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二十章 “孝慈”马皇后

第二十章 “孝慈”马皇后

前面我们屡次提到马皇后辅佐太祖治理国政,匡扶太祖的各种过错等事,其不愧是古今以来的一位贤后。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崩逝,不但太祖仰天痛哭,并终身抱憾不再立后,就是宫廷内外也纷纷为马皇后默思哀悼。我对马皇后十分景仰,所以前文有关马皇后的事我都写了进去。还有一些轶事需要特别写出来,算是给后来的女子树立一个典范吧。

话说,太祖刚刚起兵的时候,每天都在外面打仗,马皇后始终跟随太祖左右,还常劝诫太祖不要随便大开杀戒。被册封为皇后以后,马皇后一如既往,仍然和以前一样节俭,身上的衣服都洗得褪色了,还是不肯换新的,后宫的妃嫔因此都十分敬重她,将她比作东汉时期的明德马皇后。

马皇后生了五个儿子,五个儿子中,周王朱橚最年幼,也最放荡不羁。成年之后,太祖为他封藩,将他的藩地分到开封,马皇后让江贵妃跟朱橚一起去封地,还赠给江贵妃一件自己常穿的衣服和一根棍子,对江贵妃说:“朱橚如果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就请你穿上我的衣服拿这根棍子打他,如果他还不听,你就派人告诉我,我绝对不会轻饶他!”

朱橚害怕母后的惩罚,去了开封后,不敢再胡作非为。可在马皇后去世后,朱橚又开始放纵自己,太祖一怒之下将他贬去了云南,后来因为怀念马皇后,太祖又把朱橚调了回来。

马皇后还经常问太祖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她说:“皇帝是天下人的父亲,皇后是天下人的母亲,孩子过得不好,父母怎么能安心呢?”

每次发生灾荒的时候,马皇后就带领后宫的人吃素,太祖告诉她已经给灾民发过救济粮,让她不必担忧,马皇后却告诉太祖说:“救济不如预备。”太祖对此话深以为然。

马皇后虽然地位尊贵,但她侍奉太祖几乎事事躬亲,尤其重视太祖早晚的御膳。后宫的妃嫔们一开始不理解她的做法,劝她要注意休息,这些小事她们可以代劳。但马皇后对妃嫔们说:“从古到今,做妻子的照顾丈夫的饮食,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皇上的脾气暴躁,要是偶尔出个什么差错,谁敢当这个责任?所以还是我来吧。”

后来有一次,呈给太祖的汤稍微有些凉了,太祖举起汤碗就扔向马皇后,马皇后急忙躲闪才没有被砸中,但耳畔还是受了轻伤,身上更是被泼了一身的汤水。马皇后神态自若地换了衣服,重新给太祖呈上热汤。后宫的妃子们这才知道马皇后的话是什么意思,并深深折服于马皇后的厚德。

对于后宫里的嫔妃,马皇后也是爱护有加,一旦后宫里有人被太祖宠幸怀了孕,马皇后就会对她更加照顾,妃子们若是惹太祖不高兴了,马皇后也会设法从中调解。

且不说妃嫔,就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宫女,马皇后也总是设法保护她们。

有一次,盛怒之下的太祖要立即惩罚一个宫女,马皇后也佯装发怒,命人把那宫女捆绑起来,交给宫正司议罪。

太祖不满地责问她:“这是你皇后处理的事情,为什么要交给宫正司?”

马皇后回答:“赏罚公平才可以服人,治理天下的君主,哪能亲自处理每一个人,有犯法的应当交给有关部门去办。”

太祖又问:“那你为什么也发火?”

马皇后回答说:“当皇上愤怒时,我故意也发怒,把这事推出去,以消释你的烦恼,也为有司能公正执法”。

这件事表明马皇后对丈夫、宫女双方都是非常关怀,爱护的。

曾有传言说郭景祥的儿子对父亲不孝,还拿槊指着父亲郭景祥。太祖知道这事后,想将这个不孝子正法,马皇后劝他说:“臣妾听说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独子容易被父母娇惯,而且传言未必属实,陛下何不查明了再下决定呢?否则绝了人家的后可不好。”太祖听了马皇后的劝,派人去查明真相,方才发现果然只是谣言。太祖因此而感叹道:“要不是皇后提醒我,郭家的香火恐怕就要断了呀。”

像这样的马皇后保护臣子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一次,在李文忠镇守严州的时候,杨宪上书诬陷他。幸亏有马皇后在背后提醒太祖说,杨宪的话不能轻信,李文忠才得以脱罪。

还有一次,李希贤教皇子们念书的时候,用笔管打伤了皇子的额头。太祖大怒,要惩罚李希贤,马皇后劝解说:“陛下,李希贤教皇子们念书,就像请人做衣服一样,衣服的料子再珍贵,也要让他自由裁剪呀!怎么可以为了儿子就责罚老师呢?”太祖方才作罢。

除了关心大臣、嫔妃、宫女、百姓的生活,马皇后对士庶的生活也有所关心。明朝太学建成时,太祖临幸回宫,马皇后问有多少学生,太祖回答说有几千名。

当时有些太学生携带家属在京,他们没有薪俸,无法养家,马皇后就向太祖建议按月向他们发给口粮,太祖接受了她的建议,专门设立“红板仓”存储粮食发给太学生。此后,“月粮”成为明代学校的一项制度。

待到马皇后病危的时候,群臣都请太祖祈祷祭祀,广求良医,马皇后知道后,对太祖说:“生死有命,祭祀有什么用?再好的良医也不能起死回生呀。若是我吃了药没有好,陛下怪罪起医生来,那不就是臣妾的罪过了吗?”太祖听了叹息不已,又问马皇后有什么遗言。

马皇后流着泪哽咽着说:“臣妾和陛下本是平民出身,托陛下的鸿福,臣妾得以成为国母,平生这些已经足够了,还有什么遗憾的?只不过臣妾死后,希望陛下能够亲近贤臣广开言路,像刚开始一样严谨治国。”说完,马皇后就合上了眼睛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孝慈皇后。宫中的人失声痛哭,一片哀伤的气氛。

有宫人还写了一首追忆歌: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九月,马皇后下葬孝陵。

出葬那天,遇到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送葬的队伍没法出发。太祖心里很忧郁,身色哀戚地传召僧人宗泐进来说:“朕的皇后就要走了,你替朕宣道偈吧。”宗泐于是随口宣了一道偈: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说也奇怪,宗泐宣完偈,天忽然晴了,送葬的队伍终于可以上路了。太祖心里方才宽慰了许多,赐给宗泐许多赏金。

在马皇后以下,位置最高的要算孙贵妃,可孙贵妃早就去世了,太祖便决定让李淑妃协理六宫事务。李淑妃是寿州人,父亲叫李杰,洪武初年曾担任过广武卫指挥,后来,在北征的时候战死了。太祖听说李杰的女儿年龄合适,便召她入宫做了妃子。没过多久,李淑妃也去世了,太祖便让郭宁妃代理六宫。郭宁妃就是第七章中提到的孙氏。再后来,一直到太祖去世,他都没有再立过皇后。

对于复杂的人际关系,马皇后处理的也很得体。当太祖在甥馆时,与义父母及其家人;独立成家后,与义子,与丈夫的子女;做皇后以后,与妃嫔,与宫人,与命妇,与朝臣,与娘家,种种关系,马皇后都料理得十分妥切,与人关系融洽。她能做到这种程度,就在于她一切都按“待人以宽,责己以严”的原则去办事,这样,与他人的矛盾就易于化解。

马皇后的所作所为,也赢得了丈夫的尊敬与爱护。在她生前,太祖褒奖她,说她比历史上的贤后长孙皇后更贤惠,为她父亲起坟立庙;在她死后,太祖不再册立皇后,以此表示对她的敬重和怀念。这一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妇,始终互相眷恋、互相体贴,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丈夫多妻妾,马皇后的一生还是完满的。

太子朱标是马皇后的长子,太祖和陈友谅交战时,马皇后曾背着年幼的朱标跟随大军四处奔走。及至朱标被立为太子,马皇后画了一幅背子图交给朱标,让他藏在怀中。后来,在李善长等人被赐死时,太子进谏说:“父皇滥杀太多人了,这样下去怕会伤了与朝臣的和气。”太祖不作声。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