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淮南子》 » 第二十一卷 要略 > 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

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义,处歧周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天下二垂归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文王业之而不卒,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撮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个义,誓师牧野,以践天于之位。天下未定,海内未辑,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使夷狄各以其贿来贡,辽远未能至,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楹之间,以俟远方。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蔡叔、管叔辅公子禄父,而欲为乱。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惧争道之不塞,臣下之危上也,故纵马华山,放牛桃林,败鼓折抱,措饬而朝,以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蔂垂,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当此之时,烧不暇撌,濡不给扢,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代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田少而民多智巧。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故《管子》之书生焉。齐景公内好声色,外好狗马,猎射亡归,好色无辩,作为路寝之台,族铸大钟,撞之庭下,郊雉皆呴,一朝用三千钟赣,梁丘据、子家哙导于左右,故晏子之谏生焉。晚世之时,六国诸侯,谿异谷别,水绝山隔,各自治其境内,守其分地,握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恃连与国,约重致,剖信符,结远援,以守其国家,持其社稷,故纵横修短生焉。申子者,韩昭厘之佐;韩,晋别国也,地墽民险,而介于大国之间,晋国之故礼未灭,韩国之新法重出,先君之令未收,后君之令又下,新故相反,前后相缪,百官背乱,不知所用,故刑名之书生焉。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原文解释

原文(一)

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note-name:康梁1康梁:沉溺于#-666gg;乐之中。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note-name:文王四世2文王四世:指太王、王季、文王、武王,#-666cc;四代#-666aa;累善,修德行义,处歧周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天下二垂note-name:二垂3二垂:三#-666dd;之二。归之。

翻译(一)

周文王的时候,商纣王是天子,搜刮民财没有限度,杀戮不止,沉溺于#-666gg;乐美酒之中,宫廷之中就像集市一样,制造了炮烙之刑,挖掉劝谏的贤#-666aa;之心,剖开孕妇的肚子,天下的#-666aa;没有不痛恨他的;周文王四代积累善事,修治德行,推行大义,处在岐周之地,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但是天下西、北二地的诸侯归向了他。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文王业之而不卒,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撮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个义,誓师牧野,以践天于之位。

翻译(二)

周文王打算以卑下弱小的地位战胜强暴的纣王,而为天下#-666aa;民除去凶残之君,以便成就王道,因此姜太公的兵谋便产生了。周文王从事讨伐的事业刚开始便去世了,周武王继承周文王的大业,采用太公的谋略,倾注全国的兵力,亲自穿上甲胄,来讨伐无道之君。在牧野会#-666ff;天下诸侯,誓师伐纣,终于登上了天子之位。

原文(三)

天下未定,海内未note-name:辑4辑:安定,和平。,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使夷狄各以其贿来贡,辽远未能至,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note-name:楹5楹:厅堂上的柱子。之间,以俟远方。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蔡叔note-name:蔡叔6蔡叔:周初三监之一,名度,周武王之弟。、管叔辅公子禄父,而欲为乱。

翻译(三)

这时天下没有平定,海内没有安宁,武王打算使文王的美德昭明天下,使夷狄各自带着他们的财物前来进献。道路遥远的地方不能按时到达,于是便规定三年之丧,把文王尸体殓在大堂两个楹柱之间,用来等待远方之#-666aa;。周武王立国三年而驾崩,周成王还在襁褓之中,不能执政。蔡叔、管叔,辅助纣公子禄父,想要发动叛乱。

原文(四)

周公note-name:周公7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名旦,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666kk;事家和思想家,因全心全力辅助成王,博得美名。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惧争道之不塞,臣下之危上也,故纵马华山,放牛桃林,败鼓折抱,措饬而朝,以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翻译(四)

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代行天子的职权,以安定周王室,辅佐成王,平定天下叛乱。周公担心争斗不停止,臣下危及天子,因此便把#-666kk;马释放到华山,把牛散放到桃林;把战鼓打破,鼓槌折断,身插笏板而朝见,以便安定周王室,镇压安抚天下诸侯。成王已经长大,能够处理政事,周公便到鲁国受封,用这个办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孔子修治成、康的治国理念,祖述周公的教训,来教导七十个学生,使他们穿戴起周王朝的衣冠,研究遗留下来的典籍,于是儒学便产生了。

原文(五)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蔂垂,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当此之时,烧不暇撌,濡不给扢,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代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

翻译(五)

墨子学习儒家的学说,接受孔子的思想,认为他的礼节烦琐而不简易;丰厚的葬礼,耗费了资财,而使百姓贫困;长久的#-666hh;丧伤害生命而妨碍政事。因此不用周朝的法规而使用夏朝的法令。夏禹的时候,天下发了大水,禹亲自拿着畚箕和木锹,来给百姓作出表率,疏通黄河并#-666dd;成九个支流,凿通长江而沟通众多的河流,开通五湖而注入东海。在这个时候,烧火的余烬来不及排除,衣#-666hh;沾湿了来不及擦拭,死在山陵葬在山陵,死在湖泽葬在湖泽,因此节省财物、简单的葬礼和简易的#-666hh;丧制度便产生了。齐桓公的时候,周天子的地位卑下势力弱小,诸侯用武力互相征伐,南夷北狄,交互侵伐中原,中原各国没有断绝,仅像细丝一样,十#-666dd;危急。

原文(六)

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田少而民多智巧。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故《管子》note-name:《管子》8《管子》:成书于战国,假托管仲之名所作。内容极丰富,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之书生焉。齐景公note-name:齐景公9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杵臼,在位五十八年,在位时得到名臣晏婴的辅政。内好声色,外好狗马,猎射亡归,好色无辩,作为路寝note-name:路寝10路寝:天子、诸侯的正室。之台,族铸大钟,撞之庭下,郊雉皆呴,一朝用三千钟赣,梁丘据、子家哙导于左右,故晏子之谏生焉。

翻译(六)

齐国之地,东边背靠大海,北面有黄河作阻塞,土地狭小,田地很少,而百姓多有智术和巧诈,桓公忧虑中原的祸患,苦于夷狄的战乱,想来保存灭亡的国家,继续绝嗣的宗族,使天子的地位尊崇起来,增广文、武的事业,因此管子的著作便产生了。齐景公在宫廷内贪恋音乐美色,在外爱好走狗跑马,射打箭猎时常忘记归来,虽然喜欢贤#-666aa;但是常常不能辨别真伪,建立起豪华的路寝之台,聚集铜铁铸起了大钟,在庭下撞击之后,引起远郊的野鸡呜叫。一个早上便赐给群臣三千钟粮食,梁邱据、子家哙等佞臣在左右引诱齐景公,因此晏子的讽谏便产生了。

原文(七)

晚世之时,六国诸侯,谿异谷别,水绝山隔,各自治其境内,守其分地,握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恃连与国,约重致,剖信符,结远援,以守其国家,持其社稷,故纵横修短生焉。申子者,韩昭厘之佐;韩,晋别国也,地墽民险,而介于大国之间,晋国之故礼未灭,韩国之新法重出,先君之令未收,后君之令又下,新故相反,前后相缪,百官背乱,不知所用,故刑名之书生焉。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翻译(七)

战国的时候,六国诸侯,地域各不相同,大水阻断,#guoxue666-com;山隔绝,各自治理自己的境内,守卫着各自#-666dd;割的土地,掌握大权,擅自发布政令,下面没有诸侯之长,上面没有天子统治,用武力争夺权力,胜利者为尊,依仗联#-666ff;之国,约定能够招致的重兵,剖开符契,联结远方的援兵,防守他们的国家,护卫他们的社稷。因此纵横长短之术便产生了。申不害,是韩昭侯的辅佐。韩,原是由晋#-666dd;割而建立的。其国土地贫瘠,民风险恶,而又介于大国之间。晋国原来的礼仪没有废止,韩国的新法又重新出现;先君的命令没有收回,后君的命令又接着而下。新旧相反,前后抵触,百官相背而混乱,不知如何使用。因此刑名之学便产生了。秦国的习俗,贪狠如狼竭尽武力,缺少大义,而追逐利益;可以用刑法来施行威严,而不能够用教化让他们行善;可以用奖励来勉励他们,而不能用名誉来劝勉他们。覆盖险阻而以黄河为带,四周有险关堵塞;地理形势极为有利方便,积蓄充足。秦孝公想以虎、狼般优势,而吞并天下诸侯,因此商鞅的法家思想就产生了。

原文翻译

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义,处歧周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天下二垂归之。

周文王的时候,商纣王是天子,搜刮民财没有限度,杀戮不止,沉溺于#-666gg;乐美酒之中,宫廷之中就像集市一样,制造了炮烙之刑,挖掉劝谏的贤#-666aa;之心,剖开孕妇的肚子,天下的#-666aa;没有不痛恨他的;周文王四代积累善事,修治德行,推行大义,处在岐周之地,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但是天下西、北二地的诸侯归向了他。

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文王业之而不卒,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撮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个义,誓师牧野,以践天于之位。

周文王打算以卑下弱小的地位战胜强暴的纣王,而为天下#-666aa;民除去凶残之君,以便成就王道,因此姜太公的兵谋便产生了。周文王从事讨伐的事业刚开始便去世了,周武王继承周文王的大业,采用太公的谋略,倾注全国的兵力,亲自穿上甲胄,来讨伐无道之君。在牧野会#-666ff;天下诸侯,誓师伐纣,终于登上了天子之位。

天下未定,海内未辑,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使夷狄各以其贿来贡,辽远未能至,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楹之间,以俟远方。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蔡叔、管叔辅公子禄父,而欲为乱。

这时天下没有平定,海内没有安宁,武王打算使文王的美德昭明天下,使夷狄各自带着他们的财物前来进献。道路遥远的地方不能按时到达,于是便规定三年之丧,把文王尸体殓在大堂两个楹柱之间,用来等待远方之#-666aa;。周武王立国三年而驾崩,周成王还在襁褓之中,不能执政。蔡叔、管叔,辅助纣公子禄父,想要发动叛乱。

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惧争道之不塞,臣下之危上也,故纵马华山,放牛桃林,败鼓折抱,措饬而朝,以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代行天子的职权,以安定周王室,辅佐成王,平定天下叛乱。周公担心争斗不停止,臣下危及天子,因此便把#-666kk;马释放到华山,把牛散放到桃林;把战鼓打破,鼓槌折断,身插笏板而朝见,以便安定周王室,镇压安抚天下诸侯。成王已经长大,能够处理政事,周公便到鲁国受封,用这个办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孔子修治成、康的治国理念,祖述周公的教训,来教导七十个学生,使他们穿戴起周王朝的衣冠,研究遗留下来的典籍,于是儒学便产生了。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蔂垂,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当此之时,烧不暇撌,濡不给扢,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代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

墨子学习儒家的学说,接受孔子的思想,认为他的礼节烦琐而不简易;丰厚的葬礼,耗费了资财,而使百姓贫困;长久的#-666hh;丧伤害生命而妨碍政事。因此不用周朝的法规而使用夏朝的法令。夏禹的时候,天下发了大水,禹亲自拿着畚箕和木锹,来给百姓作出表率,疏通黄河并#-666dd;成九个支流,凿通长江而沟通众多的河流,开通五湖而注入东海。在这个时候,烧火的余烬来不及排除,衣#-666hh;沾湿了来不及擦拭,死在山陵葬在山陵,死在湖泽葬在湖泽,因此节省财物、简单的葬礼和简易的#-666hh;丧制度便产生了。齐桓公的时候,周天子的地位卑下势力弱小,诸侯用武力互相征伐,南夷北狄,交互侵伐中原,中原各国没有断绝,仅像细丝一样,十#-666dd;危急。

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田少而民多智巧。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故《管子》之书生焉。齐景公内好声色,外好狗马,猎射亡归,好色无辩,作为路寝之台,族铸大钟,撞之庭下,郊雉皆呴,一朝用三千钟赣,梁丘据、子家哙导于左右,故晏子之谏生焉。

齐国之地,东边背靠大海,北面有黄河作阻塞,土地狭小,田地很少,而百姓多有智术和巧诈,桓公忧虑中原的祸患,苦于夷狄的战乱,想来保存灭亡的国家,继续绝嗣的宗族,使天子的地位尊崇起来,增广文、武的事业,因此管子的著作便产生了。齐景公在宫廷内贪恋音乐美色,在外爱好走狗跑马,射打箭猎时常忘记归来,虽然喜欢贤#-666aa;但是常常不能辨别真伪,建立起豪华的路寝之台,聚集铜铁铸起了大钟,在庭下撞击之后,引起远郊的野鸡呜叫。一个早上便赐给群臣三千钟粮食,梁邱据、子家哙等佞臣在左右引诱齐景公,因此晏子的讽谏便产生了。

晚世之时,六国诸侯,谿异谷别,水绝山隔,各自治其境内,守其分地,握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恃连与国,约重致,剖信符,结远援,以守其国家,持其社稷,故纵横修短生焉。申子者,韩昭厘之佐;韩,晋别国也,地墽民险,而介于大国之间,晋国之故礼未灭,韩国之新法重出,先君之令未收,后君之令又下,新故相反,前后相缪,百官背乱,不知所用,故刑名之书生焉。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战国的时候,六国诸侯,地域各不相同,大水阻断,#guoxue666-com;山隔绝,各自治理自己的境内,守卫着各自#-666dd;割的土地,掌握大权,擅自发布政令,下面没有诸侯之长,上面没有天子统治,用武力争夺权力,胜利者为尊,依仗联#-666ff;之国,约定能够招致的重兵,剖开符契,联结远方的援兵,防守他们的国家,护卫他们的社稷。因此纵横长短之术便产生了。申不害,是韩昭侯的辅佐。韩,原是由晋#-666dd;割而建立的。其国土地贫瘠,民风险恶,而又介于大国之间。晋国原来的礼仪没有废止,韩国的新法又重新出现;先君的命令没有收回,后君的命令又接着而下。新旧相反,前后抵触,百官相背而混乱,不知如何使用。因此刑名之学便产生了。秦国的习俗,贪狠如狼竭尽武力,缺少大义,而追逐利益;可以用刑法来施行威严,而不能够用教化让他们行善;可以用奖励来勉励他们,而不能用名誉来劝勉他们。覆盖险阻而以黄河为带,四周有险关堵塞;地理形势极为有利方便,积蓄充足。秦孝公想以虎、狼般优势,而吞并天下诸侯,因此商鞅的法家思想就产生了。

【原文注释】

〔1〕康梁:沉溺于#-666gg;乐之中。

〔2〕文王四世:指太王、王季、文王、武王,#-666cc;四代#-666aa;

〔3〕二垂:三#-666dd;之二。

〔4〕:安定,和平。

〔5〕:厅堂上的柱子。

〔6〕蔡叔:周初三监之一,名度,周武王之弟。

〔7〕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名旦,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666kk;事家和思想家,因全心全力辅助成王,博得美名。»

〔8〕《管子》:成书于战国,假托管仲之名所作。内容极丰富,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9〕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杵臼,在位五十八年,在位时得到名臣晏婴的辅政。»

〔10〕路寝:天子、诸侯的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