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三十章 成祖的四次北征 > 第2节

第三十章 成祖的四次北征 第2节

成祖随即命侍郎张本等人分别前往山东、山西、河南以及应天各府,让他们督造粮车,并决定第二年二月亲征。

时间过得很快,二月很快到了,成祖率军起程。

大军来到鸡鸣山,得知阿噜台已经逃远了,众将请求率兵深入。

成祖说:“阿噜台没有其他的计谋,就像一头贪心的狼,一旦得到他想要的就立即逃走,追他没用。我们等草青后把马喂肥了再去应昌,出其不意直达敌人的巢穴,不更好?”

之前执意要亲征,现在又禁止众人深入,总是专断独行,以为自己更聪明,根本不在乎群臣的意见。

大军于是不紧不慢地继续前进,一路过去如入无人之境。成祖命士兵围场狩猎,有时还亲自上场,或者比赛骑射,赐宴作乐,还亲自写了一首《平戎曲》让士兵们传唱。

五月中旬,成祖才到达偏岭来到西凉亭。西凉亭是元朝皇帝巡游经过的地方,现在却因为无人打理而显得十分萧条冷寂。成祖感慨地说:“元朝修建这亭子,本来是想留给子孙后代作纪念的,谁会料到有今日?古人常说天命无常,一定要有德的皇帝才能守得住江山,否则万里江山也会化作过眼烟云,何况是区区一个亭子?”成祖随即下令禁止伐木。

六月初,大军来到威远,开平的探子来报说,阿噜台进攻万全,众将士请求分头行动,成祖说:“这是阿噜台的奸计,我们不可轻信。他担心我直捣他的巢穴,所以假装出兵来牵制我军。如果我们分兵前去救援,那就真中了他的计。”

成祖下令不再停留,直捣龙潭,敌军果真又悄悄地走了。大军来到沙胡原,抓住了阿噜台的部下,经过一一审问后得知,阿噜台听说大军到来了,十分惶恐,他的母亲和妻子都骂阿噜台没有良心,无端得罪大明皇帝,阿噜台没办法,就抛弃了家属和骆驼马牛羊等东西,自己向北逃走了。

成祖听了后说:“他被逼急了逃走也是人之常情,但还是要小心有诈。”不久又抓住几个敌兵,所说的情况和前面几人一样。

成祖于是命都督朱荣、吴成等人将阿噜台遗留下的牛羊骆驼和马全部收下了,还烧毁了阿噜台留下的兵器军械,指日还师,并且顺路进攻兀良哈三卫。

兀良哈三卫。即大宁属地,自辽沈起,直至宣府,绵延三千余里,元置大宁路于此。明朝占领了大宁之后,太祖封皇子朱权为宁王,另封兀良哈三卫,管理少数民族,命阿北失里为三卫都指挥,官居同知。在第二十二回,成祖俘虏宁王,并将宁王部下与家属一并扣押到了北平。兀良哈三卫,过去一直谨遵朝廷的旨意,每次发兵参战,立功不少。是以成祖给予兀良哈自治权。

自此兀良哈地带,撤去了城墙,门庭以外,就是异族。成祖视其为藩属国,和平时期提供外族的情报,战争时期捍卫明朝的主权。可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没有异心呢?

自从阿噜台与明朝翻脸之后,就与兀良哈三卫勾结。三卫之中,朵颜卫最强,次为泰宁卫,最次为福余卫。三卫全部响应阿鲁台的号召,屯兵塞下。成祖北征归还时,对诸将说:“阿噜台与兀良哈互相勾结,才敢屡次作乱,现在阿噜台已经逃跑了,所以兀良哈也孤掌难鸣,我们应当移师讨伐,平定此寇。”

当下召集数万精锐,分五路进攻,亲自率郑亨,薛禄等,进攻西路。军队刚一抵达屈裂儿河,兀良哈就率领数万敌军,前来迎战,结果全军忽然陷入沼泽之中,成祖指挥骑兵杀过去,斩敌数百。敌军自相践踏,阵势散乱。成祖登高瞭望,望见散乱的士兵重又回归秩序,可见接应的援军已经到了。于是命令弩兵,手持神机弩,潜伏在树林深处,再派出左右两翼军队,夹击敌军。左翼军佯装撤退,引诱敌人深入林中,一声号炮,潜伏的弩兵,发射飞蝗一般的箭雨,敌军惊恐万分,彻底溃散。此时左翼军深入敌腹,右翼军猛攻敌背,敌兵死伤惨重,难以计算。追逐残军三十余里,捣毁了三卫的巢穴,然后下令班师,回京论功行赏。经过一番跋涉,终于回到京城。

可是到了第二年七月,北方又传来阿噜台侵略边境的消息,成祖笑着说:“朕就应该在塞外驻兵,免得他总来挑衅。”成祖接着命太子监国,自己再次出征。

成祖来到沙城,阿噜台的部下知院阿失帖木儿、古纳台等人带着妻儿前来投降。成祖问他们阿噜台的情况,阿失帖木儿说:“今年夏天阿噜台被瓦剌打败,势力已经大不如前。现在听说大军来了,当然远远地就跑了,哪还敢南下呢。”成祖非常高兴,封阿失帖木儿为千户侯。大军继续前进来到上庄堡,先锋陈懋来报说,鞑靼王子也先土于,带人来投降。成祖大喜,对左右说:“贵客到来,应该格外客气,这样才好招徕。”随即令陈懋带鞑靼王子等人进来。成祖不仅当面嘉奖了鞑靼王子的行为,还特封他为忠勇王,赐名金忠,并封鞑靼王子的外甥把罕台为都督、部下察卜等统为都指挥,全部赐给他们衣服冠帽。封官晋爵已毕,成祖下诏南回。

这次南征可以说是最没必要的了。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永乐二十二年,成祖在位的最后一年。

阿噜台再次入侵大同,忠勇王金忠请求成祖发兵救援,愿意自己当前锋,成祖于是又大举北征。

这已经是第四次了。

大军行到隰宁,不见有敌军的踪迹,成祖心知是军报有误,心里很不高兴。后来听金忠的部下把里秃说,阿噜台早已经跑远,听说现在在答兰纳木儿河。成祖不愿意无功而返,立即来到开平,派遣中官伯力哥去招降阿噜台的手下,说是:“朝廷大军远道而来,只追究阿噜台一人,其他人不用担心,倘若你们愿意归顺,朕一定加以优待,决不食言。”可后来据伯力哥回报说,阿噜台手下的部落很多人都逃走了,根本没法儿招降,成祖于是决定深入答兰纳木儿河。一路上只见白骨累累,成祖命柳升带着将士们将它们全都埋葬了,并准备了祭文、酒食等物拜祭这些死去将士的孤魂。

大军来到玉沙泉,离答兰纳木儿河已经不远了,成祖命前锋金忠、陈懋等人先出发,自己做后应。金忠、陈懋等人到了答兰纳木儿河,只有满目荒芜,不但没有敌军的营寨,就是车马的痕迹也一概没有,好像这里根本没有人来过。大家四处观望了一番,没有发现阿噜台,只好遣人回去禀报。成祖又派张辅等人进山谷穷搜,附近三百里没有一处地方被放过,最后也只发现蔓草和荒烟,并不见伏军和散兵,张辅等人只好空手而回。

成祖不禁诧异地说:“阿噜台究竟逃到哪儿去了?”

张辅说:“陛下一定要抓住他,臣愿意带够一个月的粮食,率军深入,一定能不虚此行。”

成祖说:“大军出塞,人马都疲劳得很,北方冬天来得早,倘若遇上风雪,回来恐怕会遇上危险,不如适可而止,回去再做打算吧。”

话没说完,金忠、陈懋等人也回来了,他们说一直找到白邙山都没有阿噜台的踪迹,因为带的干粮吃光了,不得不回来。成祖叹息了很久,只好下令回京。

又白跑一次。

途中经过清水源,只见路旁有一处几十丈高的石崖,成祖便命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在石头上刻上自己出征的功绩,并说:“要让后人知道朕曾经路过这里。”没有杀过一个敌人,哪来的功绩?

杨荣、金幼等人刻完后,成祖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就下令扎营休息。

成祖一个人坐在帐中默默沉思,突然转头问太监海寿:“还有多久才能到北京?”

海寿回答说:“八月中旬就可以到了。”

成祖又叫进杨荣对他说:“太子已经历练这么久了,政务已经能熟练处理了吧,朕回去后,军国大事就都交给他裁决。朕想安享晚年了。”杨荣听了成祖这一番话,免不了又阿谀奉承了一番成祖的丰功伟绩。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