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 > 窦何列传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窦何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在当时,宦官得志,士大夫垂头丧气。窦武的将军幕府掾史桂阳郡人胡腾,从年轻时就跟随窦武,不惧危险,为窦武殡殓、埋葬、服丧,后来也遭到禁锢。

窦武的孙子窦辅,窦武遇害时年仅两岁,在他人帮助下,得以逃出生天,之后,又被发觉,曹节等人追捕窦辅,情况紧急。胡腾与将军幕府令史南阳郡人张敞一起,带着窦辅,逃往零陵郡,对外诈称窦辅已死,胡腾将窦辅当作儿子抚养,及至窦辅长大成人,胡腾又为窦辅聘娶妻子。后来,窦辅被桂阳郡举荐为孝廉,一直到献帝建安年间,荆州牧刘表听说此事,征召窦辅,任命为从事,让窦辅重新恢复“窦”姓,并将窦辅的身份上表朝廷。恰逢刘表去世,曹操平定荆州,窦辅与族人移居邺县,在丞相府任职。此后,窦辅跟随曹操征剿马超,在战场上被流箭射死。

最初,窦武的母亲生下窦武时,还生下一条蛇,家人把这条蛇送入林中。后来,窦武的母亲去世,在埋葬时,棺柩还未放入墓穴,有一条大蛇从榛草中游出,一直游至墓穴处,用头撞击棺柩,涕血交流,俯仰卷曲,好似哀泣的样子,过了很久,才肯离去。当时在场的人认为,这是窦氏家族的祥瑞之兆。

胡腾,字子升。桓帝巡狩南阳郡,任命胡腾为护驾从事。朝中公卿贵戚有上万辆车骑相随,沿途花费,征用徭役,不可胜计。胡腾谏言:“天子没有宫内宫外之分,銮驾所到之处,即为京师。臣奏请,任命荆州刺史兼任司隶校尉,臣等则为都官从事。”桓帝采纳胡腾的谏言。从此,百官对胡腾肃然起敬,不敢小觑,胡腾在朝中显露名声。党锢解禁,胡腾官至尚书。

张敞,是太尉张温的弟弟。

何进,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人。何进的同父异母妹妹被选入掖庭,灵帝封何氏为贵人,予以宠幸,何进担任郎中,不久,升任虎贲中郎将,出任颍川郡太守。灵帝光和三年,灵帝立何贵人为皇后,征召何进入朝,拜为侍中、将作大匠、河南郡大尹。

灵帝中平元年,黄巾军贼首张角起兵造反。灵帝拜何进为大将军,率领左右羽林军五营武士,屯驻在都亭,以加强武备,卫戍京师。张角部将马元义在洛阳阴谋起事,何进及时察觉,将马元义逮捕法办,因功封为慎侯。

灵帝中平四年,荥阳县有贼寇数千人造反,攻打焚烧郡府、县衙,杀害中牟县令。灵帝诏令何进的弟弟河南郡大尹何苗,派兵镇压。何苗大败贼寇,平定叛乱,凯旋。灵帝派遣使者,在成皋县迎接何苗,在军中拜何苗为车骑将军,封为济阳侯。

灵帝中平五年,天下动荡,有望气者认为京师将会有兵灾,两宫将会遭受血洗。大将军幕府司马许凉、代理司马伍宕劝说何进:“《太公六韬》讲,天子亲自率领军队,天子的神威,可以压制四方。”何进深以为然,进宫向灵帝谏言。灵帝诏令何进从各地征调军队,在京师平乐观下阅兵。何进筑起一座高大的阅兵台,上面建有十二重五彩华盖,高达十丈,阅兵台的东北角,筑有一座小台,建有九重华盖,高达九丈,在台前排练步兵,骑兵,有数万人之多,组成方阵。天子亲临阅兵场,检阅军队,驻跸在大华盖下,何进在小华盖下。阅兵完毕,灵帝身披铠甲,骑上一匹披甲的战马,号称“无上将军”,围绕军阵三匝,而后登上检阅台。灵帝诏令何进将所有的军队屯驻在平乐观下。当时,朝廷设置西园八校尉,灵帝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还有左右校尉。灵帝认为宦官蹇硕身体强壮,孔武有力,熟稔韬略,特地委以重任,亲自任命蹇硕为元帅,督查司隶校尉以下将军,即使大将军何进也要受蹇硕节制。

虽然蹇硕在军中任职,还是忌惮何进。蹇硕与其他常侍宦官一起劝说灵帝,派遣何进西进,攻打边章、韩遂。灵帝采纳蹇硕的建议,赐予何进兵车一百乘,还有皇帝身边的虎贲勇士、斧钺仪仗。何进知道这是蹇硕的诡计,于是向灵帝上奏,派遣袁绍东进,攻打徐州、兖州的叛军,等待袁绍的军队返回,再考虑西进的事情,以此来延宕行期。

最初,何皇后生下皇子刘辩,王贵人生下皇子刘协。朝中群臣奏请灵帝,早立太子,灵帝认为,刘辩轻佻,缺乏威仪,不可以继位为人主。然而皇后正在受到宠幸,何进又掌握兵权,此事久拖不决。

灵帝中平六年,灵帝病情加重,将刘协托付给蹇硕,蹇硕接受遗诏。一向以来,蹇硕就被何进兄弟看不起,及至灵帝驾崩,蹇硕在内廷,欲先杀掉何进,而后拥立刘协即位。及至何进进入宫中,蹇硕手下司马潘隐与何进有旧交,用目光暗示何进,何进遂警惕起来,快马从近路返回军营,引兵驻扎在百郡邸,对外声称身体有病,不能入宫。蹇硕眼看计谋落空,遂拥立皇子刘辩即位为皇帝。何太后临朝称制,何进与太傅袁隗在朝中辅政,兼领尚书职事。

何进心中清楚,宫内宦官早已被天下人所痛恨,再加上蹇硕有图谋杀害自己的想法,及至秉持朝政,欲将宦官一网打尽。袁绍也持有同样看法,袁绍通过何进信任的客人张津,劝说何进:“宫中黄门、中常侍,掌握权柄已久,又与长乐宫太后互通消息,图谋私利。将军应该挑选贤良士人,整饬朝政,清理朝廷官员,为国家除害。”何进深以为然。袁氏家族累世在朝中担任要职,海内士人多拥戴袁氏,袁绍又喜欢豢养士人,能得到豪杰效力,袁绍的堂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也是一位尚气侠义之士,何进与袁绍的关系愈发亲近。何进又征召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人,作为心腹。

蹇硕心中愈发恐慌,与中常侍赵忠等人书信商议:“大将军兄弟秉持大权,专擅朝政,今天又与党人串谋,欲诛杀先帝身边的近侍,杀害我等宦官。好在蹇硕掌握禁军,他们还在犹豫中。现在要尽快行事,关闭宫中小门,杀掉何氏兄弟。”中常侍郭胜,与何进是同郡人。受到何太后和何进的信任、厚遇,郭胜同样握有权力,因此,郭胜依附何氏。郭胜与赵忠等人商议,不愿意按照蹇硕的计议行事,又把蹇硕的书信拿给何进看。何进命令黄门令收捕蹇硕,杀了蹇硕,兼并了蹇硕统领的军队。

袁绍劝说何进:“此前,窦武欲除掉宫中宦官,行事不密,反被宦官杀害。宫外五营军士一向畏惧宫中宦官。如今,将军有皇上大舅的身份,兄弟又在朝中掌握禁军,将军属下将领都是俊杰,愿意效命,事情成功,十拿九稳,可谓尽在掌握之中,此乃上天襄助。将军应该一举成功,为天下除去祸害,名垂青史。即使周代大臣申伯,又何足道哉!如今,大行皇帝的灵柩还在前殿,将军领受遗诏,负责禁军,不宜进入宫禁内省。”何进深以为然,于是对外称病,不再入宫陪侍灵帝丧礼,也不护送灵帝的灵柩前往陵寝地,暗中与袁绍谋划下一步行动,同时,何进把与袁绍的谋划,告诉太后。太后不同意:“宦官负责统领宫禁内省,从古至今,宫禁都是宦官负责。汉室旧制,不宜轻易改动。而且,先帝刚刚抛弃天下,我怎么能脱下丧服,穿戴整齐,与士人讨论政事?”何进难以违逆太后的意思。何进又想先杀掉过于放纵的宦官。袁绍认为,宦官最靠近皇帝、太后,可以随时矫制诏令,如果今日不能全部除掉,必然会成为后患。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及弟弟何苗,多次收受宦官贿赂,知道何进有杀宦官的想法,也劝说何太后,为宦官们讲情,还说:“大将军要杀尽皇帝身边的近侍,专擅朝政,削弱社稷。”何太后心存疑虑。宦官在宫中,有些已经有数十年,有的还受封为列侯,贵宠无比,与宫廷内外相勾结。何进刚在朝中担负重任,对宦官也一向敬惮,虽然对外博取名誉,内心却优柔寡断,因此,事情久拖不决。

袁绍等人又为何进谋划,欲召集四方猛将及诸路豪杰,让他们多带些兵马到京师来,以此要挟太后,何进竟然同意。主簿陈琳进言:“《易经》讲‘捕鹿无助’,谚语有‘掩目捕雀’,意思是,对于动物,尚且不能仅凭欺骗手段轻易得手,更何况国家大事。怎么可以这样轻率,凭借诈谋得逞?如今,将军总揽朝廷大权,手握重兵,龙骧虎步,上下随心所欲,这就好像鼓动洪炉,烧燎毛发。虽然违背常理,只要合乎道义,顺天应人,就应该当机立断。为何要放弃利器,征求外援。大兵一旦会聚京师,强者为雄,这是把戈矛倒举,授人以柄,一定会功败垂成,酿成祸乱。”何进听不进去。随后,何进召来凉州前将军董卓,把驻扎在凉州的军队,屯驻在关中上林苑。何进又让大将军幕府掾史泰山郡人王匡,把驻扎在泰山郡的强弩勇士调进京师。同时,让东郡太守桥瑁率领军队,驻扎在成皋。何进派武猛都尉丁原,焚烧黄河渡口孟津,大火照亮洛阳城。这些人带领士兵,均是以诛杀宦官为理由,何太后仍然不肯松口。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