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四十章 贵妃万贞儿 > 第2节

第四十章 贵妃万贞儿 第2节

万贵妃年近四十,宪宗依然对她万分宠溺,不得不说万贵妃十分厉害。

后来慈懿皇太后钱氏驾崩,周太后想为她另造陵寝,不让她和英宗合葬,万贵妃为了迎合周太后的意思,劝宪宗按母后的意思去办,宪宗心里有些迟疑,就召来群臣商议。

彭时首先上奏说:“合葬裕陵已经是惯例了,何必另议?”

宪宗说:“朕岂会不知道这个?但母后的旨意是这样,我有什么办法?”

彭时说:“皇上对两宫太后都应当孝敬,祔葬有什么问题呢?”

商辂和学士刘定之等人,也纷纷附和道:“皇上遵从礼节才是大孝,况且先帝的意思也是这样。现在可以将慈懿皇太后的棺木放置在先帝左侧,留下右侧虚位以待,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宪宗略微点了点头,随即就宣布了退朝。

第二天圣旨依然未下,彭时再一次上奏道:

大行皇太后祔位中宫,陛下既尊之为慈懿皇太后,在先帝伉俪之情,与陛下母子之义,俱炳然矣。今复以祔葬之礼,反多异议。是必皇太后千秋之后,当与先帝并尊陵庙,唯恐二后同配,非本朝制耳。夫有二太后,自今日始,则并祔陵庙,亦当自今日始。且前代一帝二后,其并配祔者,未易悉数。即如汉文帝尊薄太后,虽吕后得罪宗社,尚得与长陵同葬。宋仁宗尊李宸妃,虽章献刘后无子,犹得与真宗同祭太庙。何则?并尊不相格也。今陛下纯孝,远迈前代,而祔葬一节,反出汉文、宋仁下,臣未之信。且慈懿既祔,则皇太后千秋之后,正足验两宫雍穆,在生前既共所尊,而身后更同其享,此后嗣观型所由起也。今若陵庙之制未合,则有乖前美,贻讥来叶矣。伏乞皇上采择施行!

宪宗看了这封奏章,又召来礼部开会。

礼部尚书姚廷夔和其他众臣总计九十九人,全都与彭时持一样的意见。

宪宗对群臣说:“悖礼是不孝,不听母命也是不孝,你们为朕想想办法。”群臣坚持原来的意见,姚廷夔还率百官跪在文华门候旨。众人从巳时等到申时,宪宗依然没有降旨,只传令百官暂时退下。

百官跪在地上大哭说:“陛下若不下旨,臣等不敢告退。”

大臣哭谏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商辂、刘定之等人,又入内劝宪宗降旨,宪宗方才答应照大臣们的意思去办,群臣于是齐声高呼万岁,依次退下。

成化五年,柏贤妃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祐极。成化六年,纪淑妃也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宗。

但孝宗以前默默无闻,只因为宪宗根本不知道他的出生。

原来,纪淑妃是贺县人,不但貌美如花,而且聪敏过人。成化三年,西南蛮部作乱,襄城伯李瑾和尚书程信等人,前往征讨,先后焚毁蛮寨两千座,俘获了很多人,其中就有纪淑妃,她被俘到京城,发配入掖庭干活。王皇后见她秀外慧中,就亲自教她文字,命她管理内藏。

后来,宪宗有一次偶然临幸内藏,正好碰上纪淑妃值班,宪宗就问她内藏的数目,纪淑妃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宪宗龙心大悦,便与她在她的寝榻上,上演了一出龙凤合串,雨露恩浓,熊罴梦叶。

过了几个月,纪淑妃的肚子居然鼓了起来,万贵妃知道后,派侍婢去打探,幸而那个侍婢很有良心,知而不报,只告诉万贵妃说,纪淑妃肚子变大是因为得了肿胀病。万贵妃半信半疑,就让纪淑妃退出内藏,住在安乐堂。

十月怀胎后,纪淑妃生下一个男孩,她知道自己没法抚养这个孩子,只好咬咬牙把孩子抱出去,交给门监张敏让他拿去溺死。

张敏惊讶地说:“皇上没有子嗣,怎么能轻易抛弃骨肉?”

张敏将孩子藏入密室,只拿些蜂蜜花粉暗地里喂养。万贵妃曾经派人前去查探,但始终不见有什么动静,也只好作罢。

幸好废后吴氏被贬居在西宫,西宫和安乐堂隔得很近,所以,吴氏很快就知道了此事,于是就每天往来哺育,婴儿的性命方才得以保住。

宪宗全然不知这一切,他只知道自己有一个皇子名叫祐极。祐极两岁的时候,宪宗立他为皇太子。谁知到了第二年二月,皇太子忽然患病,而且病势凶猛,什么药都不管用。只过了一天一夜,皇太子就夭折了。宫里的太监宫女都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暗暗查访,果然发现是万贵妃下的毒手。

但万贵妃宠冠六宫,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大家只好置若罔闻,明哲保身。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成化十一年。

宪宗因为处处受制于万贵妃,时常闷闷不乐,再加上思念死去的太子,更加觉得抑郁寡欢。

一天,宪宗召太监张敏给自己梳头,忽然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已经有了白发,不觉忧愁起来,叹息着说:“朕都已经老了,还没有子嗣,这可如何是好呢?”

张敏听了,跪下磕了一个头,说:“万岁爷已经有儿子了。”

宪宗愕然地说:“朕的儿子已经死了,哪里还有子嗣?”

张敏又叩了一个头,说:“奴才的话一出,恐怕性命就不保了,只要万岁爷为皇子做主,奴才死而无憾。”

此时站在一旁的司礼监怀恩也跪下,说:“张敏说的不假。皇子被抚养在西宫,现在已经六岁了。因为担心遭到毒手,所以才不敢上报。”

宪宗大喜过望,下令立马摆驾西宫,派张敏等人,去安乐堂迎接皇子。

纪淑妃抱着儿子大哭,说:“我儿这一去,我的性命就难保了。孩子,你在这里六年,今日一去,看见穿黄袍有胡须的,就是你的父亲,你上去拜见就是了。”

说着,纪淑妃为儿子换上一件小红袍,抱上小车,命张敏等人护送前去。

到了西宫的台阶前面,那孩子竟然自己从车里下来,扑到了宪宗的怀里。宪宗把他抱到膝上看了好久,不禁悲喜交集,流着泪说:“像我!像我!的确是我的儿子!”张敏随即将纪淑妃被临幸的年月,以及孩子出生时的情形详细地向宪宗描述了一遍。

宪宗接着召见了纪淑妃,握着她的手痛哭了一场。然后,宪宗一面命司礼监怀恩去通知内阁,内阁大臣无不欢欣雀跃;一面命礼部为孩子取名,礼部为他取名叫祐樘,接着宪宗又册封纪氏为淑妃。

大学士商辂担心祐樘重蹈太子祐极的覆辙,但又不便明说,只好和同僚商议,写了一封奏折,呈将上去,大意是:“皇子聪明机灵,是国家的未来,更受贵妃保护,视若己出。但外面有人纷纷议论说,皇子和母亲很久都不能相见,不利于成长,应该让他们母子朝夕相处,一切抚育的事宜仍由贵妃主持。”宪宗准奏,将纪淑妃移居到永寿宫,并时常召见她,一起把酒言欢。

此后宫内的妃嫔稍稍放大了胆子,被宠幸怀孕和诞下皇子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

先是邵宸妃生下儿子祐杭,张德妃生下儿子祐槟,接着,姚安妃、杨恭妃、潘端妃、王敬妃等人也陆续生下男孩,宫中一片添丁的欢乐,只有万贵妃满怀痛苦,早晚哭泣。后来她终于忍无可忍,又用药死太子的手段杀害了纪淑妃。

有人说纪淑妃是被逼自缢的,有人说是万贵妃派人勒死的,总之确凿无疑的是,纪淑妃是被万贵妃害死的。太监张敏听说纪淑妃暴毙,知道自己也活不长了,于是祈祷上苍保佑皇子祐樘平安健康,然后吞金自杀了。

真是:

祸成燕啄帝孙残,

雏子分离母骨寒。

瓜熟不堪经再摘,

存儿幸有一中官。

三十多岁仍然宠冠后宫,权倾朝野,真不知万贵妃会使什么秘法。她又阴险又狡猾,又贪心妒忌心又重,天生是来扰乱明朝后宫的,虽然这是明朝的气数,但宪宗也太不明事理了。柏贤妃的儿子祐极中毒身亡,纪淑妃的儿子祐樘六岁了才敢让宪宗知道,后宫里真是吃人的地方。好在万贵妃并没有用吕后的手段来对付后宫妃嫔,否则后宫必定要多许多人彘不可。这真是宪宗的大幸。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