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几个月后,光武帝征召王梁返回洛阳,代替欧阳歙担任河南郡大尹。王梁在河南郡修筑水渠,引出穀水,流经洛阳城下向东注入巩川。及至水渠建成,导水并不顺利。

建武七年,有关官员弹劾王梁,王梁为修渠失败而惭愧,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光武帝下诏:“王梁此前率领汉军征战,众人都认为王梁是一员贤将,所以擢拔王梁负责京畿。王梁建议开挖灌渠,为百姓兴修水利,百姓为此付出徭役,然而,灌渠没有发挥功效,百姓多有怨言,议论者舆论喧哗。朝廷没有治王梁的罪,王梁主动谦退,‘君子成人之美’,拜王梁为济南郡太守。”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增加王梁的食邑,确定封为阜成侯。

建武十四年,王梁在任上去世。

嗣子王禹继位。王禹去世,嗣子王坚石继位。因为父亲王禹及弟弟王平陷入楚王刘英谋反案,王坚石受到牵连,被追查,杀头示众,撤销封国。

杜茂,字诸公,南阳郡冠军县人。最初,刘秀在黄河以北征战,杜茂追随刘秀,担任中坚将军,此后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刘秀即皇帝位,拜杜茂为大将军,封为乐乡侯。杜茂北上,在真定县进攻五校军,逼降广平城。

建武二年,光武帝改封杜茂为苦陉侯。杜茂与中郎将王梁在魏郡、清河郡、东郡进攻五校军贼寇,逐一平定五校军盘踞的壁垒、营盘,逼降五校军持符节大将三十余人。三郡终获平定,道路恢复畅通。第二年,光武帝派使者持符节,拜杜茂为骠骑大将军。杜茂进攻沛郡,攻取芒县。当时西防县反叛,迎接佼强返回。

建武五年春天,杜茂率领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县,几个月后攻取西防,佼强投奔董宪。

东方平定,建武七年,光武帝诏令杜茂引军北上,在晋阳县、广武县屯田,以防备匈奴寇掠边境。

建武九年,杜茂与雁门郡太守郭凉在繁畤县进攻卢芳的部将尹由,卢芳的部将贾览率领匈奴骑兵一万余人前来救援,杜茂迎战,汉军战事不利,杜茂引军退入楼烦城。当时卢芳盘踞在高柳县,与匈奴勾结,多次寇掠边郡百姓,光武帝深感忧虑。

建武十二年,皇帝派遣谒者段忠率领各郡缓刑刑徒,补充进汉军,配属给杜茂,镇守北部边境。杜茂组织边郡士卒,修筑亭障、烽火台。朝廷又往边郡调运金钱、缣帛、缯絮,供给边郡将士,同时赐予边郡百姓。一时间,来往边郡的车辆,络绎不绝。杜茂在边郡大量屯田,用驴车转送军饷。此前,雁门郡人贾丹、霍匡、解胜等遭到尹由劫持,尹由逼迫他们担任将帅,与尹由一起守卫平城。贾丹等人听说卢芳兵败,遂诛杀尹由,来见郭凉。郭凉将情况上报朝廷,朝廷将他们封为列侯。光武帝下诏,向边郡输送金钱、缣帛,赐予杜茂、郭凉军中的吏、卒,以及平城县投降的百姓。从此以后,卢芳盘踞的城邑,不断有人来降。郭凉杀了当地的豪门大姓郇氏等,抚恤贫苦百姓,旬月间,雁门郡得以平定,卢芳逃入匈奴。光武帝擢拔郭凉的儿子为中郎,在宫中宿卫。

郭凉,字公文,右北平郡人。郭凉身高八尺,体貌魁梧,虽然是武将,然而熟读经书,又善于运用谋略,通晓边郡事务,在北方边郡享有名气。最初,幽州牧朱浮任命郭凉为兵曹掾,在与彭宠作战中郭凉立有战功,受封为广武侯。

建武十三年,皇帝增加杜茂的食邑,改封杜茂为脩侯。

建武十五年,杜茂截留朝廷输送的兵马、粮食、缣帛,还让手下军吏杀人,被免职,削去部分食邑,贬为参蘧乡侯。

建武十九年,杜茂去世。

嗣子杜元继位,明帝永平十四年因为陷入东平王谋反案,减死罪一等,撤销封国。安帝永初七年,邓太后续封杜茂的孙子杜奉为安乐亭侯。

马成,字君迁,南阳郡棘阳县人。年轻时马成担任县吏。刘秀征战,来到颍川郡,任命马成为安集掾,后来代理郏县令。及至刘秀在黄河以北征战,马成放弃官职,背着行囊,步行追赶,在蒲阳县追上刘秀。刘秀任命马成为期门武士,跟随刘秀征战。刘秀即皇帝位,擢拔马成为护军都尉。

建武四年,光武帝拜马成为扬武将军,负责督查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朝廷征调会稽郡、丹阳郡、九江郡、六安郡四郡的兵力,进攻李宪。当时光武帝巡幸寿春,设立坛场为出征将士举行祭礼。汉军在舒县围困李宪,马成命令诸将深沟高垒,固守不出。李宪多次挑战,汉军坚守壁垒,长达一年多,及至建武六年春天,舒县城中的粮食耗尽,汉军这才发起进攻,屠戮舒县,斩杀李宪,追剿李宪的余党,江淮地区得以平定。

建武七年夏天,马成受封为平舒侯。

建武八年,马成跟随光武帝征伐隗嚣,受拜为天水郡太守,仍然担任将军。当年冬天,光武帝征召马成返回京师。

建武九年,马成代替来歙,代理中郎将,率领武威将军刘尚等攻破河池县,平定武都郡。第二年,大司空李通遭免职,光武帝诏命马成代行大司空职事,在大司空府办公,几个月后,又拜马成为扬武将军。

建武十四年,马成率领汉军驻扎在常山郡、中山郡防备匈奴,同时统领建义大将军朱祐的部队。既而,马成代替骠骑大将军杜茂,修缮边郡亭障、要塞,从西河郡到渭桥,从河上郡到安邑县,从太原郡到井陉县,从中山郡到邺县,连绵不断,建起许多壁垒、城堡、烽燧台,每十里修建一个候亭。马成在任上五六年,光武帝认为马成劬劳勤政,征召马成返回京师。边郡的人多次上书请求马成留任,皇帝再次派遣马成在边郡屯驻。及至南单于为汉廷守护边塞,边郡不再有烽火战事,皇帝拜马成为中山郡太守,上缴将军印绶,仍然在边郡统领屯兵。

建武二十四年,马成南下进攻武谿蛮夷贼寇,无功而返,上缴郡太守印绶。

建武二十七年,光武帝改封马成为全椒侯,回到封国就位。

建武三十二年,马成在封国去世。

嗣子马卫继位。马卫去世,嗣子马香继位,改封为棘陵侯。马香去世,嗣子马丰继位。马丰去世,嗣子马玄继位。马玄去世,嗣子马邑继位。马邑去世,嗣子马丑继位,在桓帝朝,因为有罪,马丑失去封国。桓帝延熹二年,桓帝续封马成的玄孙马昌为益阳亭侯。

刘隆,字元伯,南阳郡安众侯刘崇的族中子弟。王莽在朝中担任摄政时,刘隆的父亲刘礼与安众侯刘崇起兵讨伐王莽,起事失败,全家遇害。当时,刘隆不到七岁,幸免被杀。及至长大成人,刘隆在长安求学,更始帝拜刘隆为骑都尉。刘隆请假回家接妻子、儿女,把家人安置在洛阳。刘隆听说刘秀在河内郡征战,遂赶往河内,追随刘秀,在射犬县追上刘秀。刘秀拜刘隆为骑都尉,与冯异一起抵御朱鲔、李轶等。李轶杀了刘隆的妻子、儿女。

建武二年,光武帝封刘隆为亢父侯。

建武四年,皇帝拜刘隆为诛虏将军,讨伐李宪,李宪平定,光武帝派刘隆在武当县屯田。

建武十一年,刘隆代理南郡太守,一年后,上缴将军印绶。

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增加刘隆的食邑,改封刘隆为竟陵侯。当时,天下的农田亩数不实,户口数、百姓数均有变化。

建武十五年,光武帝下诏各州郡核查农田亩数、户口人数。州部刺史、郡太守大多不能平均地权,有些甚至偏袒当地豪绅,侵夺百姓利益,百姓多有怨言,拦在官道上鸣冤叫屈。各郡都有使者上京奏事,光武帝看到陈留郡的官吏上奏的简牍有这样的信息:“颍川郡、弘农郡可以查问,河南郡、南阳郡不可以查问。”皇帝诘问官吏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官吏不肯据实回答,狡辩说这些话是在长寿街上听到的。光武帝听后大怒。当时,明帝还是东海公,十二岁,在帷幄后面讲:“官吏接受郡太守指示,这是指农田亩数。”皇帝再问:“既然如此,为何说河南郡、南阳郡不可以查问?”刘庄答:“河南郡有京师洛阳,有很多皇帝的近臣;南阳郡是皇帝的家乡,有很多皇帝的近亲。田、宅数量超过制度规定,不可以查问。”光武帝诏令虎贲中郎将,审问奏事官吏,官吏这才从实奏报,和刘庄讲的一样。于是,光武帝派遣谒者前往河南郡、南阳郡核实,了解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第二年,刘隆因为瞒报被捕入狱,与刘隆所犯罪行相同的官员,有十余人被处死。光武帝认为刘隆是功臣,予以赦免,贬为庶人。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