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男子
太祖大封功臣之后又赐大臣们在宫里大宴三天。
三天后,太祖和众人在华盖殿一起闲聊。说到建国,太祖颇有些自得:“朕本来在濠州的时候只想有力自保,可谁知渡江后才发现那些势力大的人都在危害百姓。头两个就属张士诚和陈友谅。张士诚败在昏庸腐败,陈友谅败在鲁莽。朕什么都没有啊,唯独不喜欢杀人,喜欢讲信义、节俭,靠和你们同心协力才打败的他们。”太祖喝了口酒,继续说:“刚开始你们都认为张士诚是我们眼前的威胁,朕倒是觉得陈友谅更危险。张士诚没什么大志,也就没有什么远图,而陈友谅心高气傲,好大喜功,所以朕决定先攻陈友谅。鄱阳一战,张士诚没有出姑苏一步前去支援陈友谅,但如果我们先攻张士诚,陈友谅必定倾巢出动,到时候我们恐怕就腹背受敌了。后来北定中原,先拿下山东,次河、洛、潼关,却不接着攻打秦、陇是因为那里有扩廓帖木儿和关中四将呀!他们本就是久征沙场的人物,要是合起来对付我们就更难办了,所以我决定折回去打燕都。燕都拿下之后再西征,不就容易多了吗?不过扩廓帖木儿的确厉害,我们要是没拿下燕都就跟他拼命的话,恐怕现在还没打出个胜负呢!”说完太祖哈哈大笑了起来。
都是踌躇满志的话,但是他把打胜仗的原因都归在自己的智谋上。为了那些功臣着想,我想应该尽快卸甲归田才是上上策,兔死狗烹的道理他们会知道的。
太祖分封了大臣们后,考虑到宋、元体制的弊端,就想仿效古制分封藩王。当时一共封了九个儿子,一个侄孙,全都被封为王爵,列表如下:
二皇子朱樉被封为秦王,封地西安。三皇子朱棢被封为晋王,封地太原。四皇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北平。五皇子朱橚被封为吴王,后来改封为周王,封地开封。六皇子朱桢被封为楚王,封地武昌。七皇子朱榑被封为齐王,封地青州。八皇子朱梓被封为潭王,封地长沙。第九个儿子很早就逝世了,没能继承封地。十皇子朱檀被封为鲁王,封地兖州。侄孙朱守谦是太祖哥哥朱文正的儿子,被封为靖江王,封地桂林。
所有亲王每年赐给一万石粮食,身边的官员、护卫最多的有一万九千人,最少的也有三千。衣帽服饰和车马出行的规模只比天子低一个等级,公侯不能僭越,体制非常严格。后来尾大不掉,也成了燕王靖难的祸端。这就是立法防弊,弊反而越来越多的例子。
洪武四年正月,太祖下诏讨伐蜀地,任命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为副将军,率领水师从瞿塘进军;另一路大军由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济宁侯顾时为副将军,带领骑兵从秦、陇进军。两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去讨伐明昇。
这个明昇是谁呢?
他是明玉珍的儿子。明玉珍是随州人,先前是徐寿辉的部下。他身高八尺有余,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受徐寿辉之命,驻守在淝阳。一次和元兵搏斗的时候,明玉珍的右眼中了箭,于是就成了独眼。后来,明玉珍占据重庆,徐寿辉被杀后他就自称为陇蜀王,那是元至正二十二年。再后来他就自行称帝,国号夏,几年后病逝,由儿子明昇继承了皇位。
明军攻克元都的时候,明昇还写信来道贺。太祖派人前去招降,明昇不从。使者杨璟便在离开之前给明昇留下了一封信,向他表明利害,其书云:
古之为国者,同力度德,同德度义,故能身家两全,流誉无穷,反是者辄败。足下幼冲,席先人业,据有巴、蜀,不咨至计,而听群下之议,以瞿塘、剑阁之险,一夫负戈,万人无如之何,此皆不达时变,以误足下之言也。昔据蜀最盛者,莫如汉昭烈,且以诸葛武侯助之,综核官守,训练士卒,财用不足,皆取之南诏,然犹朝不谋夕,仅能自保。今足下疆场,南不过播州,北不过汉中,以此准彼,相去万万。而欲借一隅之地,延命顷刻,可谓智乎?我主上仁圣威武,神明响应,顺附者无不加恩,负固者然后致讨,以足下年幼,未忍加师,数使使谕意,复遣璟面谕祸福,所以待明氏者不浅,足下可不深念乎?且向者如陈、张之属,窃据吴、楚,造舟塞江河,积粮过山岳,强将劲兵,自谓无敌,然鄱阳一战,友谅授首,旋师东讨,张氏面缚。此非人力,实天命也。足下视此何如?友谅子窜归江夏,王师致伐,势穷衔璧,主上宥其罪愆,剖符锡爵,恩荣之盛,天下所知。足下无彼之过,而能幡然觉悟,自求多福,则必享茅土之封,保先人之祀,世世不绝,岂不贤智矣哉?若必欲倔强一隅,假息顷刻,鱼游沸鼎,燕巢危幕,祸害将至,恬不自知,璟恐天兵一临,凡今为足下谋者,他日或各自为身计,以取富贵,当此之时,老母弱子,将安所归?
祸福利害,了然可睹,惟足下图之!
明昇看到信后还是没有做任何答复。等到明军水陆齐攻的时候,蜀丞相戴寿和平章吴友仁想出了一个办法防御。他们用铁索搭成桥,横贯在瞿塘峡口。又把羊角山旁的石壁凿穿,系上铁链架起一座飞桥,上面放上炮车用来抵御敌军。汤和等人率军来到峡口,竟然没能立刻攻进去。傅友德于是使了暗度陈仓的计策。他带人悄悄绕过山谷,日夜兼程赶到阶州。阶州守将丁世珍猝不及防,弃城逃走。
傅友德得了阶州后又接连攻下了文州、绵州。正要渡过汉江时,恰逢江水上涨不能过去,傅友德于是削木头做成木牌,大约有一千张,然后在上面写上攻克阶州、文州和绵州的日期,再把它们投入汉水中,让它们顺流而下飘到蜀中。蜀中的人捡到牌子后一看,大吃一惊,戴寿听说此事,赶忙跟吴友仁一起前去汉州救援。傅友德带兵进攻他们,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
戴寿、向大亨在成都大败,吴友仁逃去了保宁。等到瞿塘峡的守卫没那么严了,明副将军廖永忠偷偷派出几百精兵,让他们带着干粮水筒,穿着青蓑衣翻越山度关。蜀山草木茂盛,明军穿着蓑衣很难辨认,因此很容易就越过了关卡。
廖永忠估计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带领手下的水兵猛攻,逆流而上。守将邹兴前来阻拦,廖永忠命令士兵们一边杀敌一边放火,顿时江面上一片火红,铁索全部被烧断。邹兴正苦苦支撑着,不料后面忽然来了十几只小舟,只见许多穿着青色蓑衣的人加入了战斗。这下,邹兴再怎么厉害也招架不住了。突然间,一支冷箭直接穿透了邹兴的脑袋,邹兴扑通一声栽进水里。主帅死了,蜀兵自然没了斗志,廖永忠随即进攻夔州。哪知夔州城门大开,城内一个人也没有,明军随便进出,廖永忠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夔州。
第二天,汤和也到了,他和廖永忠商议着攻打重庆,廖永忠于是接着进军铜罗峡。
消息传到明昇耳朵里,明昇尚且年幼,吓得魂不附体,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左丞相刘仁劝明昇去成都,明昇的生母彭氏知道后哭着说:“即使逃到成都,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几天,不如早点投降,还能保住百姓的命。”明昇听了,马上派人去向汤和他们投降。
汤和和廖永忠来到重庆受降,只见明昇将自己绑住,嘴里衔着碧玉,带领文武百官跪在道路两旁。汤和下马将明昇扶起,接过碧玉,廖永忠又替明昇松了绑,好言安慰了他一番,接着派人送他们母子去南京。
汤和接着入城安抚军民,并下令众将士不得侵扰百姓。
重庆虽然拿下了,但成都、保宁依然没有动静。傅友德带兵围攻成都,戴寿、向大亨带领一队弓箭手出城反击,明军中很多人中了箭,连傅友德也受了伤。傅友德包扎了伤口后继续上阵杀敌,手下见了也跟着拼命往里冲,戴寿和向大亨抵敌不住,只好收兵入城。过了几天,城门竟然大开,傅友德忙带着部下进入城内,没想到城里突然冲出象群,踩得地似乎都在颤动。幸好傅友德早已经预备好了大炮和石头,将士们朝象群一通射击,把象群打得往回跑去。守城的将士们来不及闪躲,被象群踩死的人不少,明军趁机一拥而入。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