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列传下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郭玉,广汉郡雒县人。最初,有一老父不知从何处来,常在涪水旁垂钓,被人称为“涪翁”。有时,老父也到民间乞食,看见有生病者,会施予针石救治,手到病除。此后,老父著述《针经》《诊桩法》,流传于世。有弟子程高追随老父多年,老父教授程高医术。程高在民间隐居,不肯出仕为官。郭玉年轻时向程高学习医术,学会诊断病人的六种方法和医技,还学习了阴阳隐侧术。在和帝朝,郭玉在宫中担任太医丞,诊病很有效验,和帝很惊讶。有一次,和帝让一个嬖臣伸出美玉般的手腕,与一位女子同坐在帷幕中,让郭玉隔着帷幕为他们诊脉,而后问郭玉,他们的病情如何。郭玉答:“左阳右阴,脉有男女之分,看样子是两个人。臣怀疑其中必有缘故。”和帝听后,赞叹不已。
郭玉为人仁爱,不矜其功,即使为贫贱人、仆役诊病,也一定会尽心尽力,而在为达官贵戚诊病时,也有治不愈的时候。和帝令宫中贵臣穿着破旧衣服,改换身份,让郭玉诊病,郭玉一针便可治愈。和帝召郭玉诘问,为何为贱人治病,效果会更好些。郭玉答:“医者看病,诊病的对象很重要。病人腠理至细至微,需要根据病情,气血运行,施以诊治,针灸砭石之间,偏差一丝一毫,都会影响治疗效果。施治时,全在于医者的把握,可意会,不可言传。身处高位者,居高临下,等待臣治病,臣心怀恐惧,常战战兢兢,效果自然会差些。治疗效果,有四难:病人自以为是,不肯服从医嘱,一难也;遵医嘱而不能坚持治疗,二难也;尊贵者身体不强健,医生不敢大胆用药,三难也;尊贵者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会有深浅不到之忧,再加上医者心怀恐惧,用药过于谨慎,心里犹疑不决,治疗效果肯定差些!所以,臣为达官贵人治病,效果不佳。”和帝认为郭玉讲得有道理。郭玉在任上因年老去世。
华佗,字符化,沛国谯县人,又名华旉(fū)。华佗曾经在徐地游学,兼通经术及各种医术,通晓养生。华佗年近百岁依然鹤发童颜,世人称华佗为神仙。沛国相陈珪举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华佗一概谢绝。
华佗精于方剂学,为病人开药方,不过几味药,用心计算,不用称量,药材用的分量,分毫不差。华佗针灸病人,不过几处穴位。如果疾病隐藏在内脏,针药不能到位,华佗就会让病人先用酒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不省人事,再剖开腹背,用手术刀割去病灶。如果病人的病灶在肠胃,则将肠胃截断清洗,除去疾患、秽物,再将肠胃、肚腹缝合,敷上神奇的药膏,四五日即可痊愈,一月之内,疮疤即可平复。
有一次,华佗在路上行走,看见一个病人上腹拥塞饱满,华佗告诉病人:“你来的路上,有一个卖炊饼的人,腌制的酸菜水很酸,可以取三升酸水饮之,病就可以除去。”病人按照华佗的嘱咐做了,很快吐出一条蛇,将蛇悬挂在车上,来拜访华佗。当时,有孩子们在门庭玩耍,看见这条蛇,相互说道:“客人车上有东西,这一定是碰上了我父亲。”及至客人进来,看见北边的墙壁上,已经悬挂有几十条蛇,非常惊讶。
有一位郡太守病得很重,时间很久,华佗认为可以用急怒攻心治愈此病。华佗接受了病人很多钱财,却迟迟不肯下药。过了不久,又丢下病人离去,还留下一封书信,把郡太守辱骂一通。太守勃然大怒,令人追杀华佗,没有追上,盛怒之下,太守呕吐数升黑血,随之痊愈。
还有一位患者,前来华佗处求医问诊。华佗说:“君的病根很深,应该剖开肚腹治疗。然而,君的寿命还有十年,这个病不会死人。”患者不堪忍受痛苦,一定要华佗治好此病,华佗遂下手治疗,不久痊愈,十年后去世。
广陵郡太守陈登胸中烦闷、堵塞,面红耳赤,不能吃东西。华佗为其诊脉,说:“府君的胃中有虫,在胃中结成内疽,这是腥物所致。”华佗熬制二升药汤,分两次让病人服下,过了不久,太守吐出三升虫子,头部红色,仍在蠕动,半身犹如生鱼片,太守的病随即痊愈。华佗告诉太守:“此病三年后还会复发,到时遇到良医,还可以获救。”三年过后,太守再次发病,华佗已经去世,遂病死。
曹操听说后,召华佗来诊病,留在身边,随时伺候。曹操患头风病,一旦发病,头晕目眩,华佗用针灸治疗,手到病除。
有一位李将军,妻子患病,招呼华佗来诊视。华佗说:“怀孕生产,伤了身子,胎儿还未下来。”将军承认妻子的确怀孕生产伤了身子,但是胎儿已经生下。华佗说:“脉象证明,胎儿还未下。”将军不相信。妻子稍微好了些,过了一百余日,又有胎动,再次叫华佗来诊治。华佗说:“脉象和此前一样,这是双胞胎,先生者已下去,流血过多。后生者下不去,胎儿死在腹中,血脉不能滋养,一定会在母腹中躁动。”于是华佗用针灸治疗,同时让产妇喝下汤药。产妇欲生产,而产道不通。华佗说:“死胎干燥,很难自动产出。”华佗用手探摸,果然有一死胎,已经现出人形,颜色发黑。华佗诊病的绝技,大多类似这些。
华佗为人高傲,难以让权贵们满意,而且,华佗不愿意仅以医术为业。华佗长久离开家乡,思念故乡,向曹操告假,欲回家取药方,以妻子生病为理由,在约定好的时间,华佗几次爽约,没有返回。曹操多次写信催促,又命令郡县派人护送,华佗自恃医术高明,不愿意再侍奉曹操,不肯再返回曹操身边。曹操勃然大怒,派人前去调查,得知华佗的妻子并未患病,曹操将华佗收捕,关押在监狱,交予狱吏审讯。华佗承认撒谎,甘愿伏罪。荀彧为华佗求情:“华佗的医术很高明,为人诊疗疾病,此乃人命所系,应该宽宥华佗。”曹操不肯原谅华佗,最终将华佗杀害。临死前,华佗拿出一卷书,送予狱吏,说:“这卷医书可以治病救人。”狱吏害怕犯法,不敢接受,华佗也没有再勉强,索取火种,将这卷医书焚烧。
军吏李成苦于咳嗽哮喘,昼夜不能睡觉。华佗认为,这是肠子上有痈疮,给了李成两钱药面服用,李成吐出两升脓血,很快痊愈。华佗告诫李成:“再过十八年,这个病还会复发,如果得不到这个药,病就危险了。”华佗给了李成一些药面。又过了五六年,乡里有人患了和李成一样的病,向李成求取此药,非常紧急,李成同情患者,把药给了他。李成前往谯县拜访华佗,想要再得到一些药面,恰逢华佗被曹操收捕入狱,李成不忍心再开口。十八年后,李成的病复发,无药可治,终于死去。
广陵郡人吴普、彭城人樊阿跟随华佗学医。吴普按照华佗教的医术,为病人诊病,治好许多患者。
华佗生前对吴普讲:“人体需要运动,但不能过度。身体运动,可以帮助谷气消化,血脉流通,这样,就不容易生病,犹如关门的枢纽,经常活动,就不会腐朽。因此,古代的仙人,注重气息导引,导引术犹如黑熊攀登,鹰隼前后顾盼,俯仰牵引身体,活动关节。学会导引术,运动肢体,可以获得长生。我编了一套导引术,名字叫‘五禽戏’:一曰虎戏,二曰鹿戏,三曰熊戏,四曰猿戏,五曰鸟戏。学会后,可用于活动手足,可驱除疾病。身体如果不舒服,就起来做一套五禽戏,出一身汗,神清气爽,再敷上药粉,用以收汗。长此以往,身体轻便自如,胃口大开。”吴普按照华佗的指导,练习五禽戏,享寿九十余岁,耳聪目明,牙齿完整坚实。
樊阿善于针灸术。医生说,背部及胸腹之间,不可以随意下针,即使下针,也不能超过四分,樊阿却在背部下针,深达一二寸,在胸腹的穴位,下针深达五六寸,病人经过治疗,针到病除。樊阿跟随华佗学医,向华佗求取药方,服食后有益于健康。华佗传授樊阿漆叶青秥(nián)散:漆叶碎末一斗,青秥十四两,按照比例配成药方,长期服用,可以去除寄生虫,有利于五脏六腑,身体轻盈强健,头发乌黑。樊阿按照老师的指导,配制药方,寿命达一百余岁。漆叶随处可以见到。青秥生长在丰邑、沛县、彭城及朝歌一带。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