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常遇春受赏识
话说在孙德崖的一声令下,一下子闯进很多拿着刀的兵士上前来杀朱元璋。朱元璋身边只有吴桢一个人,双手不敌四拳,一个人再厉害也敌不过这么多人啊!怎么办?危急之下,吴桢急中生智,提着剑就直奔孙德崖而去。
孙德崖单打独斗根本就不是吴桢的对手,很快就被吴桢抓住了双手。吴桢用剑架在孙德崖的脖子上。孙德崖吓得魂都丢了,连忙说:“不、不要冲动!”
吴通等人怕伤及孙德崖,不敢贸然出手,只好站在一旁。
吴桢厉声对孙德崖和他的手下说:“你之前到和阳借粮的时候,我家元帅是怎么对你的,如今你却忘恩负义,摆下鸿门宴,将我家元帅诱骗到此。我家元帅光明正大前来赴宴,人人皆知。现在就算没有我的保护而被你陷害了,但你利用这样阴险狡诈的手段,难道能让别人信服你吗?”
这些话理直气壮,说得众人无言以对。
孙德崖边喘气儿边说:“那依将军来看,我该怎么做?”
吴桢说:“只要你送我家元帅出城,一切好商量!”孙德崖未等吴桢说完,就满口答应下来。只听他一声令下,众兵士纷纷向后退去。吴桢押着孙德崖走了出去,招呼徐达和胡大海等人带着朱元璋先行,自己和孙德崖随后。吴通等人也不敢动手,只好任由他去。
到了城外,吴桢把孙德崖向前一推道:“去吧!”孙德崖一下被推得眼花缭乱,站立不住,谁料胡大海这时手持斧子冲了上来,手起斧落,将孙德崖劈成了两段。
随后赶来的吴通等人见孙德崖被害,怒不可遏,当即便号令众兵,倾城出战。
吴桢见胡大海闯了大祸,连忙让徐达保护着朱元璋急行而去,自己和胡大海则带人截住厮杀。双方拼了个你死我活,打了半个小时不分胜负。吴桢担心寡不敌众,只好下令边战边退;退了没多远,就看见朱元璋带着大队人马回来援应,众人顿时欣喜万分,精神陡长,又反过来攻打起了濠州城。吴通自知打不过,立刻飞马回撤,不防吴桢在后面紧跟着他。
就在吴通准备入城时,吴桢忽然跃马追了上去,朝他的背后掷了一把剑,剑正好击中吴通的后脑勺儿,吴通摔下马来。此时,城门还来不及关上,朱元璋率军一拥而入,迎面就斩了许多濠军,如削瓜切菜一般。濠军走投无路,一听到朱元璋说,只要投降就可免除一死,便纷纷抛弃军械,匍匐在地,乞求投降。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就要问了,和阳距离濠州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朱元璋怎么可能一时半会儿就带兵回来救援呢?原来,李善长担心朱元璋遭遇什么不测,又命郭兴、郭英等人带了一万人前来接应,谁知快到濠州时,正好遇上了朱元璋,于是朱元璋就率领着众人,返回来营救吴桢等人,最后大获全胜。
安抚了濠州城的百姓之后,朱元璋大摆酒席,邀请全城的父老乡亲入城畅饮。席间,郭山甫来了,就是郭兴、郭英的父亲,朱元璋对他格外优待,让郭兴、郭英兄弟俩服侍他们的父亲入席就餐。
郭山甫很擅长看面相,他曾说朱元璋是大富大贵之相,还说自己的两个儿子也会封侯,因此朱元璋就一直把他们兄弟俩带在身边。
吃完饭,郭山甫前来道谢,临走时对朱元璋说,他想让自己的爱女来濠州侍奉朱元璋。朱元璋欣然答应。
第二天,朱元璋就让郭兴、郭英兄弟去接他们的妹妹。半日之后,三人一起回来了,郭英兄弟带着妹妹来见朱元璋,朱元璋一看,只见她淡妆宜人、素雅娴静,心里甚是满意。再问年纪,年芳十八。朱元璋当晚就设宴请客和佳人喜结连理。后来朱元璋登基封她为宁妃,不过,这是后话。
其后,朱元璋在濠州住了一段时间,就带着郭兴兄妹三个,以及徐达、吴桢等人回和阳了。
入城后接到一封亳州来信,上面写着大宋龙凤元年。朱元璋不禁觉得十分奇异,再看下去,原来是封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找来张天祐问道:“这信是哪里来的?”
张天祐说:“是刘福通派人送来的,刘福通现在占据了亳州,立韩林儿为皇帝,自称小明王。他立国号为宋,年号龙凤,他给我们送信,想必是想让我们也归附他。”
朱元璋听了说:“大丈夫岂能甘居人下?”
张天祐说:“韩林儿自称是宋朝后裔,又有刘福通辅佐他,势力在中原也不小呢,元帅也不能小看他啊。”
朱元璋笑着说:“你想归附他吗?那你不妨去做他的右副元帅,我不去。”
张天祐又说:“元帅不愿意屈居人下,确是高见,难道我就会贪图此职吗?但刘福通现在树大招风,我们不妨和他保持联系,免得他和我们作对,这也是个将计就计的法子。”
朱元璋沉吟了一会儿,说:“这也有些道理。”当即便谴谢来使,一面号令军中,说今年就是龙凤元年。
转眼半个月过去了,胡大海忽然跟朱元璋引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年纪虽然不大,却威武逼人。
朱元璋问他叫什么,胡大海代他回答说:“他叫邓友德,跟我一样是虹县人,从盱眙那边来的。”
朱元璋又问:“他以前从过什么军,参加过什么战斗?”
胡大海说:“他父亲叫邓顺兴,曾在临濠起义,后来在和元兵对战时战死了。哥哥邓友隆也因病死了。经他代任军事,逢战必胜。如今听说元帅的威名,就让末将做介绍前来投奔。”
朱元璋说:“照你这么说,他比他父亲和哥哥更有谋略了?那我替他改个名字叫邓愈,可好?”那人听了,连忙跪下拜谢元帅赐名。朱元璋非常高兴,就命他做了督军总管。
此时,朱元璋正忙着检阅军队,日夕操练士兵,计划渡江拿下金陵。也是在这时,他遇到了常遇春。
常遇春是怀远人,性情刚毅,臂力过人。二十三岁的时候,常遇春被强盗头目刘聚看中。虽然刘聚很赏识他,但常遇春觉得刘聚只会烧杀抢掠,缺乏远大的志向,就离开了他,前来投奔朱元璋。走到半路,常遇春忽然觉得疲倦起来,就在田里睡了一小会儿,恍惚间,他看见一个全身金光闪闪的神仙,手里拿着一张盾牌朝他大喊道:“快起来!快起来!你的主子来了。”
常遇春立马睁开了眼睛,原来是南柯一梦。
可就在常遇春醒来的时候,朱元璋正好骑马带着几个手下来这边巡视。常遇春知道这肯定就是朱元璋了,便立即上前自报姓名,说明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表示愿意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微笑着问他:“你来这里恐怕是因为想吃上一口饱饭吧?况且你有主子了,我又怎么好收你呢?”
常遇春流着眼泪说:“刘聚只是一个强盗,不值得我跟着他。我听说元帅智勇双全,礼贤下士,所以才不远千里赶来投奔。希望能得到元帅的知遇之恩,我常遇春虽死犹生!”
朱元璋问他:“你愿意跟我渡江吗?”
常遇春说:“我愿意做先锋,听从元帅的调遣!”
朱元璋说:“先锋吗?等攻取太平后,我答应给你先锋一职。”
常遇春立马拜谢朱元璋,当下就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朱元璋正为没有船渡江而发愁,忽然传来了巢湖统帅廖永安兄弟和俞廷玉父子,愿意带着钱款和一千艘船前来归顺的消息。
朱元璋大喜道:“这是天助我也,机不可失。”说完,便令来使先回去,一面召集众将,亲自前去收军。
原来,巢湖统帅廖永安、俞廷玉等人,常在水边树立栅栏、营垒,防御水寇。庐州大盗左君弼想招降他们,廖永安、俞廷玉不从。左君弼于是就派遣众盗封住了湖口,不让他们出入。没办法,廖永安、俞廷玉只好派人从小道去向朱元璋求援。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