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太上皇回国
却说太监喜宁自从投靠了也先,不但怂恿他在边境烧杀抢掠,还一再阻止太上皇帝南归。太上皇帝因而对喜宁恨之入骨,常和侍臣袁彬商议着如何杀了这个叛徒,但几次都未能得手。喜宁也最忌恨袁彬,有次他诱袁彬出营,把他困住了,幸亏太上皇帝听说后,亲自前去解救,袁彬方才得以脱身。后经一番商议,袁彬和太上皇帝秘密制定出一条计策,派喜宁回国索要钱财,令卫士高磐跟他一起去。喜宁不知是计,忙去通报也先,说自己愿意前去。
临行前,袁彬偷偷递给高磐一个锦囊,里面藏着密书,让他系在大腿上,找机会交给宣府总兵官。
高磐领命而去,随即与喜宁上路,没几天就到了宣府,参政杨俊听说太上皇帝派使臣前来,立即出城迎接,为使臣摆酒接风。高磐解下锦囊偷偷交给杨俊,杨俊借故离席,私下打开锦囊一看,立马明白了过来,便让士兵们偷偷潜伏着,小心伺候。
喜宁也很机警,见杨俊很久都没出来,担心有什么变化,想要起身离开,却被一旁的高磐挟住双手,高磐一边挟住喜宁的双手,一边大喊道:“杨参将快来捉拿这个逆贼!”杨俊正好引兵进来,几人立即上前将喜宁抓住,宛如老鹰捉小鸡一般,当下将其打入囚车押去京城。阻拦太上皇帝南归还有什么好说的,自然是判处极刑,在市集凌迟处死。
喜宁死有余辜。
事成之后,高磐回去禀报太上皇帝,太上皇帝高兴地说:“除了这个阉贼,我南归就有望了!”当下命袁彬叫来也先,跟他说喜宁因为顶撞边境的官吏,所以被擒。也先一怒之下,派人去宣府为喜宁报仇,守将朱谦奋勇杀敌,打得他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不久,也先又以送还太上皇帝为名转攻大同。
也先的先锋部队来到城下,抬头对着城上的守将大喊道:“我们是来送太上皇帝回朝的,你们还不速速出来接驾!”定襄伯郭登知道有诈,假装带着将士穿着朝服出来迎接,暗中却令人在城门上设下埋伏,等太上皇帝一入城就放下闸板。
布置就绪,郭登方才打开城门高声叫道:“既然是送还太上皇帝,请让太上皇帝先走,你们跟在后面吧!”不料,敌兵对郭登的话置之不理,仍然拥着太上皇帝一起往前走。郭登等人迅速返回城门内,等着太上皇帝的乘舆经过,谁知敌兵走着走着又停住了,迟疑了半刻后,忽然带着太上皇帝飞快地往回奔,疾驰而去。郭登只好关上城门,继续固守。
也先见这次的计划又失败了,越发觉得气馁,心里暗想,明朝已经有了新皇帝,白白挟持一个废物,毫无用处,不如和明朝廷议和,把太上皇帝送回去,不仅能得到恩惠,还能结一外援。
想好以后,也先便令阿拉知院派遣参政完者脱欢以献马为名进入怀来,协商议和。
边塞将领把这件事转奏给明朝廷,朝廷大臣们正打算派人去接的时候,太监兴安出来叫住了他们:“你们想议和,那谁是富弼、文天祥?”
尚书王直说:“照你这么说,莫非是想让太上皇帝一直深陷敌营,变成宋徽宗、宋钦宗不成?”
王直的话一针见血,而且以宋朝之事回答宋朝之事,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兴安顿时语塞。
不久脱脱不花和也先先后遣使者进京,决定要送回太上皇帝。
景帝犹豫不决,尚书王直首先上奏,请景帝派出使者接驾。胡濙等人接着也联名上奏。
景帝来到文华殿召开群臣会议,首先问道:“朝廷担心议和会误了国家大事,想和也先等人绝交。你们却一再说要议和,是什么原因?”
王直跪着上奏说:“太上皇帝还在塞外漂泊,理应早日迎接回来。如今瓦剌既然有意送回,为什么不趁此机会迎接,以免后悔呢?”
景帝听了顿时变了脸色,慢慢说道:“朕不是贪恋这个位子,是你们一再要求,朕才勉强答应接任的,如今你们又出尔反尔,真是令人不解。”
众人听了,都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只有于谦从容不迫地说:“大位已定,谁还敢有争议?只是太上皇帝一直在塞外,理应迎回来。万一敌人使诈的话,那也是他们理亏,我们可以乘机声讨,这样就不必议和了。”
景帝转忧为喜,对于谦说:“就按你说的办。”
右都御史杨善请求前往接驾,中书舍人赵荣也请求前往,景帝便命他们为正使,都指挥同知王恩、锦衣卫千户汤胤勣为副使,带着金银财宝和书信前往塞外。
在出使塞外前,杨善检视了所带的物资,发现除了金币以外没有其他的赏赐,于是就捐出自己的俸禄,添购了各种新奇的玩意儿随身带去。不久,他们便来到瓦剌,暂时住在客馆里。
馆使田氏也是中国人,杨善和他一见如故,两个人非常谈得来,杨善就将所带的礼物赠送给了他一些。田氏非常高兴,立即跑去告诉了也先。第二天晚上,杨善等人就见到了也先,赠给了他很多东西。
也先很高兴,杨善趁机诘问他道:“太上皇帝在位的时候,贵国派来的使者多达两三千人,太上皇帝都一一赏赐了你们,待你们实在不薄啊!你们怎么还屡次违约?”
也先说:“你们一再压低我们的马价,而且给的布匹很多都已经撕裂了,我们派去的使臣,大多被你们扣留在京城不让返回,这难道是待我们不薄?”
杨善解释说:“你们进贡的马匹数量年年增多,朝廷又不忍心拒收,所以价格就压低了。你可以算算,总价跟以前比是多是少?至于被撕裂损毁的布匹,都是通事所为。朝廷也常常检查,一经发现立即诛杀。其实你们上贡的马也有优劣呀,貂裘也有好有坏呀,难道这是你们的本意吗?你们派来的使者多达三四千人,有的因为犯了法怕获罪就私自逃走了,和我朝无关。我朝也不想留他们,留下来有什么用呢?”
也先听完,觉得句句在理,脸色不由得缓和了许多。
杨善接着说:“你们一再出兵攻打我们的边境,杀死我国数十万兵民,你们想必也死伤不少。上天有好生之德,嗜杀人难道不怕有天谴吗?如果你现在送还太上皇帝,我们还能和好如初,化干戈为玉帛。这不是很好吗?”
也先听到天谴两个字,不禁大惊失色。
原来,也先掳来太上皇帝的时候的确想过加害。一晚,他正寻思着这个问题,天上忽然下起了雷雨,紧接着一道闪电把他的坐骑劈死了,也先惊恐失色,只好暂时作罢。后来也先又看到太上皇帝的寝帐上方每晚都有红光笼罩,看起来就像一条龙,仿佛冥冥中有什么在保护他似的,这才彻底死心。
现在听了杨善的这番话,也先更加心悦诚服,脸色也开始变得恭敬起来,他问杨善说:“太上皇帝回去后,会重登帝位吗?”
杨善回答说:“大位已经定了,不便再改。”
也先又问:“中国古时候有尧帝和舜帝,他们被称为圣主,为什么呢?”
杨善说:“因为尧帝曾把帝位禅让给舜,就像现在的太上皇帝把帝位让给自己弟弟一样,古今一致。”也先听后更加佩服了。
伯颜帖木儿劝也先留下杨善,派使者去京城要求太上皇帝复位。也先又说:“之前我们对朝廷说过了,必须派一个大臣来迎接太上皇帝,现在大臣已经来了,我们也不应该失信。”于是立刻带杨善去见了太上皇帝,然后选定吉日送太上皇帝启程。
临行前,也先在营前设宴为太上皇帝饯行。太上皇帝坐在上座,也先率妻妾在一旁相陪,并命人弹起琵琶助兴。
杨善在一旁侍候着,也先对杨善说:“杨御史为什么不就座?”
杨善口中答应了,身子却仍然站着不动。
太上皇帝回头对杨善说:“也先要你坐,你为什么不坐?”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