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岳父郭子兴 第2节
朱元璋随后率军入城安抚城里的百姓。谁知刚安抚完毕,忽然跑来了一个少年,两个小孩子。少年叫朱元璋叔叔,两个小孩子一个叫朱元璋母舅,一个叫他义父。见到这三个人,朱元璋可谓悲欣交集。
原来,少年是朱元璋的侄儿,名叫朱文正。自从朱元璋出家为僧后,两人很多年没见过面了。两个小孩子一个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母亲去世后,李文忠随父亲外出避难,后来在途中和父亲走失,经历了九死一生才来到滁阳;另外一个小孩子是朱元璋在濠州收养的义子,本名叫沐英,定远人,小的时候父母双亡,他在街边乞讨,朱元璋在濠州出城巡察时碰到他,见他相貌伟岸,不像乞丐,就将他带回家让妻子马氏代为抚养,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如今,亲人相见,难免悲喜交加。
其中,尤属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最年幼,只有十四岁。他走到朱元璋的身前拉着他的衣襟依依不舍,朱元璋也摸着他的头笑着说:“外甥见到舅舅,就好像见到母亲一样,所以才如此亲昵吧!你母亲死得早,父亲想必也已经不在了,不如你以后就随我姓朱吧!”
李文忠说:“我愿意听舅舅的。”
朱元璋又转过头对沐英说:“你本就是我的义子,也改姓朱吧。”沐英也唯命是从。三个人于是都留在滁阳住下了。
滁阳城安定下来后,朱元璋开始派遣部下四处征战,攻陷了铁佛岗,攻占了三汊河口,收复了全椒、大柳等地。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泗州的差使到来,说是奉郭主帅的命令,让镇抚官朱元璋去守卫盱眙。
朱元璋惊讶地问:“郭主帅什么时候去了泗州?”
来人说:“这是彭大和赵均用两个人提出的计划,郭主帅觉得好就听从了。”
朱元璋又问:“濠州现在什么人在把守?”
来人回答:“现在是孙公,孙德崖在把守濠州。”
朱元璋沉吟了半晌,说:“我知道了。彭大和赵均用两个人胁迫郭主帅迁往泗州,然后调我去盱眙以便控制我,真是一网打尽的妙计啊!但是我只遵从郭主帅的命令,彭、赵二人的命令我可不会遵从。你去告诉他们,别想搞什么阴谋,我朱元璋也不是好惹的!”
来人语塞,只好告辞离开,回濠州去复命。自此之后,朱元璋格外留意泗州的情况,经常派人前去打探消息。
不久,有探子回报说,彭大和赵均用两个人因为争权产生了内讧,彭大中箭身亡,部下被赵均用吞并,现在他的气焰比以前更嚣张了。
朱元璋暗自思忖:“赵均用得势的话,郭主帅就更危险了。”当下便和李善长商议,令李善长写了一封长信,派人送去给赵均用,他在信上说:
公昔困彭城,南趋濠,使郭公闭门不纳,死矣。得濠而踞其上,更欲害之,母乃所谓背德不祥乎?郭公即易与,旧部俱在,幸毋轻视,免贻后悔!
大意是:想当初,你受困彭城逃到濠州,如果郭主帅不收留你,你必死无疑。现在你占据了濠州还想谋害郭主帅,你可知道这是恩将仇报?如果郭主帅有什么好歹的话,我们这些郭主帅的老部下决不会放过你,你可不要轻举妄动,免得自讨苦吃!
赵均用收到信后,心里虽然愤恨,但终究还是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加害郭子兴。
朱元璋担心,自己在滁阳,赵均用一旦叛乱的话,根本来不及救援远在泗州的郭子兴。他左思右想,最后想到了一条贿赂之计,他派人送去金帛,贿赂赵均用的左右,让他设法救出郭子兴。
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没过多久郭子兴就带着家人来到了滁阳城。朱元璋连忙打开城门迎接,并推选郭子兴做了滁阳王,所有的部下由他调遣,郭子自然兴喜不自胜。
谁知才过了一个月,郭子兴又变了脸,渐渐疏远了朱元璋。
除了李善长,朱元璋身边的亲信几乎都被郭子兴调走或者收罗了去,因为李善长坚决不肯,郭子兴不好勉强,方才作罢。
之后,朱元璋变得格外小心,即使有战事都不再表态,郭子兴也不愿意找他商议了。可即便是这样,郭子兴对朱元璋的猜忌还是越来越深,流言也越来越多:有的说朱元璋不肯出战,有的说朱元璋出战不出力……这些郭子兴全都记在了心里。
时值敌军来犯滁阳,郭子兴将朱元璋召入账内,命他前去围剿,朱元璋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郭子兴随即又派了一位副将跟朱元璋一起出战。显然是派去监视朱元璋的。
不过可笑的是,刚一交战副将就中了敌军的流箭,狼狈地逃回去了。副将一走,士兵阵脚大乱,敌军乘隙进攻,幸亏朱元璋率军拼杀了好几个小时,方才将敌军击退。
朱元璋回来向郭子兴报功,郭子兴只淡淡地敷衍了他几句。朱元璋既沮丧又懊恼,回去之后长吁短叹,闷闷不乐。
马氏在一旁安慰他:“打了胜仗本该高兴,夫君怎么不开心呢?”
朱元璋叹息着说:“你一个女人,怎么知道我的烦心事呢?”
马氏说:“我知道,是因为我义父对你不好。”
朱元璋说:“你既然知道那还说这些做什么?”
马氏说:“那你知道我义父为什么会这样吗?”
朱元璋说:“以前因为顾虑我专权,所以我情愿交出兵权。现在怀疑我出战不出力,那我就争先杀敌,可他还是不满意,真是让我莫名其妙,我想应该是他跟我有仇吧。”
马氏说:“其实并非义父和夫君有仇。请问夫君,你屡次出征回来,有没有把缴获的金银献给义父?”朱元璋愕然,回答说这倒没有。
马氏问他:“其他将领出战回来的时候都会把金银献给义父,你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朱元璋说:“他们都是抢来的钱财,我外出征战从来都是对百姓秋毫无犯,哪来的金银财宝呢?就算从敌人那里搜缴了一些金银,我也都分给部下了,拿什么献给主帅呢?”
马氏说:“体恤民生,慰劳将士,你做得对。但我义父不知道这些啊,他还以为是你私吞了呢!不过我这里有一些积蓄,我们将它们献给义母,让她帮我们跟义父说情,这样义父就不会再疑心你了。”
朱元璋说:“那就依你所说的办吧!”
第二天,马氏便把自己积攒的金银首饰拿出来,亲自呈给了义母张氏。张氏果然很高兴,马上就向郭子兴说了这件事。郭子兴高兴地说:“朱元璋这孩子真有孝心,我以前错怪他了。”
自此之后,两人之间的嫌隙渐渐地就消除了,郭子兴碰上重要军事还是找朱元璋一同商议。朱元璋心里知道这都是贤内助的功劳,两个人的感情也比以前更加好了。
过了几天,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邀请朱元璋去城外赴宴,马氏知道后,悄悄提醒朱元璋说:“夫君要小心!以前义父猜疑你都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挑拨,这次设宴款待你,恐怕也是不怀好意。你能不去就不要去了,免得中了他们的计!”
朱元璋笑着说:“这两个小子怎么可能害得了我?我会处理好的,你放心吧!”说完,就和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一起骑马离开了。
走着走着,朱元璋忽然从马上一跃而下,莫名其妙地对着天空念念有词,好像在天上看到了什么似的。念完之后,朱元璋又翻身上马自顾自地往回走。弄得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一头雾水,连忙追上去问道:“我们不是说好一起去喝酒的吗,你为什么要回去呢?”
朱元璋回过头来呵斥他们:“我没有对不住你们,你们为何要设计害我?幸亏有神明告诉我,说你两个人在酒里下了毒,让我马上回去,免得中了你们的诡计!”说完,朱元璋骑着马扬长而去。
兄弟两个早已吓得一身冷汗,直到朱元璋走远了,才敢小声议论说:“酒里下毒是我们两个密谋的,除此之外没人知道啊,他怎么知道的?难道真的有神明在保佑他?”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