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韩雍破大藤峡
却说宪宗即位以后,其后宫之情事,前章已略见一斑,而民间之处,荆襄盗贼,湘粤苗蛮,平凉叛酋,时常出没往来,屡次作乱,已成民患。明朝廷多次派遣将帅带领兵马前去征伐,终于克敌制胜,渐得三地平定,这些有分量之史实我亦不能含糊带过,只好一一详细叙明。
荆襄上游为郧阳,地处秦、豫、楚三省交界之地,自打元朝开始便已成为贼寇聚集之地,一直到元朝灭亡也始终未能肃清。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出兵征讨,将盗贼一时驱散清空。怎奈此处为多山地带,菁深林密,朝廷军才凯旋,流寇很快又聚回到了这里。起初,这些盗贼还不敢出头,直到成化元年,遇上了大饥荒,前来的流民日渐增多,终于闹出了一场大乱子。盗贼中有个名叫刘通的头目,力气大得能举起千斤重的石狮子,人送绰号刘千斤。刘千斤有个同伙,本名石龙,绰号石和尚。两人纠集了数万党羽,占据了梅溪寺,高挂黄旗,并推刘千斤为汉王,起定年号德胜,并部署将军、元帅数十人,以石和尚为首领,四处抢劫掠夺。这看起来不过是一群为非作歹的强盗,岂能成就大事?然而朝廷命陈昇等带了数千人马前去征剿,没想到却被四面夹攻,全军覆没。朝廷接到如此消息,才知道此时贼寇已成大势,猖獗程度非同小可,便再命抚宁伯朱永为讨贼总兵官,兵部尚书白圭负责军务,太监唐慎、林贵为监军——明朝事事不离太监,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其意。另外令湖广总督李震、副都御史王恕,带齐三路人马直捣流寇巢穴。
白圭来到南阳,经侦察探知刘千斤等人在襄阳房县豆沙河等地扎有七寨,以险固守,便打算以四路大军进攻,分别自南漳、安远、房县、谷城攻入,同时出发,互相策应。当即奏折朝廷,得回旨应允。于是,白圭自率大军从南漳出发,偏将林贵、鲍远等人从安远出发,喜信、王信等人从房县出发,王恕率指挥刘清等人从谷城出发。总兵官朱永因身体有疾而留下镇守南阳。东南西北四路兵马,浩浩荡荡,奔向流寇巢穴,展开厮杀。刘千斤自恃力气大,亲自前来拦截大军。白圭施诱敌计将刘千斤引到临城山中,号伏兵突进,左右夹攻,杀得刘千斤措手不及。
刘千斤夺路逃脱,此时才知官军的厉害,所谓的千斤之力,怕是没有什么值得自傲的了。刘千斤本想经寿阳窜出陕西,不想到了寿阳,才发现已有官兵在此拦截,为首的统兵大将,系明指挥田广。刘千斤见势不妙转身就走,田广率军一直追到古口山。刘千斤逃入山中,依山顽固抵抗。田广见势扼住山口,等到其他军队陆续前来,便一路杀入,军队士气高涨,人人奋勇争先,当即杀死了刘千斤的儿子刘聪,及伪都司苗虎等一百余人。
刘千斤退到后岩,山势愈发陡峻,天又下着雨,满地泥淖,实为难行。尚书白圭身先士卒,正带兵前来追杀。山上的石头和木头如雨点般掷下来,不计其数的官兵被砸身亡。白圭命刘清率领千余骑兵从小路绕到敌人后方,同时率领大军从前面进攻。刘千斤率领数万群贼迎战,却顾前不顾后,正与刘清战得正酣,身后突然传来喊声一片,鼓角齐鸣,众寇回头一看,只见满山都是火,浓烟滚滚,不由得魂飞魄散,纷纷乱窜。无奈山路崎岖难以迈步,越是性急,越是容易踩空,一时间,坠崖的、落入山涧的、跌死的,超过半数,此外不少人躲不及无眼刀枪,都成了刀下之鬼。刘千斤依然手提大刀,左右挥舞,数百官兵上前,都难以靠近,反被他砍死了几十人,最后只好以强弩飞射,刘千斤脸中数箭,终于大吼了一声倒在地上。士兵立即一拥而上把他制住,用最粗的铁链缠住他,使他不能动弹,才能将他成功制服抬走。正所谓恃勇情敌无益也。苗龙等四十人也一并被擒,押回京师囚禁,因判心不改,最后均被凌迟处死。
只有石和尚、刘长子两人侥幸逃脱,他们翻山前去四川,再召集余寇,藏在巫山。官兵围着山堵了四个月,石和尚在巢穴内没了粮食。指挥朱英奉白圭之命,诱招刘长子谈判,让他绑来石和尚。刘长子没办法,只好将石和尚拿下,送到官兵军营。喜信将石和尚打入囚车,又假装安抚刘长子,让他继续将刘千斤的妻子连氏,还有常通、王靖、张石英等六百多人也招来。众人都到齐了后,喜信却突然变脸,将刘长子也一并捆绑,随后押着众人回京。石和尚、刘长子不久就被凌迟处死,其余人也全部被斩首,荆、襄两地宣告平定。
事后论功行赏,朱永被封伯,白圭被提拔为太子少保,其他将领均升官进禄。唯有指挥张英,因受其他将领嫉妒,他们暗中向朱永进言,称张英受贿,结果张英被朱永打死,实在是沉冤地下。朱永坐享成功,却杀死主要功臣张英,实为可叹可恨。这是成化二年之间的事。
后来到了成化六年,刘千斤的余党李胡子纠集小王洪、石歪膊等人在南漳、内乡、渭南一带重新召集流民作乱,自称为太平王。官兵屡次抓捕都没有收获,宪宗便命都御史项忠带领河南、湖广、荆、襄四路大军围剿,才终于在竹山县捉住了李胡子,在钧州尤潭抓住了小王洪等人,俘获并斩头的有两千人,收编起来的有万余人,遣散回乡的共四十万人。被杀的人当中许多都只是流民,不曾做过坏事,本不该好坏不分,但项忠不管青红皂白把他们全部杀了,弃尸江滨,还自以为立了大功,为自己竖起了一块碑,呼之为堕泪碑,实在是讽刺。又过了六年,都御史原杰来到郧阳任职,就地设府,带领当地百姓开垦荒田,编入户籍,在他的筹划治理下,人民从此安居乐业,不再作乱。后来原杰劳苦成疾,回京途中在驿舍病逝。郧阳的百姓听到讣告,无不伤心欲绝,这都是后话。且说在荆、襄还未平定的时候,广西大藤峡的苗蛮也聚集在一起作起乱来,湖南、靖州一带的苗蛮群起响应。右都督李震奉命讨伐靖州的苗蛮,连破蛮人八百多个寨子,威震西南。苗蛮因此都叫他金牌李,不敢再反。唯大藤峡在广西浔州境内,山路蜿蜒曲折。此峡因有一根大藤横亘在两崖之间,看上去宛如一座天造地设的桥梁,故而被称为大藤峡。峡中的蛮人,攀缘此桥往来不绝。峡北的岩洞多达一百多处,最幽深险峻的有仙人关、九层崖等岩洞。峡南则有牛肠村、大岵村,地势都很险要。
英宗在位时,蛮人作乱,都督佥事颜彪带兵征讨,连破了几个蛮寨,蛮患自此渐息,唯独蛮酋侯大苟始终没有抓到。
颜彪班师回朝后,蛮人仍然肆虐在广东高、廉、雷、肇等地,当地的官员无计可施,只好上书请罪,请朝廷选将派兵征讨。兵部尚书王竑上奏说,浙江左参政韩雍是文武全才,可以担此重任,朝廷于是封韩雍为佥都御史,都督赵辅为征夷将军,让两人率兵南征。
韩雍先来到南京和众将领会合,共同商议进兵的策略。众人都说两广地区的盗贼很多,应该分别剿灭。可以先攻打广东,再攻打广西。
韩雍听了冷笑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贼寇已经蔓延了数千里,如果从枝枝蔓蔓开始打,我军很快就会被拖垮,不如仗着锐气直捣他们大藤峡的老巢!来个釜底抽薪,到时候还怕那些余寇?”擒贼先擒王,的确是行军作战之要。诸将不敢多言。
等到赵辅到来,和韩雍谈及军事,两人竟不谋而合,赵辅当即就把一切行止交给韩雍调度。韩雍随即带领各军赶路前进,从全州出桂林,途中遇到了阳洞的苗蛮,韩雍军势如破竹,苗蛮大败。这次战役,指挥李英等四人因为观望不前,事后被韩雍斩首示罪,众人都吓得两腿发抖不敢再退缩,壁垒随之焕然一新。
韩雍指着地图,对众将说:“敌人的羽翼是修仁、荔浦,只要先围剿这两个地方,剩下的就好办了。”众将纷纷响应。当下,便由韩雍率领十六万兵马,分五路攻入,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先是修仁被平定,接下来是荔浦,后又乘胜向峡口进发。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