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刘表列传下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曹操攻破邺城,袁谭又背叛曹操,攻取甘陵郡、安平郡、渤海国、河间国,而后,袁谭在中山国继续攻打袁尚。袁尚战败,逃往故安县,依附袁熙。袁谭兼并了袁尚的余众,回军驻扎在龙凑县。
当年十二月,曹操讨伐袁谭,在龙凑县城外安营扎寨。袁谭趁着夜色逃往南皮县,沿着清河驻扎。第二年正月,曹操猛攻袁谭,袁谭出战,曹军还未合围,袁谭军就被冲垮。袁谭披头散发,骑在马上狂奔,后面的追兵料想前面逃跑者绝非普通人,催马加鞭,奋力追赶。袁谭坠下马来,回头对追赶者喊:“喂,你放过我,我一定会让你富贵。”话还未讲完,人头已经落地。曹操杀了郭图等人,连带他们的妻子、儿女,全部杀头。
袁熙、袁尚被部将焦触、张南进攻,只好逃往辽西郡乌桓处。焦触自封幽州刺史,逼迫幽州属下郡、县背叛袁氏,投降曹操。焦触陈兵数万,杀白马盟誓,对属下官员、郡守、县令讲:“违令者斩!”众人不敢仰视,按照次序歃血盟誓,到了幕府别驾代郡人韩珩,韩珩讲:“我蒙受袁公父子厚恩,袁公父子败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义已经有失。今天,如果再北面侍奉曹氏,臣不能为也!”在座的人听了韩珩的话,面红耳赤,莫不感到羞愧。焦触说:“君子举大事,以义为重。事情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一人。可以成全韩珩的志节,以激励侍奉君主之人。”曹操听说韩珩的事迹,对韩珩坚守节操颇为欣赏,多次征召韩珩,韩珩不肯应召,在家中去世。
高幹反叛,拘捕上党郡太守,派兵把守壶口关。献帝建安十一年,曹操征伐高幹,高幹留下部将守城,奔赴匈奴请求援兵,没有成功。此后,高幹与数名骑兵逃窜,欲南下荆州投奔刘表。上洛县尉逮捕高幹,将其斩杀。
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征伐辽西郡,进攻乌桓。袁尚、袁熙与乌桓迎击曹操,战败逃走,率领数千名亲兵逃往辽东郡,投奔公孙康。袁尚勇敢,很有气力,事先与袁熙谋划好:“今日到了辽东,公孙康一定会接见我们,我为兄长亲手杀了公孙康,占据公孙康的辽东郡,而后再在辽东扩充势力。”公孙康也在谋划,如何擒获袁尚,向曹操表功。公孙康在廊下埋伏精兵,而后,请袁尚、袁熙入内。袁熙犹疑,不肯进去,袁尚强劝袁熙,一起走进大厅。还未坐定,公孙康大喝一声,伏兵骤起,当场擒获二人,将二人按倒在冻土地上。袁尚对公孙康讲:“未死之前,寒不可忍,可否坐在席上。”公孙康答:“卿的头颅将要远行万里,要座席又有何用!”将二人斩首,送往曹操处。
公孙康,辽东郡人。父亲公孙度,最初,为躲避官司,逃往玄兔郡,在郡府担任小吏,后来出仕为官。灵帝中平元年,公孙度返回辽东郡,担任郡太守。在职期间,公孙度行事果断,敢于杀人,郡中豪杰与公孙度缺少恩义者,公孙度杀了一百余家。而后,公孙度率兵东进,攻打高句骊,西进攻打乌桓,威震渤海周围。当时,汉室朝政混乱,公孙度自恃辽东郡地处偏远,暗自庆幸。襄平县社庙有一块大石头,高一丈余,下面有三块小石头支撑,公孙度认为,这是祥瑞征兆。献帝初平元年,公孙度将辽东分为辽西郡、中辽郡,分别设置郡太守,派军队渡过渤海,占据东莱郡属下县邑,设立营州刺史。公孙度自封辽东侯、平州牧,又追封父亲公孙延为建义侯,立了汉室二祖庙(注:汉高祖刘邦、世祖刘秀)。按照礼制,公孙度在襄平县南郊建立祭坛,郊祀天地,划出藉田,整顿兵马,乘坐皇帝才能乘坐的鸾辂车,前边有九旒旗帜、旄头仪仗,羽林骑士护驾。献帝建安九年,司空曹操上表朝廷,拜公孙度为奋威将军,封为永宁乡侯。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承爵位,仍盘踞在辽东。
刘表,字景升,山阳国高平县人,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人。刘表身高八尺余,相貌魁伟,与同郡人张俭等受到人们称赞,号称“八顾”。灵帝下诏,逮捕党人,刘表逃走,得以免祸。党锢解禁,刘表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在幕府担任掾史。
献帝初平元年,长沙郡太守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叡(ruì),献帝下诏,拜刘表为荆州刺史。当时,江南一带宗族势力强大,袁术的军队驻扎在鲁阳县,道路阻断,刘表不能上任,只好单人匹马,进入宜城县。刘表请来南郡人蒯越、襄阳郡人蔡瑁,共同参与谋划。刘表对蒯越讲:“地方宗族势力强大,众人未肯亲附,如果袁术利用宗族势力,大祸将不期而至。我欲就地征兵,恐怕不能汇聚众人,有何良策?请诸君献上。”蒯越献计:“治理地方,重在推行仁义,治理乱局,重在运用谋略。兵不在多,在于得人。袁术骄而无谋,地方宗族势力强大,然而大多贪婪、暴虐。我与他们平素多有来往,派人向他们晓谕利害,豪族必然会率领众人,前来归附。使君将一些无道者,杀他几个,对有才能者,留下几个,委以重任,恩威并施,百姓一定会扶老携幼,前来归附使君。使君招兵买马,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即使袁术来了,也无可奈何。”刘表说:“讲得好!”刘表让蒯越派人,把宗族首领招来,来了十五人,全部斩杀。而后,刘表又袭击宗族集团,夺取其人马。江夏贼张虎、陈坐,拥兵自重,盘踞在襄阳。刘表派蒯越与庞季前往襄阳,向二人晓谕利害,二人投降,江南得以平定。荆州属下郡太守、县令听到刘表的威名,大多解下印绶离去。刘表整顿兵马,进驻襄阳,以观天下形势。
袁术与堂兄袁绍有矛盾,袁绍与刘表的关系甚好,因此,袁术与孙坚联合起来,袭击刘表。刘表兵败,孙坚围困襄阳。刘表部将黄祖来救,孙坚被流箭射中,死于箭伤,余众退走。及至李傕攻入长安,当年冬天,刘表派遣使者,带上财物,向朝廷贡献。李傕向献帝上表,拜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为成武侯,持符节。李傕认为,刘表可以作为外援。
献帝建安元年,骠骑将军张济从关中败走南阳郡,在进攻穰城时,被流箭射杀。荆州官员向刘表祝贺,刘表说:“张济走投无路,败走南阳,主人无礼,致使双方交锋,张济被流箭射杀,这绝非州牧之意,州牧受吊,不受贺。”刘表派人收编了张济的余众,张济的余众很高兴,愿意归附刘表。献帝建安三年,长沙郡太守张羡,率领零陵郡、桂阳郡等三郡背叛刘表。刘表派兵镇压,包围张羡,大获全胜,平定叛乱郡县。刘表开拓的疆域越来越大,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广阔达数千里,有带甲武士十余万。最初,荆州人喜欢骚乱,加上天下动荡,贼寇活跃,因此,地方上常有动乱发生。刘表招降有方,恩威并施,大胆起用奸猾贼首,各方豪杰纷纷效力,荆州很快恢复平静,地方上大小豪杰,皆愿意归附刘表。关西、兖州、豫州的饱学士人,也纷纷前来依附刘表,有名望的士人,有千人之多。刘表加以安抚,给予优厚礼遇,让他们住在荆州,有一块存身保命的地方。此后,刘表大兴教育,开办学校,以儒学推行教化,綦母闿、宋忠等,在荆州著书立说,撰写《五经》章句,被后世人称为《五经》“后定标准”。刘表在荆州爱护百姓,豢养士人,从容自保。
及至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双方相持不下,袁绍派人向刘表求助。刘表表面答应,但是,并未派出一兵一卒,也不襄助曹操,只是从旁观望,等待天下形势有变。将军幕府从事中郎南阳郡人韩嵩、别驾刘先劝说刘表:“当今天下,豪杰蜂起,两雄对峙,天下之权重在于将军。将军欲有所作为,可乘机起兵,击其空虚;如其不然,也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将军岂能拥兵十万,坐观成败,求援,不能相助,见贤,不能思齐!这样,两家都会怨恨将军,将军很难保持中立。曹操善于用兵,天下俊杰士人,大多愿意追随曹操,曹操肯定能打败袁绍。接下来,曹操就会移兵江汉,将军恐怕难以抵御。为将军着想,不如举荆州全境,归附曹操,曹操必然看重将军。这样,将军可以永享福祚,传予后嗣,这也是万全之策。”蒯越也劝说刘表。刘表犹疑不定,派韩嵩前往曹操处,探听虚实。临行前,刘表对韩嵩讲:“天下最终将落于谁手,尚未可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许昌建都,君代我前去,就近探听虚实。”韩嵩答:“以韩嵩来看,曹公英明,必然得志于天下。将军如果愿意归附曹操,派臣去许都,不敢推辞;将军如果犹豫不决,臣到了许都,天子授予韩嵩一个职务,韩嵩不敢抗命,只能接受。到那时,韩嵩成了天子之臣,只能是将军的故吏。在皇上身边,臣为皇上效忠,不能再为将军效命。请将军考虑。”刘表认为韩嵩害怕出使,逼迫韩嵩上路。到了许都,曹操果然上表献帝,拜韩嵩为侍中,兼任零陵郡太守。及至韩嵩返回,韩嵩盛赞曹丞相有德,劝谏刘表送儿子到许都,侍奉献帝。刘表闻言大怒,认为韩嵩此次出使,怀有二心,刘表摆列军阵,怒骂韩嵩,欲将韩嵩斩首。面对刘表,韩嵩面不改色,从容陈述临行前的那些话。刘表的妻子蔡氏,知道韩嵩是一位贤士、良臣,劝止刘表。刘表仍然余怒未息,打、杀出使的随从。刘表虽然知道韩嵩并无反意,还是将韩嵩囚禁起来。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