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三十章 成祖的四次北征

第三十章 成祖的四次北征

话说唐赛儿之乱发生后,山东很多官员都因为失职而被朝廷治罪,唯独山东左参政刑部郎中段民却因此事而升职了。段民上任后,颇能体恤百姓,这次唐赛儿之乱牵扯到的一些平民,段民都尽数释放了,只派人追捕唐赛儿一人。

数日之后,已将唐赛儿拘捕到案,段民亲自审讯,唐赛儿却谈笑自如,对罪状供认不讳。段民觉得唐赛儿很不正常,命人将她的手脚砍断。谁知锋利的钢刀根本砍不进唐赛儿的手臂,刀都砍出缺口了,唐赛儿依然毫发无伤。段民只好下令将唐赛儿严加看管起来,先用铁索将唐赛儿捆住,然后押进囚车,派人押去京城。

押送唐赛儿的队伍走到半路,天渐渐地黑了,这时,囚车前后左右突然间出现了许多面目狰狞的厉鬼,身高数丈,不仅腰上系有弓箭,手里还拿着大刀,恶狠狠地朝众人直冲过来。大家逃命要紧,纷纷逃离囚车。

等到厉鬼消失,众人再回囚车一看,只见一堆废镣铐,唐赛儿已经了无踪影。

众人瞠目结舌,只好回去禀报段民。段民没办法,也只好据实禀报朝廷。朝廷里的那一班大臣,早先听说犯妇唐赛儿已经解押进京,原本都想去看看,后来听到段民的上奏,纷纷诧异不已。成祖也没有责问段民,只命人将抓来的尼姑、道姑全部释放了。连柳升也从狱中放了出来。

这下动乱终于平定了,只是唐赛儿的下落最终无人知晓。

话分两头,却说成祖击败阿噜台后凯旋回朝。

过了一年,阿噜台派遣使臣进贡马匹,表示对明朝廷俯首称臣。成祖为了嘉奖他弃暗投明,命户部收下了阿噜台的礼物,并厚赏了来使,让他带着礼物回去复命。

这时,瓦剌的酋长玛哈木杀死了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另立答里巴为可汗,自己专权。阿噜台派人将这个消息传给明成祖,还表示愿意和明朝廷共同讨伐玛哈木。成祖听了大喜,立即封阿噜台为和宁王,一面谴责玛哈木的罪状,命他朝贡。

玛哈木不听命,成祖于是下诏再次亲征,带了柳升、郑亨、陈懋、李彬等人同去。皇太孙朱瞻基这次也跟着同行。

成祖对左右说:“朕的长孙聪明过人,这次肃清沙漠,要让他身体力行,知道打仗艰苦后才能体会到内治外攘之不易!”

永乐十二年二月,成祖率军出发,四月来到兴和,五月出塞,六月来到三峡口。

前锋刘江一鼓作气击退了遇到的几千名敌军。成祖料到大敌将至,下令严阵以待。不久又抓获几名间谍,经过一番询问后方才得知,玛哈木果然离这儿不远,成祖于是继续率军向前。

到了忽兰忽失温的时候,敌军果然开始大举进攻,无数蒙兵蜂拥而来,后面的麾盖下有两个人,一个是鞑靼可汗答里巴,一个就是瓦剌的酋长玛哈木。成祖站在高处指挥着众人,命柳升、郑亨等人攻击敌军的中间部位,陈懋、王通攻击敌人右翼,李彬、谭青、马聚攻击敌军左翼。三军奉令进攻,炮弹齐发,声音震天动地。玛哈木倒也有些能耐,他带领蒙兵左右突围,发射强弩阻拦明军。郑亨身中流箭,负伤回来了。陈懋、王通也被蒙兵半路拦截。李彬、谭青等人和敌军酣斗了一场,伤亡相当。都指挥满都受伤过重,死在阵中。

成祖见双方陷入僵持,一直未分胜负,就从高处跃下,亲自率领铁骑冲入阵中横扫敌军。柳升等人见皇上冒着生命危险上前杀敌,也不得不舍命冲锋,俗话说得好:“一夫拼命,万夫莫敌”,何况有数万人全力以赴,无论敌人怎样强大,终归是抵挡不住这样的冲锋。玛哈木很快败下阵来,部下全部溃散。明军一直追着玛哈木连翻了两座高山来到土拉河,在那里又杀了几千敌军。成祖还想再追,皇太孙下马阻止,成祖这才决定班师回朝。知道穷寇莫追这个道理,也算皇太孙很有见地。

大军经过三峰山,阿噜台派锁住等人接驾。

锁住说阿噜台生病了,所以没有来。成祖先对阿噜台表示了慰问,然后给了锁住一百石米,一百头驴子和一百头羊,另外还赐了他和他的部下五千石米,锁住等人拜谢离去。成祖回到京城后,玛哈木也上贡谢罪,态度十分恳切卑微。成祖收下了玛哈木的贡礼,饶恕了玛哈木之前的罪过。

但玛哈木和阿噜台始终不和,还是互相仇杀,还各自派人向成祖传捷报,成祖觉得他们勾心斗角,反而有利,于是随意敷衍,丝毫不加以诘问,无非是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不久玛哈木病死,儿子脱欢继位,继续派人朝贡,成祖也应允他继续继承爵位。只是阿噜台那边又开始不安分了,随着他的领地上人丁繁衍兴旺,兵力也越来越强盛,阿噜台居然又开始桀骜不驯了起来,有时还对明朝廷派去的使者随意谩骂,甚至拘留。成祖一再告诫他,阿噜台不仅不改,反而带领众人入侵边境。

警报屡次传到京城,成祖认为胡人反复无常,后患无穷,决定迁都北京,以驭胡人。永乐十九年春,车驾北迁,大赦天下。

北平是成祖兴王之地,他做燕王的时候,在此经营30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以抗击来自北方的蒙古人,还可以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因此,成祖即位以后立即着手准备迁都。

永乐元年,成祖改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永乐四年,北平方面的官员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今天游客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成祖的这个抉择,客观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永乐九年,成祖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人修会通河。

永乐十三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人开凿淮安附近的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

永乐十八年九月,成祖决定明年改北京为京师。十二月份,北京郊庙宫殿落成。

永乐十九年正月,成祖下令北迁,大赦天下。

朝廷众臣很多都不愿意搬迁,顿时议论纷纷。不久宫内突然发生火灾,把奉天、谨身、华盖三座大殿烧得面目全非、满目疮痍。成祖未免有些疑虑,命令群臣直言进谏,说说他们对迁都的看法。群臣奉旨上奏,大多数都不主张迁都,主事萧仪和侍读李时勉说得尤为痛切。成祖大怒,竟然将萧仪杀了,将李时勉关进大牢,并将给事柯暹和御史郑维垣等人贬去了边疆。既然已经令群臣直言,后来又加罪于直言的臣子,如此出尔反尔,可以说很不通情面了。

之后成祖在北京奉天殿朝见百官,在南郊举行祭祀大典。北迁一事到此基本完成。

后来一直到明朝灭亡,北京一直都是明朝的都城。

迁都之后成祖又继续商议北征的事情。兵部尚书方宾说现在粮食和军饷都不足,不便出师。成祖于是召来户部尚书夏原吉,问他边境粮食的储备情况。

夏原吉说,边境的粮食现在只够戍边的将士们吃,根本不够给大军吃。他还说,连年征战,车马劳顿,入不敷出。边境的粮食储备已经耗费了八九成,现在收成又不好,应该休养生息,保境安民才是最重要的。夏原吉还劝成祖不要再继续北征了。

成祖听了很不高兴,令夏原吉去查开平的粮食储备情况。后来刑部尚书吴中进来了,和方宾说了一样的话。

成祖听了后大怒说:“你也学方宾?那我要杀方宾你是不是也跟着死?”方宾听到这话后吓得要死,回去后竟然自尽了。

成祖又命人将吴中打入大牢,命锦衣卫将夏原吉押回京城,再次问他觉得亲征怎么样。夏原吉还是之前的回答,成祖更加生气了,将夏原吉也打入了大牢。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