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 > 左周黄列传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左周黄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左雄上奏,朝廷应该在海内征召名儒担任博士,让朝中公卿的子弟,跟随博士学习。有操行、胸怀大志的学生,还可以增加俸禄。汝南郡人谢廉,河南郡人赵建,年仅十二岁,已经通晓经术,左雄上奏朝廷,让这两个孩子受拜为童子郎。谢廉、赵建背负行李,来到京师求学,一时间,京师云集了一批有志学者。

最初,顺帝刘保被废黜太子位,贬为济阴王。乳母宋娥与黄门孙程等共同商议,拥立刘保为皇帝。刘保即位,认为宋娥有拥立之功,封宋娥为山阳君,享受食邑五千户。又封了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为襄邑侯。左雄密封上疏:“朝廷裂土封疆,分封诸侯,是很重要的大事。高帝生前约定,非刘氏者不能封王,非有功者不能封侯。孝安皇帝封了江京、王圣等,此后,地震发生。永建二年,拥立陛下即位的有功之臣,受封为列侯,又有日食发生。士人均以为,这是陛下分封不当所致。如今,青州饥馑,盗贼尚未平息,百姓生活艰难,恳请朝廷向百姓借贷粮食度荒,陛下为此而竭尽思虑,为灾情而操劳。此时,更应该遵循古制,乞求上天帮助,以消除灾异,绝不能追录小恩,损害国家法典。”顺帝不听。左雄再次上疏:“臣听说,人君莫不赞赏忠正,厌恶邪佞。然而,历朝历代的教训,忠正之臣获罪,谄谀之臣受到奖赏,可见,忠言难听,谄谀易闻。受到刑罚惩治,是人臣所害怕的;受到皇帝恩宠,是人臣所想要得到的。按照人情世故,为忠者少,为谄者多。所以,人主听到的,大多是赞美之词,很少能听到直言进谏,以至于痴迷不悟,直至危亡来临,才会省悟。臣注意到,陛下顾念阿母的私恩,欲给予褒赏。按照宫中档案记录,没有乳母享受封邑的旧例。在先帝朝,阿母王圣受封为野王君,王圣制造谗言,酿成废立之祸,生前被天下人诅咒,死后为海内所厌弃。想当年,桀、纣贵为天子,庸仆也羞与其同列,因为桀、纣不义。伯夷、叔齐贱为匹夫,而王侯争相与其为伍,因为见贤思齐。如今,阿母躬行俭朴,以身垂范,朝中百官及庶民,莫不仰望。一旦与王圣一样,受到封赏,臣担心,会违背阿母的初衷,对阿母的形象有损。臣愚以为,人所思所想,其道理并无不同,古今一样。吏民仍然担心有王圣倾覆之祸,犹如累卵叠加,常担心,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担忧之心,未曾缓解;恐惧之言,不绝于口。恳请陛下,按照此前的廷议,每年拿出一千万钱,奉养阿母。对内,足以表达感恩之心;对外,不使吏民有所猜疑。梁冀受封为列侯,并非当务之急,应该在灾异消除后,再从容决定。”恰好,地震又发生,缑氏县山陵崩塌,左雄上疏:“先帝封王圣为野王君,汉阳郡发生地震;如今,陛下封阿母为山阳君,京城发生地震。朝政一旦被妇人左右,灾异恐怕会加大。臣此前反复谏言,分封之事事关重大,帝王可以用财货赏赐,不可以授予爵位,应该撤销对阿母的封赏,以消除灾异。如今,梁冀已经辞让,山阳君也应该有高风亮节。”左雄言辞恳切,切中要害。宋娥对此也有畏惧感,不得不辞让。顺帝仍然不能忘怀,最终,还是封了宋娥为山阳君。再后来,宋娥诬陷他人,被撤销爵位。

当时,大司农刘据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受到谴责,被召到尚书省问罪。宫中侍卫大声呵斥,快些走!刘据遭到鞭打。左雄为此事上疏:“九卿地位仅次于三公,作为朝廷大臣,行走有环佩玉器叮当,行动有庠序之礼约束。孝明皇帝在位,也曾经殴打大臣,这些都不符合礼制。”顺帝采纳左雄的谏言,再以后,九卿有罪,不再挨鞭子抽打。自从左雄执掌纳言,对朝政多有裨益。每次递上奏章,提出谏言,宫中台阁都会认真对待。提出的施政措施,会当作朝廷施政的范式。后来,左雄改任司隶校尉。

最初,左雄举荐周举为尚书,在任上,周举很称职,受到众人好评。及至左雄担任司隶校尉,又举荐原冀州刺史冯直为军中将帅,此前冯直在任上,因为贪赃受到过惩治,周举为此弹劾左雄。左雄高兴地说:“臣曾经侍奉冯直的父亲,而且与冯直的关系很好。如今,周宣光因此事弹劾臣,这是春秋晋国大夫韩厥之壮举。”朝中上下,对左雄大公无私,深感钦佩。第二年,因为某事触犯法律,左雄被免职,后来,又担任尚书。顺帝永和三年,左雄在任上去世。

周举,字宣光,汝南郡汝阳县人,是陈留郡太守周防的儿子。周防在《儒林传》有记载。周举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是知识渊博,博学洽闻,为当时儒学宗师。京师人称赞周举:“《五经》纵横周宣光。

”安帝延光四年,周举接受司徒李郃征召,在司徒府任职。当时,宦官孙程等拥立顺帝刘保即位,诛杀阎氏。议郎陈禅认为,阎太后与顺帝没有血缘关系,应该移居其他宫殿,皇帝不宜再朝见阎太后。朝廷群臣在廷议时,均同意陈禅的意见。周举对司徒李郃说:“在往昔,郑武公的夫人姜氏,谋害大儿子郑严公,严公发誓,不到黄泉路,不再与母亲相见;始皇怨恨母亲淫乱,与母亲断绝来往。后来在颍考叔、茅焦的劝谏下,二位君主才与母亲改善关系。史书将这些传为美谈。如今,阎氏被杀,阎太后被幽禁在离宫,如果因悲愁而患病,一旦有不测发生,明公将如何面对天下?按照陈禅的建议,后世人将会把过错归咎于明公。明公应该上表朝廷,劝谏皇上继续侍奉太后,垂范群臣,像往日一样朝觐太后,以满足孝道之心,以符合人望。”李郃将周举的谏言,上奏顺帝。第二年正月,顺帝继续在东宫朝见阎太后,太后这才安下心来。

后来,长乐宫少府朱伥代替李郃,担任司徒(丞相),周举仍然担任司徒府掾史。当时,孙程等人带着奏章在殿上争功,招致顺帝发怒,被流放至边郡县邑抵罪。顺帝诏令洛阳令,尽快催促孙程等人启程。周举劝说朱伥:“朝臣在西钟下讨论时,如果不是孙程等人,陛下怎能顺利继位?即使有像韩信、彭越、吴汉、贾复之功劳,也难以与之相比!如今,忘却大德,记住小过,他们一旦在流放途中死亡,则会陷皇上于杀害功臣之讥讽。趁着还未上路,赶快上表,奏请皇上。”朱伥说:“皇上发怒,二位尚书已经奏明此事。我单独上表,恐怕会被皇上谴责。”周举说:“明公年过八十,位至宰相,不在今日竭尽忠诚,报效国家,反而爱惜名誉,欲有何求?即使禄位保全,还是会遭到朝廷群臣讥讽;即使劝谏皇上获罪,仍然会有忠贞之名。如果臣的建议不值得采纳,臣请从此告别。”于是,朱伥上表劝谏,顺帝逐渐消解怒气。

后来,周举被举荐为茂才,担任平丘县令。在任上,周举上书,就地方官员执政中的得失提出谏言,言辞恳切,切中时弊。尚书郭虔、应贺看了上书,为之叹息,一起上疏,称赞周举正直,为官忠诚,并建议皇上把周举的上书放置在御座旁,作为规诫。

后来,周举改任并州刺史。并州属下的太原郡,有一个旧风俗。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在介山上被烧死,在忌日,民间禁止用火煮食。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个月,据传闻,神灵不乐意百姓举火,因此官吏、百姓会在每年的冬天,长达一个月吃寒食,不敢举火做饭。老人和孩子不堪忍受,每年有许多人因为陋习而得病死亡。周举上任,首先在介子推的祠庙祭祀,将祭文放在介子推的祠庙,祭文讲,冬季严寒,不能举火做饭,会影响百姓的健康,导致人生病、死亡,这样做,并非圣贤本意。同时,周举劝谕百姓,在祭祀的这个月,还是要举火做饭,吃热食。从此以后,百姓的困惑解除,风俗为之改变。

再后来,周举改任冀州刺史。顺帝阳嘉三年,司隶校尉左雄举荐周举,朝廷征召,拜为尚书。周举与仆射黄琼在朝中同心辅政,名重当时,朝廷上下,莫不忌惮周举。这一年,河南郡、三辅大旱,五谷歉收。顺帝坐在德阳殿东厢露天求雨,下诏司隶校尉管辖的地域、河南郡,负责祭祀黄河神、名山、大川。顺帝认为,周举学识渊博,特地诏问周举:“朕以不德,继承三统,思虑万端,夙兴夜寐,谋求国家昌盛。近些年,旱灾频频发生,禾苗枯焦,百姓饥困。五德不睦,教化难以推行,朝中群臣尸位素餐,不能尽忠守责。朕虽然罢黜一些官员,仍然不能阻止灾害发生,问题究竟出在那里?根据情况,分别对策,不要有所顾忌。”周举对策:“臣听说,《易经》讲:‘天尊地卑,乾坤已定。’阴阳交构,万物乃生。万物之中,人为贵。因此,圣人作为国君,顺应四季,向百姓推行教化;按照阴阳,男女婚配不应该错过时间。朝廷以仁德感化百姓,以教化引导百姓,上天以灾异警示国君,以祥瑞嘉奖政绩。这是先圣奉天承运,治理天下的要旨。阴阳阻隔,二气闭塞;阴阳闭塞,百姓繁育,就会受到影响;百姓繁育不旺,风雨就不能应时而至;风雨不能应时,水旱灾害就会频发。陛下处于尧舜之位,却未能像尧舜那样施行德政。近些年的朝政,违背文帝、世祖的做法,走的是亡秦奢侈淫靡之路。宫中还有许多未嫁的怨女,宫外还有许多未娶的旷夫。如今,皇室生育不旺,太子迟迟不能确立,一定与悖逆天理,阻断男女婚配有关。陛下德行有误,宫内宦官借皇家权势威逼利诱良家女子,宦官不能行使人道,还要强娶女子为妻,使得这些女子直至白首不能与男子交媾,更加违逆天心。在往昔,武王伐纣克殷,进入殷商都城,首先释放宫中的女子;成汤遭难,以六件事虚心克己;鲁僖公遇上旱灾,反躬自省,向上天求雨。这些,都是以精诚感动上天,转祸为福的例子。如今,连年干旱,经年累月,没有听说陛下有改过之意,作为至尊,只是暴露在风尘里,这样做,并无益处。陛下诏令州郡,向神灵求雨,毫无灵验。在往昔,齐国遭遇大旱,齐景公欲向河伯祈祷。晏子劝谏:‘不要这样做。河伯以水为城郭,以鱼鳖为臣民,水尽则鱼枯,怎么会不肯下雨?也是无可奈何罢了。’陛下所做的努力,徒有其表象,并无实际效果,犹如缘木求鱼,退行而欲进。应该拿出诚意,致力于改革,弃旧图新,崇尚正道,抵制迷惑,把后宫从未临幸过的女子,释放出宫。还要清理天下冤狱,减少太官珍馐美味的供给。五德不能教化,责任在司徒,这是朝廷用非其人,应当罢黜。臣从藩国来,受朝廷擢拔为纳言,学识浅陋,不足以应对陛下的策问。《易传》讲:‘阳气感应上天,不到一日,就会有效应。’愿陛下留意省察。”顺帝召见周举、尚书令成翊世、仆射黄琼,向他们咨询朝政得失。周举等人认为,朝廷应该慎重选拔官员,戒除贪污,远离邪佞,像西汉文帝朝一样崇尚俭朴,像孝明皇帝那样重视教化,上天一定会落下时雨。顺帝说:“百官贪污、邪佞者,都有谁?”周举答:“臣从州郡上来,备位机要,不足以甄别朝中大臣。然而,朝中大臣有许多人敢于直言进谏,为臣忠贞;阿谀苟且取容的官员,就是邪佞之臣。司徒在位六年,从未听说有何忠言嘉谋,臣愚以为,问题就在这里。”再后来,因为某事,顺帝免去司徒刘崎的职务,任命周举为司隶校尉。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