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二十九章 妖妇唐赛儿

第二十九章 妖妇唐赛儿

却说成祖启程南归,在临近南京城的途中听说爱妃权氏因病逝世,不觉哀恸一场。

说到成祖的爱妃权氏,还要从徐皇后说起。

这位徐皇后能文能武,是一位女秀才。有如此才华,自然传到太祖的耳朵里。

于是有一天,太祖找到徐达,对他说:“你我布衣之交。”意思是说,你我当年做普通百姓时就结下深厚的友谊,不是今天的君臣关系这么简单。“何况自古以来,君臣相契便可结为姻亲。我看就让你的长女嫁给我们家老四吧。”

太祖和徐达是少年时一起放牛的伙伴,后来又一起打拼天下,徐达作为开国第一功臣,被封为魏国公。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就是“发小”。可是这时情况不一样了,一个成了皇帝,一个虽然立下赫赫战功,但毕竟是臣子。太祖是皇上,皇上亲自替儿子求亲,他的话可就是圣旨,作为臣子的徐达自然不敢有违。当然,他也没有理由违背,谁要是和皇上攀上了亲家,那可是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啊。

于是徐达连连谢恩,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这一年成祖十六岁,徐氏小他两岁,只有十四岁。徐达的这个女儿虽是将门之女,却读书识礼,才华出众。洪武九年,徐氏被册封为燕王妃,深得她的婆婆马皇后的喜爱。徐王妃身体里流淌着大将徐达的血液,别看平常文静有加,但她毕竟是将门之女。所谓将门虎子,巾帼不让须眉。

就在成祖起兵造反的时候,朝廷派李景隆围攻北平,而此时成祖正前往宁王朱权那里去求援,北平危在旦夕。就是这位徐王妃在危急时刻披上战甲,挽救了北平。当时,城里的男子都已经登城战斗了,没有后备的男子,于是徐王妃就亲自率领城中妇女登城助战,奋力厮杀。她一登上城墙,守军的士气顿时大振,立刻就把朝廷军队攻城的气势给压了下去。

后来成祖登基为帝,徐王妃自然就成为母仪天下的徐皇后。

在成祖的皇位尚未坐稳,急需用人之时,他选出了一个特殊的秘书班子,徐皇后为其分忧,采用夫人策略,在宫中隆重接见了这个秘书班子中的七位官员的夫人,这在当时是特例,是了不起的荣誉。徐皇后秉性贤良淑德,善于规劝成祖,成祖因此对她更是敬爱有加,而徐皇后的规劝成祖基本上都会听从。

徐皇后经常召见七位夫人,赐给她们衣服绸缎或钱币,委婉地劝说她们:“女人侍奉丈夫,不仅仅表现在吃饭穿衣上,更要随时规劝丈夫的行为才行。朋友之间的话他们不一定能听,但夫妇之间的话更容易听进去。我每天侍奉皇上,经常劝他把百姓放在心里,你们也要尽力而为啊!”

后来徐皇后还搜集了历代女宪女诫,写成了内训二十篇;还将古人那些好的言行记录下来,写成了劝善书颁布天下。

永乐五年七月,徐皇后忽然重病不起,不久后就去世了。成祖很悲痛,特地命人在灵谷、天禧两间寺庙为徐皇后举办祭祀大典,谥号仁孝皇后,六年后才命人将徐皇后安葬到长陵,此后的十几年再没立过皇后。可见徐皇后在明成祖心中的地位,没人能够取代。

徐皇后有个妹妹名叫妙锦,既端庄大方又知书达理。成祖早就听说过她的芳名了,徐皇后去世后,成祖想把她娶来继承后位,偏偏妙锦不肯答应。此后,宫内的女官开始络绎不绝地往妙锦家里跑,妙锦拒绝和她们见面。无奈之下,女官只好直接进到妙锦的闺房,请妙锦出来相见。

妙锦不得已,只好徐徐站起身说:“我的仪容才德不配做皇后,更不能入主后宫,请您跟皇上说明白,请他另选他人。”

女官再三劝说,妙锦也不肯答应。后来成祖催促得急了,妙锦竟然削发为尼。

成祖非常后悔,不再提立后之事,只命王贵妃总理六宫事务。这一点倒是颇像他的父亲太祖。

不久朝鲜国进贡了几名美女,其中就有权氏。

权氏长得娇艳,不仅肌肤晶莹剔透,体态也是婀娜多姿,真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权氏还有一种特别的技能,那就是善于吹玉箫。成祖让她当面演奏,只听得箫声婉转,不疾不徐,绕梁三日而不绝。后来吹得兴起,竟然在箫声之中加入了婉转歌喉,那是黄莺模仿不出来的谐声,燕子也唱不出来的旋律。成祖听得入迷,一曲吹完立即拍手称赞。

当晚成祖就临幸了权氏。

第二天晚上,权氏被列为嫔御,一个月后被册封为贤妃,权氏的父亲权永均也被封为光禄卿,宠极一时。

成祖北征的时候,妃子权氏请求跟成祖一起上路,成祖也离不开她,就让她一起随军前行,一路上也没有遇到什么大问题。谁知班师回朝的路上,权妃竟然中了暑气,显得有些病恹恹的,尤其让人怜爱。勉强挨到山东,权妃实在是支持不住了,竟在半路就香消玉殒,仓促离世。真是红颜薄命。

成祖格外哀伤,赐权妃葬在峄县,并亲自祭奠,赐谥号恭献。

回到京城后,成祖依然早晚思念权妃,只好在朝鲜上贡的美女中又选出四人。最美的是任顺妃,其次是李昭仪,第三为吕婕妤,最次的是崔美人。四女的美貌和才艺都比不上权妃,成祖也无可奈何,只能将就着。

权妃还活着的时候,海南有位才艺无双的王寡妇。永乐二年,成祖召她入宫做司彩。

司彩是明朝宫中的女官官职,负责掌管宫中绫罗绸缎的使用。

成祖后来有意想召王寡妇侍寝,让她与权妃坐一辆车。王氏跪下说:“妾身是寡妇,不敢侍奉皇上,还请陛下收回成命!”成祖嘉奖她的烈节,赐给她金银并准她回家。

王氏在宫里常常作些记事的诗,这些诗在内宫也广为流传。

记得有一首是:

璚花移入大明宫,

一树芳香倚晚风。

赢得君王留步辇,

玉箫吹彻月明中。

再说成祖的二儿子朱高煦。

他因为不愿意去封地云南,就一直逗留在京城不肯离开。成祖北征时他请求随行,凯旋而归后又借口说自己的儿子还留在京城,请求成祖让他返回北京,成祖答应了他,根本没有在意其他。后来朱高煦又获得成祖同意,任用天策卫做自己的护卫,自己开设了幕府。

没过多久,朱高煦又请求增加两个护卫,还偷偷跟左右说:“我这么英明神武,难道还不配做秦王李世民吗?”言下之意是想杀了自己的亲兄弟。

朱高煦还作了一首诗:“申生徒守死,王祥枉受冻。”在诗里流露出了自己的不甘心和对父亲成祖的怨恨。

朱高煦身高七尺多,善于骑射,腋下有几片龙鳞,因此他极为自负。

一天,成祖命太子朱高炽和朱高煦一起去孝陵祭拜,皇太孙朱瞻基也跟在后面一起走。太子体形肥胖且笨重,又有腿病,在两个太监的搀扶下行走还屡屡失足。朱高煦见了在后面大声说:“前人失足,后人就知道要小心了。”话没说完,后面忽然有人应声说:“还有后人也知道要小心了。”朱高煦闻声一看,发现是皇太孙朱瞻基在说话,不禁有些心虚了起来。

成祖虽然已经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但心里经常记挂着朱高煦的功劳,每次和大臣们说起东宫的事,大臣们都说太子很贤明,将来必不负众望,成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宫内的王贵妃受徐皇后的遗命所托,一直暗中保护着太子。太子妃张氏也经常亲自下厨伺候成祖,言行举止都非常小心谨慎。

因为这种种原因,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一直得以保全了下来。

不久后齐王和岷王因为太过骄纵,得罪了成祖,爵位和藩地都被收回。

朱高煦趁机上奏,诬陷侍读解缙,说他蒙蔽圣上,私自泄露宫中密语,应该按罪处罚。成祖余怒未息,便将解缙贬去了广西,官职降为参议。成祖北征后,太子留守南京,解缙私下去找太子申冤,太子就将他官复原职。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