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张鲁去世,谥号为原侯。儿子张富继承爵位。
评论如下:刘焉看到战火纷飞,世事艰难,向朝廷奏请,欲谋求一块存身之地,可谓有先见之明。蜀郡地域广阔,容易令人满足,财富殷实,容易僭越礼制,追求奢侈淫靡,就是普通人,也会耽于享乐。刘璋固守险隘,养精蓄锐,守住先人的基业,仍可以苟延残喘数年,这么快就把蜀郡送予刘备,平静地接受流放,正所谓山羊披上虎皮,看见豺狼,依然会浑身战栗。可叹!
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人,是司空袁逢的儿子。年轻时,袁术以侠义闻名,常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来,袁术改变习性,被举荐为孝廉,几次升迁,担任河南郡大尹、虎贲中郎将。
当时,董卓在朝议时,提出废立皇帝,任命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害怕董卓,出走南阳郡,躲避灾祸。恰逢长沙郡太守孙坚杀了南阳郡太守张咨,带兵依附袁术,刘表上表朝廷,推荐袁术为南阳郡太守。袁术又上表,推荐孙坚代理豫州刺史。袁术派遣孙坚率领荆州、豫州的军队,在阳人击溃董卓的军队。
袁术的堂兄袁绍,趁着孙坚讨伐董卓还未返回之际,派遣部将会稽郡人周昕夺了孙坚的豫州。袁术大怒,赶走周昕。袁绍派使者前来商议,欲拥立刘虞为皇帝。袁术秉性放荡,忌惮拥立年长者为皇帝,假托公义,不肯苟同。从此,袁术与袁绍有了隔阂,矛盾逐渐加深,各自对外结交豪杰,心存图谋,袁术联合公孙瓒,袁绍联合刘表,天下豪杰,多愿意归附袁绍。袁术大怒,说:“这些混蛋,不愿意追随我,却愿意追随我家的家奴!”袁术又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的嫡生儿子。袁绍知道后,勃然大怒。献帝初平三年,袁术派遣孙坚在襄阳进攻刘表,孙坚战死。公孙瓒派刘备前来与袁术协商,共同进攻袁绍。袁绍与曹操联合,迎击来犯,大败联军。献帝初平四年,袁术引军进驻陈留郡,驻扎在封丘县。黑山军余贼与匈奴于扶罗等帮助袁术,在匡亭与曹操大战,袁术战败,撤至雍丘县,又率领余众进攻九江,杀了扬州刺史陈温。袁术自领扬州刺史,兼任徐州牧。李傕攻入长安,欲结交袁术为外援,拜袁术为左将军,持符节,封为阳翟侯。
最初,袁术在南阳郡户口数仍有一百余万,袁术治民,不能谨守法度,纵容士兵抢掠,以补充军饷,加上生活奢靡,百姓深受其害。年轻时,袁术看过谶书,书中讲“代替汉室者,应当是涂高”,袁术认为,这正好应了自己的名字(注:袁术认为“路”和“术”的训读是“涂”)。又说,袁氏来自周代陈国君主,是舜帝的后裔,应该以黄色代替赤色,按照五德轮回,遂有僭越皇权的想法。袁术又听说孙坚获得传国玉玺,袁术羁押孙坚的妻子,逼迫孙坚交出玉玺。献帝兴平二年冬天,天子东归洛阳,途中在曹阳被李傕追上,护送献帝的军队溃散。袁术召集部下,说:“如今海内大乱,刘氏衰弱。我们家族,四世三公,曾经辅佐朝廷,百姓皆愿意归附。我欲顺天应民,诸君看如何?”众人不敢回答。主簿阎象进言:“在往昔,周室从先祖后稷,直至文王,累世积累功德。文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仍然服事殷室。明公家族虽然世代昌盛,能比得上周室?汉室虽然衰弱,未必像殷商末世,皇帝也并非纣王。”袁术听后,默然不语,派人去召请张范。张范称身体有病,不肯前来,派弟弟张承前来应付。袁术问张承:“在往昔,周室衰弱,有齐桓公、晋文公先后成为霸主,辅佐王室。秦朝灭亡,汉室接续。如今,孤占领的土地广大,士人众多,欲追随齐桓公,效法汉高祖,取刘氏而代之。如何?”张承答:“拥有天下,在德,而不在人数众多,地域广阔。如果将军能用仁德,满足天下人的愿望,即使是匹夫,也能称霸。如果将军无法无天,逆时而动,只能遭到众人厌弃,怎么能成就大业!”袁术听后,心中不高兴。
自从孙坚死后,儿子孙策率领孙坚的余众。袁术派遣孙策进攻扬州刺史刘繇,大败刘繇,此后,孙策占据江东。孙策听到袁术有僭越帝号的图谋,写信劝阻袁术:“董卓无道,凌辱皇室,逼死太后,杀害弘农王,迫使天子迁都,焚烧汉室宫殿、宗庙,激起天下豪杰义愤,奋起抗争。现在,董卓已经伏罪被杀。皇上东迁,返回洛阳,派使臣昭告天下,宣示皇恩,偃武修文,与民更新。然而,河北一带,袁绍与黑山贼勾结,曹操在徐州作乱,刘表在荆楚割据,公孙瓒在朔北谋逆,刘繇拥兵自重,刘备四处结盟。因此,臣不敢听从朝廷诏命,收起戈矛,偃武息兵。臣以为,使君此时正应该与朝廷同心同德。如果背弃正道,不顾朝廷安危,甚至有取而代之的图谋,臣担心,这绝非海内对使君的祈盼。成汤讨伐夏桀,称:‘有夏氏罪恶滔天。’武王讨伐殷纣,称:‘殷纣应当受到惩罚。’二位圣王,虽然具有圣德,夏桀、殷纣没有失德时,也不敢取而代之。如今,皇上并没有大恶,仅因为年龄幼小,在朝廷被权臣胁迫,绝非商汤、周武代天讨伐之形势。臣听说,皇上聪明睿智,为人早熟,有德行,天下虽然还未蒙受皇恩,然而皆向心归附。如果使君辅佐汉室,再造中兴,使君将有周公旦、召公奭之美誉,率土之臣,将会众望所归。使君家族五世蒙受皇恩,担任三公要职,作为汉室宰辅,享受殊荣,无人能与使君家族相比。使君应该尽忠报国,坚守节操,以报答汉室。人们多困惑于图谶,妄自附会异端邪说,借此取悦主公,无视成败之结局。无论古今,明察之士,都应该谨慎对待僭越之事,主公不能不深思!忠言逆耳,驳议获憎,然而有益于明君,臣不敢钳口不言。”袁术不听,孙策遂断绝与袁术的关系。
献帝建安二年,河内郡人张炯向袁术献上符命,袁术遂僭越帝号,自称“仲家”,任命九江郡太守为淮南郡大尹,又设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袁术派遣使者将帝号告诉吕布,并为儿子聘娶吕布的女儿。吕布逮捕袁术的使者,送往许都曹操处。袁术勃然大怒,派遣部将张勋、桥蕤进攻吕布,结果二人大败而归。袁术亲自率军进攻陈国,诱杀陈王刘宠及陈国相骆俊。曹操率领大军讨伐袁术,袁术听到曹操出兵的消息,大为震惊,赶忙渡过淮河,狼狈窜逃,留下张勋、桥蕤固守蕲阳,以抵御曹操大军。曹操大败袁术军,杀了桥蕤,张勋败走。袁术的军力愈发衰弱,大将又先后战死,众人皆有叛离的想法,加上天气干旱,庄稼连年歉收,军士、百姓忍饥受寒,江、淮一带民生凋敝,已经有人相食。当时,舒仲应是袁术的沛国相,袁术交予舒仲应十万斛米作为军粮,舒仲应把军粮全部散发给饥民,以度过荒年。袁术听说后,勃然大怒,摆列军阵,要杀舒仲应。舒仲应说:“我知道一定会死,但还是要这样做。宁可用一人之性命,挽救百姓于水火。”袁术下马,拉着舒仲应的手,说:“仲应,足下独享美名,就不能与我分享一些吗?”
袁术虽然自矜名声,爱慕虚荣,却又天性骄奢淫靡,唯我独尊,惯于欺凌他人。及至窃取伪号,袁术更加奢靡无度,后宫有媵妾数百,无不穿戴绫罗绸缎,享受山珍海味。而治下的百姓生活艰难,饿殍遍野,袁术很少过问百姓的疾苦。这样坐吃山空,耗尽资财,再也难以维持。献帝建安四年夏天,袁术焚烧宫室,带着媵妾前往灊山,欲投奔其部将陈简、雷薄。陈简、雷薄拒绝接纳,袁术遂陷入困窘,跟随的士卒纷纷逃散。袁术忧愤交加,不知所为,欲将帝号送予袁绍。袁术说:“汉室失去福祚,已经很久。天下纷乱,权臣控制朝政,豪杰各霸一方,分割疆宇。这与周代末世,战国七雄,又有何区别?唯有强者,可以兼并天下。袁氏接受天命,应当称王,符瑞已经显示。如今,君拥有四州之地,有户口数百万,以君的势力,谁敢与之争锋?以君的地位,谁敢与之比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匡扶衰汉,又怎能延续其余脉,帮助汉室复兴!谨将大命奉送于君,愿君勉之。”袁绍默许袁术的想法。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