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玉盒里的蛀虫 第2节
这时候马孔英从南州杀到了,曹希彬也从永宁杀到了,几路大军一起围攻海云囤,直逼海龙囤。
海龙囤是杨应龙的老巢,地势高峻,防守严密,除非是飞鸟和猿猴才能进去。三道雄师一时都没想到办法攻进去,只好在屯外安营扎寨。不久陈璘攻破了青蛇囤;安疆臣夺取了落濛关,吴广从崖门关直捣黄龙,截住了杨应龙的退路,杨应龙想尽各种办法还是连战连败,终于无计可施了,和儿子杨朝栋抱头大哭,一面派人死守,一面派人诈降。
总督李化龙根本不理会杨应龙的诈降书,下令不日攻城。没多久,八路官兵云集在城下,开始轮番进攻。杨应龙所恃是杨珠,杨珠恃勇出战的时候,却不幸被大炮击毙,杨应龙顿时就气短了。
接下来是几天的大雨,将士们在泥潭里来往走动,过得十分辛苦。好在没过几天,天气就放晴了,刘綎一跃而上攻克了土城,杨应龙急忙悬赏招募死士应战,却没有一个人前来效命。
杨应龙提着刀出来巡视,发现四周火光齐天,官兵正从四面八方登城进来,杨应龙只好对家人说:“我不能再照顾你们了。”随即带着两个爱妾自缢身亡。官兵找到了杨应龙的尸体,生擒了杨朝栋、杨兆龙等一百多人,其中就有杨应龙的小妾田雌凤。
总督李化龙给朝廷发去捷报,朝廷下旨将杨应龙凌迟,将杨朝栋、杨兆龙斩首,将播地分为遵义、平越两府,遵义属四川管辖,平越属贵州管辖。将士们终于凯旋。
外事稍稍平定,朝中又开始争论国本的问题。
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王锡爵入宫上奏,请求神宗设立东宫,践行之前的诺言。神宗回答他说:“朕虽然有今年春天册立东宫的意思,但朕昨天读到祖训,应该立嫡不立庶。皇后的年龄还不算大,要是生了儿子该怎么处置呢?朕打算先将长子和两个皇子一起封为王,等几年后皇后真的没有生出儿子,再册立也不迟呀!”因为王恭妃生下长子朱常洛,郑贵妃生下皇子朱常洵,周端妃后来也生下皇子朱常浩,所以神宗才想出了三王并封这一招。
王锡爵又给神宗提出了一条权宜之计,那就是让皇后抚养长子,援引汉明帝时期的马皇后、唐玄宗时期的王皇后、宋真宗时期的刘皇后抚养宫人之子的例子,作为立储的准备。这个提议虽然不好,但王锡爵也是煞费苦心。神宗不答应,仍然坚持三王并封,并下旨让有司商议具体事宜。
圣旨下来后,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礼部尚书罗万化,给事中史孟麟等人纷纷指责王锡爵没有尽力挽回。
王锡爵说:“三王并封是皇上决定的,各位为什么怪我?”
工部郎中岳元声当时也在座,立即起身对王锡爵说:“阁下未曾请求并封,但为什么要援引亲王入继的典故?要知道,中宫如果生下儿子,那长子自然要避位,何来的假如?你不尽力促成现在的事,反而提出更麻烦的事,这难道不是你的错?”一番话说得王锡爵哑口无言,不得已只好邀赵志皋、张位等人联名上奏,请神宗收回成命。神宗仍然不肯。
后来王锡爵以罢官恳求神宗收回成命,神宗这才取消了并封。王锡爵又申请教长子读书,神宗于是命长子朱常洛出阁讲学,辅政大臣轮流值班。一切都仿照东宫的旧例。
第二年,王锡爵再次请求回乡,神宗只好特命礼部尚书陈于陞、南京礼部尚书沈一贯入内阁商讨机务。陈于陞入内阁之后,与赵志皋、张位等人是同辈,相处十分默契,但神宗深居简出,拒绝纳谏,陈于陞就是值班一整天都没机会见到神宗一面,更别说密谈国政了。
当时京城发生地震,淮河水也决堤泛滥,湖广、福建发生大饥荒,甚至乾清宫与坤宁宫也突然发生了大火,仁圣皇太后陈氏受惊驾崩。天灾人祸纷至沓来,神宗却全然不自知,还派太监四处去开矿,要是没有挖到矿就勒索百姓补偿开矿的费用。有钱人家就诬陷他盗矿;良田美宅就说房屋下面有矿脉,派兵强行围捕,还霸占良家妇女。后来神宗又增设各省的税使,让他们到处征收苛捐杂税,连民间的米、盐、鸡、猪都要征税,毫无法纪可言。
全国的百姓都被折磨得痛苦极了,陈于陞殚精竭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屡次请求面见神宗,却始终不见有答复,但是神宗又不许陈于陞罢官。后来陈于陞终于积劳成疾,郁郁而死,赵志皋也因病去世。神宗起用前礼部尚书沈鲤,朱赓入内阁办事,以沈一贯为内阁首辅。
宫中立储一事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郑贵妃依旧专宠,王皇后又身体不好,宫中的人都在猜测,要是王皇后有什么不测,郑贵妃必然会成为新皇后,到时她的儿子朱常洵自然就会被立为太子。
黄辉是长子朱常洛的讲官,他从内侍那里得知消息后,偷偷对给事中王德完说:“这是国家大政,早一天晚一天情况都可能会不一样。如果国体有变,将来写进史册,后人一定会说朝廷无人,先生担负着众任,岂能不说?”
王德完点了点头,随即上了一份奏折,由神宗亲自御览。神宗看后不禁大怒,当即下旨逮捕王德完下狱,用刑拷打。尚书李戴、御史周盘等人替王德完求情,竟都遭到斥责。幸好之前因病告假的辅臣沈一贯,在得知此事后也连忙上奏请世宗网开一面。神宗方才只命人将王德完杖责一百下后削籍回乡。随后神宗又下旨说:“朕来年自然会册立长子的,大臣们就不要再来烦朕了。”
到了万历二十八年,皇长子朱常洛已经快二十岁了。这期间,朝廷大臣不知向神宗请求了多少次册立皇长子为太子,郑国泰甚至还请求先为朱常洛完婚,然后再册立。然而,神宗对此一概不理。
又过了一年,内阁大臣沈一贯上奏说立储和完婚二事势在必行。神宗依然还是有些迟疑,这时,郑贵妃又拿着盒子来找神宗。神宗取过玉盒放在手里摩挲了好一会儿,方才揭去封印。打开玉盒一看,神宗竟然发现自己亲笔写的誓书已经被蛀虫蛀得一塌糊涂,最奇怪的是,蛀虫把“常洵”这两个字咬得一笔不剩。
神宗不禁呆住了,自言自语地说:“天命有归,朕不能再违背天意了。”这话一出口,郑贵妃就知道神宗要反悔了,顿时就气得在地上打起滚来,跟泼妇一样,神宗还来不及安慰,郑贵妃接着又破口大骂起来,神宗听不下去,大踏步走出西宫,召来沈一贯入内起草诏书,宣布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沈一贯很快就将诏书起草完毕,神宗随即便将诏书颁发礼部,下旨即日册立。谁知第二天,神宗又下旨说要改期,后经沈一贯力劝,终于还是在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举行了立储大典。真是:
谏草频陈为立储,
深宫奈已有盟书。
堪嗟当日诸良佐,
不及重缄一蠹鱼。
内政和外事互不相干,杨应龙叛变,都是因为宠妾田雌凤,神宗迟迟不立储,也是因为有个郑贵妃,由此可见女人是一切祸水的来源。杨应龙因为一个小妾引来杀身之祸,一个土官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拥有天下的君主?神宗一直对立储一事置若罔闻,最后看到被蛀虫蛀空的誓书才决定立长子为皇太子。这是天意不能明示,只好派蛀虫来点醒。不然,玉盒封得那么严密,蛀虫从何而来呢?不过,或许是史家故意这么写的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