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四十章 贵妃万贞儿

第四十章 贵妃万贞儿

两位太后册立完后,接下来就是册封皇后。

孙太后宫中原来有一名宫女名叫万氏,小字贞儿,青州人,其父原本是本县的掾吏,后来因为犯法被发配戍边。万贞儿年仅四岁就被带进宫里做杂役,谁知十多年后,小杂役万贞儿居然出落成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长得丰容盛鬋、花肤雪艳,广颊修眉,秀慧如赵合德,身材如杨贵妃,尤其是这一点,在当时是最知名的。

孙太后喜欢万贞儿的伶俐,于是召她入仁寿宫掌管衣饰一职。

宪宗小的时候去给孙太后请安,万贞儿就在一旁扶衬着,和宪宗的关系相当亲昵。宪宗被册封为太子后,万贞儿正值青春年少,和宪宗依然往来密切,两小无猜。

天顺六年,孙太后驾崩,已经十四岁的宪宗,开始渐渐懂得了些人事,便将万贞儿召到东宫服侍。万贞儿这时候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但姿色犹在,并且还是处子之身,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二十多岁的女人。之前因为服侍英宗无门,她不免有些叹惜,现在能够服侍太子,自然使出浑身解数想勾搭上储君。

当时宪宗情窦已开,再加上万贞儿的挑逗,两人如胶似漆,关系越来越密切,最后万贞儿终于成功地把自己献给了宪宗。一个是初尝云雨,努力钻研,一个是久旱逢甘霖,尽情享受,相处倒也十分和谐。此后两人相亲相爱,几乎每天都形影不离。颇似《红楼梦》中的宝玉和袭人。但宝玉、袭人年龄相当,不足为奇,然而万贞儿的年纪几乎是宪宗的两倍,两人居然也能尽情享乐,真是奇了。

英宗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只知道太子渐渐大了,要为他选妃。当下太监就奉旨选入十二名淑媛,经英宗亲自挑选后,留下了三人在宫内,这三人一个姓王,一个姓吴,一个姓柏,都还没有册立。

英宗驾崩后,两宫太后觉得宪宗已有十六岁,已经长大成人,一定要为他册立皇后做贤内助,于是就命司礼监牛玉慎重挑选。牛玉认为先帝之前挑选的三个人中,尤属吴氏最为贤惠,可以成为皇后的人选。太后随后亲自核实,见吴氏端庄大方,心里非常满意,便命钦天监和礼部准备相关事宜,择日册封吴氏为皇后。

而宪宗迫于无奈,不得不答应了册封一事。

后位定下来后,宪宗封万贞儿为贵妃,王氏、柏氏为贤妃。万贵妃虽然地位骤升,但她很不高兴,因为之前她一人专宠,现在突然多了几个女人和她分享宪宗,怎么能不恼呢?所以万贵妃每天去见吴后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臭脸。吴皇后心里虽然不舒服,但面上只得忍耐,忍了二十多天,吴皇后终于忍不住了,于是就开口训斥了万贵妃几句。万贵妃是什么人?她是半句都说不得的人,自然要反唇相讥,甚至吴皇后说一句,她要说两句。

吴皇后一时气急,竟命宫女和太监将万贵妃拖倒,自己取过杖来连打了万贵妃几下。

这样的委屈万贵妃怎么受得了呢?她回到自己宫里后,就一直不停地哭,凑巧宪宗来看望她,万贵妃这下哭得更伤心了,弄得宪宗莫名其妙,急忙向前询问原因。万贵妃故意不说,由侍女禀报宪宗缘由,宪宗听后顿时龙颜大怒,卷起袖子就要出门。万贵妃见宪宗起身,知道他一定会去找皇后理论,如果任由他去,宪宗年轻气盛,反而会闹得不成样子。

想到这里,万贵妃便抢先一步牵住宪宗的衣角,将他拉入房中假装劝解。宪宗既懊恨吴皇后,更怜惜万贵妃,他慢慢地替万贵妃脱下衣服,见她雪白的肌肤上露出好几条杖痕。

宪宗不由得大怒:“好一个泼辣货,我要是连她都惩治不了,连皇帝都不做了!”

万贵妃呜咽着说:“陛下请息怒!臣妾年老色衰,不及皇后年轻,还请陛下命臣妾出宫,免得皇后看了碍眼。到时候皇后的气消了,臣妾也不用遭这种罪了。”

宪宗安慰她说:“你不要这么说,我明天就把她废了。”

万贵妃冷笑道:“册封皇后是两宫太后的旨意,陛下废后,不怕两位太后动气吗?”

宪宗信誓旦旦地说道:“你别担心,我自有办法。”万贵妃这才不再说什么。

宪宗随即命内侍摆酒设宴,亲自给万贵妃斟酒让她消气。酒后两人一起上龙床,又是一番窃窃私语,无非就是关于废后的计划。谈至深夜,两人才一起入梦。

第二天,宪宗一起来就去禀报太后,说吴皇后喜怒无常,还喜欢歌舞,不足以母仪天下,一定要把她废了才行。

钱太后听了一言不发,周太后却劝阻说:“刚做了一个月的夫妻就要废后,太不成体统了。”

宪宗说:“太后如果不肯答应,儿臣情愿不做皇帝。”

周太后沉吟了半晌,才说:“先帝在的时候曾打算选王氏为皇后,我因为听司礼监牛玉说吴氏较为贤惠,而且看她们两人的相貌不相上下,所以才立了吴氏,谁知道她脾气这么冲呢!我的意见是,皇儿你能将就就将就,实在不合呢,就改立王氏吧。”

宪宗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应声退出,转身去告诉万贵妃这个消息,万贵妃却不以为然。

宪宗心想,姑且先废了吴皇后,其他事情再从长计议,随即便向礼部传旨,宣布择日废后,礼部已经受万贵妃嘱托,没有一个人谏阻,立即就开始起草诏书:

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待期成礼。太监牛玉,以复选进吴氏于太后前,始行册立。礼成之后,朕见其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退居别宫。牛玉私易先帝遗意,罪有应得,罚往孝陵种菜,以示薄儆。此谕!

诏书一下,吴皇后只好交出册宝,退居西宫。

从此,万贵妃就更加觊觎后位,她不断怂恿宪宗到太后面前替自己说好话,宪宗正巧也有这个意思,就去替她说情,可太后嫌万贵妃年龄太大,始终不答应。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可后位还是空悬着,太后于是降旨催促宪宗赶快立王氏,宪宗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

好在皇后王氏性情柔婉,和万贵妃倒也相安无事。

成化二年,万贵妃生下一子,宪宗大喜,四次派遣中使去往各地,祈求山川诸神的保佑。

谁知不到一个月,万贵妃的儿子就夭折了,从此万贵妃再没怀上孩子,她只一味妒忌其他的嫔妃,不让宪宗临幸她们。宪宗也曾偷偷摸摸地临幸过几次,好几次都有妃嫔受孕,但后来都被万贵妃察觉,设法打掉了。

宪宗不但不恨万贵妃,反而竭力讨好她。万贵妃喜欢的人,一律重用,万贵妃讨厌的人,全部将其贬斥。万贵妃的父亲万贵被封为都督同知,弟弟万通被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使,还有眉州人万安,他和万贵妃本不是同族,却贿通内使,向万贵妃嘱托致意,大献殷勤,自称是万贵妃的侄子。万贵妃将此转达给宪宗,并帮万安说了几句好话,于是万安得了礼部侍郎的职位,入内阁办事。

成化四年正月,宪宗命人在元宵节举办灯会,他要带万贵妃一起游玩。

翰林院编修章懋、黄仲昭和检讨庄泉一起上奏谏阻,宪宗不但不听,还将三人降职处理。当时章懋等三人和修撰罗纶一起被称为翰林四谏。

罗纶出名是因为大学士李贤。罗伦进士及第两个月后,大学士李贤服丧未满就奉命回朝,罗伦劝阻他不要带孝复职,李贤不听。罗伦于是上奏极力批评他的恩师李贤,这件事震惊朝野,罗纶也因此得罪了李贤,被降职调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直到李贤死去,大学士商辂上奏举荐他,罗纶才得以官复原职,改任南京。

李贤是三朝元老,被称为硕辅,但他的名誉因为罗纶一事有所损害,而罗纶也因此成名。

宫里的太监梁芳、韦兴、钱能、覃勤、王敬、郑忠、汪直等人,以孝敬万贵妃为借口,在宫外骚扰百姓,搜刮民脂。民间因而怨声载道,就连宪宗也有所耳闻,但他受万贵妃管治着,丝毫不敢过问这件事。梁芳、韦兴等人,还借着为万贵妃祈福的名义,召集番僧修建祠庙,动用的库藏不计其数,这些宪宗都不曾禁止,只要万贵妃满意了,那些人做什么都行。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