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 > 郑孔荀列传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郑孔荀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后来,司空府征召孔融,孔融担任司空府掾史,又受拜为中军候,就职三日,升任虎贲中郎将。恰逢董卓废黜少帝,拥立刘协(汉献帝),每当回答董卓的提问,孔融常有匡正朝纲的言辞,因此又忤逆了董卓,转任议郎。当时,黄巾军寇掠多个州郡,北海国首当其冲,董卓暗示三公府举荐孔融为北海国相。

孔融到任,集合士人、百姓,讲军习武,传递公文,联络相邻州郡。黄巾军贼寇张饶等率领二十余万众从冀州返回,孔融迎头痛击,结果反被张饶打败。之后,孔融收拾残兵,退守朱虚县。稍后,孔融召集被黄巾军误导的官吏、百姓,有男女四万余人,重新建造城邑,建立学校,用儒术向百姓推行教化。孔融举荐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北海国人甄子然、临孝存,在当地享有名气,已经去世,孔融遗憾没有结识二人,命令当地在社庙祭祀时,同时祭祀二人。其余者,凡做过一些善事,孔融都会以礼相待。北海国有些人没有后嗣,或四方游士,在战乱中死亡,孔融责令地方为他们准备棺木,收殓安葬。当时,黄巾军多次进出北海国,四处袭扰。孔融组织军队屯驻在都昌县,又被黄巾军围困。惶急中,孔融派遣东莱县人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刘备惊讶地问:“孔北海知道还有刘备?”随即派出三千人,前来救援,黄巾军退走。

当时,袁绍、曹操的势力很强盛,孔融没有依附他们的想法。相府左丞(注:左丞应该为官名)名祖,有结交袁、曹的意图,也劝谏孔融,与他们联络。孔融深知袁绍、曹操有图谋汉室的邪念,不愿意与他们交往,听了相府左丞的谏言,勃然大怒,杀了祖。

孔融自负有才气,志在为汉室靖难。然而,孔融的抱负虽大,能力却有限,所谋之事,无一件成功。在北海国相任上六年,刘备上表,推荐孔融为青州刺史。献帝建安元年,袁谭猛攻青州,从春天至夏天,孔融身边的战士,只剩下数百人。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剑戟戈矛相撞,孔融依然靠着几案,埋首读书,谈笑自若。当夜,袁谭攻破城池,孔融这才出逃,逃往东山,妻子儿女被袁谭擒获。

及至献帝迁都许昌,征召孔融,拜为将作大匠,转任少府。每次朝会或参与对策,孔融都会旁征博引,坚持正道直行。朝中其他公卿大夫,碌碌无为,只是附议挂名而已。

最初,太傅马日磾奉诏出使崤山以东,及至到达淮南,马日磾多次向袁术表示愿意归附袁术。袁术待马日磾却甚为轻薄、侮慢,甚至夺去马日磾持有的朝廷符节。马日磾不得不恳求离开,袁术又不肯放行,欲逼迫马日磾在军中担任军师。马日磾深感耻辱,懊悔不已,呕血死在袁术处。及至马日磾的棺柩送回许昌,朝臣在廷议时,讨论以厚礼为马日磾送葬。孔融进言:“马日磾以上公之尊,持符节,奉诏命出使地方,督查官员,安定东部州郡,却私下曲意逢迎奸臣,为奸臣所牵制,袁术送达朝廷的奏章,总是以马日磾为首署名。马日磾附下罔上,以奸诈服侍皇上。在往昔,齐国大夫出使晋军谋和,不屈不挠;楚国贤士宜僚,面对反臣威逼利诱,面不改色。马日磾身为朝廷大臣,岂能以受到威胁,作为托辞!而且,袁术僭越礼制,谋逆朝廷,非一朝一夕之事,马日磾却追随袁术,在袁术处盘桓一年。按照汉律,与有罪之人相处三日以上,即为知情人。《春秋》记载,鲁国大夫叔孙得臣去世,因为没有揭发襄仲谋杀太子的恶行,遭贬黜,书中不记载去世日期。郑国人讨伐幽公之乱,劈开子家的棺木。圣上哀怜旧臣,不忍心追究马日磾的责任,也不应再为马日磾增加礼仪。”朝廷采纳孔融的谏言。

当时,在廷议时,有许多大臣提出恢复肉刑。孔融提出谏言:“在古时,人们相互之间以敦厚为尚,善恶区别不大,吏治清明,刑罚较轻,施政中没有大的过失,百姓有罪受到惩治皆为咎由自取。随着世代进入末世,社会上道德沦丧,败坏风俗的事情,不胜枚举。朝廷施政,干预民俗,颁布刑法,惩治有罪之人。因此说:‘上失其道,民众不重视法律,时间很久了。’再要按照古时的刑法惩治罪犯,甚至伤残肢体,这不是与时俱进的举措。纣王斩断人的胫骨,天下人称纣王为无道之君。九州州牧管辖的地方,有一千八百个君主,如果每个君主对一个犯人实施刖邢,那么,天下就会有一千八百个纣王。要想民众风俗向化,岂不是很难?而且,受刑之人,不堪忍受痛苦,常有生不如死的感觉。这些人,大多趋向于继续作恶,不会再走向正途。春秋时,齐国太子少傅夙沙乱齐;宋国大夫伊戾诬陷太子,导致太子自杀;秦国宦官赵高,汉初叛王英布,都是当时的大恶之人,也都受过刑罚,刑罚并不能阻止他们作恶,也不能促使他们走向为善之路。犯过罪的人,即使有楚国大夫鬻拳的忠诚,有玉工卞和的诚信,有兵家孙膑的智慧,有楚国宫中侍臣巷伯的冤屈,有司马迁的卓越才华,有西汉学者刘向的学问,一旦经受刀锯之下的酷刑,蒙受奇耻大辱,将永世难忘。就像殷商帝王太甲,常会想起遭受流放时的痛苦。反观秦穆公原谅战败的将军,主动承担责任,最终成为霸主;南睢形销骨立,卫武公在宴会上反思错误。西汉将军陈汤在都赖河斩杀郅支单于,西汉将军魏尚为国戍边,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汉室建国,允许罪犯改过自新,也是从人性角度出发。所以说,崇尚仁德之君,谋虑深远,裁短取长,不宜草率改变成法。”献帝赞赏孔融的见解,没有恢复肉刑。

在当时,荆州牧刘表不能谨奉职守,没有向朝廷供献财物,而且有许多僭越行为,譬如说郊祀天地,违逆朝廷诏命。献帝下诏,将刘表僭越之事,交由朝臣们廷议。孔融上疏:“臣听说,荆州牧刘表桀骜不驯,为人悖逆,所作所为,多有不轨。譬如说郊祀天地,拟议建立社稷。虽然刘表昏聩,僭越礼制,穷凶极恶,罪不容诛,然而对于朝廷,还是有所忌讳。这是为何?万乘之君,天子至尊,陛下身为圣躬,汉室仍享有神器,朝堂上台阶至高至远,官阶所限,犹如天宫,高不可攀,日月难以逾越。每当不佞之臣,图谋神器,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定会遭到天下豪杰的声讨,这足以杜塞邪臣之妄想。邪臣即使有不臣的想法,也会隐而不发。这就是贾谊所说的‘投鼠忌器’。当年,齐桓公讨伐楚国,以楚国不向王室贡献包茅为借口。王师败绩,史书中不记录晋人战胜之威,这是为尊者讳,以表明王师无敌。此前,已经揭露袁术僭越皇权的罪恶,而今,再强调刘表僭越之事,是强调皇权不可侵犯,图谋不轨之臣,不可存丝毫妄想。据查,刘表飞扬跋扈,擅自斩杀列侯;违背皇帝诏命,拦截地方贡献朝廷的财物;勾结贼寇,佯称自卫,实为谋逆;与邪臣狼狈为奸,专谋不臣之邪念。刘表罪恶昭彰,法不容诛!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臣愚以为,应该暂且放下刘表郊祀天地之事,以利于国防。”

献帝建安五年,南阳王刘冯、东海王刘祗去世,献帝悲悼他们过早去世,欲为他们在四季设祭,就此事咨询孔融。孔融答:“陛下圣恩隆厚,志在敦睦宗族,感时愈加思念,追悼二王亡灵,颁发哀愍之文,考察前朝典籍,欲修订礼制。臣观察前朝旧例,梁怀王、临江愍王、齐哀王、临淮怀王去世,没有后嗣,同父异母兄弟,即景帝、武帝、昭帝、明帝四帝,没有听说过为他们修建祭庙祭祀。如果仅为临时祭祀所设,则不能列入传记。臣愚以为,诸侯王去世,年龄尚幼,慈父悲悼,以成人之礼对待,加以谥号,只宜作为皇上恩典,祭祀完毕,以后不再祭祀。至于一年期限,这不符合礼制祭祀亡灵的意思,违背先帝制定的法规,不宜安排。”

最初,曹操攻下邺城,袁绍的儿媳大多遭到霸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纳娶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就此事写信给曹操:“武王伐纣,把妲己赐予周公。”曹操看了信,大惑不解。再后来,曹操就此事询问孔融,出自何典。孔融答:“按照今天曹氏娶袁氏儿媳之事揣测,以此类推,也可以说,想当然罢了。”后来,曹操征伐乌桓,孔融又借机嘲讽曹操:“大军远征,海外寂寞无聊。在往昔,肃慎族不向王室贡献楛木箭矢,丁零族盗取苏武的牛羊,丞相可并案处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