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二十五章 箱子里的秘密

第二十五章 箱子里的秘密

话说何福、平安等人正要拔营时,忽然遇上了燕军夜袭,猝不及防,而那三声号炮其实是燕军所放,但燕军并不知道那是何福的暗号,只是因为要夜袭,所以才鸣炮进攻,偏偏跟何福军中的暗号对上了,南军还以为是约定的时间到了,纷纷争着跑出营来。送上门来的肥肉怎么能不要呢?燕军趁势杀了许多南军,营内顿时人仰马翻,一片鬼哭狼嚎之声。

副总兵陈晖和侍郎陈性善等三十多人统统战死,就连平安也失足落马,束手就擒,只有何福一人得以逃脱。这次战事,南军的精锐遭到重创,自此以后一蹶不振。

黄子澄听到消息后大哭说:“大势已去,我辈即使死一万次,也不足以赎误国之罪呀!”随即上书请建文帝调十万辽兵到济南和铁铉会合,截断燕军的后路。

建文帝准奏,命总兵杨文调辽兵到直沽,没想到在途中遭遇燕将宋贵袭击,辽兵全部溃逃,杨文就擒,没有一兵一卒抵达济南。

燕王接着进攻泗州,收降了守将周景初。安抚完百姓后,燕王前往祖陵拜谒。附近的乡亲父老闻讯都来见他,燕王赐给他们酒肉,对他们好言安抚,父老乡亲们都拜谢而去。

燕王想进一步采取行动,听说盛庸带领着几万步兵和几千战舰在南岸严阵以待,一时也不敢贸然进兵,于是便派遣使者到淮安去见驸马梅殷,说要去淮南进香,请他让个路。

梅殷说:“先皇有命,禁止进香,不遵先皇的命令,就是不孝。”言下之意就是不给让路。使者回去禀报后,燕王大怒,当即给梅殷写了一封信,大致是说:“本藩王出兵到此,是为了清君侧,是天命所归,谁敢挡路?你别不识抬举!”梅殷看到信十分愤怒,竟然将送信人的耳朵、鼻子割掉了,还让他回去转告燕王说:“暂时留下你的嘴巴,你回去告诉燕王,君臣大义他难道不知道吗?”燕王无可奈何,只好转向凤阳借道。凤阳知府徐安听说燕王要来,连夜将浮桥拆除,渡船藏起,把交通给阻断了。

燕军渡江又失败了。

燕王踌躇了一会儿,忽然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召来邱福、朱能等人入帐,秘密吩咐了他们一番,然后自己带军来到了淮水北岸。燕王指挥将士大张旗鼓做出要渡江的样子来,南军瞧在眼里,于是立即整备兵械,严加设防,预备在燕军南渡的途中实施袭击。

谁知燕军那边吵吵嚷嚷了半天,也没有一条船朝对面驶过来。这边南军睁大眼睛等了差不多有小半天,也不见江面上有什么动静,于是就都各自回营休息去了。

然而,就在这时,营外忽然喊声骤起,杀到许多燕军,人都乱了手脚,马也胡乱嘶鸣,吓得南军魂飞魄散。这些燕军都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邱福、朱能等人奉命带数百人向西走了二十里地,从上流雇了渔船渡过淮水绕到了南军营前。

可盛庸还以为这些燕军是飞过来的,于是慌忙出帐上马,想要逃走。没想到这马受了惊,反而将盛庸一下子掀了下来,盛庸跌倒在地上,手和脚都受了伤,几乎动弹不得,幸亏手下的亲兵反应快,急忙将他扶起塞进一条小舟仓皇离去。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顿时全营大溃。

燕王趁着南军大乱找来了渡船,上岸夹击,立即将南军扫得一干二净,淮南的战舰于是全部归燕军所有。随后,燕王又乘势攻下了盱眙、扬州,杀了都指挥崇刚和巡按御史王彬。另外派出指挥吴庸拿下了高邮、通泰、仪真等城池。其他城镇的守将有的还主动向燕王示好,进贡钱款,有意归附。

燕军全营进驻高邮,只见江面上燕军的旗帜遮天蔽日,鼓声震天。

朝廷非常惊恐,建文帝忙派御史大夫练子宁、侍郎黄观、修撰王叔英等人分头去征兵。各个城守都在观望,送钱给燕王以示归附,朝中的大臣担心自己被困在京城里,很多都主动请求出去镇守别的城市,以便于日后逃跑,京内因此越发空虚了。建文帝也越来越惶急,无奈之下,下了一封“罪己诏”,暗中还找来齐泰、黄子澄商议最后的对策。

这时,方孝孺却上奏说:“事情紧急,我们先用缓兵之计承诺燕王割地议和。等到征兵完毕再跟他一决胜负。”

建文帝流着泪说:“派谁去求和?”

方孝孺说:“不如派庆城郡主去。”建文帝点头,随即以吕太后之命派庆城郡主去燕王军营议和。

庆城郡主是燕王的妹妹,一见燕王,燕王先哭了起来,郡主也跟着哭。

两人对哭了一场后,燕王问道:“周王、齐王怎么样了?”

郡主说:“周王已经被召回了京城,齐王还在狱中。”

燕王听了开始叹息起来。郡主随后将建文帝的意思转达给了燕王,燕王听后说:“父皇分藩都不能保证子孙后代的安全,更何况割地?我率兵来这里,无非是想吊谒孝陵、朝见天子,希望能拨乱反正,请天子赦免众藩王,令奸臣不能再左右天子,这些完成后,我立刻撤兵回藩地,恪守君臣之礼。朝廷今天议和,明天又开战,让妹妹你来将我拖住,我又不蠢,他们以为这样我就会相信了?”

方孝孺的计谋被燕王识破,郡主也不便再多说,只得告辞回去。燕王送她到营外,又对郡主说:“请替我向皇上道谢,我与皇上是至亲,我并没有任何歹意。请皇上从此悔悟,不要听信奸臣的话,帮我转一句话给弟妹,就说我一路以来九死一生,幸亏祖宗保佑,得以到达此地。相见之日已经不远了。”

郡主回去后将燕王的话一五一十地复述给建文帝听,建文帝听后又问方孝孺怎么办,方孝孺说:“长江是天险,足以挡住燕王的百万大军,陛下不必担心。”话音未落,又有锦衣卫来报,说苏州知府姚善、宁波知府王琎、徽州知府陈彦回、乐平知县张彦方、永清典史周缙率军前来支援京城了。建文帝这才稍稍放心,随后一一召见了他们,令他们扎营城外,一面命兵部侍郎陈植去江上督军。

不久燕王进军瓜州,命太监狗儿带都指挥华聚先行到浦子口。盛庸、徐辉祖合力打败了狗儿、华聚等人,燕王知道后正打算议和回北平,碰巧二儿子朱高煦这时带着大军前来支援。

燕王大喜,忙出营迎接,还亲切地轻拍着朱高煦的背说:“大儿子身体不行,行军打仗就靠你了呀!”

这句话足以让朱高煦动起夺嫡的心思。朱高煦有了斗志,于是更加努力冲锋陷阵,盛庸军稍有退却。

后来都督佥事陈瑄听了燕王的劝告,竟然带着水师投降了燕王。还有陈植手下的金都督,他也想叛逃,陈植窥破了他的意图,把他叫去诘问,没想到双方一言不合竟大打出手,金都督一怒之下将陈植杀了,随即带着众人前来投奔燕王。燕王问明情况后,立即将金都督斩杀了,然后将陈植的遗体葬到白石山。接着,燕王开设祭台敬江神,率领部下开始渡江。

舳舻相接,荆旗蔽空。江面上波澜不惊,长空万里,号角和战鼓声传到了百里之外,南军十分惊骇。盛庸带着众人抵御,还没交战,燕军的前哨已经登岸,几百健将迎面冲向庸军,庸军大乱,顿时溃散。燕王渡江后,带领众人穷追了几十里地,杀死无数南军,幸存的士兵也已经逃散,剩下盛庸一人一马落荒而逃。燕军乘胜追击拿下镇江,打算休养几日后就进军京城。

建文帝听到战报,徘徊在殿外束手无策,又找来方孝孺商议。方孝孺请建文帝速速诛杀李景隆,建文帝不肯。不料朝廷大臣邹公瑾等十八人听说方孝孺的话,拥着李景隆就上殿来了,纷纷举起手里的象笏朝李景隆一通乱击,打得李景隆头破血流。

李景隆虽然早该被杀,但事已至此,诛杀他也没什么意义了。一班大臣拿着象笏乱击,更是失了朝仪,真是可笑又可叹!

建文帝制止了众人,命李景隆上前说话。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