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九十五章 卢象升之死

第九十五章 卢象升之死

却说卢象升奉诏去支援京城,当他抵达时,京城已经解严。时值宣府、大同总兵梁廷栋病逝,于是怀宗又命卢象升西行,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务。卢象升领命而去。

且说自崇祯三年到崇祯九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内阁大臣时不时地发生变动。

如吴宗达、钱象坤、郑以伟、徐光启、钱士升、王应熊、何吾驺、文震孟、林釬等,差不多有一二十人吧,这些人里除了郑以伟、徐光启、林釬三人是在职病逝的之外,其他人都是匆匆入内阁不久,又匆匆被罢免。

按道理内阁大臣是不能随意变动的,现在轮番更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才能平庸、气量狭小的温体仁搞出来的鬼。

温体仁于崇祯三年入内阁,从此就像铜浇铁铸一般再没挪过位置,他表面看起来廉谨,遇到国家大事都请怀宗亲自裁决。辅政八年,温体仁没有提出过任何经国济世的方略,没有建立过任何利国利民的功业,是一个十足的庸才,但他在结党营私、玩弄权术上是一个高手。

怀宗为人专断,喜欢温体仁的恭谨和谦顺,于是就让他做了内阁首辅。

实际上温体仁一心排除异己、倾轧同僚。那些和他共事的内阁大臣,无论对方是愚笨还是贤能,只要稍稍忤逆了他,他将会想方设法地将对方赶出内阁。

钱象坤是温体仁的门生,比温体仁早入内阁。后来温体仁辅政,钱象坤就以弟子的身份自处,凡事谦让,唯独不肯无端附和温体仁。温体仁就以此认为钱象坤是异己,将他赶出了内阁。

就连暗中帮助过温体仁的周延儒后来也中了他的诡计,只好辞官告退。

一次,温体仁见怀宗再次起用太监,就举荐了王之臣等人。怀宗问周延儒的意见,周延儒直白地说:“要是任用了王之臣,崔呈秀也可以说他是无辜的。”这两句话说得怀宗为之动容,立即将温体仁的奏折批驳。

温体仁因此和周延儒生了嫌隙,暗中唆使言官弹劾周延儒。

周延儒本还盼着温体仁替自己周旋一下,谁知温体仁却落井下石,周延儒发现这一点以后只好无奈地辞官而去。

给事中王绍杰、员外郎华允诚、主事贺三盛等人接连弹劾温体仁,均遭到怀宗的斥责。工部侍郎刘宗周上奏指出时弊,虽然没有明着指斥温体仁,但温体仁还是恨他多嘴,准备捏造刘宗周的罪状。

正巧刘宗周的奏折里有一句话牵扯到了温体仁,温体仁知道后大怒,竟然入奏怀宗,情愿辞官。

怀宗正信任温体仁,自然迁怒于刘宗周,当即传旨将刘宗周削籍。刘宗周是山阴人,罢官以后就回乡隐居讲学去了,被后人称为“蕺山先生”。

温体仁一味醉心于排斥异己、打击政敌,自觉自己树敌太多,恐怕会招致别人报复。为了不给别人留下把柄,凡是他呈给怀宗的奏折,以及内阁拟定的有关文件一概未存入档案,企图毁灭罪证。

但天下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钱谦益被他排挤掉以后,一直闲居乡里,与当时一些文人儒士往来,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一天,有个叫张汉儒的地棍忽然找上门来,请求钱谦益帮忙办一件私事。钱谦益知道这个人品行不端,所以就一口回绝了。张汉儒对这件事怀恨在心,竟然跑到京城告钱谦益的黑状,硬说他在乡里结交了一帮朋党,整日散布怪论、诽谤朝政。温体仁借这个机会逮捕了钱谦益等人。钱谦益觉得冤枉,于是向司礼太监曹化淳求救,说张汉儒之所以敢告这样的刁状,就是利用了温体仁与自己之间的宿怨。

曹化淳得知此事后,随即给温体仁打了个招呼。温体仁自恃得到怀宗宠信,又把这件事添盐加醋,密奏给了怀宗,要求一并处置曹化淳。曹化淳可不是好惹的,他所掌管的司礼监是皇帝身边的要害部门,明代许多专权的大宦官都出自这个部门。

而且司礼监向来和内阁在权力控制上有矛盾,温体仁想乘机对司礼监进行压制和打击,但没想到怀宗把温体仁的密奏给曹化淳看了。曹化淳看后吓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温体仁竟想整掉他!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曹化淳索性毛遂自荐,要求亲自挂帅审理钱谦益一案。

曹化淳派特务四处侦查,弄清了张汉儒的奸状和温体仁密谋的内幕。他把这些情况详细报告给怀宗。怀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在朝廷内已形成了一个以温体仁为首的朋党。

温体仁一看大事不妙,又使出他的惯用伎俩,装病在家,等着怀宗去安慰、挽留他呢。

崇祯十年六月的一天,温体仁正同家人吃饭,忽然有太监传皇上圣旨,削去温体仁的官职,废为庶民。温体仁一下傻了眼,“当”的一声,手里的筷子掉在了地上。

怀宗重新任用了一班内阁大臣,如张至发、孔贞运、贺逢圣、黄士俊、刘宇亮、傅冠、薛国观等,但这些人也是忽进忽退,没有建树,甚至连内外监军都由太监担任。京外的监军以太监高起潜为首,京内的监军以太监曹化淳为首。

后来怀宗召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曾巡抚永平,没什么雄才伟略,单靠一张利嘴能言善辩,在面见怀宗的时候杨嗣昌曾提出制定“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其中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专防;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协助围剿。后来又提出增兵十四万,加饷二百八十万两,由熊文灿总理五省军务,剿抚兼施。这些怀宗都一一照行。

杨嗣昌举荐熊文灿的时候,熊文灿正在广西任职。怀宗因为杨嗣昌推荐,于是就派身边的太监去打探虚实。熊文灿留他住了十天,并给了他几百两黄金的贿赂。席间,两人谈到中原的寇乱,熊文灿喝得酒酣耳热,不禁拍案痛骂说:“都是庸臣误国才导致贼寇横行!要是让熊文灿去围剿,还用得着这么担心吗?”太监站起来说:“陛下正想起用您,要是您真的有拨乱之才,圣旨肯定就快下来了。”熊文灿继续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过了几天,圣旨果然下来了,任命熊文灿为兵部尚书,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的军务。熊文灿直受不辞,立即招募粤人用来自卫。路过庐山的时候,熊文灿前去拜见僧人空隐。

空隐很有才学,因为痛心世道混乱,出家为僧。熊文灿和他是故交。这次相见的时候,空隐却没有向熊文灿表示祝贺,只对他唏嘘着说:“错了错了!”

熊文灿觉得空隐话中有话,就屏去随从问他原因。

空隐说:“您这次奉命围剿,真的有把握制敌吗?”这话如当头一棒,让熊文灿踌躇了半晌,才回答说不能。

空隐又说:“剿贼的将士里,有可以独当一面、不用你指挥就能平定贼寇的人吗?”

熊文灿说:“也没有。”

空隐说:“你连个能依靠的人都没有,如何能担此大任?皇上对你的期望那么大,要是你让他失望了,恐怕会遭到不测啊!”

熊文灿听了不禁脸色一变,后退了数步,又问空隐说:“那招抚怎么样?”

空隐说:“我知道你会出此下策,但流寇和海盗不同,你要慎重,千万不能害了自己又害了国家!”熊文灿半信半疑,当下告别离去。

熊文灿到了安庆,左良玉率兵前来会合,两人谈得很投机。熊文灿当即上奏请求将左良玉的六千部下归给自己直接管辖,怀宗准奏。左良玉桀骜不驯,怎么可能会受熊文灿的管制。两军在一起住了没几天,左良玉的部下就开始和粤军互相诋毁。熊文灿不得已只好将南兵遣回,自己则与左良玉一同进入襄阳。

当时闯王高迎祥被陕抚孙传庭所擒,押到京城后就被凌迟处死了,贼党于是又重新推举李自成为闯王。李自成想从陕西入川,谁知刚出潼关,总督洪承畴就命川、陕各兵南北夹击,将李自成所有的精锐斩杀完了,连李自成的家人也不知去向。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