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十五 李王邓来列传 > 李王邓来列传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李王邓来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及至诸将商议,拥立刘氏宗室,只有王常与南阳郡的士大夫赞成拥立伯升为皇帝,朱鲔、张卬等人反对。最终,刘玄登基为皇帝,任命王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王常为知命侯,另外率领一军攻占汝南郡、沛郡。王常凯旋,返回昆阳,又与刘秀一起打败王寻、王邑。更始帝西入函谷关,在长安定都,诏命王常代理南阳郡太守,可以独断专行,享有诛杀、赏赐的权力,封王常为邓王,享受八个县的食邑,赐姓刘。王常谦逊,生活俭朴,谨守法度,南方军民称颂王常。

更始帝败亡后,建武二年夏天,王常带着妻子来到洛阳,脱下上衣,肉袒向光武帝表示归顺。光武帝看到王常来归,非常高兴,安慰王常:“王廷尉用心良苦,每当想起创业时的艰难,没有一日忘记将军。将军从不来往,难道忘记当初的誓言?”王常叩首谢道:“臣接受上天旨意,愿意追随陛下。此前,在秋天初次见面,又在昆阳会面,多亏陛下神武,兄弟同心,成就大业。更始帝不嫌臣愚昧,任命臣为南阳郡太守,臣固守南阳。赤眉军发难,令人哀伤,世人对长安大失所望,总以为天下又将陷于混乱。听说陛下在河北即位,令人眼前一亮。今日看到陛下,死无所恨。”光武帝大笑,说:“我这是在与廷尉开玩笑。看到廷尉,南方之事再毋须担忧。”光武帝召集公卿将军,大会群臣,向群臣介绍:“王常以匹夫举义兵抗暴,深知天命不可违,因此,更始帝才封王常为知命侯。此前,王常与我在军中相遇,关系甚好。”光武帝厚赏王常,拜王常为左曹,封为山桑侯。

后来,光武帝在大会群臣时,指着王常对群臣讲:“当年,这位将军率领下江兵诸位将领辅佐汉室,打下天下,心如金石,真的是一位忠臣。”当天,光武帝又拜王常为忠汉将军,派王常南下,进攻邓奉、董訢,诏令诸将归王常指挥。后来,光武帝诏令王常北上攻打河间郡、渔阳郡,平定武装屯聚点。

建武五年秋天,王常攻占湖陵县,与光武帝在任城会面,跟随光武帝大败苏茂、庞萌。在进攻下邳县时,王常的部众在城门下与敌军大战,双方一日数战,贼寇退入城中,王常穷追不舍,城上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光武帝与一百余骑兵在城南高坡处眺望,只见王常在战场上愈战愈勇。光武帝派遣中黄门骑快马疾驰传诏令王常撤回,不久,贼寇投降。王常又率领骑都尉王霸,平定沛郡贼寇。

建武六年春天,光武帝征召王常返回洛阳,诏令王常夫人在舞阳县迎接,一同返乡祭扫祖坟。王常在函谷以西驻军,屯驻在长安,警戒隗嚣。

建武七年,皇帝派使者持玺书,在军中拜王常为横野大将军,与诸将在一起时可以专席设座。此后,王常率领一支汉军,在朝那县大败隗嚣部将高峻。隗嚣派遣部将途经乌氏县,被王常拦腰截断,汉军大败隗嚣军。王常逼降边郡羌人营垒,平定羌人叛乱。

建武九年,王常回师进攻内黄县贼寇,逼降贼寇。此后,王常在北部边郡故安县驻扎,防御卢芳。

建武十二年,王常在驻地去世,谥号为节侯。

嗣子王广继承爵位。

建武三十年,光武帝改封王广为石城侯。永平十四年,王广因为牵连进楚王谋反案,被明帝撤销封国。

邓晨,字伟卿,南阳郡新野县人。邓晨祖上世代为二千石官员。父亲邓宏,曾担任豫章郡都尉。邓晨娶了刘秀的姐姐刘元。王莽末年,刘秀与哥哥伯升、邓晨来到宛县,与穰县人蔡少公等聚会。蔡少公研究图谶,在酒宴上,蔡少公讲刘秀应该成为天子。席上有人问:“是国师公刘秀吗(注:刘歆的名字也叫刘秀)?”刘秀戏言道:“怎么会知道不是我呢?”在座者闻言,哄堂大笑。邓晨心中明白,暗暗高兴。及至刘秀与家眷躲避官司,在新野县避居,住在邓晨家,二人相互敬重。邓晨对刘秀讲:“王莽悖逆天理,为人残暴,在盛夏杀人,上天一定会灭亡王莽。此前我们在宛县讲的话,真的会被言中吗?”刘秀笑而不答。

及至汉军骤起,邓晨带着宾客与刘秀在棘阳县会合。汉军在小长安惨遭败绩,众将领大多丢了家眷,刘秀单骑逃走,途中遇到妹妹伯姬,与伯姬同骑一匹马,落荒逃走。在前边,刘秀又遇到姐姐刘元,刘秀催促姐姐赶快上马,刘元挥着手说:“快走吧,来不及了,不要再救我,否则大家都完了。”此时追兵迫近,刘元和三个女儿全部遇害。汉军退守棘阳县,新野县宰拆毁邓晨的宅邸,焚烧了邓晨先人的墓冢。族中人大怒,骂道:“家中本来富有,为何要跟随妻子家的人造反,赴汤蹈火?”邓晨毫无愧色。

更始帝即位,拜邓晨为偏将军。邓晨与刘秀一起在颍川郡拓展领地,二人驰离昆阳,星夜兼程搬来救兵,率领汉军大败王寻、王邑,又分别在阳翟县以东攻城略地,一直杀进京县、密县,攻下数座县邑。更始帝北上,来到洛阳定都,拜邓晨为常山郡太守。恰逢王郎反叛,刘秀从蓟县败走信都,邓晨沿着小路追赶刘秀,在巨鹿城下与刘秀会合,自告奋勇进攻邯郸。刘秀说:“伟卿,你一人追随我,不如用你掌握的常山郡,做我北上途中的主人。”刘秀劝说邓晨返回常山郡。在冀州,刘秀追击铜马、高胡群寇,邓晨调集善射士兵一千人支援,还不断派人向刘秀输送军饷粮秣。刘秀即皇帝位,封邓晨为房子侯。光武帝痛悼姐姐刘元在乱兵中遇害,追封刘元谥号为新野节义长公主,在新野县西边建立祠庙。封邓晨的长子邓汎为吴房侯,奉祀母亲的祠庙。

建武三年,光武帝征召邓晨返回京师洛阳,多次宴请邓晨,在酒宴上,二人谈起故旧,相谈甚欢。邓晨从容地对皇帝讲:“终于达成所愿。”光武帝听罢,开怀大笑。邓晨跟随光武帝巡幸章陵县。光武帝拜邓晨为光禄大夫,持符节督查执金吾贾复等人平定邵陵县、新息县的贼寇。

建武四年,邓晨又跟随光武帝巡幸寿春县,后来,留守九江郡。

邓晨喜欢郡太守一类的职务,又担任中山郡太守,当地官吏、百姓称颂邓晨,在政绩考核中,邓晨的政绩一直是冀州官员中最好的。

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加封邓晨为南曫侯,返回京师,享受奉朝请礼遇。此后,邓晨担任汝南郡太守。

建武十八年,光武帝巡幸章陵县,征召邓晨代行廷尉职事。邓晨跟随光武帝巡幸新野县,皇帝置酒设宴,赏赐邓晨数千万钱,邓晨返回汝南郡。在汝南郡,邓晨兴修水利,修建鸿郤陂,灌溉良田数千顷,使汝南郡的农田有了水利保障,旱涝保收,加上土壤肥沃,百姓生活殷富,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影响了周围几个郡。第二年,邓晨受封为西华侯,再次受召入京,享受奉朝请礼遇。

建武二十五年,邓晨去世,光武帝下诏,派遣宫中谒者按照公主家属礼仪前往新野县招引公主的魂魄,与邓晨在北芒山合葬,光武帝与皇后亲自送葬,赐邓晨谥号为惠侯。

小儿子邓棠继位,此后,光武帝又改封邓棠到武当县。邓棠去世,嗣子邓固继位。邓固去世,嗣子邓国继位。邓国去世,嗣子邓福继位。顺帝永建元年,邓福去世,没有子嗣,撤销封国。

来歙,字君叔,南阳郡新野县人。六世祖来汉很有才干,在西汉武帝朝曾以光禄大夫身份,担任楼船将军杨仆的副将,平定南粤国、朝鲜。父亲来仲,在哀帝朝曾担任谏议大夫,娶了刘秀的祖姑母,生下来歙。刘秀很敬重来歙,多次与来歙一起前往长安。

汉军起兵,王莽认为来歙是刘氏亲属,就打算逮捕来歙,来歙的宾客联合起来把来歙夺了下来,来歙得以不死。更始帝即位后,来歙做了官吏,跟随更始帝西入函谷关,来到长安。来歙多次向更始帝谏言,更始帝不能采用,此后,来歙称病离开长安。来歙的妹妹是汉中王刘嘉的妻子,刘嘉派人来迎接来歙,来歙南下,来到汉中郡。更始帝败亡,来歙劝刘嘉归降光武帝,随后与刘嘉一起东行,来到洛阳。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