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七十七章 援助朝鲜

第七十七章 援助朝鲜

却说朝鲜在中国的东方,以前称为高丽国。明太祖时期,李成桂是朝鲜的国主,和中国通好,明太祖封他为王,世代臣服于中国。

但朝鲜与日本只隔着一道海峡,平时也互相通通贸易什么的,来往也比较频繁。

神宗在位的时候,日本出了一个名叫平秀吉的人,他统一了日本国,并派人到朝鲜,逼他们向日本朝贡,还唆使朝鲜攻打大明,被朝鲜国王李昖一口回绝。

平秀吉当初不过是一个奴仆,后来跟着关白信长,为他出谋划策,两人一起占领了二十多个州。

后来,关白信长被参谋阿奇支所杀,平秀吉就带兵为他复仇,自称关白,攻下了六十多个州。因为朝鲜不肯归顺,平秀吉就派行长清正等人率领几百艘战船从对马岛出发,直逼釜山。

朝鲜很久都没有打过仗了,国王李昖又沉迷于酒色,很久不理政事。现在一听到日本兵来进攻了,大家都不知所措,只好望风而逃。日本兵进一步,朝鲜兵就退一步,李昖眼看着抵挡不住了,就留下小儿子李晖摄理国事,放弃王城逃到平壤去了,不久又向东去了义州。

日本兵攻入朝鲜王城,俘虏了王子和众大臣,毁去坟墓,抢劫府库,四处侵占朝鲜的土地。江原、黄海、全罗、庆尚、忠清、咸镜、平安八条国道几乎全被日本兵占领了。李昖急得没办法,只好向大明求援。明朝大臣们认为朝鲜是中国的属国,一定要救,便急忙派使臣薛潘到朝鲜去传话,让李昖不要害怕,说大明的大军很快就到了。

李昖信以为真,满心期待地等了好多天,谁知等来的只有史儒等人带领的由一两千人组成的游击队。李昖不禁大失所望。

果然,史儒等人迷迷糊糊地来到平壤,正巧碰上天降大雨,又不小心中了日本兵的埋伏,史儒在仓促中战死。副总兵祖承训带着三千人正渡过鸭绿江,本打算做史儒等人的后应,谁知日本兵杀败史儒后,乘胜东来,锐不可当,祖承训见他们势不可挡,急忙策马往回奔,方才捡回了一条命,真是天大的侥幸。

明朝廷得到战败的消息后非常震惊,只好又派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统领军务,出兵攻打日本兵。日本兵仗着锐气,径直攻入丰德。明军刚刚集结完毕,行长清正等人就派使臣来找明军。来使骗明军说日本兵不敢与中国抗衡,希望和中国议和。兵部尚书石星向来胆怯,一听到日本要求和的消息,便急忙招募了一名能言善辩的说客前往日本兵的大营谈判。

嘉兴人沈维敬是个无赖,竟然不分好歹就前去应征,石星也真派他去了。沈维敬来到平壤与日本行长见面,行长见到他之后先非常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对沈维敬说:“只要天朝按兵不动,我军很快就会退兵回去,以后就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全部归朝鲜,我大日本国决不侵占。”沈维敬回去报告石星,有几个稳成老练的大臣都说日本人狡诈,不可轻信,催促宋应昌等人发兵围剿。偏偏石星被沈维敬的话迷惑住了,以为日本真的很快就会退兵,就没有急着出兵。

宋应昌抵达山海关后征调人马,一时难以集齐,朝廷又特派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和弟弟李如柏、李如梅等人一起在辽阳和宋应昌会师。

沈维敬见到李如松后,向他转述了日本行长的话,李如松怒斥他说:“你敢擅自勾结日本人?”接着李如松看着左右,准备下令将沈维敬推出去斩首。

好在参谋李应试及时阻止了李如松,并在他耳边说:“沈维敬表面和日本人议和,我们可以暗地出兵偷袭,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啊!”

李如松不等他说完,马上反应过来说好计,接着去和宋应昌商议,宋应昌也一力赞成,于是留下沈维敬,一面誓师东渡。

这天风和日丽,水天一色,层峦叠嶂倒映在水面倒是别有一番生趣。众人摇着桨渡江,颇有乘风破浪的气势。监军刘黄裳在船头慷慨激昂地发表宣言:“今日此行,希望大家都努力!封侯的机会到了!”

沈维敬三入平壤的时候,大约是万历二十一年新春。当时大军来到肃宁,日本行长派了二十个牙将去迎接。李如松让游击李宁生抓住来使,没想到日本派来的牙将也做好了翻脸的准备,一个个见情况不对立马拔出刀来格斗。

一场厮杀过后,日本派来的牙将逃走了十七人,只有三人被抓住。日本行长接到牙将的回报后立即登城准备迎战。李如松到了平壤,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东南临江,西北靠山,北面有牡丹台,地势十分险峻。

日本兵已经列好了大炮严阵以待,李如松知道日本兵的厉害,就先派南兵进攻,敌方果然炮火齐发,所向披靡。李如松让南兵暂时撤退,在城外安营。到了晚上,日本兵来偷袭军营,幸好李如松事先做了准备,令李如柏带兵出击,杀退了日本兵的偷袭部队。

当晚,李如松默默地筹划了很久,第二天黎明,李如松令游击吴惟忠带兵攻打牡丹峰,其余人将平壤包围起来,独独放过西南一角。

李如柏问李如松说:“西南是要害之地,为什么不攻?”

李如松笑着说:“我自有安排,你放心吧。”

李如柏退下后,李如松随即召副总兵祖承训到帐前,对他秘密吩咐了几句话,祖承训离开。又过了一晚,李如松亲自率军一鼓作气直攻平壤城。当时牡丹台上的炮火和平壤城头的强弩就像疾风骤雨一般朝明军射了过来。各将士见状不免有些害怕,停住了脚步。

李如松手执佩剑,把最先后退的士兵斩杀了五六名,众人这才又冒死前进,终于来到城脚。明军取出预先准备好的钩梯和盘索,将云梯搭建起来。

日本兵也很厉害,在城头上拼死抵抗。城内外尸体堆得像小山一样,双方却还是相持不下。忽然,平壤城的西南角有明军蜂拥而上,吓得日本兵措手不及,急忙分兵去西南角抵抗。

李如松见敌人的阵脚大乱,知道西南已经得手,随即率领众人登上小西门,李如柏等人也从大西门杀入,一时间战火连天。这时候,吴惟忠正在猛攻牡丹峰,突然一弹飞来,洞穿了吴惟忠的胸膛,吴惟忠不肯退却,坚持督战,好不容易才占住了牡丹台。

李如松入城的时候,原先的坐骑都被炮火打死了,只好换了一匹战马继续前进。日本兵终于力不能支,纷纷弃城向东逃跑,渡过大同江回到龙山去了。

这次大战,幸亏祖承训暗中偷袭了西南一角,方才将日本兵杀退,夺回平壤。

李如松知道日本兵素来轻视朝鲜人,特令祖承训的部下换上朝鲜的民服,将战甲穿在民服里面,绕出西南后再偷偷袭击。日本人开始并不知道,等到祖承训登上城头,脱下衣服露出战甲,他们这才知道中计,慌忙抵御但已经来不及了。

明军斩下日本兵一千二百八十多个首级,烧死的、溺死的,以及跳城而死的日本兵更是多不胜数。裨将李宁、查大受等人率领三千精兵偷偷埋伏在江东的小路,又斩下三百多日本兵的首级。李如柏在城内也杀敌不少。

自此以后,黄海、平安、京畿、江原依次被明军收复。

李如松连胜日本兵,渐渐开始轻敌,趾高气扬了起来。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时,朝鲜有散兵来报,说日本兵已经放弃了朝鲜的王城,李如松听了大喜,立即带人赶往碧蹄馆查探虚实。碧蹄馆在朝鲜城西,距朝鲜的王城只有三十里地。

李如松骑着马刚刚来到大石桥,隐约望见了碧蹄馆的轮廓,谁知这时“扑通”一声,李如松居然连人带鞍从马上跌了下来,右额撞在石头上,血流不止,还险些晕了过去。

随行的将士急忙上前搀扶李如松,却猛然听见一声呼哨,接着四面八方突然出现许多日本兵,马上把李如松等人团团围住。幸好李如松这次带的人都骁勇善战,左挡右挡拼命相救。日本兵一时也没占到便宜。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