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事,而悦赵人公孙龙。乐正子舆之徒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悦公孙龙也?”子舆曰:“公孙龙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佞给而不中,漫衍而无家,好怪而妄言。欲惑人之心,屈人之口,与韩檀等肄之。”公子牟变容曰:“何子状公孙龙之过欤?请闻其实。”子舆曰:“吾笑龙之诒孔穿,言‘善射者,能令后镞中前括,发发相及,矢矢相属;前矢造准而无绝落,后矢之括犹衔弦,视之若一焉。’孔穿骇之。龙曰:‘此未其妙者。逢蒙之弟子曰鸿超,怒其妻而怖之。引乌号之弓,綦卫之箭,射其目。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矢隧地而尘不扬。’是岂智者之言与?”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后镞中前括,钧后于前。矢注眸子而眶不睫,尽矢之势也。子何疑焉?”乐正子舆曰:“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吾又言其尤者。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公子牟曰:“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说在改也。发引千钧,势至等也。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乐正子舆曰:“子以公孙龙之鸣皆条也。设令发于余窍,子亦将承之。”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曰:“请待余曰,更谒子论。”原文解释
原文(一)
中山公子牟〔1〕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2〕,不恤〔3〕国事,而悦〔4〕赵人公孙龙〔5〕。乐正子舆〔6〕之徒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悦公孙龙也?”子舆曰:“公孙龙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佞给而不中〔7〕,漫衍而无家〔8〕,好怪而妄言。欲惑人之心,屈〔9〕人之口,与韩檀〔10〕等肄〔11〕之。”公子牟变容曰:“何子状〔12〕公孙龙之过欤?请闻其实。”子舆曰:“吾笑龙之诒〔13〕孔穿,言‘善射者,能令后镞〔14〕中前括〔15〕,发发相及,矢矢相属〔16〕;前矢造准〔17〕而无绝落〔18〕,后矢之括犹衔弦,视之若一焉。’孔穿骇之。龙曰:‘此未其妙者。逢蒙〔19〕之弟子曰鸿超〔20〕,怒其妻而怖〔21〕之。引乌号之弓〔22〕,綦卫之箭〔23〕,射其目。矢来注眸子而眶〔24〕不睫〔25〕,矢隧〔26〕地而尘不扬。’是岂智者之言与?”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后镞中前括,钧后于前。矢注眸子而眶不睫,尽矢之势也。子何疑焉?”
翻译(一)
中山公子牟,是魏国一个贤能的公子。喜好同贤能的#-666aa;交往,不关心国家事务,而是欣赏赵国#-666aa;公孙龙。乐正子舆一伙#-666aa;却为此嘲笑他。公子牟说:“你为什么要嘲笑我欣赏公孙龙呢?”子舆说:“公孙龙的为人,实践没有老师指导,学业没有朋友相助,巧言善辩而不#-666ff;事理,思想散漫而不成学派,喜欢奇谈怪论而又胡说八道。企图迷惑别人的思想,折#-666hh;别人的口舌,与韩檀等人混在一起专门研习这一套玩意儿。”公子牟变了脸色,说:“你为何罗列公孙龙这么多的过错?请讲讲具体事实。”子舆说:“我笑公孙龙欺哄孔穿,他说:‘善于射箭的人,能使后一支箭的箭头射中前一支箭的箭尾,发发都紧跟着,箭箭都相连着;前面的箭射中靶心,中间没有落下的,最后面那支箭的箭尾正好搭在弓弦上,看上去好像一根笔直的线。’孔穿听后,大为惊骇。公孙龙却说:‘这还不是最精彩的。逢蒙有个弟子名叫鸿超,生妻子的气,要吓唬她,就拉开乌号之弓,搭上綦卫之箭,射她的眼睛。箭射到眼珠前,她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箭坠落地上,尘土都不扬起来。’这难道是聪明人说的话吗?”公子牟说:“聪明人说的话本来就不是愚蠢人所能明白的。我告诉你,后一根箭的箭头能射中前一根箭的箭尾,是因为每一根箭的力度和瞄准点都是一样的。箭射到眼珠前而眼皮都不眨一下,是因为箭到眼前力量刚好用尽了。你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原文(二)
乐正子舆曰:“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27〕?吾又言其尤者。龙诳〔28〕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29〕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30〕,不可胜言〔31〕也。”
翻译(二)
乐正子舆说:“你和公孙龙是一类#-666aa;,哪能不帮他掩盖错误呢?我还要说说他更荒谬的地方。公孙龙欺骗魏王说:‘产生思虑并不是#-666aa;的本心;有名称的不是具体的事物;物体永远#-666dd;割不尽;影子从来就不移动;头发能悬千斤重物;白马不是马;孤牛犊不曾有母亲。’他那些背离事物类别,违反世#-666aa;常理的言论,真是举不胜举啊!”
原文(三)
公子牟曰:“子不谕〔32〕至言〔33〕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说在改也。发引千钧,势至等也。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
翻译(三)
公子牟说:“你不理解这些#guoxue666-com;深的道理,反而认为他们是谬论,真正错误的是你吧!我告诉你,不存在任何思虑就和本心相同;事物没有名称指称就可以说是任何具体事物;物体#-666dd;割到最后,剩下的也还是客观存在的物体;之所以说影子不会移动,是因为他们不断改换;头发能悬起千斤重物,在于力量#-666dd;配得十#-666dd;均衡;白马不是马,是由于形体和名称有区别;孤牛犊不曾有母亲,要是它母亲还在,那它就不能称作孤牛犊。”
原文(四)
乐正子舆曰:“子以公孙龙之鸣〔34〕皆条〔35〕也。设令发于余窍〔36〕,子亦将承之。”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曰:“请待余曰,更谒子论。”
翻译(四)
乐正子舆说:“你把公孙龙的胡言乱语都当成条理贯通的常理。假如他放个屁,你也会奉承的。”公子牟沉默好久,和公正子舆告辞说:“请你等些时间,我再来找你辩论。
原文 | 翻译 |
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事,而悦赵人公孙龙。乐正子舆之徒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悦公孙龙也?”子舆曰:“公孙龙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佞给而不中,漫衍而无家,好怪而妄言。欲惑人之心,屈人之口,与韩檀等肄之。”公子牟变容曰:“何子状公孙龙之过欤?请闻其实。”子舆曰:“吾笑龙之诒孔穿,言‘善射者,能令后镞中前括,发发相及,矢矢相属;前矢造准而无绝落,后矢之括犹衔弦,视之若一焉。’孔穿骇之。龙曰:‘此未其妙者。逢蒙之弟子曰鸿超,怒其妻而怖之。引乌号之弓,綦卫之箭,射其目。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矢隧地而尘不扬。’是岂智者之言与?”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后镞中前括,钧后于前。矢注眸子而眶不睫,尽矢之势也。子何疑焉?” | 中山公子牟,是魏国一个贤能的公子。喜好同贤能的#-666aa;交往,不关心国家事务,而是欣赏赵国#-666aa;公孙龙。乐正子舆一伙#-666aa;却为此嘲笑他。公子牟说:“你为什么要嘲笑我欣赏公孙龙呢?”子舆说:“公孙龙的为人,实践没有老师指导,学业没有朋友相助,巧言善辩而不#-666ff;事理,思想散漫而不成学派,喜欢奇谈怪论而又胡说八道。企图迷惑别人的思想,折#-666hh;别人的口舌,与韩檀等人混在一起专门研习这一套玩意儿。”公子牟变了脸色,说:“你为何罗列公孙龙这么多的过错?请讲讲具体事实。”子舆说:“我笑公孙龙欺哄孔穿,他说:‘善于射箭的人,能使后一支箭的箭头射中前一支箭的箭尾,发发都紧跟着,箭箭都相连着;前面的箭射中靶心,中间没有落下的,最后面那支箭的箭尾正好搭在弓弦上,看上去好像一根笔直的线。’孔穿听后,大为惊骇。公孙龙却说:‘这还不是最精彩的。逢蒙有个弟子名叫鸿超,生妻子的气,要吓唬她,就拉开乌号之弓,搭上綦卫之箭,射她的眼睛。箭射到眼珠前,她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箭坠落地上,尘土都不扬起来。’这难道是聪明人说的话吗?”公子牟说:“聪明人说的话本来就不是愚蠢人所能明白的。我告诉你,后一根箭的箭头能射中前一根箭的箭尾,是因为每一根箭的力度和瞄准点都是一样的。箭射到眼珠前而眼皮都不眨一下,是因为箭到眼前力量刚好用尽了。你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
乐正子舆曰:“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吾又言其尤者。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 乐正子舆说:“你和公孙龙是一类#-666aa;,哪能不帮他掩盖错误呢?我还要说说他更荒谬的地方。公孙龙欺骗魏王说:‘产生思虑并不是#-666aa;的本心;有名称的不是具体的事物;物体永远#-666dd;割不尽;影子从来就不移动;头发能悬千斤重物;白马不是马;孤牛犊不曾有母亲。’他那些背离事物类别,违反世#-666aa;常理的言论,真是举不胜举啊!” |
公子牟曰:“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说在改也。发引千钧,势至等也。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 | 公子牟说:“你不理解这些#guoxue666-com;深的道理,反而认为他们是谬论,真正错误的是你吧!我告诉你,不存在任何思虑就和本心相同;事物没有名称指称就可以说是任何具体事物;物体#-666dd;割到最后,剩下的也还是客观存在的物体;之所以说影子不会移动,是因为他们不断改换;头发能悬起千斤重物,在于力量#-666dd;配得十#-666dd;均衡;白马不是马,是由于形体和名称有区别;孤牛犊不曾有母亲,要是它母亲还在,那它就不能称作孤牛犊。” |
乐正子舆曰:“子以公孙龙之鸣皆条也。设令发于余窍,子亦将承之。”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曰:“请待余曰,更谒子论。” | 乐正子舆说:“你把公孙龙的胡言乱语都当成条理贯通的常理。假如他放个屁,你也会奉承的。”公子牟沉默好久,和公正子舆告辞说:“请你等些时间,我再来找你辩论。 |
扩展阅读
【注释】〔1〕中山公子牟:战国时期#-666aa;。即魏牟,魏国公子,因封于中山,故名中山公子牟。与公孙龙交好。
〔2〕游:这里指交往、来往之意。
〔3〕恤:忧虑,这里指关心、过问。
〔4〕悦:喜欢,欣赏。
〔5〕公孙龙: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666aa;物。战国末年赵国#-666aa;。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他提出了“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命题,认为对于“坚白石”,“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强调视觉与触觉的差异故“坚白石二”。又#-666dd;析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强调“白马”(个别)与“马”(一般)的区别,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他着重#-666dd;析了概念的规定性和差别性,对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6〕乐正子舆:人名,乐正,为复姓,战国时人。
〔7〕佞给而不中佞:佞给,指巧言善辩。不中,不#-666ff;事理。
〔8〕漫衍而无家:漫衍,指思想散漫不受拘束。无家,指没有一定的学术流派。
〔9〕屈:屈#-666hh;,听从。
〔10〕韩檀:人名。《庄子·天下篇》作“桓团”。战国时赵人。与公孙龙一起做过平原君门客,以善辩著称。《庄子》称他“饰人之心,易人之意。”
〔11〕肄(yì):学习,研讨。
〔12〕状:陈述,罗列。
〔13〕诒(dài):欺骗。
〔14〕镞(zú):箭头。
〔15〕括:箭的末端。
〔16〕属(zhǔ):连缀,接连。
〔17〕造准:射中箭靶。
〔18〕绝落:中断落下。
〔19〕逢蒙:亦作逢门、蠭门,古人名,夏代善于射箭的人。
〔20〕鸿超:人名,逢蒙门徒,善射。
〔21〕怖(bù):惧怕。
〔22〕乌号(hào)之弓:黄帝之弓,泛指最好的弓。#guoxue666-com;诱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橈下,劲能復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说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黄帝,不能也。乌,於也;号,呼也。於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
〔23〕綦(qí)卫之箭:古代綦地出产的利箭。张湛注:“乌号,黄帝弓;綦,地名,出美箭;卫,羽也。”
〔24〕眶(kuàng):眼的四周。
〔25〕睫:眨眼。
〔26〕隧:坠。
〔27〕阙(quē):缺点;错误。
〔28〕诳(kuáng):欺骗,瞒哄。
〔29〕孤犊:失去母亲的幼小动物。
〔30〕负类反伦: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张湛注:“负,犹背也。类,同也。”
〔31〕不可胜言:胜(旧读shēng),尽。言,说。意思是说也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出自《史记·大宛列传》:“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32〕谕:古同“喻”,明白,理解。
〔32〕至言:极有道理的话。
〔34〕鸣:鸣叫。对公孙龙言论的贬语,将它当作叫唤。
〔35〕条:条理,逻辑。
〔36〕余窍:指肛门。杨伯峻集释引殷敬顺释文:“窍,口弔切,秽穴也。”清黄遵宪《纪事》诗:“是谁承余窍,竟欲粪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