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建武五年春天,光武帝派太中大夫持符节,拜王霸为讨虏将军。
建武六年,王霸在新安县屯田。
建武八年,王霸在函谷关屯田,同时打击荥阳县、中牟县的贼寇,逐一平定。
建武九年,王霸、吴汉与横野大将军王常、建义大将军朱祐、破奸将军侯进等,率领五万余人,在高柳县进攻卢芳部将贾览、闵堪。匈奴派遣骑兵援助卢芳。天上下大雨,战事不利。吴汉返回洛阳,命令朱祐在常山郡驻扎,王常在涿郡驻扎,侯进在渔阳郡驻扎。皇帝送来玺书,拜王霸为上谷郡太守,在原地驻扎,负责捕杀流窜至上谷郡的匈奴,用兵可以越过郡界。第二年,王霸与吴汉等四位将军率领六万人从高柳县出兵,进攻贾览。皇帝诏令王霸与渔阳郡太守陈䜣率领汉军,担任先锋。匈奴左南将军率领数千骑兵,前来救援贾览。王霸等人在平城下与匈奴大战,连战连胜,大败匈奴,一直将匈奴追出塞外,斩杀数百人。王霸及诸将返回雁门关。随后,王霸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在崞县、繁畤县进攻卢芳部将尹由,没有取胜。
建武十三年,皇帝为王霸增加食邑,改封为向侯。当时,卢芳与匈奴、乌桓联合,寇掠边郡,边郡百姓叫苦不迭。光武帝诏令王霸率领缓刑的刑徒六千余人,与杜茂一起修缮飞狐道,堆集石头泥土,修筑亭障,从代郡到平城,绵延三百余里。王霸与匈奴、乌桓接战,大小战事,有数十上百次。王霸熟悉边郡事务,多次上书皇帝,认为汉朝应该与匈奴和亲,又谏言引出温河水,修建运河,用以转输军粮,这样可以节省转输粮食的徭役,几件事情均获得皇帝批准。此后,南单于、乌桓臣服朝廷,北部边郡不再有战事。王霸在上谷郡二十余年。
建武三十年,光武帝封王霸为淮陵侯。明帝永平二年,因为有病,王霸被免职,几个月后病逝。
嗣子王符继位,改封为轪(dài)侯。王符去世,嗣子王度继位。王度娶了明帝的女儿浚仪长公主,此后,在宫中担任黄门侍郎。王度去世,嗣子王歆继位。
祭遵,字弟孙,颍川郡颍阳县人。祭遵喜欢阅读经书,家庭富有而祭遵生活俭朴,不喜欢穿锦绣衣服。母亲去世,祭遵亲自负土筑坟。祭遵曾经遭受州部官吏迫害,此后,祭遵结交宾客杀了这个官吏。县里人原以为祭遵性情柔弱,从此以后,对祭遵颇为忌惮。
及至刘秀打败王莽的将军王寻等,途经颍阳县。祭遵以县吏身份,多次谒见刘秀。刘秀喜欢祭遵相貌堂堂,安排祭遵为门下掾史。祭遵跟随刘秀在黄河以北征战,又担任军市令。光武帝的门客有人犯法,祭遵杀了这个门客。刘秀为此事大怒,命令逮捕祭遵。在当时,主簿陈副向刘秀谏言:“明公常欲整肃军纪,今天祭遵奉法杀了这位门客,正是为了严肃军纪。”刘秀这才赦免祭遵。此后,刘秀任命祭遵为刺奸将军。刘秀对众将领说:“你们要敬奉祭遵!我的门客犯法,祭遵都敢杀,你们更不在话下。”不久,刘秀拜祭遵为偏将军。黄河以北平定,按照功劳,刘秀封祭遵为列侯。
建武二年春天,光武帝拜祭遵为征虏将军,封祭遵为颍阳侯。祭遵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建义大将军朱祐、汉忠将军王常、骑都尉王梁、臧宫等,攻入箕关。汉军南下,进攻弘农郡、厌新、柏华、蛮中贼寇。有箭矢射中祭遵的嘴巴,洞穿而出,血流不止。众人看到祭遵受伤,稍稍撤退,祭遵大声喝止,激励将士们奋力拼杀,大败贼寇。在当时,新城郡蛮中县山贼张满修筑险塞要隘,危害当地人。光武帝诏令祭遵进攻张满。祭遵断绝了张满的粮道。张满数次向祭遵挑战,祭遵坚壁不出。厌新、柏华贼寇与张满联合起来,攻取霍阳聚,祭遵分兵攻破霍阳聚,逼迫贼寇投降。第二年春天,张满在山上饥饿难耐,祭遵攻破山寨,生擒张满。最初,张满祭祀天地,自以为有称王的时运,被擒后,哀叹道:“这是谶文误我!”祭遵杀了张满,夷灭张满的家族,包括妻子儿女。祭遵引军南下,在杜衍县进攻邓奉的弟弟邓终,大败邓终。
涿郡太守张丰逮捕朝廷使者,举兵造反,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联合。
建武四年,祭遵与朱祐及建威大将军耿弇、骁骑将军刘喜,进攻张丰。祭遵率军先到,猛攻张丰,张丰的功曹孟厷(gōng)逮捕张丰,投降汉军。张丰喜欢方术,有道士告诉张丰应该做“天子”,还用五彩绸囊包裹石头,系在张丰的肘部,说石头里有玉玺。张丰竟然相信,遂举兵造反。被捕后,要被杀头,张丰还在叫嚷:“五彩囊中有玉玺。”祭遵命人将石头砸破。张丰这才知道受骗,仰天长叹道:“死无所恨!”诸将率军返回。祭遵受命驻扎在屯良乡,防御彭宠。祭遵派遣护军傅玄在潞县袭击彭宠的部将李豪,大败李豪,斩杀一千余人。双方对峙一年,汉军多次挫败彭宠,彭宠部众多有投降者。及至彭宠被杀,祭遵平定彭宠占领的地面。
建武六年春天,光武帝诏令祭遵与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汉忠将军王常、捕虏将军马武、骁骑将军刘歆、武威将军刘尚等,从天水郡出发,讨伐公孙述。军队在长安集中,当时,皇帝车驾亲临长安。隗嚣欲阻挡汉军登上陇山,以种种借口,阻挠汉军进入陇西。光武帝召集诸将商议,大家说:“暂且让隗嚣苟延残喘几日,还可以加封隗嚣的将帅,以此来分化瓦解陇西集团。”祭遵说:“隗嚣图谋不轨已久。如果汉军按兵不动,拖延时日,隗嚣会更加猖獗。公孙述也在备战,不如迅速进军。”光武帝采纳祭遵的建议,任命祭遵为先锋。隗嚣派部将王元在陇山隘口阻挡祭遵,祭遵奋力前进,大败隗嚣军,汉军追至新关。诸将上来后,与隗嚣大战,战事不利,汉军战败,退下陇山。光武帝诏令祭遵驻扎在汧县,耿弇驻扎在漆县,征西大将军冯异驻扎在栒邑,大司马吴汉等人退回长安。此后,祭遵数次挫败隗嚣。详情记载在《冯异传》。
建武八年秋天,祭遵再次跟随皇帝上了陇山。及至隗嚣溃败,光武帝东归,途经汧县来到祭遵大营,犒赏慰劳军中士卒,演奏黄门武乐,直至深夜。当时,祭遵有病,皇帝诏令赐祭遵双层座席,使用皇帝用的御盖。皇帝诏令祭遵驻扎在陇山下。及至公孙述派兵救援隗嚣,吴汉、耿弇等人撤军,只有祭遵坚守不退。
建武九年春天,祭遵在军中病逝。
祭遵为官廉洁,克己奉公,生活俭朴,处世谨慎,皇帝给予的赏赐祭遵拿出来与士卒分享,家中不留余财,身上穿的是牛皮套裤,盖的是布被,夫人穿的衣裳没有修饰,光武帝非常看重祭遵这一点。及至祭遵病逝,在追悼祭遵时,皇帝异常悲切。祭遵的灵柩送往河南县,光武帝下诏百官先到祭奠的地方,皇帝坐着车驾,穿着丧服,亲临吊唁,远远望着灵堂,悲泣不已,返回时经过城门,看到祭遵的灵柩车过来,皇帝更加悲切,几乎不能自已。丧礼完毕,皇帝又亲临祠庙,奉上太牢礼,就像宣帝朝宣帝祭奠霍光一样。光武帝诏令大长秋、谒者、河南郡大尹(太守),沿途护送灵车,操办丧事,大司农供应所有的花费。博士范升上疏,追悼祭遵:“臣听说,先王施政,崇尚美德,厌弃邪恶。在往昔,高祖至圣至仁,深谋远虑,最终拥有天下。高祖为功臣封赏爵位,封疆裂土,为功臣确定功劳,把功臣的事迹载入史册,存入档案,让后世人缅怀功臣的功绩。在世的功臣,高祖优渥礼遇,上朝奏事可以不呼姓名,入宫不用疾步行走。功臣去世,爵位可以传予子嗣,后世子孙仍然托庇祖上的福荫,丹书铁券,传之无穷。汉室以至诚善待功臣,此后十余世皇帝,历经数百年,虽然中间有王莽篡汉,又再次复兴,皇室宗亲绝祀者,又有后嗣接续。陛下以圣德,受命于天,继承汉德,褒奖开国元勋,封赏勋臣爵位,裂土封疆,像高祖一样。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不幸病逝,陛下恩德深厚,为祭遵不幸离世悲伤不已,从河南迎回灵柩,哀痛之情溢于言表。丧事所花费用,全部由朝廷支付。陛下又给予祭遵的妻子儿女丰厚的安家费,其数量不可胜计。为死者送葬,其恩德惠及生人,对家属厚遇,也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此项举措,可以矫正世俗,用于教化,其影响犹如日月。在古代,朝廷大臣有病,君王要亲自探视,大臣不幸辞世,君王要亲临吊唁,这些举措,均显示君王恩德深厚。这些做法被后世人漠视已经很久。陛下即位以来恢复古礼,朝中上下为之感动,以此为鉴,莫不自我激励。臣看到,祭遵在世时德义完备,为朝廷竭尽忠诚,北上平定渔阳,西进抗击陇、蜀,率先登上陇山,深入略阳。汉军撤退,祭遵坚守城池,把守要冲,敢于迎难而上。祭遵谨守法令,治军有术,赢得将士们拥戴,治下的百姓,不会受到军队骚扰。祭遵的英名传遍海内,祭遵的清廉民间传颂。祭遵把得到的赏赐,拿出来与将士分享,身上的穿着与普通人一样,家中不留余财。祭遵同父异母哥哥祭午,看到祭遵没有儿子,为祭遵娶了小妾,送予祭遵,祭遵派人送回小妾,不肯接受。祭遵认为,忠心报国,余生不敢考虑继嗣之事。临死前,祭遵留下遗书,告诫家人用牛车载运棺柩,在洛阳近郊选择墓地薄葬。家人问起家事,祭遵却没有只言片语。真可谓忠贞义士,死而后已。祭遵身为将军,幕府皆选用士人,祭将军与儒生把酒言欢,以雅歌助兴,投壶为乐。祭遵谏言朝廷,为孔子确立后嗣,上奏朝廷,设置《五经》博士。虽然身在军旅,却能不忘俎豆,可谓好礼军人,直至去世,仍然坚守道义。从礼法上讲,生有爵位,死有谥号,爵位以表明尊卑,谥号以彰显善恶。臣愚以为,追悼祭遵,按照生前功劳、德行,参考《谥法》,应该为祭遵追赐谥号,彰显国家遵循古制,为后世人所效法。”光武帝把范升的奏章颁示朝中公卿。及至下葬,皇帝亲临宅邸,赐将军、列侯印绶陪葬。用朱轮容车运送灵柩,安排披甲武士摆列军阵,赐谥号“成侯”。下葬完毕,皇帝再次亲临墓地,慰问祭遵夫人及亲属。后来在朝会时,光武帝仍然叹息不已,说:“朝廷怎样才能有更多像祭遵这样的功臣,奉公无私、忧国如家、驰骋天下、荡平贼寇!”皇帝思念祭遵,到如此程度。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