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壬午年的惨事
却说燕王入京后,只有魏国公徐辉祖带兵抵抗了一阵,兵败后也逃跑了。此后文武百官都跪倒在燕王的马前接驾,燕王接见完毕,又去见周王和齐王,三人相见时互相慰问,泪流满面。燕王随即回军营召集百官开会。兵部尚书茹瑺来到燕王跟前,叩头请燕王登基。
燕王说:“皇上呢?”
茹瑺说:“宫内起了大火,皇上想必已经驾崩。”
燕王蹙着眉头说:“我无缘无故被诬陷,不得已发兵自救,一心想着为国锄奸,安定社稷,只想效仿周公名垂后世,没想到皇上不能体谅我的苦心,就这样轻生了。我已经得罪了天地祖宗,哪敢再登大位,请各位另选才德兼备的亲王继承大统吧。”
茹瑺又磕了一个头,说:“大王顺天应人,怎么能说是得罪?”
话音未落,一班文武大臣全都跪了下来,黑压压的一地,齐声说:“天下是太祖的天下,殿下现在是太祖最大的儿子,论辈分论功德,都应该由大王登上大位。”
燕王又再三推辞,大臣们继续恳求。燕王只好决定明天再议。
第二天一早,群臣们又来规劝,燕王这才起驾进城。
编修杨荣问燕王:“殿下今天是先吊谒皇陵呢,还是先即位?”燕王决定先去谒陵,并命众将守住城门,悬赏通缉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
谒陵完毕,燕王回京安抚军民,并告诉众臣:“群臣合力劝我登基,我无德无能,不敢僭越,但众人坚持,我也只好顺应民意。今后各位也要和我同心协力治理天下,否则我一定不会手软!”群臣只能唯唯听命,燕王随后在奉天殿即位,接受了王公大臣们的朝贺。
终于得偿所愿。
建文帝还在位的时候,街上有个道士满大街游逛,还信口唱了首歌:“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当时京城里的人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意思,不久道士就杳无音讯。
后来燕王即位,人们方知道士的预言成真,都以为是神仙来报信。
燕王即位后,下令清宫三日。宫里的宫女、太监多半都被杀了,但以前得罪过建文帝的却都没事。
燕王接着找来内府的宫人,问他们建文帝所在何处。宫人们也不知道,只好找来马皇后烧得乌黑的残骸,说是建文帝的尸首。从灰烬中扒拉出来的尸骸浑身漆黑,四肢残缺不全,根本分不出是男是女,只让人觉得惨不忍睹。
燕王也不禁哭着说:“傻孩子,你怎么这么傻呢?”当时侍读王景站在一旁,燕王问他该以什么礼数下葬,王景说以天子之礼殓葬。燕王点头,随即命人将马皇后的尸体,当作建文帝的尸体给葬了。
这时,有一个人满身缟素直奔朝堂之上,伏在地上就开始大哭起来,哭声震天。燕王听到后,喝令左右侍卫,速速将其拿下,镇抚伍云拿住了他,扣押到燕王跟前。
燕王凝视着那人说:“你就是方孝孺?朕正要捉拿你呢,你却自己来送死了。”
方孝孺挣扎着大声说:“事已至此,死有什么好怕的?”
燕王说:“你想死,朕偏不让你死,你能怎么样?”说完,便命左右将方孝孺逮捕下狱。
原来,当初,燕王大举南下的时候,僧人道衍送燕王到郊外,曾跪下对燕王说:“臣有秘事要嘱托。”
燕王问他什么事,道衍说:“南朝有位文学博士叫方孝孺,此人很有学问,倘若殿下成功入主京师,千万不要杀了他。若杀了他,天下读书的种子可就从此断了。”燕王点头,并将此事记在了心里,所以索要罪人的时候,虽然将方孝孺列在了第一个,却一直想保全他,让他臣服于自己。
燕王还找来方孝孺的门徒廖镛、廖铭等人到狱中相劝,方孝孺怒斥他们:“混账!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大义是什么吗?”廖镛等人回去禀报燕王,燕王也不以为意。
不久朝廷要起草即位诏书,大臣们都举荐方孝孺,燕王放他出狱。方孝孺依旧穿着一身孝服来到大殿,神情悲恸。
燕王对他说:“先生这是何苦呢!朕只是仿效周公辅佐成王来了。”
方孝孺问:“那成王呢?”
燕王说:“他自焚死了。”
方孝孺又问:“那怎么不立成王的儿子?”
燕王说:“国家需要的是长君。”
方孝孺说:“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
燕王语塞,一时无话可说,只得勉强说道:“这是朕的家事,先生不必过问。”
方孝孺还想再说,这时,左右侍卫递上纸笔,燕王委婉地劝诫方孝孺说:“先生是一代鸿儒,如今朕要即位,还要劳烦先生起草诏书,请先生不要推辞!”
方孝孺将笔扔在地上,边哭边骂:“要杀就杀,诏书我是不可能起草的。”
燕王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厉声问他:“你自己不怕死,难道就不顾及你的九族了吗?”
方孝孺也厉声回道:“就算是灭我十族,我也不怕。”
说到这里,方孝孺又拾起笔写了四个大字,扔给燕王:“这就是你的草诏!”
只见纸上“燕贼篡位”四个大字触目惊心。
燕王不由得大怒:“你敢说我是贼?”燕王恨其嘴硬,于是当即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并下诏缉拿方孝孺九族,加上朋友和门生就是十族。
每捉拿一个人,就带来给方孝孺看,方孝孺丝毫不为所动,头都不抬一下。燕王于是将他们全部杀了。
后来燕王将方孝孺推出聚宝门外处以极刑。方孝孺慷慨赴死,死前还作了一首绝命词: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分,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也被抓了来,最后和方孝孺一起死在了聚宝门外。
临刑前,方孝孺看着弟弟潸然泪下,方孝友则随口作了一首诗:
阿兄何必泪潸潸,
取义成仁在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后,
旅魂依旧到家山。
当时的人都称他们为难兄难弟。
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和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都自尽而死。两个女儿还未满十五岁,被人抓住投到河里溺死了。宗族亲友还有门下学生全部被连坐,一共八百七十三人,就连廖镛、廖铭等人也未能幸免。
齐泰、黄子澄先后被抓,燕王亲自审讯他俩,两人誓死不屈,最后一同被凌迟处死。
还有兵部尚书铁铉。他在逃跑路上被逮到,押送到京城时,毅然背对燕王,不肯臣服。燕王强令他转过身来,铁铉誓死不从,于是燕王命人将他的耳朵、鼻子割下,煎熟了喂到铁铉嘴里,问他味道是否鲜美?铁铉大声回答说:“忠臣孝子的肉当然鲜美!”
燕王更加恼怒,命人在大殿上将铁铉凌迟,铁铉至死都骂不绝口,燕王又命人在大殿上架起油锅,将铁铉的尸体投进去,顷刻间铁铉的尸身就成了尸炭。燕王让人将铁铉的尸身翻转成正面朝上,但尸体总是反面朝上。燕王于是命人用十多根铁棒夹住铁铉的残骸,强令尸身翻转,面朝北面,并笑着说:“你现在肯来朝拜我了?”
话音未落,锅中突然翻起热油,四处飞溅,烫伤了左右人的手足。众人慌忙丢下铁棒纷纷避让,谁知铁铉的尸身沉浮了几下后依旧反面朝上。燕王见此情景大惊失色,赶快命人安葬了铁铉。
户部侍郎卓敬,右副都御史练子宁,礼部尚书陈迪,刑部尚书暴昭、侯泰,大理寺少卿胡闰,苏州知府姚善,御史茅大芳等人都陆续被抓,不是被打掉了牙齿,就是被割了舌头,甚至断手断脚,有的被杀死以后,还要诛灭他们三族。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