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白话文】
老师说:水气病可#-666dd;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风水病的主症是脉浮周身关节疼痛,恶风;所谓皮水,其脉也呈浮象,可以见到肢体呈凹陷性水肿,不恶风,腹部膨隆如鼓,口不渴,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正水的主症是气喘、脉沉迟;石水则腹部胀满,但不喘,脉沉;黄汗病可见脉沉迟,全身发热,#-666ee;中满闷,四肢头面皆肿,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经久不愈,势必生痈作脓。〔1〕
患者的脉象浮而洪,浮是说明感受风邪,洪则表示水气盛。风邪和水气两相搏结,若风邪强于水气,那么身上就会发风疹,身痒,痒是风邪向外透达的表现,称为泄风,病久不愈便会成为疥疮类的皮肤病;如果水气强于风邪,发展下去,便会发生水肿,身体难以俯仰。如若风邪与水气纠结不散,那么患者便会全身肿胀,直到发汗才会痊愈。怕风是说明患者卫表阳虚,这就是风水病。如果患者不恶风,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口中涎沫多,这就是黄汗病。〔2〕
寸口脉象沉滑的患者,是因为体内有水气,所以面目均肿大、发热,这叫作风水病。察看患者两眼微肿,像睡眠后刚起来的样子,颈前结喉两旁的脉管有明显的跳动,时常咳嗽,按患者的手脚,皮肤凹陷下去,不能很快还原,这也是风水病。〔3〕
太阳病,脉象浮紧,按理应当有关节疼痛,现在反而不痛,而是感到身体酸重,口不渴,此时及时发汗即可痊愈,这也叫风水病。如果有恶寒的症状,这是由于体表卫阳极虚所致,属于过度发汗引起的。
患者只感觉口渴而不恶寒的,叫作皮水病。如果患者周身水肿并且感到身冷,病状就像痹症一样,#-666ee;中憋闷不能进食,疼痛却局限在一处,傍晚时躁扰不安,久久不能入睡,这叫黄汗病。如果患者感到关节部位疼痛,咳嗽气喘,口中不渴,这种病叫肺胀。症状表现就像水肿病,此时用汗法取汗可使疾病痊愈。但是患了以上任何一种病,如果伴有口渴而且腹泻、小便频数的,就不可用汗法治疗。〔4〕
患里水病的患者,周身头面均发黄且全身水肿,脉沉,小便不通畅,这是水饮停留于体内所致,可以用越婢加术汤来主治(方见中风),假如小便通利,这是水饮虽去但已使津液受伤的表现,所以产生口渴的症状。〔5〕
趺阳脉本该呈伏象,现在反而紧,这是体内宿有寒邪的缘故,例如寒疝、瘕病、腹痛等,如果医生误用攻下,患者就会感到#-666ee;中满闷、气短。〔6〕
趺阳脉本该呈伏象,现在反而数,说明体内有热,趺阳脉主胃,故患者食欲旺盛,消化能力强而且小便频数,如果小便突然不通畅了,这是水饮病将要发作的征兆。〔7〕
患者寸口脉浮而迟,浮脉说明感受风热,脉迟则表示下焦所潜藏的真阳不足,风热在外和潜阳不足,使邪气内伏而不能发于外,故叫作沉;趺阳脉呈浮数,脉浮说明内有邪热,脉数说明水谷停滞于中,热与滞互结不能运化,内外#-666ff;邪,沉伏于内,所以叫伏。热留于内而阳气不行,水谷不运而蓄,所以称作水。热留于内,则气不外行,故尔脉络空虚,热止于中,则阳不化,故见小便难。不化之水漫行,停于皮肤之下,而成水肿。〔8〕
寸口脉弦紧,弦脉说明卫气运行不畅,故恶寒,水液不能随气流行,供给全身需要,反而潴留肠间,形成水气。少阴肾脉沉紧,脉紧是痛证的表现,脉沉是水气病常见脉象,少阴肾脏有水气病变,故小便的排泄不通畅。〔9〕
脉呈一派沉象,应是有水饮内停,故而身体沉重而肿胀,假如水气病的脉象突然转变为虚浮之象,这是病情恶化的征兆。〔10〕
水气病患者,下眼泡微肿,像有卧蚕一样,面目由于水肿的缘故,其颜色也很光亮润泽,脉伏,患者口渴,饮水多,腹部膨隆,小便困难,脉象极沉,用力切按应指也不明显,这是水饮为患,可以用泻下的方法来治疗。〔11〕
有#-666aa;问:患腹泻病后,口渴喝水,小便又不通畅,腹部胀满,周身水肿,这是什么道理呢?回答说:这于理是要发生水肿病,如果小便通畅,并且出汗的,自然会逐渐好转。〔12〕
心水病患者,自感身体重滞,呼吸短促,不能安卧,且烦躁不安,阴囊肿大。〔13〕
肝水病患者,腹部膨隆,身体不能自由转侧,胁下及腹部疼痛,因肝主疏泄,水液随之升降,故口中常有少许的津液,小便有时不利,有时通畅。〔14〕
肺水病的患者,周身水肿,小便困难,大便常常水粪混杂,有如鸭屎。〔15〕
患脾水病的#-666aa;,肚子胀得很大,四肢感觉极度沉重,脾主运化,故口中干燥,没有津液,气息不足,小便困难。〔16〕
患肾水病的#-666aa;,也是肚子胀得很大,脐部肿,腰部疼痛,小便不通畅,阴囊部潮湿如出汗的牛鼻子,双脚冰凉,面部显得消瘦。〔17〕
老师说:治疗各种水气病的法则是腰部以下水肿的应该用利小便的方法,腰部以上水肿的应当用发汗的方法,才会治愈。〔18〕
老师说:诊寸口脉沉迟,沉主有水,迟主有寒,寒水内盛,阳气不能外达,故趺阳脉沉伏,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清阳不开,于是水粪杂下,有如鸭屎;胃气衰弱,于是身体水肿;如果少阳脉沉而无力,少阴脉细,在男子则为小便不通畅,在女子就表现为经水不通,月经来源于血,先有血行不利,经水不通,后发水气病的,叫作“血#-666dd;”。〔19〕
有人问:水气病有血#-666dd;、水分的不同,应如何区分呢?老师说:如果经水先断,后病水肿,叫作血分,这种病比较难治;如果先病水肿,后经水断,称为水分,此病比较容易治。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行水散湿,水去则经水自通,其病即可痊愈。〔20〕
有人问:患者患水气病,面目身体四肢都水肿,小便不通畅,老师在按脉诊病的时候,不谈水气,却说患者应当有胸中痛,气上冲咽,咽中有异物感,像有炙肉堵塞,有轻微的咳喘,学生通过深入的观察,确实如此,老师是怎样从脉象上判断出来的呢?〔21〕
老师说:寸口脉象沉紧,沉说明有水,紧说明有寒,寒水交结,聚于下焦关元,初时邪气轻微,且年轻时阳气盛,也就不感觉怎么样,等到年纪大了,阳气衰弱之后,寒水已盛,阴寒闭塞,营卫不通,寒水动而向上,又随肾气上冲,故见咽喉部噎塞感,胁下拘急作痛。医生误以为是留饮病,而用峻下之法,结果上冲之气既不能降,寒水又不能除。医生再用重剂催吐,损伤脾胃,胃阴虚少,故虚热而烦,咽喉干燥想喝水,小便不通畅,水谷精微不能运化,水气内停,故面目手足水肿,若再用葶苈丸下水,水肿虽稍见消退;但稍有不慎,如食饮过度,水气又起,水肿又和从前一样,胸胁部感到疼痛,水气向上泛滥,好像奔豚病发作一样,影响到肺就会咳嗽气喘,此时的治疗方法应为先平抑其冲气,冲气控制后,再治其咳嗽,咳嗽停止后,喘急亦即消除。总之,要先治新病,再治旧病。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