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原文解释
原文(一)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1亦:张湛注:“亦当作易。”即容易。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
2先:指外界的事物。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
3殆:危险。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
4徒:通“途”,道路。这里是有道理的意思。《列子集释》引吴闿生《文史甄微稿本》:“若徒,犹言此道也。”,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5乡:通“向”,走向,趋势。。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
6刚:应为“戕”,残害。张湛注:“必有折也。”此意与戕吻#-666ff;。;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
翻译(一)
天下有常胜的道,有不常胜的道。常胜之道叫做柔弱,不常胜之道叫做刚强。这二者容易理解,但#-666aa;们多不知道。所以上古时有句话说:依靠刚强,只能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666aa;;依靠柔弱,却能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666aa;。如果只能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一旦他的力量同自己相当,那就危险了。如果能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那就没有什么危险了。用来战胜个人身心的是这个道理,用来应付天下事情的也是这个道理,这叫做无意取胜而自然取胜,无意应付而自然应付。鬻子说过:“要想刚,必须要坚守柔;要想强,必须要保持弱。不断地积聚柔一定会刚,不断地积聚弱一定会强。观察他所积聚的东西,就可以知道祸福的发展趋势。依靠刚强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等到他与自己的力量相当,就会遭受挫折;依靠柔弱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他的力量便不可估量。”

原文(二)
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翻译(二)
老子说:“用兵过于逞强就会被灭亡,树木长得#guoxue666-com;大就会被折断。柔弱是生存的道路,坚强是死亡途径。”
原文 | 翻译 |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 | 天下有常胜的道,有不常胜的道。常胜之道叫做柔弱,不常胜之道叫做刚强。这二者容易理解,但#-666aa;们多不知道。所以上古时有句话说:依靠刚强,只能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666aa;;依靠柔弱,却能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666aa;。如果只能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一旦他的力量同自己相当,那就危险了。如果能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那就没有什么危险了。用来战胜个人身心的是这个道理,用来应付天下事情的也是这个道理,这叫做无意取胜而自然取胜,无意应付而自然应付。鬻子说过:“要想刚,必须要坚守柔;要想强,必须要保持弱。不断地积聚柔一定会刚,不断地积聚弱一定会强。观察他所积聚的东西,就可以知道祸福的发展趋势。依靠刚强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等到他与自己的力量相当,就会遭受挫折;依靠柔弱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他的力量便不可估量。” |
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 老子说:“用兵过于逞强就会被灭亡,树木长得#guoxue666-com;大就会被折断。柔弱是生存的道路,坚强是死亡途径。” |
【原文注释】
〔1〕亦:张湛注:“亦当作易。”即容易。
〔2〕先:指外界的事物。
〔3〕殆:危险。
〔4〕徒:通“途”,道路。这里是有道理的意思。《列子集释》引吴闿生《文史甄微稿本》:“若徒,犹言此道也。”
〔5〕乡:通“向”,走向,趋势。
〔6〕刚:应为“戕”,残害。张湛注:“必有折也。”此意与戕吻#-666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