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张辅三下安南国 第2节
可陈季扩表面接受了成祖的任命,暗地里却依旧四处抢掠,成祖只好又令张辅再次征讨安南。
张辅来到安南,首先就严明军纪,立下了军令状。都督佥事黄中违反了军纪,张辅立即将他斩首示众,将士们见状,吓得都不敢再随意触犯军法了。
张辅和沐晟决定合力扫平贼寇,大军越过月常江,渡过神投海,经过了西心江后来到爱子江,杀死了沿途遇到的所有敌军。敌将阮师桧派出象阵攻击,张辅亲自上阵,连射了两箭。第一箭将象奴射倒,第二箭射破象鼻。大象受了惊,慌忙四散逃跑,敌军大惊失色,一时间阵脚大乱。之前用象阵被张辅打败,现在又用,真是呆子。
象阵破了后,张辅率军一拥而上,将敌军冲成数截,杀得他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阮师桧逃进深山,被张辅抓获。出人意料的是,这时,张辅竟意外地发现邓景异也在山里,于是就将他一起抓了起来,当场处死。陈季扩逃去了老挝,都指挥师祐带人紧追不舍,攻破了老挝三关,蛮人四处逃命,只剩下陈季扩和他的妻妾,最后全部被生擒。张辅命人将他们全部带回京城斩首。
张辅三下安南国,三擒伪王,威名远播,蛮人因而都很敬佩他。成祖于是就命张辅暂时留守交趾,南方边陲方才得以相安无事。
南方战事先说到这里,现在来看看北方。
之前,元主脱古思帖木儿被明将蓝玉打败,逃到喀喇和林,在土拉河畔被长子也速迭儿杀害,部下不服也速迭儿,于是都相继离散。当时蒙古的疏族帖木儿刚刚平定了中央亚细亚,统辖了西域各个汗国,接着入侵了印度,攻破了埃及,声势大震。
元朝初年分封众王,西北一带有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和钦察四个汗国。窝阔台国最先灭亡,其余汗国也相继衰落。最后来自察合台的疏族铁木尔统一了各汗国。听说元主被明军逼得四处逃窜,疏族铁木尔不禁十分愤怒,于是就召集了元军的残余部下大举东征,意欲恢复中原,统一世界。
好大的志向。
军报到达南京,成祖忙派西宁卫守将宋晟统领陕西和甘肃的军队,严加防御疏族帖木儿。好在疏族帖木儿在东征的途中病逝了,形势这才稍稍缓和。而疏族帖木儿的子孙忙着争夺汗王的位置,根本无暇顾及大明朝,蒙古族也因此一直不振。
也速迭儿篡位后,国中一直杀戮不断,坤帖木儿即位的时候,更是被大臣鬼力赤谋杀篡位。鬼力赤除去了蒙古国国号,别称鞑靼可汗。元室改名鞑靼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蒙古族的百姓都认为鬼力赤不是元室后裔,不愿意听命于他。元太祖的弟弟溯只的后裔阿噜台于是就乘机杀了鬼力赤,改立坤帖木儿的弟弟本亚失里为大汗,自己做了太师号令四方,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鞑靼西边有个瓦剌部落,是元朝大臣猛可帖木儿的后裔,向来与鞑靼不和。瓦剌部落的酋长叫玛哈木,成祖在北平起兵时,为了防止玛哈木偷袭,一向和他交好。后来成祖做了皇帝,封玛哈木为顺宁王。玛哈木自恃自己有内援,经常向鞑靼发难,阿噜台去攻打瓦剌,反被他打败。
成祖听说他们互相仇杀,就想乘此机会将鞑靼收服。
永乐六年,成祖特地派降臣刘帖木儿不花拿着诏书和一些财物去找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但本雅失里拒绝臣服于明朝。第二年,成祖又派给事中郭骥前往,结果郭骥竟然被鞑靼可汗杀了。
成祖干脆封淇国公邱福为征虏大将军,与王聪、火真、王忠、李远等人率兵十万北征鞑靼,还约了瓦剌出兵夹击。瓦剌的酋长玛哈木没等邱福前来会和,就已经带人攻破了鞑靼的都城。本雅失里和阿噜台只好迁徙到胪朐河旁暂住。
邱福到了之后,发现鞑靼已经兵败,认为敌人已经穷途末路,轻轻松松就可以歼灭,于是只带了几千精兵继续追击。途中遇上鞑靼的散兵,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立即下令追杀,追至河对岸,活捉到了一个敌军头目。
邱福立即问他本雅失里的下落,那个头目说,本雅失里已经仓皇向北逃走了,离这里不过三十里地。
邱福大喜:“擒贼先擒王,我们只要抓住本雅失里就好了。”
参将李远说:“当心敌军有诈,将军还是等大军到了查清楚以后再进攻吧。”
邱福大怒道:“你敢动摇我军军心?敌军主帅就在前面,现在不抓还等到什么时候?”
李远又说:“将军辞行时,皇上再三叮嘱,行军在外要慎重,不要中计,难道将军都忘了吗?”
邱福的火气更大了:“将军在外打仗,天子的命令有所听有所不听,你不要假借皇上的话来跟我狡辩,军法你是知道的,不要怪我无情!”李远不敢再说话了。后来王忠也力劝邱福不要鲁莽,邱福仍不听,带领众人朝本雅失里逃走的方向追去。
一路上邱福的大军遇到不少蒙兵,但他们并不上前冲锋,而是将大军引进了深山,然后吹起呼哨。这时,伏兵突然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把邱福等人团团困住,包围了整整三层有余。邱福、火真、王忠等人突围失败,先后战死。李远、王聪率五百人成功突围,但很快又被敌军追上,双方酣战了很久之后,李远、王聪等人因为精疲力竭而阵亡。
大军听到警报后纷纷赶来,又被蒙兵杀得大败,伤亡惨重。
成祖得知是邱福的不听劝导致了这次战败后,下令夺去了邱福的爵位,并决定来年春天亲征。
转眼间已经是永乐八年,成祖亲自率军北上,命户部尚书夏元吉留在北京辅佐皇长孙朱瞻基,并负责军饷的供应。
成祖带领王友、柳升、何福、郑亨、陈懋、刘才、刘荣等人和大军五十万出塞来到清水源。
塞外的水又咸又苦,根本不能供人和马饮用。成祖正担忧着水源的事,西北两里外的地方突然涌出了地下泉水,味道甘甜而清冽,军中的人和马有救了。成祖因此给这泉水赐名叫神应泉。
接着大军开进胪朐河,来到苍山峡。这时前锋队伍抓到了几名敌兵,还有四匹马,成祖料想敌军没有走远,就下令过河继续前进。本雅失里不敢应战,又向北逃到斡难河。那里就是元太祖发迹的地方。
成祖带领众人奋勇直追,一直来到斡难河畔,终于追上了本雅失里,随即展开战斗,本雅失里大败,丢弃了所有的牲畜和器械,只带着七人飞奔离开。之前本雅失里听说成祖要亲征的时候,打算让阿噜台带着众人西逃,阿噜台不听,君臣关系因此分崩离析,本雅失里向西走,阿噜台向东。
成祖觉得本雅失里逃远了,不想再追,命大军调转方向进攻阿噜台。
时值盛夏,大军在沙漠中前行,挥汗如雨,白天不好长途跋涉,只能趁晚上的时候赶路。成祖渡过飞云壑后侦查到了阿噜台的住处,便派使者前去招降。阿噜台假装答应了,随即派了几个人跟随明朝使者回去复命,自己则带着精锐部队跟在后面。成祖收到回信后登高东望,远远看见几里以外尘土飞扬,好像有千军万马正朝这里赶来一样。
成祖不禁起了疑心:“阿噜台既然说来投降,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马?莫非有诈?”成祖于是下令军中严阵以待。阿噜台来到阵前,果然让士兵们大举进攻,成祖也下令回击,一箭射中了阿噜台的胯下坐骑。阿噜台翻落马下,等到部下扶起他时众人已经大乱,阿噜台料想不好,立即换乘了一匹马就往回奔。
成祖觉得天气太热,于是下令收军回营休息。
第二天,大军班师回朝。阿噜台听说大军退去了,又派人尾随,成祖正防着他偷袭呢,沿途设了伏兵,还派人押着大量货物和军械慢腾腾地走在后面。蒙军贪图货物,纷纷上前抢夺,结果被成祖的伏兵从四面围攻,杀得一个不留,成祖这才安安稳稳地上路回京。归途路径擒狐山,成祖特意在石头上刻下“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风尘,永清朔漠”十六个字作为纪念。返至清流泉的时候,成祖又刻下“于铄六师,禁暴止侮,山高水清,永彰我武”十六个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