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三十五章 景帝登基

第三十五章 景帝登基

话说英宗被俘后,警报传到京城,留在京城里的大臣们还似信非信,他们刚和郕王商议完军情,准备退朝回府,忽然看见许多逃兵奔入京城。跟着就有萧维桢、杨善等人踉跄着跑了进来。百官惊讶地问道:“皇上的马车回来了?”萧维桢、杨善都摇头。

百官又问:“你们两个人不是跟着皇上的吗?怎么你们回来了皇上没回来?”萧维桢和杨善都被诘问住了,瞠目不答,后经百官再三询问,他们才终于说出“皇上被俘”四个字。

百官急忙去报告郕王,郕王又禀告孙太后,宫中顿时人声鼎沸,一片慌乱。孙太后、钱皇后等人,更是哭得像泪人儿一般。再追问英宗的下落,连萧维桢、杨善都不知详情。

宫中喧闹了好几天,才接到怀来守臣的飞章,报称说被俘的英宗现在身在敌人的大营,而且索要赎金的消息已经传达出来了。太后搜罗了宫中的珍宝,用八匹骏马载着,钱皇后又在里面添入了很多金银珠宝,方才派遣使者送去也先的军营,想赎英宗回来。可也先既然抓到了英宗,怎么会轻易送回去呢?送去的宝马和金银他倒是全部收下了,就是不放人。

使者回来禀报太后,太后也没办法,只好召集群臣开会。侍讲徐珵说:“京城的兵马疲于奔波,能调动的不到十万,倘若也先乘胜攻打我们,如何抵御?臣的意思是不如先去南京。”尚书胡濙说:“我们能去南京敌人也能去。胡濙只知道要固守京城,不应该南迁。”侍郎于谦说:“谁敢倡议迁都?想南迁的就应该斩首!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京城一动还谈什么大局。北宋南迁就是前车之鉴。臣请求召集亲王死守京城。”学士陈循也说:“于先生说得很有道理。”这时,太监兴安大声说:“京城有陵庙,如果南迁谁来守?徐侍讲贪生怕死,不配议论国事,快给我出去!”话虽然说得很对,可是太监干政,实属不祥。

徐珵心怀羞愧地退了下去,商议的结果很快就定了下来。太后遂命郕王总领百官,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郕王负责辅政,因为朱见深当时才两岁,太后下旨诏告天下说:

迩者寇贼肆虐,毒害生灵,皇帝惧忧宗社,不遑宁处,躬率六师问罪。师徒不戒,被留敌廷。神器不可无主,兹于皇庶子三人,选贤与长,立见深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仍命郕王为辅,代总国政,抚安百姓,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郕王朱祁钰受命辅政,每天上朝议政,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修缮城防巩固城池,于谦直受不辞,忠心耿耿。

朝廷大臣又上奏弹劾王振,说王振危害社稷,罪大恶极,不灭他全族,不足以平民愤,如果郕王不同意他们就不下朝。

郕王有些迟疑,指挥马顺见状,乘机呵斥群臣说:“王振已经死了还说他干什么?”

这话一出,可惹恼了给事中王竤。他上前一把抓住马顺的头发,瞪着他说:“你仗着王振作威作福,现在还敢多嘴?”

马顺不服,也抓住王竤,于是你一拳我一脚地当场打了起来。众官见马顺如此嚣张,都气得怒发冲冠,一拥而上,交互殴打马顺。马顺虽然是练武的,但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就被众官员打死了。

朝堂上乱成一团,郕王在惊惶中避入内室。

众臣打完以后,又拥入内室,一定要郕王答应他们的请求,诛王振的九族。太监金英传旨让他们退下,众臣怒气未消,又想打金英,幸而金英连忙躲开了。只可怜了门口的毛、王两个小太监,被众臣拖出门外一阵乱打,最后毙命。

期间郕王想抽身离开,于谦抢先一步扶住郕王,请他降旨,众臣也纷纷跪下请求。郕王只好令都御史陈镒去抄王振的家,将他一家老小全部拿下。陈镒奉命前往,不到一会儿就把王振整个家族的人全部押了回来。王山双手反缚跪在庭中,众官纷纷朝他唾骂,骂声不断。

于谦传郕王的命令,将所有罪犯全部处斩。后来陈镒没收王振所有的财产回来复命,共搜得王振的家产:金银六十多库、玉盘几百座、珊瑚树六七十株,其他珍宝古玩不计其数。群臣请求诛杀王振的同党,郕王也都一一答应了。下旨将彭德清等人全部下狱,家产充公,众官这才拜谢退出。

之前于谦为了护住郕王,袖袍都被众人撕裂了,退朝后王直拉住于谦说:“幸亏朝廷上有于先生啊,不然像我们这样的老朽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谦连忙道谢。

话分两头。

却说也先俘走英宗后,命令部下伯颜帖木儿好好看着他,还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英宗。

英宗身边只有校尉袁彬和翻译吴官童几个人,吴官童悄悄对英宗说:“也先想把妹妹许配给陛下,陛下乃万金之躯,怎么能做胡人的女婿?”

英宗踌躇了半晌,方才说:“可我现在身陷敌营,又不能拒绝,怎么办?”

吴官童说:“微臣有办法对付。”

吴官童跑去跟也先说:“令妹想嫁给皇上,真是盛情难却,但皇上在此,实在不便迎娶,等到回朝以后,再下聘礼迎娶,方为两全。”也先这才不说什么了。

后来也先又选了几个胡女想要给英宗侍寝,吴官童婉言拒绝说:“等以后跟着令妹一起嫁过来,再让皇上封她们为妃嫔吧。”

也先不好多说,但还是不肯放英宗回去,还挟持他到宣府城下,命守将杨洪、罗守信开门接驾。杨洪让守卫回答说:“臣只知道要为皇上守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知道。”也先见杨洪拒绝,就又带着英宗拥至大同,索取金币。广宁伯刘安和都督郭登也闭城不出。校尉袁彬用头撞门,呼喊着接驾,刘安等人方才出城来见英宗。

英宗悄悄对他们说:“也先说要归附我,真假难辨,你们还是要严行戒备。”刘安等人听命,并向英宗献上了一袭蟒龙袍。英宗将其转赐给了伯颜帖木儿。

也先见了刘安,仍然是索要金银犒军。刘安和他以钱至人还为约,入城搜罗了一万多两金银准备送给也先。

郭登听说后,对手下将领说:“这摆明是骗我们的,不如将计就计,把皇上抢回来才是上上策。”遂招募了七十多个壮士,约定事成之后,请皇上封他们做官。壮士们都十分踊跃,郭登本打算半夜救驾的,但忽然收到消息说也先带着英宗走了,于是只好放弃。

郭登转而发奋练兵,誓死捍卫边境,大同总算得以保全。朝廷提拔郭登为总兵官镇守大同,又封杨洪为昌平伯镇守宣府。但是居庸关一带的兵力还是比较空虚,于谦举荐了员外郎罗通,派他尽力防御。

也先见边防一天比一天严,也不敢进攻,只好带着英宗往来塞外,到处去游览苏武庙、李陵碑等名胜古迹。

一天,他们来到黑松林,也先设宴款待英宗,还令自己的妻妾为英宗献上歌舞。英宗在塞外得过且过,除了参加也先的宴会之外,平时就住在伯颜帖木儿的营中。虽然伯颜帖木儿夫妻对他以礼相待,但毕竟身在敌营,事事受到牵制。而且中原和塞外的风俗完全不同,住的是毡房帐篷,吃的是羊肉奶茶,真是凄惨极了。

而郕王朱祁钰一直留守京城,免不了有左右怂恿他称帝。郕王也恰有此意,但一时不便施行。不久都指挥岳谦出使瓦剌,回京后口传英宗圣旨,说让郕王继承大位,然而又没有真正的圣旨为证,怎么知道这不是郕王暗中指示的呢?

郕王假装谦让,大臣们纷纷上奏请他登基,说英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皇太子又太年幼,国家正是危难的时候,一定要立长君安定社稷。郕王当然是再三推辞,群臣又上奏禀明太后,太后随即降旨,令郕王即位。郕王这才喜滋滋地接旨,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正统十四年九月,郕王登基,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尊英宗为太上皇帝。后来英宗复辟,将他削去帝号,仍称为郕王。一直到宪宗成化十一年,郕王的尊号才重新恢复,谥号景帝。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