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羌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到了爰剑的曾孙爰忍,秦献公即位,献公欲恢复穆公的霸业,出兵渭河源头,灭亡狄獂戎。爰忍的叔父爰卬畏惧秦军强大,率领族人离开故地,向南迁徙,出了赐支河谷,再向西行数千里,距离羌人部落越来越远,不再来往。后来的子孙,又分出不同族群,随着生活地域,建立族群,有些族群是牦牛部落,越巂郡羌人是其代表;有些族群是白马部落,广汉郡羌人是其代表;有些族群是参狼部落,武都郡羌人是其代表。爰忍和弟弟爰舞留在湟中,两人各自娶了几个妻子。爰忍生下九个儿子,分为九个部落。爰舞生下十七个儿子,分为十七个部落。西羌的兴旺,从此开始。
及至爰忍的儿子爰研即位为君长,已经是秦孝公时,秦国十分强盛,威震羌戎。秦孝公派太子嬴驷率领戎狄九十二国到京师朝觐周显王。爰研做了君长,部族势力强大,羌中的羌人称他们是爰研的后人。及至始皇登基,务在兼并六国,专心对付崤山以东诸侯,秦军无暇西顾,西部羌人族群得以发展。秦兼并天下,始皇派遣蒙恬率领秦军,拓展领土,驱逐西部羌人,逼退北部匈奴,以长城为界,羌人不敢再窥视中原。
及至汉室拥有天下,匈奴冒顿单于兵强马壮,向东打败东胡,向西驱赶月氏,威震草原百蛮,迫使羌戎臣服。在景帝朝,爰研部落君长留何率领族人,向汉朝进贡,请求代替汉军防守陇西边塞。朝廷恩准留何等部落迁至狄道、安故县。后来,羌人遍布临洮县、氐道、羌道等县。及至武帝征伐四夷,开疆拓土,向北逼退匈奴,向西驱赶诸羌。汉军渡过黄河、湟水,在令居修筑要塞。汉朝大力营建河西,新设置四郡(注: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在玉门设置关卡,隔断羌人、匈奴的联系,南北不能相望。各种亭障关塞烽燧沿着长城设置,绵延数千里。当时,先零羌与封养羌、牢姐羌解除仇恨,订立盟约,与匈奴勾结,有军队十余万,进攻令居县、安故县,围困枹罕县。武帝派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领十万汉军反击。武帝设置护羌校尉,持符节,负责羌人事务。此后,羌人离开湟中,迁至西海(青海湖)、盐池,以放牧为生。汉军依山修筑要塞,河西地区变得空旷,稍后武帝大举移民,充实河西四郡,大量汉民迁至河西。
到了宣帝朝,宣帝派遣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到西部巡视羌人部落。先零羌首领向汉使请求:“渡过湟水,在汉人弃耕的土地上放牧。”义渠安国将此事奏报朝廷,后将军赵充国认为,不能听任羌人渡过湟水。后来先零羌不等朝廷批复,擅自渡过湟水,当地郡县官员不能制止。到了宣帝元康三年,先零羌与其他羌人部落勾结,举行盟誓,欲大举袭扰汉朝边郡。宣帝闻报,再次派义渠安国率领汉军,前去监视。义渠安国抵达西部,召来先零羌君长四十余人,将他们全部杀头,同时指挥汉军屠杀羌人,杀了一千余人,致使羌人怨恨,盛怒之下,袭扰金城郡。宣帝派赵充国与诸将率领汉军六万人,前往征剿,最终平息叛乱。到了爰研十三世孙子爰烧当即位,爰烧当成为大君长。在西汉元帝朝,彡(xiǎn)姐羌等七个羌人部落,寇掠陇西地区,元帝派遣右将军冯奉世前往平叛。从爰剑到爰研,经历五世,爰研时期,羌人最为强盛,从此以后,羌人以爰研作为族名。又经历十三世,到了爰烧当,羌人再次强盛,其子孙以烧当为族名。从彡姐羌投降汉军,又过了几十年,四夷宾服,边塞不再有战事。直至王莽辅政,欲向四夷耀武扬威,宣示汉德,王莽以怀远名义,派汉使通过翻译,暗示羌人部落献出西海(青海湖)地区,开辟为西海郡,设置五个县。从此以后,汉朝边疆直抵西海,沿途邮亭烽燧,遥相瞩望。
滇良,是爰烧当的玄孙。当时,已处于王莽末年,四夷不断袭扰边郡,及至王莽败亡,羌人又重新返回西海,继续袭扰汉朝边郡。在更始、赤眉年间,羌人愈发放纵,寇掠金城郡、陇西郡。隗嚣虽然在陇西拥兵数万,对羌人无可奈何,只好采取安抚政策,利用羌人与东汉朝廷对抗。建武九年,隗嚣去世。司徒府掾史班彪上奏:“如今,凉州各郡,都有投降的羌人。羌、胡披发左衽,与汉人杂居,习俗迥异,言语不通,多次被汉人小吏及奸诈之人欺侮,为此,羌戎常怨恨不已,又无处投诉,故招致反叛。蛮夷、戎狄发生叛乱,大多是这些原因。按照汉家旧制,益州部设置蛮夷骑都尉,幽州部设置领乌桓校尉,凉州部设置护羌校尉,一律持符节,管护戎狄,负责处理汉人与戎狄间的矛盾,每年按时到下面巡视,访问戎狄民众疾苦。朝廷还要派遣使者,通过驿站,了解他们的动静,让塞外羌夷作为官吏的耳目,州郡可以随时警备,采取应对措施。朝廷应该恢复旧制,以彰显圣朝武威,防止祸乱发生。”光武帝采纳班彪的谏言,任命牛邯为护羌校尉,持符节,犹如西汉年间,统领羌人事务。及至牛邯去世,朝廷撤销护羌校尉。建武十年,先零羌君长与其他羌人部落勾结,再次寇掠金城郡、陇西郡。光武帝派遣中郎将来歙等将领前往镇压,大败羌寇。详情记载在《来歙传》。建武十一年夏天,先零羌再次寇掠临洮县。陇西郡太守马援大败羌戎,逼迫羌戎投降,羌戎归服朝廷,光武帝将羌戎迁至天水郡、陇西郡、右扶风安置。第二年,武都郡参狼羌叛乱,马援大败叛乱羌寇。详情记载在《马援传》。
到了滇良这一代,烧当羌居住在黄河以北的大允谷地区,人数较少,生活贫苦。而先零羌、卑湳羌较为富裕,势力强盛,多次侵犯烧当羌。滇良父子在族人中享有威信,看到族人遭到欺凌,异常愤怒,于是召集附近羌人部落,从大榆出发,掩杀先零羌、卑湳羌,大获全胜,杀了三千人,掠取大批财产、牲畜,又夺取大榆中地区,烧当羌从此强盛起来。
滇良的儿子滇吾即位。中元元年,武都郡参狼羌造反,杀害汉朝吏民,郡太守与羌寇交战,战事不利。陇西郡太守刘盱派遣郡府从事辛都、监军掾史李苞,率领五千汉军赶赴武都郡,与羌寇接战。斩杀羌寇首领,俘虏一千余人。当时,武都郡汉军也出兵助阵,大败羌寇,斩杀一千余人,其余羌寇全部投降。滇吾羌逐渐强盛,在其他羌人部落之上,每当羌人欲袭扰汉朝边郡,滇吾都会设计方略,充当羌寇统帅。中元二年秋天,烧当羌首领滇吾与弟弟滇岸,率领步骑五千人,寇掠陇西郡要塞。郡太守刘盱派遣汉军,在枹罕迎击羌寇,不能取胜,又在允街大战,被羌寇打败,汉军死伤五百余人。此后,帮助汉军守护边塞的羌人相继叛离,转而为寇。光武帝派遣谒者张鸿,率领各郡驻军,前往镇压,在允吾、唐谷与羌寇大战,汉军战败,张鸿和陇西郡长史田飒战死。天水郡的汉军也在白石县被牢姐羌所败,战死者有一千余人。
当时,烧何羌首领有一位妇人比铜钳,年龄有一百余岁,智慧超群,受到羌人信赖,族人都愿意按照妇人的谋划行事。有一次,烧当羌被卢水胡人进攻,比铜钳带着羌人部落迁至汉朝边郡,依附郡县保护。有羌人违反法律,临羌县长收捕比铜钳,又杀了六七百犯法的羌人。明帝哀怜被杀的羌人,下诏说:“在往昔,齐桓公讨伐戎狄,没有以仁义向戎狄施以恩惠,《春秋》贬称桓公为‘齐人’。如今,国家无德,不能将恩惠施予远方,戎狄羸弱,有何罪过,要将他们处死!秦人在长平坑杀赵人,施以暴行,这绝非仁义之君所为。屠杀羌戎,责任在太守、县长、县吏,从此以后,不允许妄行杀戮。受到刑法摧残仍然存活的羌人,政府官员应予以救治。令羌戎君长召回余众,如果羌戎愿意返回故地,政府应予以抚恤,馈送财物,送回故地。羌戎小部落愿意归附,为朝廷效力,一律免除罪行。如果有人谋逆,被官吏逮捕,尚未判决,一律赐予有功人员。”
明帝永平元年,明帝派遣中郎将窦固、捕虏将军马武等将领,在西邯县进攻滇吾羌,大败羌人,详情记载在《窦武传》。此后,滇吾羌远遁,余众投降汉军,明帝将羌人七千余口迁至三辅安置,又任命谒者窦林兼领护羌校尉,治所设在狄道。窦林受到羌人信赖,滇岸部落此后也投降窦林。窦林被属下官吏欺骗,向朝廷上奏,谎称滇岸是羌戎的大首领,按照制度,明帝封滇岸为“归义侯”,加封“汉大都尉”。第二年,滇吾也来投降,窦林再次上奏,说滇吾是羌戎第一首领,带着滇吾到京师朝觐皇帝。明帝奇怪,怎么会有两个大首领,怀疑滇吾是假的,以此责问窦林。窦林惶恐,不知该如何回答,于是狡辩:“滇岸就是滇吾,陇西人口音不正,被误读。”明帝穷根究底,查明事实,免去窦林的职务。恰逢凉州刺史又弹劾窦林贪赃枉法,明帝将窦林逮捕,窦林死在狱中。谒者郭襄代替窦林兼领护羌校尉,之后,郭襄到陇西郡,听说凉州羌戎依然强盛,中途返回,被免职抵罪。此后,明帝撤销护羌校尉。滇吾的儿子滇东吾即位,滇东吾认为父亲已经归汉,遂率领族群迁入塞内居住,谨守本分,不敢妄动。东吾的弟弟滇迷吾等人,则沦为寇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