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魏忠贤的点将录
却说万燝受到杖责之后,当场就昏厥过去,等到他苏醒过来,一班太监又对他任意踢踏,怎么可能让他留住性命?随后,奄奄一息的万燝被太监们拖了出去,交给家人带回了住所,没过几天就去世了。
谁知魏忠贤再次假传圣旨,让太监们去捉拿御史林汝翥,照万燝一样处置。
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有一次,在巡视都城的时候,林汝翥发现有两个太监在抢夺百姓的财物,还互相斗殴,林汝翥看不过去,便上前斥责他们,并当场打了他们一顿。这两个太监回去后,将此事告诉了魏忠贤,魏忠贤正用万燝示威呢,索性下令将林汝翥一并查办。
林汝翥听到消息后,担心还没被杖责就先被人殴打毙命,随即逃出了城。太监们抓不到人,以为他躲到了叶向高家里,竟然横冲直入闯进了叶向高家,向他索要林汝翥。
叶向高气愤至极,立即上奏道:“国家两百年来,从来没有太监嚣张到这种地步,竟敢围攻内阁大臣的府第!臣遭他们凌辱,要是再不辞官,还有何脸面见士大夫?”
熹宗只好好言相劝,并下令让太监们撤回。林汝翥及时赶到遵化军门,说愿意到大殿接受杖责,但不愿意受太监的私刑。得到允许后,林汝翥来到宫门,被杖责了一百下,所幸只是受了一点皮外伤,还不至于丢掉性命。
叶向高目睹魏忠贤权焰熏天,料知自己也没什么用了,于是连上二十多封奏折乞求回乡,熹宗只好命人送他回去。
叶向高两次担任宰相,秉性忠厚,乐于扶植善类,魏忠贤专权后,他也尽力从中补救,是忠良之士的靠山。但叶向高袒护门生王化贞以至于贻误边疆一事,还是引起了非议,这是他平生最大的缺憾。三年后,叶向高病死家中,崇祯初年朝廷才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文忠。
叶向高离开内阁后,韩爌升为内阁首辅大臣,后因屡次与魏广微等人发生口角,韩爌上奏辞官,可圣旨下来,反而斥责他专横将他罢官。韩爌与叶向高素来为东林党所推崇,两人相继去职后,内阁就只有吏部尚书赵南星算是领袖了。魏忠贤颇为久仰赵南星的大名,曾派外甥傅应星前去谒见,结果被赵南星拒绝。
内阁大臣魏广微本是赵南星的朋友,两人一直有些来往。魏广微依附魏忠贤入内阁以后,赵南星就和他断绝了联系,此后魏广微又三次去拜访赵南星,赵南星始终将他拒之门外,但嫉恶太过有时候也会招来麻烦。
魏广微和赵南星从此就有了嫌隙,转而和魏忠贤一起设法排挤赵南星。赵南星在朝的时候,认为高攀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是正人君子,便和他们结为知己,希望能一起共同辅佐朝政。
可是魏忠贤在内,魏广微在外,这两个人一心扰乱朝纲,排除正义之士,渐渐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况且明朝气数将近,出了一个昏聩至极的熹宗,只喜欢小人不喜欢君子,就算赵南星等人再怎么正直也没用,反而招来那些小人的嫉恨,搞得家破人亡,说起来真是让人咬牙切齿!
明朝旧例,巡按御史回朝的时候,一定要先经过都御史的考核,觉得称职之后才能复任。御史崔呈秀是淮扬的巡按,平时贪赃枉法,后来回朝复命时,凑巧高攀龙是左都御史,他秉公考察,立即将崔呈秀贪污受贿的事情检举揭发了。赵南星又递上奏折说应该将崔呈秀革职戍边。惊慌失措的崔呈秀急忙带着金银财宝来到魏忠贤的私宅,又是叩头又是献宝,还乞求认魏忠贤做干爹。魏忠贤自然欢喜,居然高坐堂上受了崔呈秀的三跪九叩礼。
崔呈秀趁着这机会说赵南星、高攀龙等人故意和自己找茬,这种人不除掉的话,自己一定没好日子过。魏忠贤听一句就点一下头,说:“老子还在呢,不怕他不落到我的手里,你不要担心!”崔呈秀这才高兴地拜谢离去。这时,正巧山西巡抚一职空缺,赵南星就举荐了大常寺卿谢应祥,偏偏御史陈九畴上奏说:“谢应祥曾担任过嘉善的知县,与魏大中有师生情谊,魏大中托选郎夏嘉遇替谢应祥找到这个空缺,徇私枉法,应该斥责。”
平白无故被人诬陷,自然要上奏为自己辩驳,于是魏大中、夏嘉遇上奏辩称:“赵南星、高攀龙也举荐谢应祥,说明谢应祥是实至名归,魏大中、夏嘉遇并没有私情,陈九畴随意诽谤分明是受人指使。”魏忠贤见了奏折,知道魏大中等人说的是自己,就假传圣旨降调魏大中和夏嘉遇,并将陈九畴一并治罪,连降三级,还责怪赵南星等人结党营私,有负众望。
圣旨下来后,赵南星随即上奏辞官,高攀龙也请求离职,都被一一批准。推选吏部尚书的时候,侍郎于廷推荐了乔允升、冯应吾、汪应蛟等人,杨涟没有干预这件事,魏忠贤又找到借口假传圣旨,说杨涟大不敬,并说乔允升等人是赵南星的人,斥责于廷徇私引荐,左光斗和杨涟朋比为奸,将他们一一削籍。
另外,魏忠贤提拔了徐兆魁为吏部侍郎,乔应甲为副都御史,王绍徽为佥都御史。这三个都是曾被赵南星摒弃的人,后来依附了魏忠贤所以又得到重用。这下朝廷大权尽归魏忠贤一手掌握。
魏忠贤和崔呈秀相见恨晚,将他作为自己的心腹,整天和他一起筹划。给事中李恒茂为了趋炎附势,上奏为崔呈秀申冤,魏忠贤于是下旨恢复了崔呈秀的官职。
内阁大臣顾秉谦、魏广微等人编造了一本《缙绅便览》,将叶向高、韩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人称为邪党,黄克缵、王永光、徐大化、贾继春、霍维华等人称为正人君子,私下呈给魏忠贤,让他作为升降百官的蓝本。崔呈秀随后又呈上了《同志录》《天鉴录》两本书,《同志录》里写的都是东林党,《天鉴录》写的都不是东林党。
最可笑的是,佥都御史王绍徽还编了一部《点将录》,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非东林党,只要是和王绍徽不和的,统统被列入东林党。《点将录》一共提到了一百〇八人,每个人的名下都加上了梁山泊群盗的绰号:把叶向高比作宋公明,叫他“及时雨”;缪昌期比作“智多星”;文震孟比作“圣手书生”;杨涟比作“大刀”;惠世扬比作“霹雳火”;郑鄤比作“白面郎君”;顾大章比作“神机军师”等等,还按照天罡地煞分别排列。天罡星部三十六人,地煞星部七十二人。王绍徽用洛阳上等的好纸,蝇头小楷写得明明白白,然后托崔呈秀将《点将录》献给魏忠贤。
魏忠贤本来识字不多,正苦于记不住东林党人的姓名,但梁山泊群盗的名字他从小时候就开始听,耳熟能详,所以现在都还记得。如今有了《点将录》,正好解决了自己记不住名字的困扰,居然将它视为圣书,还让心腹王体乾等人各抄了一本夹在袖中。每次翻阅群臣奏章的时候,王体乾先按照《点将录》检索姓名,《点将录》上提到了名字的,就将奏折贴上纸条送到魏忠贤那里,魏忠贤撕掉纸条后再呈给熹宗,请求责罚他们。
有时候魏忠贤还担心有漏网之鱼,没几天就会与客氏商量。
客氏的房间用了红纱大幔遮蔽,幔上绣着花鸟,栩栩如生。幔中陈列着寝榻和几案,做工精巧。魏忠贤入幔和客氏对食的时候,就趁机把处罚官员的办法与她密谈,客氏有的同意有的反对,魏忠贤无不照允。
《天鉴录》里写的都是魏忠贤门下的人,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要负责谋划,被当时的人称为“五虎”;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负责治罪和杀戮,被人称为“五彪”;还有尚书周应秋、大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因为经常出入魏忠贤的府上,被当时的人称为“十狗”。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十孩儿”、“四十孙”等等,写都写不完。
其中,最有势力的要算崔呈秀,自从他官复原职以来,没两年就升到了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权倾朝野。之前是客氏与魏忠贤并称,后来反而变成了崔呈秀与魏忠贤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