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欢喜冤家》 > 第十九回 离膝去依依枯荣莫卜 回乡愁戚戚甘苦难同 > 第2节

第十九回 离膝去依依枯荣莫卜 回乡愁戚戚甘苦难同 第2节

朱氏见女儿南去之心已决,苦留不住,反而会招出女儿的恶感,倒不如不说为是,于是也收住了眼泪,叫着杨妈来告诉她道:“姑奶奶要到南方去了,你到菜市上去买点儿菜回来做午饭吃吧。”杨妈站着,呆望了桂英道:“大姑奶奶,真的吗?”桂英点点头,皱了眉道:“我也是没有法子。”杨妈听说也是眼圈儿一红。桂英向她丢了一个眼色道:“你去买菜吧,我这儿有钱。”于是在身上掏了一块钱塞到杨妈手里,又把嘴微微一努。杨妈知道不能再逗引朱氏了,接钱而去。桂英于是到厨房里去提了开水壶来,给母亲泡上一壶茶,见床上的被褥还不曾叠着,又替母亲将被褥叠好。叠完了被褥看看地上不干净,又找了一把扫帚来扫了一遍,她也不知是何缘故,和母亲认定着要走了,立刻加倍地亲热起来。虽然向来对母亲有些不满意的,于今都一笔勾销了。朱氏对于女儿决定了南下,本来是极端的不高兴,可是到了自己不能挽留以后,就只觉十二分的舍不得,姑娘愿意怎样亲热,就让姑娘怎样地亲热一下,所以朱氏也并不来拦阻她。

吃过了午饭,母女们谈谈,话越说越长,朱氏道:“天不早,你索性吃了晚饭走吧。”桂英道:“玉和不知道为什么我没回去,恐怕会着急的。”朱氏道:“这也没有什么难处,我去打个电话把玉和找了来,我们在一块儿吃饭就是了。吃完了饭,你们一块儿回去得了。”桂英也觉得有些舍不得离开母亲,就依了她的话。一会儿玉和来了,大家备觉亲热。朱氏首先就正着脸色低声道:“姑爷,你要回南京去找事情,这也是正事,我怎能拦你?只是桂英的脾气你是知道的,遇事请你原谅些。”玉和当了桂英的面,怎好受岳母这样重的话,便笑着道了“你放心”三个字。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大福也回来了,大家一面吃饭,一面谈话,桂英吃完了饭,玉和也吃完了饭,玉和就接过桂英的碗一块儿去盛饭。朱氏看到笑道:“倒用不着这样客气,到了南方,你遇事原谅她一点儿就是了。玉和,你究竟是在外面做事的人,你别跟她一般见识。”玉和笑道:“你放心。”大福也望了桂英道:“你脾气也得改改,千里迢迢的,别让妈老惦记着。”朱氏却望了玉和道:“可不是,大家都是这样说,她的脾气不大好。”玉和笑道:“管她脾气好不好,反正我们并没冲突过。”朱氏道:“总望你们老是这样就好。”桂英见母亲老这样叮嘱着,怕引起了玉和的烦厌。吃过了饭,就叫玉和先回去,免得女仆一人在家。玉和道:“我走了,回头你又要请大哥送你回去。”桂英抬了头,对自己的屋子四周看看,微笑道:“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到这里来了,我陪着妈睡一晚吧。”玉和听说,自己无可非议,先走了。

到了次日下午,桂英还不见回来,玉和本打算去接,恐怕岳母那一套啰唆,只得罢了。到了临行的前两天,才母女双双地回来,大福随着在后面,还提了许多东西。朱氏一进门,四周看看,便对桂英道:“我说怎么着,东西都没有清理不是?我来帮你们一点儿,不是很用得着我吗?”玉和听说,迎着岳母却道是不敢当。朱氏笑道:“也没有什么不敢当,你念着丈母娘一点儿好处,到了南方去,体谅体谅我的姑娘就是了。姑爷,我要有什么对不住你的地方,你都原谅着……”没有说完,她便流下泪来。玉和道:“我不是再三地说了吗?你尽管放心。”朱氏道:“姑爷呢,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就是回南方去以后,你还有大哥大嫂哇!”玉和道:“我哥嫂都是老实人,不会委屈你姑娘的。再说,我回家去不久就要回南京去,和我哥嫂也住不了多久。”

朱氏走进屋来说了一大篇话,至今还不曾坐着,身子靠了桌子,只管捏了一块手绢去揉擦眼睛。玉和看着这样子也未免呆了。心想:这位岳母大人向来是要强不过的,这次却这样再三地讨饶,倒也是可怜,便道:“你自己的姑娘,你自己总会知道,她是一个受人家委屈的人吗?”玉和这话虽是一种很好的解释,却是嗓音很高。桂英在隔壁屋子里收拾东西呢,听了这样说,就跑了过来,皱着眉道:“你别再说了。”朱氏随身在身边一张椅子上坐下来,口里就连连地道:“好,我就不说,我就不说,孩子,往后你不像在娘跟前,遇事要忍耐些才好,别尽使脾气。我养你这么大……”她说着,两行眼泪就直流下来。玉和虽是一个极能忍耐的人,看到丈母娘这样再三再四地说,也未免有些烦腻,不过看看桂英的态度,对她母亲似乎也有一些可怜而又说不出的样子,相聚就只有这一会儿,自己怎好有什么表示,因之也就无可说了。朱氏擦着眼泪,就开始和桂英检理东西,大福也不像往日那样偷懒,帮着捆网篮、捆行李,上街买零碎东西,忙个不了。

这样忙了两天,到了他们临行的那一天,天一亮,桂英起床就回娘家辞行去了。其实朱氏还在这里吃晚饭回去的,有什么要紧的话也都说过了。约莫有一小时之久,她娘儿俩匆匆忙忙又跑了回来。随后大福也来了,大的蒲包,小的纸包,两只手提满了。玉和笑道:“咱们又不是外人,何必这样客气呢?”大福将左手提的一串纸包举了一举,笑道:“这是老太太买的,说是桃脯梨脯香饽饽,这都是南方没有的,带回去送家里人也好。”他又将右手举了一举,笑道:“我这无用的哥哥,送不起好东西,买点儿水果你们路上吃。”东西放在桌上,桂英望着,眼泪汪汪的,虽说不出什么,似乎对于这个哥哥也有许多怜惜之意似的,捡捡东西,好好的会发起愣来,叹了一口冷气。玉和知道这里面有不少的哀怨,要劝是劝不过来的。不劝呢,又怕夫人说自己不理。可是要劝呢,怎么说法,难道说别离不算一回事不成?或者说是我们并不走,这可有些心口相违。

他这样踌躇着,就站在屋子里发呆,最后他想得了一句很冠冕的话,就对桂英放出愁苦的样子来道:“你别再伤心了,你这样一来,老太太更是难过。”这种话倒是让桂英听得上耳,只好忍住了眼泪不哭。不过一个人家,到了尽室搬移,东西一收拾疏空凌乱起来,就把屋子残败情形一齐显露出来,尤其是满地的残草和纸片,尘灰泼撒着到处都是,便有一种荒芜的情形,令人心里难受。玉和看到夫人在这里坐守之非计,就说三等车上的人很挤,叫桂英和老太太先上车子去占座位,让她们先走了,然后才和大福归理清楚了东西,押着行李上车站来。

到了三等车上一看,果然是人声鼎沸,空中烟雾腾腾,车板上痰水满地。朱氏娘儿俩挤在一张木椅子上坐了,桂英手上拿了一柄蒲扇,自己扇着,又带和母亲扇着,望了娘并不说话。朱氏手上拿了一支烟卷抽着,也不作声,玉和来了,倒没有了座位。安排了行李,只好站着。朱氏站起来道:“姑爷,你坐着。”桂英道:“你坐吧,我们在火车上要坐两天呢,还不及坐吗?”说着,站起来让玉和坐,玉和当然也不便坐着。朱氏站在玉和面前,手拉了他的袖子,放出好诚恳的样子来道:“姑爷……”玉和便知道下面是那一套话,就半鞠着躬,微笑道:“老太太,我这几天再三地和你说明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朱氏道:“我是放心的,不过她的脾气不好,总怕她不肯改过来的,诸事你都忍耐一点了。”玉和真没法子对付这位丈母娘,说来说去总是这几句话。便笑道:“这样吧,以后每逢三天就给你来一封信,这信让她自己写,她要有什么事受了委屈一定会写信告诉你的,那么我就不能不照顾着她了。”朱氏笑道:“并不是我对你有什么不放心,俗言道‘母子连肝’,你总懂得这句话。”桂英道:“这火车里热得要命,你到车子外面去站着吧。”说时,手上的扇子还是不住地在朱氏背后摇动着,朱氏接过扇子,倒向她身上一阵乱摇。玉和道:“你两个人都怕热,在车子外面谈一会儿吧,这也就快开车了。”于是桂英扶着朱氏一路走下车去。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