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七十七章 援助朝鲜 > 第2节

第七十七章 援助朝鲜 第2节

双方一直打到午后,明兵的战袍都被汗水湿透了,肚子也饿得咕咕叫,剑也缺了,刀也折了,连弓袋里的箭也快要用尽了,并且这个时候援兵还没来,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日本兵的队伍里走出来一个身穿铁甲举着大刀的人,迎头就向李如松冲过来。裨将李有升挺身而出,同样舞起大刀迎战日本人。谁知其他日本兵趁李有升不注意,用铁铙钩把李有升从马上钩落了下来,接着一顿乱砍,将李有升剁成了肉泥。

幸好李如柏和李如梅先后杀到,这时,之前和李有升对战的日本兵又出来阻拦,却被李如梅一箭射倒,当场毙命。不久,杨元的援军也到了,明军于是一起猛攻,日本兵这才不甘心地渐渐撤退。

那时候大雨滂沱,平底也成了泽国,马不能骑,路又不好走,明军又经历了这次的挫折,伤亡无数,不得已只好退驻到开城。

后来得知日本将士平秀嘉在龙山囤积了数十万石粮食,李如松就趁夜招募死士,纵火将日本兵的粮食全部烧掉了。但明军不敢再趁势轻易进军,宋应昌又急着了解此事,只好重新提起沈维敬和日本人的约定。日本兵没了粮食,也只好派人来找明军表示愿意议和。宋应昌于是据实禀报,明朝廷准奏,由宋应昌派遣游击源弘谟去和日本兵议和谈判,让日本交还朝鲜王城和王子。日本兵果然放弃了王城,退兵釜山。

李如松与宋应昌入城一看,发现还有粮食四万多石,大豆也有很多,就准备趁着日本人退兵,顺势尾随。偏偏日本人知道明军的想法,步步为营,无懈可击。祖承训、查大受和刘綎等人追了一程,发现没有机会偷袭,只好知难而退。日本人从釜山转移后,送回了朝鲜王子和俘虏的大臣等人。宋应昌随即上书请求回朝,朝廷随后命顾养谦代替宋应昌的位置,并派沈维敬去找日本人,催促他们上表答谢,日本人随即派使者小西飞入朝。神宗也命大臣们商议封贡一事,御史杨绍程却上奏强烈反对说:

臣考之太祖时,屡却倭贡,虑至深远。永乐间或一朝贡,渐不如约,自是稔窥内地,频入寇掠,至嘉靖晚年,而东土受祸更烈,岂非封贡为厉阶耶?今关白谬为恭谨,奉表请封之后,我能闭关拒绝乎?中国之衅,必自此始矣。且关白弑主篡国,正天讨之所必加,彼国之人,方欲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特劫于威而未敢动耳。我中国以礼义统驭百蛮,恐未见得。而顾令此篡逆之辈,叨天朝之名号耶?为今计,不若饬朝鲜练兵以守之,我兵撤还境上以待之,关白可计日而败也。封贡事万不宜行,务乞停议!

奏折呈上去之后,礼部郎中何乔远,科道赵完璧、王德完、逯中立、徐观澜、顾龙、陈维芝、唐一鹏等人也相继上奏请求罢封。蓟、辽都御史韩取善也上奏说边境事务还没有平息,请神宗罢封。只有兵部尚书石星始终坚持封贡。顾养谦知道石星想让神宗封关白平秀吉为日本国国王,借机消除边患。但是因为朝廷大臣的意见不一,顾养谦只好举荐了侍郎孙爌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官回乡。

日本的使者小西飞很快就到了京城,朝廷大臣看到他多半漠视,只有石星殷勤备至,以礼相待,竟然把小西飞当王公大臣一样。朝廷大臣太过自负,石星太过谦卑,都不是好的外交之道。翻译官向小西飞要求了三件事:一是勒令日本兵全部回国;二是授封之后不必给予贡品;三是日本要宣誓永不侵犯朝鲜。小西飞一一答应了下来。

三个条件日本使者全部答应,很明显现在是明朝廷占上风,可惜明朝廷后来变卦了。

洽谈结束后,神宗命临淮侯李宗城充当正使,都指挥杨方亨为副使,与沈维敬一同前往日本。李宗城等人奉命前去,但一直拖到万历二十四年,几人才抵达釜山。

沈维敬借口要先去侦探,就先渡过海,私下献给平秀吉蟒袍、玉带、地图、武经,又用三百匹壮马作为聘礼,娶了日本人阿里马的女儿,沈维敬居然就这样在日本境内住了下来。李宗城也是贪财好色的主,沿途索要贿赂一直来到对马岛。岛上的日本官员仪智格外欢迎李宗城,晚上还给他送去两三名美女消受。

李宗城在对马岛翻手成云,覆手为雨,整天寻欢作乐快活得很,竟然把自己来的目的给完全忘记了。仪智经常招李宗城参加自己的宴会,席间还让妻子出来和李宗城相见。李宗城看到仪智的妻子美貌倾城,再加上有了三分酒意,情不自禁地就去牵她的衣袖,想把她搂抱到自己怀里。

仪智之妻是行长的女儿,自然不比那些低贱的妓女,当下就生气地拂袖离开了。仪智也大发脾气,下令逐客。李宗城踉踉跄跄地逃出仪智的家,发现身后有几个日本人正跟着自己,想找机会行刺,李宗城顿时酒就醒了,连忙落荒而逃,情急之中也来不及分辨东西南北,而且玺书也丢了,李宗成自知难以复命,一时没有办法,只好找了个树林,解下自己的腰带想自缢。

偏偏他命不该绝,随从及时找到了他,将他救活之后一起逃去了庆州。副使杨方亨上奏弹劾李宗城玩忽职守,朝廷于是派人抓住了李宗城,让杨方亨充当正使,沈维敬充当副使。

杨方亨连忙渡海赶到日本授封,平秀吉起初还以礼相待,跪拜受封。

后来因为朝鲜王只派了州判来祝贺,平秀吉大怒,对沈维敬说:“我遵照天朝的约定,还给他两个儿子三个大臣以及攻下来的州县,他现在居然派一个小官前来祝贺,这是侮辱我国?还是侮辱天朝呢?我与朝鲜誓不两立,请替我回报天朝,速速请天子处罚朝鲜。”

沈维敬百般开导,平秀吉还是怒气未消,不肯从釜山撤兵,而且上奏的表粗制滥造,不肯承认天朝。杨方亨只好回去,将罪过推给沈维敬,并将石星前后的手书呈给神宗看。神宗一怒之下逮捕了沈维敬和石星,任用邢玠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封麻贵为备倭大将军,管理朝鲜;命佥都御史杨镐驻守天津,严阵以待。

大明与日本的和议决裂。

日本行长清正等人再次占据了南原、全州,进犯全罗、庆尚各地,直逼朝鲜王城。杨镐率军救援,日本这才退居蔚山。蔚山虽然不是很高峻,但四周都是山,地势险要。杨镐会同邢玠、麻贵各军协商战略,打算分兵三路合攻蔚山。

日本兵倾巢出战,明军先假装战败,诱使他们进入了埋伏地,斩首日本兵四百多人,日本大败,随后逃去了岛山。岛山在蔚山的南边,日本兵在那里竖起了三层栅栏,防守得密不透风。游击陈寅身先士卒,冒险冲锋,连破了敌人两道栅栏,就在明军快要攻破蔚山的时候,杨镐却突然下令鸣金收兵,陈寅不得不退了回来。

杨镐为什么要鸣金收兵呢?据明史上记载,杨镐和李如梅是故交,李如梅这次也奉命出兵,但是现在还没到,杨镐想留下第三道栅栏等李如梅来了再夺,因此暂时鸣金收兵。

可是,等到李如梅赶来时,日本兵已经重新筑好了围栏,李如梅围攻了十天,丝毫没占到优势。这时,日本行长清正也赶来支援了,杨镐来不及下令,竟然独自策马向西逃,明军被杀得措手不及,死伤无数。游击卢继忠率兵三千人断后,也死得一个不留。然而,等杨镐回到王城,居然跟邢玠、麻贵等人报捷,说自己打了胜仗。

参议主事丁应泰问杨镐怎么善后,杨镐竟然不以为意,这下可惹恼了丁应泰,他立马将杨镐的败状及所作所为全部写进奏折,上报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奏折罢免了杨镐,派天津巡抚万世德继任。

邢玠又招募了江南水兵筹划海运,接着都督陈璘带领广东兵赶到了,刘綎带领四川兵赶到了,邓子龙带领江、浙兵赶到了。水陆军分为四路,中路由李如梅带领、东路由麻贵带领、西路由刘綎带领、水路由陈璘带领,四路并进,直扑日本的大营。

正巧那时辽阳发生警报,李如松战死,朝廷命李如梅前往支援,中路就由董一元代任。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