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军集结
却说燕王听从道衍的建议,罢兵修整,又于建文三年春,再次挥军南下。
临行前,燕王亲自写了一篇祭文,祭奠阵亡的将士张玉等人,并脱下身上的战袍烧了,慰藉死去的将士们的亡魂。死者家属见到此场景无不伤心落泪,燕王见人心激动,立即整兵出发,行军至保定,和众将商议去向。
邱福等人建议先攻打定州,但燕王决定先攻德州,于是移军东行。后在去德州的途中接到线报,说盛庸已驻兵夹河。燕王亲率三名骑士来战,然而盛庸的军队阵法严密,见燕王从阵前经过,立即派一千名士兵追赶。燕王仗着自己骑射好,连发了几箭,射倒五六个追兵,成功脱身。不久燕王带着一万多人再次叫阵,但敌军举起盾牌,刀枪不入。燕王令前排的士兵用长矛钩盾牌,稍一拉扯,燕军乘隙攻入。燕王的手下谭渊见南军阵营内尘埃滚滚,猜想对方已经乱了阵脚,急忙想上前争功。他和指挥董中峰骑着马正要冲入敌阵,迎头却遇上一员敌将,手执长枪,来势凶猛。
不到几个回合,敌将虚晃一枪,勒马要逃,谭渊骑着马立即追了过去,没想到被敌将回枪一刺,正中咽喉,当场摔落马下。董中峰见状忙赶来相救,也被敌将拿剑砍成了两段。敌将叫庄得,是盛庸手下的都指挥。
燕军见谭渊死了,不免有些胆怯。庄得乘势杀敌,燕军大惊,不敢与他对阵,燕王只好下令边战边退。这时,正巧燕将朱能率铁骑前来接应,燕王于是让他们先挡着,自己则从小道绕到南军背后偷袭。这是他惯用的手法。
而南军只管前院杀敌,没料到后院失火,这是盛庸疏漏了。南军措手不及,顿时大乱。燕王击破了盛庸的阵列,和朱能、张武等人合力再次攻了上来,敌将庄得怒不可遏,不顾死活,拼命向前乱闯,还有楚智、张能,也拼死冲锋。燕军见庄得不要命了,索性把他围住,用强弩和毒箭把他射死了。张能独自一人擎着军旗来回突围,不到片刻也被射成了一只刺猬,死的时候他仍然手执大旗,屹立不倒,燕军敬畏他,叫他军旗张,死后仍然兀立在原地,众人没有一个敢靠前一步。
楚智手持双刀左劈右砍,杀死了一些燕军,几乎就要突出重围了,谁知这时忽然飞来一箭正中他的右臂。箭头上有毒,楚智痛不欲生,顿时晕倒在地,被燕军活捉。楚智醒来后大骂燕王,于是也被杀了。
天已经快黑了,双方都收兵回营。燕王检阅士兵,发现死伤无数,还损失了大将谭渊,一时悲愤交加,竟然带着几个亲信就去了盛庸的军营,还在营外露宿了一晚。
天亮后,燕王起身一看,四周围满了盛庸的人。左右请求燕王快逃,燕王却谈笑自若,一点都不紧张。一直等到日出时,燕王才吹响号角招来骑兵,从容上马缓缓离去。盛庸的手下都面面相觑,连箭都不敢放,任他来去自如。
又过了一天后开战,燕军在东北方列阵,盛庸在西南方列阵。双方苦战了一天,各有损伤,两军都觉得很疲乏,正打算鸣金收兵。这时,忽然刮起了很大的东北风,大风卷起地上的沙石,一时间灰尘漫天,两军都看不见对方的人影。燕王举旗大呼,让左右两翼突袭盛庸军,又命令敲响战鼓,声震天宇。
盛庸军正想着回去休息呢,哪儿禁得起燕军来这么一出?立刻不战而败。燕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滹沱河口,逼着盛庸军跳水,踩死的、溺死的士兵不计其数。盛庸只好退到了德州,并将战况据实禀报了建文帝。
此时,建文帝正因为宫女翠红悬梁自尽而感伤,听闻败仗的消息后更觉惊慌失措。
翠红姓王,是临淮人,十八岁入宫,二十岁得到建文帝宠幸。她既长得好看,心思也通透,早就看出燕王有异心,并劝建文帝除掉他,建文帝呵斥翠红离间他们叔侄之间的感情,将翠红贬为宫女。后来燕王发难,建文帝想起翠红说过的话,想恢复她的身份,偏偏宫里的人妒忌她,暗中给建文帝吹风,说翠红的坏话。翠红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十分悲愤,竟取了三尺白绫,断送一条性命。建文帝听闻翠红自缢,心中悔恨不已,命人将她厚葬在水西门外的万岁冈。
这边的私情还未了,那边军情又来了。
建文帝只得召来齐泰、黄子澄密商对策,一方面继续扩招兵马,另一方面派人跟燕王议和。燕王置之不理,建文帝于是又问方孝孺有什么计策。
方孝孺说:“燕王背负着叛乱的名声已经很久了,天将酷暑,燕军势必不战自疲。我们应该先派辽东军队攻打永平,再派真定军渡卢沟桥直捣北平,他们一定会赶去营救,到时候我们再用大军压后,不难擒住燕王。现在陛下就假装赦免燕王的罪,多往燕王军中派使者报信,过几个月,军心一定动摇,到时候再去攻打,一定可以一举荡平。”
建文帝听了此计连声说好,立即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嵓拿着赦免燕王的诏书前去。诏书还未送到,燕王又和吴杰、平安等人在藁城开战了。吴杰、平安夹攻燕军,一支支箭矢如雨点般朝燕军射了过来,很多士兵中箭身亡,燕王的军旗也被箭射得全是窟窿。燕王正担心着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时,忽然一阵大风又来帮他的忙了。
这次的风势比夹河一战还要厉害,直接将树木连根拔起,风声呼呼地响跟打雷一样。燕王重整旗鼓,任凭吴杰、平安如何英勇,也不得不连忙逃走,南军走投无路,多被燕军杀死。勇将邓戬、陈鹏等人陆续被擒。吴杰、平安逃到真定,损失的士兵过万人。燕王俘获南军一万多人,除了将领外其他人都让他们回去了。接着又拿下了顺德、广平、河北各郡县,气焰比以前更盛。
薛嵓拿着诏书来找燕王,燕王看完诏书后生气地对薛嵓说:“你临行前,皇上对你说什么了?”
薛嵓说:“皇上有旨,殿下早上卸甲,朝廷晚上就班师回朝。”
燕王狞笑着说:“这种话连三岁的小孩都骗不了,还想拿来诳我?”薛嵓顿时害怕起来,浑身开始打颤。
燕将涌起一阵喧哗,怂恿燕王杀了薛嵓。
燕王说:“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而且他是奉命拿了诏书来此,你们不要胡说!”燕王命人带薛嵓参观各营,只见刀枪旗鼓,排列起来足有一百多里地,吓得薛嵓汗流浃背,局促不安。
燕王留薛嵓住了几天,薛嵓如坐针毡,告别欲归,燕王只好送他离开,并对他说:“替我转告皇上,我的父亲是当今天子的爷爷,天子的父亲是我的同胞兄弟,我身为藩王,已经享尽了荣华富贵,还有什么不满的?天子待我一向不薄,只是因为有奸臣一再诬陷我,才酿成了今天的局面。我为了自己的性命不得已才发兵南下,如今皇上下诏要我罢兵还不追究我的过错,我很感激。但奸臣还在,大军也没有撤退,我军心存疑虑不肯回去,还望皇上立即诛杀奸臣,遣散各军,我愿意带着儿子到朝中请罪,恭候皇上处置。”
薛嵓唯唯听命,燕王随即派人将他送出了境。
薛嵓一路上不敢逗留,没几天就赶回了京城。方孝孺先和他见了面,问其燕王那边的情况。薛嵓便把燕王的话完整地复述了一遍,方孝孺听完默然不说话。建文帝召见薛嵓的时候,薛嵓也不敢隐瞒,据实相告,还说燕军实力强大,不易攻破。
建文帝对方孝孺说:“如果真像燕王说的那样的话,错就错在朝廷,是齐泰、黄子澄两人一直在误导朕。”
方孝孺说:“陛下派薛嵓去游说燕王,薛嵓反而变成了燕王的说客,他说的话怎么可信?”
建文帝于是又犹豫不决了。
后来吴杰、平安等人收集残兵败将,阻断了北平的粮道,燕王不免有些担忧。于是派使者武胜到京城上报说,朝廷已经答应罢兵,盛庸等人却一直不撤退,还阻断了臣的粮道,明显是抗旨,请皇上严加惩办。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