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被冷落的太子
却说皇长子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后,神宗接着封朱常洵为福王、朱常浩为瑞王,李贵妃的儿子朱常润、朱常瀛也得到了册封,朱常润被封为惠王、朱常瀛被封为桂王。神宗随即下旨昭告天下。
第二年正月,神宗又为太子册封了太子妃。可就在太子的大婚典礼刚刚结束,朝廷大臣们准备入朝庆贺的时候,太监忽然传旨说,皇上患了恶病,召诸位大臣到仁德门听诏。大臣们于是纷纷赶到仁德门,就看见一名太监出来召沈一贯入内。沈一贯跟着太监进入启祥宫,一直来到后殿的西暖阁。只见神宗穿着平日的衣服席地而坐,李太后站在神宗身后,太子和众王则跪在神宗面前,不知道要干什么。
沈一贯不由得诧异起来,当下定了定心,向神宗和李太后叩头请安。神宗命他上前,怆然地对他说:“朕突然患了疾病,恐怕会一病不起。朕自认为继承大统的这三十年里,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开矿一事也是因为宫殿没有竣工,才让人开矿加税。现在这些事和江南的织造,江西的陶器一并停止吧。所有派过去的太监也都让他们回京。让法司把关押已久的罪犯释放,那些因为上奏而获罪的官员也全部官复原职。这些你千万要记住了!”说完,神宗便令左右扶着自己就寝去了。
沈一贯叩头退出,立刻拟好了圣旨呈上去给神宗看。当晚,内阁的九位大臣全部都在朝房留宿。
到了晚上三更天的时候,太监捧着圣旨出来了,圣旨的内容大致和神宗面见沈一贯时说的一样。众大臣立即照办。
天亮的时候,沈一贯正在沉思,没想到太监又来了,说皇上病愈,要收回先前的话,让他把圣旨拿出来给他们带回去。沈一贯听了这话还没反应过来呢,又来了几名太监要追回圣旨,沈一贯不得已只好取出圣旨交给他们。
司礼太监王义本来还在极力劝说神宗不要反悔,可神宗置之不理,就在王义想要继续劝说的时候,太监拿着圣旨回来了。王义气愤至极,立即来到内阁,一见到沈一贯,王义二话不说指着沈一贯便开始骂:“好一位胆小如鼠的内阁宰相!”
沈一贯被骂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回事。王义又接着说:“矿使骚扰民间那么久,你身为宰相难道不知道吗?如今好不容易有个机会下令撤除,为什么宰相这么容易就把圣旨交回去了呢?如果你再稍稍坚持一下,弊政不就可以马上革除了吗?”太监中也有这样的人,真不愧叫王义。
沈一贯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只好连连向王义道歉。
自那以后,大臣和言官多次请求革除弊政,神宗都一概不予答复了。
楚王朱英譣是太祖第六个儿子朱桢的第七世孙,朱英譣死后,宫人胡氏生下了孪生兄弟朱华奎、朱华璧,人们议论纷纷,都说这两个孩子不是胡氏所生,幸好楚王王妃一再澄清,这事才得以平息。朱华奎后来继承了楚王的爵位,朱华璧也被封为宣化王。
时隔二十多年后,宗人华越突然跳出来说朱华奎兄弟其实是异姓,说他们的血统不正。华越说,朱华奎实际上是王妃的哥哥王如言的儿子,而朱华璧是王妃的族人王如綍的家人王玉之子。
奏折递上去后,沈一贯认为楚王继承爵位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就让通政司暂时搁置了起来。偏偏朱华奎知道这件事后上奏说华越诬告,请礼部明察。神宗于是命礼部彻查此案。
礼部侍郎郭正域正好是楚国人,也听说过不少的传言,就请求查明虚实以后再定罪。沈一贯认为对亲王还是应该表示尊重,郭正域却不这么认为,依旧让人严查,可礼部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什么证据来,只能据实以报说华越诬告。
这时,华越的妻子、王如言的女儿,却忽然跑出来作证,一口咬定朱华奎是自己的同胞弟弟,小的时候就被抱进楚宫抚养。华越的妻子也是想为丈夫脱罪,但这件事本就是华越不对,她又何必再多事。朝廷见此,只好下令再查。
后来,朝中有圣旨传出,说楚王朱华奎袭封已经二十多年,为何最近才揭发?而且华越夫妇的证词有很多漏洞,不足为据。华越于是被判诬陷罪,降为庶人,禁锢在凤阳。这圣旨一下,郭正域就失了面子,御史钱梦皋为了讨好沈一贯,弹劾郭正域陷害亲藩,应当论罪处置。郭正域也揭发沈一贯私藏奏折,还说沈一贯之所以包庇朱华奎,是因为收了他的贿赂。但毕竟沈一贯的权势更大,郭正域势小,苍蝇肯定撞不过石柱,最后是郭正域被神宗罢官。
这事过去后不久,内阁大臣朱赓在家门外捡到了一本名叫《续忧危竑议》的书。书中以郑福成的名字进行对话:“皇上册立东宫实在是一时无奈,将来一定会有所变动。现在皇上任用朱赓为内阁大臣,足以见皇上的心意,“赓”和“更”同音,不就是变更的意思吗?”
朱赓看完这段后,将它拿给同僚看,大家揣测了一番,都说“郑福成”三个字指的就是郑贵妃和福王,“成”就是继承大统的意思,绝对是这样。
大家一致将此书看为妖书,朱赓还立即将其呈给了神宗御览。这样的无稽之谈哪经得起推敲?何必要呈上去招来大祸呢?神宗看完当然是震怒,当即命有司捉拿写这本书的妖人。有司说,这是一本匿名书,如果朝廷置之不理,将来作者自然有露馅的一天。要是一经查办,作者一定会更加小心,到时候反而不容易查出来了。可神宗不听劝告,依然坚持让有司捉拿此人,结果锦衣卫等人搜捕了很多天,果然毫无收获。
沈一贯正恨郭正域,而且嫉妒沈鲤,他乘机和钱梦皋密商,让他制造伪证,上奏神宗说:“这本妖书是出自沈鲤和郭正域的手笔。”钱梦皋照办。御史康丕扬没等神宗下旨,便发兵去追捕郭正域。
郭正域正整装出城,乘船来到杨村,追兵在杨村拦住了他,将郭正域坐的船团团围住,抓了郭正域数十个家仆到京城拷问,甚至连郭正域的医生沈令誉、僧人达观、琴士锺澄、百户刘相等人也一同抓了回去。可是无论怎么严刑拷打,有司还是没能搜出证据。沈鲤家里也受到了迫害。
幸好皇太子一向看重郭正域,特派左右让内阁大臣千万不要伤害郭侍郎。都察院温纯也上奏替沈鲤诉冤,唐文献、陶望龄先后来到沈一贯家替沈鲤求情,沈鲤方才转危为安。
郭正域这时正在船上看书,只见他神态从容自若,若无其事。有人劝他自裁,以免受辱。估计是沈一贯安排的。郭正域却义正词严地说:“大臣有罪,应该由皇上处置,怎么能畏罪自杀呢?”后来郭正域静静等待了几天,朝廷也没有再派人继续捉拿他。
最后,锦衣卫终于抓住了这个所谓的妖人,他就是顺天生员皦生光。皦生光一向都非常狡诈,经常向人勒索钱财,还看不起士大夫。
曾有个富商叫包继志,因为仰慕皦生光的才学,就让他替自己写本诗集,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皦生光有意敲诈,就随手写了一本诗集,里面有一句是“郑主乘黄屋”,包继志知道什么,还以为皦生光字字珠玑呢,立即就给了皦生光酬金。
诗集出版后,皦生光事先将自己的手稿要回来给烧毁了,接着密托好友敲诈包继志,说他的诗集里有大逆不道的话。皦生光的好友指着“黄屋”两个字告诉包继志说,黄屋是天子居住的地方,郑主是指郑贵妃和皇子朱常洵,要是这两句诗被官府知道了,保管让你家破人亡。
包继志到现在才知道被皦生光摆了一道,正想辩解,却发现诗集上写的是自己的大名,百口莫辩,只好自认晦气,出钱了事。这次妖书一出,有人怀疑出自皦生光之手,有司就将他一并拘留,当场审讯。
审问的官员故意诘问皦生光说:“莫非你是郭正域派来的?”皦生光瞪大眼睛说:“我哪里写过此书!是你们诬陷我说一定是我写的。我一死也就算了,为什么要叫我迎合沈一贯的意思,陷害郭侍郎?”皦生光虽然无赖,但还有点良心。审问的官员不好再审,只好将皦生光押回大狱。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