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百步穿杨
却说在南京完成受俘仪式的当天,武宗本就可以回宫,但武宗南巡的本意就是为了看南朝的美人,怎么肯这么快就回去呢?况且路过扬州的时候,太监吴经已经为武宗选好了一些美人,武宗正玩得尽兴呢,而且最爱的刘娘娘也在他身边,事事周到,体察入微,武宗安心玩乐,哪里还记得什么京城。
可成天寻欢作乐,也难免有腻烦的时候,腻了,武宗便带着几个人外出打猎。有次在扬州城西狩猎,晚上留宿在上方寺,武宗觉得非常满意,从那以后就养成了习惯,简直一天也待不住。
幸亏刘娘娘对武宗一片深情,经常委婉地劝他不要老出去玩,而且每次武宗出游,刘娘娘都会轻装随行。算是一个女监督。武宗也不忍心拂美人的意,但身边带着刘娘娘就不能到处东奔西跑了,只好就近游玩。所赐幢旛锦绣,梵贝夹册,全都署着威武大将军的名号和刘娘娘的姓氏,有的竟写着刘夫人,不成体统。而江彬等人随侍在南京,巴不得武宗多留几天,好让他多蹧蹋几个良家妇女,欺负几个官员百姓。
太监张忠和安边伯许泰因为之前的圣旨没有取消,竟然率北军赶赴江西,沿途逞着威风,肆意勒索。到了南昌,两人和王守仁见了面,态度也是极其傲慢无礼,王守仁不但不和他们计较,还殷勤款待他们,张忠和许泰对此也毫不感激。给事中祝续、御史章纶,还有随军司事为了趋炎附势,整天和北军捏造谣言诬陷王守仁,从早到晚嘴里都谩骂个不停。有时王守仁出府办事,北军就故意挡道,准备趁机和王守仁吵架。王守仁一味包容他们,非但不责怪,反而对他们以礼相待。北军没办法,只好离开。王守仁又秘密吩咐属下,让他通知城里所有的妇女暂时避到乡下去,免得生出事端,然后安排牛肉和酒菜犒赏北军。许泰知道这一消息后前去阻止,不许北军接受王守仁的好意。
后来王守仁在城里贴遍告示,说北军远道而来,在异乡做客,难免会有各种不方便的地方,本省的居民要尽到地主之谊,对客人以礼相待,多多包容。江西的百姓因为爱戴王守仁,看了告示后全都唯命是从,因此他们和北军相处的时候格外礼让。王守仁以退为进,的确是好办法,但这也是因为他平日里爱护百姓,所以百姓才对他事事恭谨,不惹祸上身。王守仁每次外出遇见北军长官,都会下车慰问,态度十分亲切。即使对待北军,也是格外照顾:只要北军有人生病,随时给药,如果有人病死,则一律厚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况且长期被人这样优待,怎么会不知道感激呢?北军得到王守仁这样的照顾,非常感动,纷纷说:“王都堂待我们有恩,我们怎么忍心和他作对呢?”
从此以后,南昌城内安静了许多。
不久就是冬至,百姓们刚经历了一场战乱,免不了要祭奠亡魂,寄托哀思。
北军触景生悲,动了归家的念头,纷纷请求回朝。张忠和许泰一概不准,假装听不见北军的抱怨声,反而要和王守仁一起去校场检阅军队。
这一天,王守仁带着江西军早早来到校场。过了很久,张忠和许泰才策马而来,后面跟着的军队不下一万人。王守仁鞠躬相迎,张忠和许泰才下马答礼。三人来到座位前依次坐下,许泰开口说:“今日天高气爽,草软马肥,正是试演骑射的好时候。所有南北的将士都是国家栋梁,现在叛乱刚刚平定,更应该比试一番,互相激励,这也是我们带兵官应尽的职责。”说完,许泰哈哈大笑。
王守仁在心里暗想:“昨天的书信里只说要检阅士兵,并没说要南北军比试射箭,今天到了校场才提出比试二字,分明是趁我没有准备,有意刁难。不过没关系!我自有应对的办法。”
于是,王守仁随口说道:“伯爵不忘练兵,足以见伯爵忠心耿耿。但我的精锐部队都已经派出去把守要害了,现在城里的士兵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恐怕不值得一比。”
张忠听了微微有些不高兴地说:“王都堂何必太过谦虚,逆贼朱宸濠凭借十万人横行江湖,阁下调集大军征讨,听说捷书上面写朱宸濠起事只有三十五天就被荡平了,这三十五天内,和朱宸濠交战也不过十多天吧?要不是兵强马壮,怎么会这么迅速呢?”
王守仁说:“这全仰仗皇上的威名和各位公公的教导,王守仁哪值得一提?”
许泰打断两人说:“这样要说到什么时候?比试一番就知道了。”随即传令开始比试。
北军早已等候多时,得令之后立即在百步之外立起了靶子,请江西军先射箭。
王守仁说:“北军是客,当然是北军先射。”北军听了,当下选出善于射箭的几十人接连射出十箭,十箭里面中了七八箭,铜鼓声不绝于耳,张忠也连声叫好,觉得脸上有光。
许泰却笑着说:“十箭才中了七八箭,这算什么精通呢。”
北军射完轮到江西军了,江西军十箭里面不过中了四五箭。
张忠不禁失声笑道:“强将手下无弱兵,为什么江西军这么没用?”
许泰说:“只要有了强将,兵弱又有什么关系?”
王守仁面不改色地说:“我早说过不值得一比,还请二位公公不要怪罪!”
张忠接着挑衅:“许泰说有强将就可以了,我想王都堂应该是身怀绝技吧?”
许泰马上问:“王都堂会射箭吗?”
王守仁推托说:“射法倒是略知一二,但我向来只懂文史,不通武技,还请两位公公原谅!”
许泰说:“既然知道射法,那不妨试试看。”
王守仁说:“我怎么能班门弄斧呢?”
张忠接道:“有斧可以弄的话,怕什么班门?”
这两人一唱一和,逼得王守仁无话可说,只好起身离座向他们作了作揖,说:“既然两位公公有命,在下恭敬不如从命,献丑了。”
说完,王守仁走下台去,叫随从牵了一匹马过来。接着一跃而上,先在场内跑了一圈。当马跑到箭靶竖着的地方时,王守仁留神看了看,接着返回众人发箭的地方,取弓拔箭,然后不慌不忙地开始弯弓搭箭,左手像抱婴儿,右手稳如泰山。
只听王守仁大喝一声,第一支箭已经放了出去,不偏不倚正中红心,南北军齐声喝彩,铜鼓也敲得震天响。第一支箭刚射中,另一支箭就射了过来,和第一支箭并排竖着,箭头只相隔分毫。鼓声再次响起,喝彩声震耳欲聋。
王守仁跃下马来,拈着第三支箭侧身射了出去,这一箭正对准第二支箭的箭杆,“飕”的一声,只见第三支箭将第二支箭送了出去,正插在原来第二支箭的箭洞上。众人见到这样的神技,没有一个不欢呼雀跃的,连鼓声都被喝彩声给淹没了。
王守仁正要再射,忽然感到背后有人在拉扯他,急忙回头一看,原来是安边伯许泰,于是连连不好意思地说:“献丑了,献丑了。”
许泰说:“王都堂的箭术不亚于当年的养由基,怪不得可以那么快平定叛乱,我们已经领教过了,就到此为止吧。”
原来,张忠和许泰总以为王守仁是个文官,不会武艺,想借机嘲笑他一下,谁知王守仁的骑射居然这么好,这就算了,偏偏王守仁射中以后,北军也跟着鼓掌,这才是最丢人的。
张忠见了,对许泰说:“我军都已经向他认输了,怎么办?”许泰只好下去制止了王守仁,让他不要再射了。王守仁也正好借此机会收场。
当天和张忠、许泰告别时,两人的脸色很不好,王守仁不禁觉得非常好笑。
又过了一天,王守仁就听说了张忠、许泰要班师回朝的消息,第二天晚上,两人果然来辞行,王守仁免不了又要摆下盛宴为他们饯行。张忠、许泰一共在江西驻扎了五个多月,借着肃清余孽的名义盘踞在南昌,其实叛党早已经肃清干净,北军也并没有出城,只有张忠、许泰两人捕风捉影,搜罗平民百姓,无辜株连,没收他们的财产。江西人民受他们俩的荼毒这么久,早已如芒刺在背,这次班师令一下,真是大快人心。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