹿郡都尉刘回及家族,迁往南阳郡。刘仁去世,嗣子刘敞继位。刘敞谦虚、俭朴、好义,将父亲留下的金玉财宝,全部拿出来分送给兄弟。荆州刺史上书,将刘仁的义行上奏朝廷,朝廷拜刘敞为庐江郡都尉。一年后,族中兄弟安众侯刘崇起兵,王莽对刘氏又恨又怕,将刘敞召至长安,免职抵罪。刘敞返回封国。

在平帝朝,刘敞与刘崇一起到京师朝觐皇帝,在明堂助祭。刘崇看到王莽将要危及汉室,私下里对刘敞说:“安汉公专擅国政,朝中群臣无不明哲保身,曲意奉承,汉室社稷将要倾覆。太后年老,天子年幼,高帝当年之所以分封子弟,就是为了维护朝廷。”刘敞也有此看法。及至刘崇事败,刘敞恐惧,欲在下面结交豪杰,树立党羽。于是,刘敞为刘祉娶了高陵侯翟宣的女儿为妻子。恰逢翟宣的弟弟翟义起兵,反抗王莽,南阳郡捕杀翟宣的女儿,刘祉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刘敞为此上书请罪,愿意率领子弟及宗族冲锋陷阵。王莽刚刚担任摄政,欲抚慰刘氏宗室,没有杀刘祉。及至王莽篡汉夺位,自立为皇帝,刘氏原来受封为列侯者一律被贬为子爵,享受孤卿待遇。再后来,刘氏被夺去爵位。及至刘敞去世,刘祉被废黜,再也不能出仕为官。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