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八十七章 魏忠贤的点将录 > 第2节

第八十七章 魏忠贤的点将录 第2节

到了神宗末年,朝中党派纷争不断,有宣昆党、齐党、楚党、浙党等名目。汤宾尹、顾天埈是宣昆党的首领,亓诗教、周永春、韩浚、张延登是齐党的首领,官应震、吴亮嗣、田生金是楚党的首领,姚宗文、刘廷元是浙党的首领,四党联合起来视东林党为仇敌。后来叶向高、赵南星、高攀龙等人掌管朝纲,四党的气焰方才渐渐衰落下去。

歙县人汪文言和叶向高志同道合,被叶向高引入内阁做了中书。韩爌、赵南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都和汪文言往来甚密。当时桐城人阮大铖与左光斗是同乡,左光斗打算举荐他为吏科给事中,赵南星、高攀龙等人认为阮大铖为人浮躁,不能胜任,将他改去了工科,另外任用了魏大中为吏科给事。阮大铖因而和左光斗、魏大中有了隔阂,暗中托傅櫆弹劾汪文言与左光斗、魏大中朋比为奸,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下令将汪文言逮捕下狱。

吏、工两部虽然地位相等,但还是有分别的,阮大铖却因此谋害左光斗、魏大中,真是小人之心。幸好镇抚司刘侨听从了御史黄尊素的话,只将汪文言杖责除名,没有牵扯到左光斗和魏大中。魏忠贤正恨东林党人,本想借此机会铲除几个,偏偏刘侨破坏了他的大好机会,魏忠贤于是将刘侨削籍除名,改用许显纯继任。御史梁梦环知道魏忠贤的意思,就又上奏弹劾汪文言,魏忠贤于是再次将汪文言逮捕下狱,令许显纯审理此案。

许显纯是魏忠贤门下有名的走狗,自然会极力顺从魏忠贤的意思,不但拷打汪文言,还把赵南星、杨涟、左光斗、原巡抚凤阳都御史李三才等二十多人也牵连在内。神宗在位期间,李三才曾出抚凤阳,镇淮十年,颇得民心。但李三才因为为人豪放、不拘小节、党同伐异,因此触怒了魏忠贤。不过李三才倒也会见机行事,屡次请求辞官,十五次递上奏折朝廷都不许,李三才于是自行离开了。

王绍徽的《点将录》中也写进了李三才,绰号叫“托塔天王”。魏忠贤曾将《点将录》呈给熹宗看,熹宗看到托塔天王四个字,不明白什么意思。魏忠贤就在一旁解释说:“古时候有托塔李天王,能随心所欲地移塔。李三才善于蛊惑人心,能使人人归附,不是和托塔天王一样吗?”熹宗听了只是微笑着没有说话。

这次李三才被牵扯进案子,魏忠贤就诬陷他受贿,目无法纪。可是贿赂哪里来的呢?魏忠贤想了又想,就把移宫案加在了这几个人身上。

大理寺丞徐大化给魏忠贤献策说:“李选侍移宫一事皇上也是赞成的,哪来的赃物?倒不如说他收了杨镐、熊廷弼等人的贿赂,那还说得过去。而且封疆一事关系重大,就算把他们都杀了,后人也不会质疑呀!”

魏忠贤大喜,便嘱咐徐大化照计上奏,一面令许显纯照奏审问。

许显纯对汪文言加以酷刑,让他诬陷杨涟、熊廷弼等人,汪文言始终不肯,直到后来再也忍受不了了,方才看着许显纯说:“我说的和你想的总是不一样,你到底想怎么样?我依你就是了。”

许显纯这才下令停止行刑,汪文言忍痛跳起来,扑倒案上厉声说:“冤枉啊!杨涟和熊廷弼坦白无私,怎么可能贪赃受贿?我宁死也不敢诬陷他们。”

说完,汪文言扑倒在地上。

许显纯知道他不肯招供,索性自己拿起纸笔,打算捏造汪文言的供词。这时,汪文言张开眼睛说:“你不要乱写!他日我可是要与你对质的。”

许显纯被他这么一说,倒也不敢再下笔,只好令狱卒将汪文言带了下去。

当晚,汪文言被打死,许显纯伪造了供词呈上去,说杨涟和熊廷弼每人贪赃两万两金银,魏大中贪赃三千,御史袁化中贪赃六千,太仆少卿周朝瑞贪赃一万,陕西副使顾大章贪赃四万。魏忠贤拿到伪证,立即派人抓捕六人下狱,由许显纯审讯,滥用私刑拷打。六人被打得血肉模糊,还是都不肯承认。

左光斗在狱中说:“魏忠贤想杀我们,不外乎两个法子,一个就是我们不肯招供,被活活打死,或者半夜派狱卒将我们偷偷害死,等我们死了以后,以病死上报。据我看,同样是一死,不如暂时妥协,等我们被移交法司定罪的时候再辩白,这样的话或许还能重见天日。”周朝瑞、魏大中等人也深以为然。于是再审时,几人都承认了。

可是魏忠贤阴险得很,不但不将他们移交法司,还让许显纯继续追赃,左光斗几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就算移交给法司,又怎么可能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过了几天,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都被狱卒害死了,左光斗、魏大中死的时候全身体无完肤,杨涟死得更惨,先是土囊压身,接着是铁钉穿耳,魏忠贤最后仅用血衣将他包裹扔进了棺材。

又过了一个月,袁化中、周朝瑞也被害死,只有顾大章还活着。魏忠贤觉得东林党大势已去,就将顾大章移交给镇抚司定罪。顾大章已经死得差不多了,料知自己活不长,便把弟弟顾大韶叫来狱中和他诀别,凄惨地说:“我岂可再次入狱?今天就和弟弟永别了。”顾大韶哭着出去后,顾大章就悬梁自尽了。

在杨涟等人被捕后,狱中忽然生出了黄芝,光彩夺目,正好有六瓣。顾大章感叹说:“黄芝本来是祥物,屈辱生长在这里,不就是我六人的象征吗?”

后来的确如顾大章所言,后人将他们六人称为“六君子”。

六人死后,魏忠贤继续让抚按追赃,左光斗的哥哥左光霁被连累自尽,左光斗的母亲在痛苦中去世,家毁人亡。魏大中的长子魏学洢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强打精神将棺材拉到故乡埋葬,之后每天哭泣,不吃饭也不喝水,就这样去世了。赵南星、李三才也被削籍,不久,赵南星又被派去很远的地方戍边,后来病死在那里。

吏部尚书崔景荣心怀不忍,在六君子还没有死的时候,曾请魏广微谏阻。魏广微还算有些良心未泯,听信了崔景荣的话,上了一道解救的奏折,结果惹得魏忠贤大怒。魏忠贤将魏广微召入私宅,当面呵斥,魏广微汗流浃背,忙拿出崔景荣的手书,表明心迹,可魏忠贤还是大骂不止。

魏广微出来之后,连忙上奏辞官,崔景荣也和他一起先后去职。内阁大臣中像朱国桢、朱延禧等人虽然不曾反对过魏忠贤,但也不肯极力奉承,只好相继离开,魏忠贤于是引用了周如磐、丁绍轼、黄立极为礼部尚书,冯铨为礼部侍郎,入内阁办事。

丁绍轼与冯铨都和熊廷弼有过节,就以杨镐和熊廷弼等人贪赃坐罪,不杀熊廷弼不足以服众为名,将熊廷弼斩首,并将首级拿到边境示威。可怜一员朝廷良将,竟然因为触怒了太监就死得如此不明不白。

御史梁梦环上奏说熊廷弼贪污了十七万两金银,刘徽又说熊廷弼的百万家产都应该充军,魏忠贤一概照准,命锦衣卫搜熊廷弼的家。熊廷弼的儿子熊兆珪受不了迫害,只好自刎,整个家族被洗劫一空。蔡应阳为熊廷弼喊冤,被魏忠贤严惩,孙文豸、顾同寅作诗歌颂熊廷弼,被以诽谤罪斩首。编修陈仁锡、修撰文震孟因为与熊廷弼同乡,也都被削籍。真是:

逆予者死顺予生,

辗转钩连大狱成。

一部古今廿四史,

几曾似此敢横行。

我不屑于指责小人,却不忍心谈及六君子。古人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古人还说:“大臣侍奉君主要靠道义,要是没有用就适可而止。”或许,现在正是忠臣志士应该隐居山林的时候。天下之事物极必反,也许静待时日,将来会有贤君出世,到时候再出来也不迟。现在群臣一时激愤,酿成大狱,等怀宗继位的时候朝野已经没有人可用了,那国家不就亡了吗?君子自取灭亡事小,但要是因为自己导致了亡国,那罪过就大了。有人说明朝不是灭在奸党手里,而是亡在正人君子手里。这句话虽然言之过甚,但是责备当时君子的意思却没错。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