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梦溪笔谈》 » 辩证二 > 辩太湖之水

辩太湖之水原文解释

【原文】

司马相如《上林赋》叙上林诸水曰:“丹水、紫渊,灞、浐、泾、谓,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灏溔潢漾,东注太湖。”八川自入大河note-name:大河1大河:黄河。,大河去太湖数千里,中间隔太山note-name:太山2太山:泰山。及淮、济、大江,何缘与太湖相涉?郭璞《江赋》云:“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墨子曰:“禹治天下,南为江、汉、淮、汝,东流注之五湖。”孔安国曰:“自彭蠡江分为三,入于震泽,遂为北江而入于海。”此皆未尝详考地理。江、汉至五湖自隔山,其末乃绕出五湖之下,流径入于海,何缘入于五湖?淮、汝径自徐州入海,全无交涉。《禹贡》云:“彭蠡既note-name:潴3潴:潴(zhū),水停留聚集的地方。,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以对文言,则彭蠡水之所潴,三江水之所入,非入于震泽也。震泽上源皆山环之,了无note-name:了无4了无:完全没有。大川;震泽之note-name:委5委:水的下游。,乃多大川,亦莫知孰为三江者。盖三江之水无所入,则震泽壅而为害;三江之水有所入,然后震泽厎定。此水之理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记叙了上林苑各个水流说:“丹水、紫渊,灞、浐、泾、谓,八川#-666dd;流,相背而异态,灏溔潢漾,东注太湖。”这八条河流原本流入黄河,而黄河和太湖相距几千里,中间还隔着泰山以及淮水、济水、长江,怎么会和太湖扯上联系呢?郭璞的《江赋》中说:“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墨子》中又说:“禹治天下,南为江、汉、淮、汝,东流注之五湖。”孔安国说:“自彭蠡江#-666dd;为三,入于震泽,遂为北江而入于海。”这些都不曾详细考察过地理情况。长江、汉水到太湖中间还隔着大山,其下游又绕过了太湖而流向下方,径直流入大海,又怎么会流入到太湖呢?淮水、汝水则直接从徐州境内流入大海,其间更是和太湖一点联系都没有。《禹贡》中记载:“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从语言的对应关系上来说,彭蠡是水流停留积聚的地方,三江是水流注入的地方,并不是说流入太湖。太湖的上游被群山环绕,完全没有比较大的河流;太湖的下游,则有很多大的河流,也不知道哪些是所谓的三江。如果三江的水没有地方可去,那么太湖水便会堵塞而成为祸害;如果三江的水有地方可以注入,那么太湖就可以安定。这大概便是水的本性吧。

原文翻译

司马相如《上林赋》叙上林诸水曰:“丹水、紫渊,灞、浐、泾、谓,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灏溔潢漾,东注太湖。”八川自入大河,大河去太湖数千里,中间隔太山及淮、济、大江,何缘与太湖相涉?郭璞《江赋》云:“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墨子曰:“禹治天下,南为江、汉、淮、汝,东流注之五湖。”孔安国曰:“自彭蠡江分为三,入于震泽,遂为北江而入于海。”此皆未尝详考地理。江、汉至五湖自隔山,其末乃绕出五湖之下,流径入于海,何缘入于五湖?淮、汝径自徐州入海,全无交涉。《禹贡》云:“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以对文言,则彭蠡水之所潴,三江水之所入,非入于震泽也。震泽上源皆山环之,了无大川;震泽之委,乃多大川,亦莫知孰为三江者。盖三江之水无所入,则震泽壅而为害;三江之水有所入,然后震泽厎定。此水之理也。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记叙了上林苑各个水流说:“丹水、紫渊,灞、浐、泾、谓,八川#-666dd;流,相背而异态,灏溔潢漾,东注太湖。”这八条河流原本流入黄河,而黄河和太湖相距几千里,中间还隔着泰山以及淮水、济水、长江,怎么会和太湖扯上联系呢?郭璞的《江赋》中说:“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墨子》中又说:“禹治天下,南为江、汉、淮、汝,东流注之五湖。”孔安国说:“自彭蠡江#-666dd;为三,入于震泽,遂为北江而入于海。”这些都不曾详细考察过地理情况。长江、汉水到太湖中间还隔着大山,其下游又绕过了太湖而流向下方,径直流入大海,又怎么会流入到太湖呢?淮水、汝水则直接从徐州境内流入大海,其间更是和太湖一点联系都没有。《禹贡》中记载:“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从语言的对应关系上来说,彭蠡是水流停留积聚的地方,三江是水流注入的地方,并不是说流入太湖。太湖的上游被群山环绕,完全没有比较大的河流;太湖的下游,则有很多大的河流,也不知道哪些是所谓的三江。如果三江的水没有地方可去,那么太湖水便会堵塞而成为祸害;如果三江的水有地方可以注入,那么太湖就可以安定。这大概便是水的本性吧。

【原文注释】

〔1〕大河:黄河。»

〔2〕太山:泰山。»

〔3〕:潴(zhū),水停留聚集的地方。

〔4〕了无:完全没有。

〔5〕:水的下游。

下一篇:东海县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