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列传下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白雉诗 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于淳精。章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
班固的文章典雅,章帝很喜欢。班固受到信任,多次进入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甚至日以继夜。每次章帝出巡、狩猎,班固都会献上辞颂。朝廷大臣在廷议时,章帝也会让班固诘难公卿,在御座前辩论。章帝给予班固的赏赐、恩宠,礼遇优渥。班固自以为父子几代人才学出类拔萃,自己仍然位不过郎中,深感东方朔、杨雄当年怀才不遇的悲叹。班固以为再难以像苏秦、张仪、范雎、蔡泽一样,于是,写作《宾戏》,自我解嘲。后来,班固担任玄武门司马。天子召集儒生,讨论五经异同,制作《白虎通德论》。章帝诏令班固,将盛事记录,撰写文章。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请求与汉朝和亲,章帝就此事诏问群臣。廷议者皆认为:“匈奴惯于欺诈,并无向心归附之意,只是畏惧汉德武威,加上南匈奴已经归附,有所忌惮,所以才主动示好,希望通过与汉室通使问好,以安抚麾下叛逃人员。如果朝廷派遣使者回访北匈奴,恐怕会失去南匈奴亲附汉廷之意,坠入北匈奴狡诈之计,不能派使者。”班固说:“臣窃以为,汉建国以来,已经历十余世皇帝,为防备北方戎狄,兵连祸结。对付匈奴的袭扰,无论安绥、讨伐,方略不同,有修文和亲,有武力打击,还有卑言厚礼,以求得双方和解。或屈或伸,并无常态,只能因时制宜,但从未拒绝与匈奴来往,始终保持联系。建武中兴以来,按照旧章,朝廷多次派遣使者出使匈奴,前后相继,直至建武末年才停止。永平八年,朝廷又恢复来往。今天,廷议的大臣争执数日,各执己见,并无章法,大多认为与匈奴交往很难,拒绝通使,少数人认为应该交往,通使问好。先帝圣德,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像前朝一样派出使者,与北匈奴来往。从过往的经历看,没有一世皇帝不重视匈奴、停止过与匈奴交通使节。如今,乌桓已经俯首,到京师阙门,通过翻译,向汉朝称臣。西域康居、月氏,从遥远的异域来到汉廷朝贡。匈奴内部分裂,南匈奴已经归降,边疆三个方向均臣服我大汉。朝廷无须以兵威劳师远征,这正是国家通达神明迎来的福瑞。臣愚以为,应该按照旧章,派遣使者。对上,可继承宣帝五凤、甘露年间招徕远方戎狄的京师朝会,对下,不失建武、永平年间对匈奴实施羁縻的大义。匈奴派来使者,朝廷派使者回访。这样做,既可以表明中原君主笃信守义,也表明圣朝皇帝重视礼义。岂能以戎狄奸诈,无端猜疑,漠视其善意?与戎狄断绝来往,未必有利,与戎狄通使交往,未必有害。如果北匈奴变得强大,袭扰边郡,再谋求与戎狄通使,又会有怎样的结果?不如以北匈奴主动示好,向其施以恩义,这是长久之策。”
班固引经据典,写作《典引》,称颂汉德。班固认为司马相如写的《封禅》文采华丽,然而不符合经典,杨雄写的赋颂,华而不实。自己写的辞赋,既典雅,还符合义理。其辞赋如下:
太极之初,两仪始分,火焰蒸腾,重浊下沉,清尘上浮,沉浮交错,万物混为一统,自然天成。肇命人主,五德初始,犹如草昧,玄冥混沌,结绳记事,天地寂寥,并无文字记载。《易经·系辞》不能解释来龙去脉。自从有了姓氏,帝王接受天命,开始记录历史,史家莫不以为,开元应从太昊初始,距今已经很遥远。《尚书》持同样解释。从此以后,又经历无数代,各种变化纷纭,史书记载不详,文明的光芒,仍处于朦胧。
如果向上考察天则,向下审视龙翼,在三坟五典《皋陶谟》,或许能够探寻踪迹。帝王道德崇高者,莫过于陶唐氏尧帝。尧帝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禅位予有虞氏舜帝;同样,舜帝禅位予夏后氏禹帝。在当时,后稷、契是重要的辅政大臣,他们的后裔即商汤、周武,是商、周两代帝王的远祖。股肱大臣的后裔接受天命,最终拥有天下,他们将功绩归功于元首尧帝。周室的天下,由汉室开国帝王刘邦继承。汉继承(夏商周)三代末世,正值亢龙有悔,妖孽丛生,天象昏暗,礼崩乐坏,纲常失序,旧章制度,残缺不全。因此,天子诏命接续玄圣孔子之文脉,奠定制度,弘扬圣业,赞美祖宗,推崇圣哲,此乃神明之式。此前,有贤圣皋陶、夔龙、阿衡、周公旦,勤勉辅佐圣王,比起圣人孔子,仍有所不及。高祖、世祖二位圣祖,犹如北极星,居其星域,时至气动,飞龙跃升。拊翼而未举,威灵纷纭,海内云蒸,电闪雷鸣。二世胡亥被赵高缢死,王莽遭到分尸,二祖尚未君临其位,其顽凶已经伏诛。其后,二祖钦敬天地,分封诸侯,登基正位,二祖仁德,无须渊穆之禅让,号令麾下,无须奋?之揖让。二祖欣然接受天命,位于正统,继承尧帝事业,天命所归,蓄炎火之烈精,含孔子之儒学,弘汉德之世运。
洋洋乎仁圣,此乃帝王之上仪,典坟诰文所不载。纵览商周二代,制定的制度,意义深远,尚可探寻借鉴。奠定圣迹,犹如集土堆山,最后一匮。帝王接受侯甸之所服,奕世勤民,以方伯辅佐治民。汤武革命,赐予彤弧黄钺威仪,方伯讨伐韦、顾、黎、崇之不臣。统治华夏四方,定立京城于亳京、镐京。商汤、周武以北面之臣,率领虎贲武士,推翻夏桀、殷纣。志士仁人皆以为,汤武革命,其意义深远,然而作为臣子,行事还不够敦厚,《大武》乐舞,尽美,还未尽善,《大护》乐舞,在德行上仍有亏欠,是吗?尽管如此,赞美汤武革命的乐曲,仍然有《大那》《清庙》,音色纯美、激昂,余音袅袅,以此歌颂祖考的丰功伟绩。在祖庙祭祀祖先,配享上帝,余荫绵绵,惠及子孙。其功绩与天地共存,流芳千载。汤武的功绩,同样来自神明的襄助!汤武的事迹合乎法理,他们的言行记载于典籍,其光辉形象,为后世所敬仰。
至于赫赫圣汉,继承唐尧圣业,追本溯源,尧帝禅位予虞舜,而后,舜帝禅位予夏禹,继而殷商、周室。然后,高祖、世祖之重光,四宗(文帝、武帝、宣帝、明帝)之缉熙。神灵日烛,光被六幽,仁风翔乎四海,威灵行于鬼区,邪恶亡迥而不泯,卑微胡琐而不颐。故而昭显天地人三才,创立兴旺发达之功绩,如果不是尧帝后裔,怎能有如此辉煌成就!光大尧帝对后世的教导,非汉室不能弘扬伟业。其道义可谓经纬乾坤,贯通日月星三光,对外可运转混元,对内可浸润豪芒,各种物类,遵循其理,享尽福佑,历久弥新。
盛哉!汉家盛世,德臣列位,功盖百王,荣耀宇宙,至尊至圣,无与伦比。初始虔诚,劬劳谦恭,兢兢业业,功成业就,贬成抑定,不敢妄论制作礼乐。圣皇改变正朔,改换服饰颜色,封立商、周后裔,作为汉室嘉宾,以表示不敢独享天下。礼仪官员,儒林士人,各种嘉美颂辞,不敢任其创作,传颂祖宗功德,虽然谦逊至极,仍然归于谨慎欤!
朝廷三公、四岳、州牧僚属,纷纷提出谏言:陛下仰慕唐尧之圣典,遵循高祖、世祖之遗训,践行祖宗之圣迹。躬奉天道之经文,敦睦和谐之华章。安抚四方之黎民,抚恤鳏寡孤独,虔诚瘗埋祭品,严肃祗敬群神。是以凤凰来仪,翔舞于宫观,麒麟率领群兽,游走于苑囿,黑白杂纹的驺虞,徜徉于郊外,池沼腾起金鳞之飞龙,甘露浸润丰盈之灵芝,三足黑乌翔翥于丛林。一茎三穗的嘉谷,珍禽异兽,五彩飞禽,符合图谶,对应谱牒。祥瑞嘉兽,朝夕间,游弋于京师郊外。卓荦乎四方州郡,洋溢乎八方要荒。在往昔,周室姬氏有素雉、朱乌、玄秬、黄麦祥瑞,君臣莫不嗟叹惊讶,左右莫不奔走相告,济济翼翼,恭敬肃穆。以此表达对神明的感激,接受上天的福佑。感恩文王、武王之圣德,传递福荫于后世。于是乎,以乐舞赞颂,岂为自身而撰写?欣然接受,汉室也应该当仁不让。开创盛世基业,开启馆藏金縢,珍藏东厢之珍宝,以留传后世。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