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卢象升之死 第2节
李自成逃走后想依附张献忠,却听说张献忠已经投降了熊文灿,李自成只好窜去浙、川,投入老回回的大营。
李自成在床上养了半年病之后又带着部下西去。张献忠曾投降了洪承畴,但没过多久又叛变了,这次为何又投降了熊文灿?
原来,熊文灿刚到襄阳后就开始沿途联络官兵,招安贼寇。张献忠狡黠善战,独自带人来截击,不肯被招抚。总兵左良玉、陈洪范分两路夹击,张献忠一败涂地,额头上中了一箭,血流满面,险些被左良玉追上,幸亏胯下的坐骑跑得快,这才逃过一死。
贼目闯塌天与张献忠有过节,来到熊文灿那儿投降。张献忠担心他带着官兵前来复仇,自己又负了伤,不能再战,于是就派人来到陈洪范的大营献上重金,表示愿意投降。
张献忠最开始做强盗的时候就被陈洪范抓到过一次,后来因为他长相奇特,陈洪范将他释放了。张献忠现在说要投诚,还献上重金,陈洪范心里自然大喜。张献忠随后来到熊文灿的大营匍匐请罪,熊文灿命他起身,详细询问了流寇的情况。张献忠打包票说自己能收拾襄阳等地的流寇。熊文灿信以为真,于是命他带领旧部屯驻在穀城。张献忠随即又招降了罗汝才。罗汝才绰号曹操,狡猾程度不亚于张献忠。
两贼投降后,其他的流寇士气大减,熊文灿感到很欣慰,上奏请求赦免张献忠的罪,怀宗特旨准奏。
但是这两个人并非真心投降,只是因为连战连败,进退无路,这才借着投降的名义休养生息,暗中仍然勾结爪牙养精蓄锐。
谁知中原刚刚有了喘息的机会,东北又爆发了战争。
清太宗征服朝鲜后再次兴兵,命亲王多尔衮、岳托为大将军,率左右两翼进攻大明,一直打到长城的青山口,在蓟州会师。蓟、辽总督吴阿衡战死,监军太监邓希诏逃走。清兵乘势攻入,抵达牛阑山。
总监高启潜带着明军扼守。然而,高启潜根本不懂军事,别看他平时作威作福,一有事情却溜得比谁都快。清兵从卢沟桥杀入,直达良乡,连拔四十八座城池,高阳县就是其中一座。
前大学士孙承宗在家养老,清兵入侵后服毒自尽,他的十几个子孙赤手空拳与清兵搏击,杀伤几十人后接连被清兵杀害。清兵从德州渡河南下山东,攻陷十六个州县,济南陷入危机。
德王朱由枢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潾的第六世孙,封地在济南,这次竟然被清兵给掳去了。布政使张秉文在巷战中中箭,自刎身亡;妻子方氏和小妾陈氏一起投身大明湖殉节。巡按御史宋学朱、副使周之训等人要么被杀,要么自尽身亡。
只有巡抚颜继祖被杨嗣昌调赴德州,途中和清兵错过,侥幸躲过一劫。但济南城的防兵都跟着颜继祖而去,这才导致受袭失守,所以济南失陷还是要归罪于杨嗣昌。
杨嗣昌又邀宣大总督卢象升带兵支援。卢象升刚刚遭遇丧父之痛,上奏请求辞官,但朝廷不许,只好赶来京城。他听说杨嗣昌和高启潜有议和的意思,心里很不满意。
正巧怀宗召见他,卢象升就愤慨地说:“陛下命臣督师,臣主战。”
怀宗不禁有些色变,半晌才说:“朕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卢象升于是向怀宗说起了自己的规划,怀宗一再点头,命他和杨嗣昌、高起潜一起商议战守的事宜。
卢象升和其他两人意见不合,干脆请怀宗让他与杨嗣昌、高起潜两人分管兵权,互不受对方节制。朝廷于是将宣府、大同、山西三军归给卢象升,山海关、宁远两军归给高启潜。
卢象升还被提拔为尚书,准备立即向涿州进发,可是杨嗣昌亲自来到他军前商讨议和,劝他不要轻易开战。
卢象升说:“你们坚持要议和,怎么不想想城下求盟带来的耻辱?长安那么多人虎视眈眈地看着,你们难道想重蹈袁崇焕的覆辙吗?”
杨嗣昌被他一说顿时面红耳赤,半天才说:“你还要坚持的话,就拿尚方宝剑杀了我吧!”
卢象升愤愤地说:“卢某既不能奔丧,现在还不让我杀敌!我看我还是先杀了自己好了,怎么能杀你呢!”
杨嗣昌也气愤地说:“够了!希望你以后不要用这种话来诬陷人!”
卢象升说:“周元忠赴边讲和这么久了,全国都知道,有什么好隐瞒的?”杨嗣昌无话可说,只好怏怏而去。
原来,周元忠是个在边境给人算卦的相士,认识不少边境的人,杨嗣昌于是就派他去议和,但周元忠一直不得要领,只好敷衍搪塞杨嗣昌。既要议和,就要选一个机灵能干的使者,江湖术士不但不能担此大任,还会被敌人耻笑。卢象升心直口快,索性将这件事说开了。
第二天,卢象升又和高起潜发生了争执,卢象升执意进兵,从涿州出发赶到保定。清军分三路进犯,卢象升派人分别防堵,但是他手下不到两万人,清兵又如疾风骤雨般进攻,所以大部分城池还是失守了。
杨嗣昌见此情况上奏弹劾卢象升调度有误,应该削去尚书的头衔,仍以侍郎的身份督军。卢象升对此倒不以为意,他愁的是自己兵多粮少,又没人来支援。每天到了夜里,卢象升就独自饮酒哭泣一直到天明,白天还得打起精神督促士兵只进不退。
卢象升请求兵部提供粮饷,却被杨嗣昌暗中阻拦,眼看着粮食一天天少下去,将士们都饿着肚子,卢象升知道自己离死不远了,就在一天清晨对着将士们下拜,含着泪说:“我与诸位同受国恩,现在只怕不死,不求偷生。”
众将士听了一个个都掉下泪来,纷纷请求与敌军决一死战。
卢象升随即检点士兵,发现只剩下五千人。参赞主事杨廷麟建议向五十里外的高起潜求援,卢象升犹豫着说:“他、他会来帮我吗?”
杨廷麟坚决请求让自己试一试,卢象升于是握着杨廷麟的手和他诀别。
杨廷麟离开后,卢象升等了一天毫无音信,就带兵赶到嵩水桥,远远看见清兵排山倒海一般杀了过来,总兵王朴立即望风而逃,只有总兵虎大威、杨国柱两人还跟在卢象升身边。
卢象升命虎大威率领左军,杨国柱率领右军,自己率领中军和清兵死战。一开始明军还能以一敌十,支撑得住,但很快就颓败下去,大战了半天后双方伤亡相当,傍晚各自回去小憩。
半夜,卢象升听到鼓声大震,料定是清兵前来,出帐一看,发现自己的孤营已经被清兵团团包围住,忙率虎大威、杨国柱等人奋力抵御。天快亮了,清兵越来越多,卢象升竭力奋战,还是无法突围出去。
虎大威劝卢象升逃走,卢象升说:“我自从军以来经历过大大小小几百场战斗,从来就不知道退后!现在内有奸臣,外有强敌,死期已到,我为什么要逃?请你们速速离开,留下性命报效国家!我死而无憾!”
说完,卢象升手执佩剑杀入敌阵,身中四箭三刀,仍然拼死斩杀了几十个清兵才力竭身亡。卢象升全军覆没,才让虎大威、杨国柱得以脱身。
高起潜听到消息后仓皇而逃,杨廷麟空手回到营地的时候,那里已经成了一片焦土,满地的尸首,中间一具尸体上盖着麻衣,是卢象升。
杨廷麟异常悲恸地请同顺德知府于颖将卢象升暂时掩埋,并和于颖联名上奏。杨嗣昌根本没有上报战败的心思,一直到杨廷麟的奏折呈上来,这才倒打一耙说卢象升是因为轻战所以阵亡,死不足惜。怀宗误信杨嗣昌的谗言,下旨不给卢象升抚恤。
一直到后来言官愤起弹劾高起潜,说他拥兵不救,导致卢象升牺牲,怀宗方才将高起潜逮捕下狱,随后又将他诛杀。等到杨嗣昌战败后,怀宗方才给卢象升抚恤。
卢象升死了,清兵还是没有后退的意思,朝廷只好命洪承畴总督蓟、辽的军务,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的军务。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