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五十七章 声势浩大的大议礼 > 第2节

第五十七章 声势浩大的大议礼 第2节

由于篇幅太长,我今将这十三条建议的大纲,列表如下:

(一)三代以前,无立后礼。(二)祖训亦无立后明文。(三)孔子射于矍圃,斥为人后者。(四)武宗遗诏,不言继嗣。(五)礼无本生父母名称。(六)祖训侄称天子为伯叔父。(七)汉宣帝、光武,俱为其父立皇考庙。(八)朱熹尝论定陶事为坏礼。(九)古者迁国载主。(十)祖训皇后治内,外事无得干预。(十一)皇上失行寿安皇太后三年丧。(十二)新颁诏令,决宜重改。(十三)台官连名上疏,势有所迫,非出本心。

这十三条建议呈上去后,世宗非常赞赏,立即派司礼监传谕内阁,除去册文中的“本生”二字。大学士毛纪坚持不可,世宗便召来毛纪当面责问:“这件事一定要速速执行,你们眼里没有皇上,还想让朕没有父皇吗?”毛纪等人只好脱下帽子退了出来。世宗召百官来到左顺门颁布了手谕,下令将章圣皇太后的尊号除去“本生”二字,四天后奉上册宝。百官不服,九卿、詹事、翰林、给事、六部,大理各个部门纷纷上奏,据理力争。奏折十三次递上,都没有消息。

尚书金献民和少卿徐文华说:“看样子皇上一定会改称孝宗为皇伯父,此事不能不争。”

吏部右侍郎何孟春也说:“宪宗皇帝的时候,慈懿太后合葬一事也幸亏有贤臣哭谏,这才得以准奏,今天恐怕也是这种情况。”

杨慎说:“国家养我们这么久,正是为了伸张正义,我看就在今天了。”

编修王元正和给事中张淛也齐声说:“成败在此一举,今天谁要是敢反对我们就一起处置他!”

一时间,群臣纷纷聚集到了一起,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二人、给事二十人、御史三十人、诸司郎官及吏部十二人、户部三十六人、礼部十二人、兵部二十人、刑部二十七人、工部十五人、大理寺属十二人,全都跪在左顺门,嘴里大声喊着高皇帝、孝宗皇帝。

世宗在文华殿听到声音,便命司礼监传令让他们退去,群臣不肯,仍然跪在地上不愿离开。这时候尚书金献民说:“这样的事情宰相辅臣更应该参与,怎么能不来?”当即就派礼部侍郎朱希周去内阁通报。大学士毛纪、石珤随即也来到左顺门跪下。

众人从辰时一直跪到午时,中间太监几次劝退,群臣始终不肯离去。最后惹得世宗大怒,命锦衣卫将为首的几个人全部下狱,其中就有丰熙、张翀、余翱、余宽、黄待显、陶滋、相世芳、毋德纯八人,按诏全部关进大牢。

杨慎、王元正于是在朝门口大哭,群臣也跟着一起哀号,声音大得几乎震动了整个朝廷。世宗更怒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拘押了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大学士毛纪、石珤,尚书金献民和侍郎何孟春等人也被勒令回去待罪。

几天后,为首的八个人被贬黜,四品以上的官员被扣除俸禄,五品以下的被杖责,编修王相等十六人因为受到杖刑,先后毙命。大学士毛纪请世宗宽恕群臣,世宗将他痛骂一顿,说他勾结朋党,目无皇上,毛纪立刻辞官离去。

世宗接着确定大礼,称孝宗为皇伯父,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献皇帝为皇父,章圣皇太后为圣母。世宗后来补修了献皇帝实录,在京城立了献皇帝庙,号称世庙,并命席书编纂《大礼集议》一书。

嘉靖五年,章圣皇太后谒见太庙及世庙,大学士费宏、石珤力谏不可,反而被张璁、桂萼诬陷,把乌纱帽丢了。自那以后,大臣们都对此事引以为戒,因此世宗在位的时候,内阁大臣说话一直都没有什么分量,没有人敢强出头。

嘉靖七年,《大礼集议》编纂完成,世宗亲自填写序文,改名为《明伦大典》颁布天下,并追究之前和他作对的大臣们的罪责,降下特旨:

大学士杨廷和,谬主濮议,尚书毛澄,不能执经据礼,蒋冕、毛纪,转相附和,乔宇为六卿之首,乃与九卿等官,交章妄执,汪俊继为礼部,仍从邪议,吏部郎中夏良胜,胁持庶官,何孟春以侍郎掌吏部,煽惑朝臣,伏阙喧呼,朕不为已甚,姑从轻处。杨廷和为罪之魁,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法当戮市,特宽宥削籍为民。毛澄病故,追夺前官。蒋冕、毛纪、乔宇、汪俊,俱已致仕,各夺职闲住。何孟春情犯特重,夏良胜酿祸独深,俱发原籍为民。其余南京翰林科道部属大小臣衙门各官,附名入奏,或被人代署,而己不与闻者,俱从宽不究。其先已正法典,或编戍为民者不问。尔礼部揭示承天门下,俾在外者咸自警省。

有罚,自然就有赏,张璁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桂萼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两人私下里还互相庆贺,别提有多高兴了。

之前修筑世庙的时候,田州指挥岑猛发起了叛乱。田州是广西各土族聚居之处,以岑氏势力最大,自称是汉代岑彭的后裔。

明朝初年,元安抚总管岑伯颜归附明朝,太祖为了嘉奖他,特设了田州府,任命岑伯颜做知府。四代过后,知府之位传给了岑猛。

岑猛和思恩知府岑濬是同族,但是他们之间有过节,岑濬因此前去攻打田州,岑猛侥幸逃脱了。都御史总督广西军务潘蕃一边发兵围剿岑濬,一边将岑猛降为千户,迁去福建。正德初年,岑猛贿赂刘瑾,重新成为田州府同知,但他不知足,仍想重新当回知府。

后来岑猛奉命征讨江西的流寇,被提拔为指挥同知,可他还是不满意。因为之前贿赂了很多官员,到现在还没有官复原职,岑猛因此心中满怀怨恨,想着既然钱都打了水漂,还不如仗着兵力独霸一方,省得老是要奉承别人。

岑猛于是决定派人去各地征收贿赂,要是不给就侵犯边境,就这样造成了边患。巡抚都御史盛应期向朝廷上奏此事,没有得到回应。后来盛应期没做巡抚都御史了,都御史姚镆接任,再次向朝廷请求发兵镇压岑猛。

朝廷于是派都指挥沈希仪、张经、李璋、张佑、程鉴等人率兵八万分五道进兵。岑猛听说大军入境,惶急得很,不敢交战,连忙投奔了在归顺州的岳父岑璋。姚镆悬赏通缉岑猛,并召来沈希仪商量。

沈希仪说:“岑猛和岑璋虽然是岳父和女婿的关系,但他们并不和睦,末将自有办法除掉岑猛,十几天后一定可以回京复命。”姚镆很高兴,就命沈希仪去办。

沈希仪找来千户赵臣,赵臣和岑璋本来就熟识,所以沈希仪派他去招降岑璋。赵臣来到归顺和岑璋见面,两人寒暄了一会儿,岑璋立即设宴款待赵臣。

席间赵臣装作很不高兴的样子,岑璋再三询问他为什么,赵臣都不肯说。岑璋感到很奇怪,便挽着赵臣入内,跪下问他到底什么事,赵臣居然潸然泪下。

岑璋见状也流着泪说:“大不了一死,你倒是快说说是什么事吧!”

赵臣听了,这才嗫嚅着说:“我这次是看在我们昔日的情分上所以才绕道来找你,但是我今天要是告诉了你,你可以生,我却要死了。”

岑璋大惊失色地说:“你果然是来救我的,你只管说,我决不会让你一个人死!”说完,岑璋就对天起誓。

赵臣假装不好再拒绝,就告诉岑璋说:“现在督府悬赏缉拿岑猛,听说岑猛藏在你这里,特令我来捉拿,还要出兵袭击你。我不说的话你一定会死;我一说你肯定就有了准备,那我还能活吗?你说怎么办?”说得好像真的一样。

岑璋听了,一边低头向赵臣道谢一边说:“你放心。岑猛娶了我的女儿就算了,居然还视她为仇人。我正想杀了他呢!但是因为他兵力太多,所以迟迟未动手。岑猛的儿子岑邦彦现在在守隘口,我先派一千人做内应,你先回大营然后再发兵攻打,到时候里应外合,还怕杀杀不死岑邦彦,只是岑邦彦一死,岑猛就容易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