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绿野仙踪》 > 第七十六回 议参本一朝膺宠命 举贤才两镇各勤王

第七十六回 议参本一朝膺宠命 举贤才两镇各勤王

词曰:

激浊扬清后,恩波自九天。离合升降有奇缘,相会在军前。

二竖埋头日,英雄奋志年。无分晓夜赴南川,指顾靖风烟。

右调《巫山一段云》

话说赵文华兵败镇江,在扬州闭门自守,写书字求严嵩与他设法。江南总督陆凤仪本不敢将赵文华兵败事奏闻,怕得罪严嵩。只因失了苏州并各处郡县,现今倭寇围困镇江,日分兵在各县抢劫,去江宁省城不远。赵、胡两人老钻在扬州,水陆军兵还有十一万人马。凤仪遣官行文,二三次求他留一半兵守扬州,发一半兵来江宁,一则保守省城,二则分救各州县;再不然统领水路人马救镇江之急,内外夹攻,未尝不是胜算。谁想他文书也不回,差官也不见,一个兵也不分与,陆凤仪怕祸连及己,不得已将赵文华启奏。

此时文华书字早到严府。严嵩看了,着急之至,与世蕃相商,意欲保举河南军门曹邦辅替回赵文华,好卸这重担子。世蕃又怕邦辅不徇情面,将文华在江南诸款参奏,到是大不方便;着别人去,又恐怕不能胜任。父子正在作难之际,陆凤仪的本章也到了内阁。严蒿越发着急,惟恐送入内庭,圣怒不测,将凤仪的本暗行袖起。

此等兵败事传闻最速,不知怎么,都中纷纷扬扬乱讲起来。林润听知,与邹应龙相商,要借此事下手严嵩。应龙道:“这事真假未定,岂可因人传言,便冒昧举行?”林润道:“我今日去吏部尚书徐老师处探听探听,或者那里有确见,也未可知。”应龙道:“只怕他与我们一样,也未必有什么确见。”

原来这尚书徐阶是林润会试的大座师,为人极有才智,也是个善会钻营的人,明帝甚是喜欢他。他心里想做个宰相,只是怕严嵩忌才。林润是他最爱的门生,听见他来,就请相会。林润请安叙礼毕,坐在下面。徐阶道:“数天也不见你来走走,我正要着人约你去。圣上留意青词,近日嫌阁臣做的无雅句。你们是翰林衙门,设或圣上考试起来,定须早练习才是。我日前拟了几个题目,你可拿去做做我看。”随吩咐家人取至。

林润看了,打一躬道:“承老师大人关爱,门生照题做完呈览。“又道:“日前圣上遣兵部赵大人督师平寇,未知近日收功乎?”徐阶笑道:“贼势已成,赵大人恐无济于事。然系严中堂保举,即不收功,亦无可虑。”林润道:“门生闻得许多传言,说赵大人有阵前失机的话,想来也未必真。”徐阶道:“这话是何人告诉你的?”林润道:“刻下街谈巷议,已遍传都中。因老师大人日在内庭,定知其详,故敢渎问。”徐阶道:“你是我的门生,非外人可比,就与你说说也不妨。昨与华盖殿大学士张璧闲谈,他说江南总督陆凤仪五日前有一本,说苏州、常州及各县俱为倭寇残破,镇江府现今被攻,赵、胡两人领败兵退守扬州。陆凤仪请旨发兵救援。严中堂将此本拿回家去,迄今四日,尚未奏闻。这是张中堂与我的私话,你少年人须要谨密。”

林润道:“如此说,这赵文华兵败失机是实了。严嵩将此等本章隐匿不奏,老师大人何不即行参奏?”徐阶将林润上下看了一眼,说道:“你平日人极聪明,怎今日如此说?你可知近日海瑞下狱么?你可知当年杨继盛、沈练、郑晓么?”林润道:“门生尽皆知道。”徐阶道:“以上四公,我都不敢学,你敢学他四人么?”林润道:“门生虽年少愚蠢,讲到‘胆气’二字颇有。赵文华系严嵩力保之人,今赵文华兵败,门生就敢参奏他。”除阶冷笑道:“我且问你,你要参奏他们些什么款件?”林润道:“门生参严嵩权倾中外、藐法串奸,赵文华丧师辱国、假冒军功、屈杀张经等语。”徐阶道:“你是才动这念头,还是决意要做?”材润道:“门生存心久矣。今既有隙可乘,这事是决意要做的!”徐阶听了,复将林润上下看了两眼,道:“我到看不出你!”又道:“赵文华兵败,实而又实。你这本几时入奏?”林润道:“今晚起稿,明早定行进呈。”徐阶站起来说道:“好!难为你少年有这志气!”说罢,拉林润并坐。林润道:“门生怎敢与老师并坐!”徐阶道:“你只管坐下,我有话说。”林润只得斜着身子坐在徐阶肩下。

徐阶道:“你今志愿既决,听我说与你做法。严嵩圣眷未衰,前人多少志节之士都弄他不倒,你一个少年新进,如何弄的倒他?你只可参奏赵文华一人,须如此如此,方能有济于事。是你止参文华,而严嵩已在参中矣。”说罢,拍手大笑道:“你以为何如?”林润起谢道:“承老师大人指教,门生顿开茅塞。只是一件,若圣上问及本内赵文华在江南不法等事,门生亦难以‘风闻’二字回奏,必须有个指证方妥。”徐阶笑道:“这有何难!圣上所重者,在近日兵败,失陷苏、常地方。今兵败属实,总说参赵文华句句皆虚,圣上亦必以为实矣。你明白了?”林润道:“圣上若再问起:‘江南总督既有本入部,怎么朕到未见,你从何处知道?’”徐阶道:“你到那时,就说是我和你说的。我临期自有回奏。”

林润道:“老师肯这样作成,真是天地父母!此一举,荣辱祸福,听命于天可也。门生话已禀明,就此告别。”徐阶道:“你且住着,我还有话说。上本不必拘定明日后日,可将本稿先拿来我看看,再上不迟。”林润道:“今晚起更后呈阅,明早还求老师设法代门生送入,不由通政司、阁内两处方好。”徐阶道:“我与你亲送宫门,自无泄漏之患。但还有一说,假若圣上准了你的本章,将赵、胡两人革除,若问你平倭寇何人可用,你也须预备个回答。”林润想了想道:“门生有人了。”徐阶道:“你快说,我斟酌可否。”林润道:“已革佥都御史朱文炜、门生叔父林岱二人何如?”徐阶连连点头道:“好,好!你参倒赵文华,我就保举他二人立功。”

说罢,林润辞回,急急的到邹应龙家,将前后徐阶问答的话与应龙说知。应龙瞑目凝神想了一会,大笑道:“此本一奏,赵文华休矣!只怕严嵩也有些不方便。”林润道:“不知大哥有何明见?”应龙道:“文华兵败,全在陆凤仪本有本无。此本你原未见过,今徐大人既肯慨然承应是他和你说的,你总参虚,也是因他一言而起,你还怕什么!就是徐大人敢于承当,也是要往中堂张大人身上安放;话是从张中堂起的,总虚了,徐大人也不落不是。然徐阶是大有权术人,在圣驾前必有妙作用,只照他所嘱的话做起本来,十分中便有八九分稳妥。这件功让你先做,留下严嵩父子,我与他作对!”

林润道:“必须大哥巨笔代弟一挥,自可使权奸立败。小弟磨墨效劳。”应龙也不推让,提笔写道:

翰林院编修臣林润一本,为权奸丧师误国,仰祈即行正法事:去岁春三月,海边疏防,倭寇深入,残破温州、崇明、镇海、宁波、象山、奉化、新昌、馀姚数郡。圣上命尚书赵文华总督河南、山东人马并江南水师,殄灭群丑,安靖灾黎;命佥都御史朱文炜、胡宗宪参赞军机。文华理宜竭忠报效,仰副圣上委任至意。无如文华贪黩性成,惟利是欲,恐朱文炜不便己私,于未出都之前,遣文炜先赴泰安,饬河东两省人马尽集王家营,守候月馀,耗帑不可胜计。文华由直隶至山东,人马日缓行二三十里、四五十里不等,所至勒索地方官金帛,约有四五十万两。至王家营,始移文江南省,调集水师。又月馀,在扬州,各商摊凑金珠古玩相送,盐课为之亏折。未几,杭州失守。前巡抚张经屡催进兵,朱文炜备极苦谏,文华委靡退缩,无异妇女,反将文炜妄行参革。至苏州,又借饷军为名,搜剥绅士商民一百馀万两。斯时倭寇所获,何止数千百万,竟席卷各郡脂膏归海。文华探知倭寇远飏,方督兵钱塘江,一巡而返,旋以大捷奏闻。张经苦战三馀月,斩贼五千馀人,此天下所共知者,而文华又以养寇纵敌参劾正法。倭寇既退之后,若能于沿边要地严行警备,亦可以无今日之虞。奈文华儿女情殷,视国家事如膜外,预行遄归,将善后重务付一庸懦无识之胡宗宪经理,致令倭寇重来,攻陷浙江数郡,外复波及苏、常二州。文华拥水陆大兵数万,洋子江一败之后,退守扬州,为自固计。刻下镇江被围,江南总督陆凤仪恐江宁、淮扬有失,遣官上本,于前六日至内阁,迄今未邀圣鉴。臣闻之无任骇异,以故不避斧钺,冒死渎陈。伏冀速遴智勇,尽歼穷贼,治文华欺君误国之罪。非仅江浙民幸,亦社稷之幸也。谨奏。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