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淮南子》 » 第一卷 原道训 > 古之人有居岩穴而神不遗者,未世有势为万乘而日忧悲者…+

古之人有居岩穴而神不遗者,未世有势为万乘而日忧悲者。由此观之,圣亡乎治人,而在于得道;乐亡于富贵,而在于德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则几于道矣。所谓乐者,岂必处京台章华,游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口味煎熬芬芳,驰骋夷道,钓射鹔鹴之谓乐乎?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与陰俱闭,与陽俱开。故子夏心战而臞,得道而肥,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是故其为欢不忻忻,其为悲不惙惙。万方百变,消遥而无所定,吾独慷慨遗物而与道同出,是故有以自得之也。乔本之下,空穴之中,足以适情,无以自得也。虽以天下为家,万民为臣妾,不足以养生也。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原文解释

【原文】

古之人有居岩穴而神不遗note-name:神不遗1神不遗:指#-666aa;的精#-666nn;矍铄。者,未世有势为万乘而日忧悲者。由此观之,圣亡乎治人,而在于得道;乐亡于富贵,而在于note-name:德2德:通“得”,得到。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则几于道矣。所谓乐者,岂必处京台章华note-name:章华3章华:楚国的两大台观。,游云梦note-name:云梦4云梦:楚地的云梦泽。沙丘:纣王的台名。沙丘,耳听《九韶》《六莹》,口味煎熬芬芳,驰骋夷道,钓射鹔鹴之谓乐乎?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与陰俱闭,与陽俱开。故子夏心战而臞,得道而肥,圣人不以身役物note-name:役物5役物:受制于物。,不以欲滑和。是故其为欢不忻忻,其为悲不惙惙note-name:惙惙6惙惙:惙惙(chuò),忧愁,心#-666nn;不定的样子。。万方百变,消遥而无所定,吾独慷慨遗物而与道同出,是故有以自得之也。乔本之下,空穴之中,足以适情,无以自得也。虽以天下为家,万民为臣妾,不足以养生也。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古时候有#-666aa;住在山洞里,但他们的精#-666nn;仍然饱满。随着世道衰败,有#-666aa;虽然身居#guoxue666-com;位却整天忧愁悲伤。由此看来,圣贤不在于治#-666aa;,而在于得道;快乐不在于富贵,而在于道德和洽。懂得重视自身修养而看轻身外之物,那就接近于道了。所谓快乐,难道一定是住京台、章华,游玩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这些古乐,口尝美味食品,奔驰在平坦大道上,或者钓射奇异鸟禽那种快乐吗?我说的快乐,是指每个人能得到他应得的满足罢了。但这里所说的“能得到他应得的满足”,是不以奢侈为快乐,不以清廉为清苦;他身处阴暗逆境能够做到忍让避开,身处光明顺境能够做到开放顺应。所以,子夏在面对仁义与富贵内心斗争激烈而形体消瘦,又因为先王之道战胜了富贵而变胖。圣人就是不让自身受外物役使,不让贪欲来搅乱自己的中和天性。所以,他高兴时不忘乎所以,悲伤时不愁云满面。万物尽管变化莫测,我只管#-666ee;襟坦荡不予理睬而和道#-666cc;进出。因此,能够做到自得其所,即使住在深山老林之中,栖身空旷山洞之内,也足以惬意舒心;如果不能自得其所,即使君临天下,把万民作为奴仆,也不足以保养性命。能够达到没有快乐境地的人,就没有什么不快乐;无不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

原文翻译

古之人有居岩穴而神不遗者,未世有势为万乘而日忧悲者。由此观之,圣亡乎治人,而在于得道;乐亡于富贵,而在于德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则几于道矣。所谓乐者,岂必处京台章华,游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口味煎熬芬芳,驰骋夷道,钓射鹔鹴之谓乐乎?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与陰俱闭,与陽俱开。故子夏心战而臞,得道而肥,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是故其为欢不忻忻,其为悲不惙惙。万方百变,消遥而无所定,吾独慷慨遗物而与道同出,是故有以自得之也。乔本之下,空穴之中,足以适情,无以自得也。虽以天下为家,万民为臣妾,不足以养生也。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古时候有#-666aa;住在山洞里,但他们的精#-666nn;仍然饱满。随着世道衰败,有#-666aa;虽然身居#guoxue666-com;位却整天忧愁悲伤。由此看来,圣贤不在于治#-666aa;,而在于得道;快乐不在于富贵,而在于道德和洽。懂得重视自身修养而看轻身外之物,那就接近于道了。所谓快乐,难道一定是住京台、章华,游玩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这些古乐,口尝美味食品,奔驰在平坦大道上,或者钓射奇异鸟禽那种快乐吗?我说的快乐,是指每个人能得到他应得的满足罢了。但这里所说的“能得到他应得的满足”,是不以奢侈为快乐,不以清廉为清苦;他身处阴暗逆境能够做到忍让避开,身处光明顺境能够做到开放顺应。所以,子夏在面对仁义与富贵内心斗争激烈而形体消瘦,又因为先王之道战胜了富贵而变胖。圣人就是不让自身受外物役使,不让贪欲来搅乱自己的中和天性。所以,他高兴时不忘乎所以,悲伤时不愁云满面。万物尽管变化莫测,我只管#-666ee;襟坦荡不予理睬而和道#-666cc;进出。因此,能够做到自得其所,即使住在深山老林之中,栖身空旷山洞之内,也足以惬意舒心;如果不能自得其所,即使君临天下,把万民作为奴仆,也不足以保养性命。能够达到没有快乐境地的人,就没有什么不快乐;无不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

【原文注释】

〔1〕神不遗:指#-666aa;的精#-666nn;矍铄。

〔2〕:通“得”,得到。

〔3〕章华:楚国的两大台观。»

〔4〕云梦:楚地的云梦泽。沙丘:纣王的台名。»

〔5〕役物:受制于物。

〔6〕惙惙:惙惙(chuò),忧愁,心#-666nn;不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