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字]毛公举币玉。是日也,天子饮许男于洧上。天子曰:“朕非许邦,而恤百姓[缺字]也。咎氏宴饮毋有礼。”许男不敢辞,升坐于出尊,乃用宴乐。原文解释
【原文】
[缺字]毛公举币玉1[缺字]毛公举币玉:穆天子命毛公收下许男所献的束帛加璧。[缺字],或为“命”。陈逢衡云:“空方疑是‘命’字。”卫挺生云:“阙文当作‘天子使’等字。”毛公,即毛班。郭璞注:“毛公,即毛班也。”举,收下。币玉,即束帛加璧。币,古代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 。是日也,天子饮许男于洧上。天子曰:“朕非许邦
2朕非许邦:我不在许国。檀萃云:“言朕若非许邦而能恤百姓耶,叹许男之贤也。”王贻樑云:“‘非’下疑有脱字,亦或读作‘假’字。” ,而恤
3恤:体恤,关心。[缺字]:缺文疑衍。洪颐煊校注:“‘[缺字]’字疑衍。”百姓[缺字]也 。咎氏
4咎氏:即“舅氏”。咎,通“舅”。郭璞注:“《礼》:‘天子称异姓诸侯为伯舅。’燕者私会,不欲崇礼敬也。《管子》曰:‘伯咎无下拜。’字亦作‘咎’,‘咎’犹‘舅’也。”洪颐煊校注:“注引管子‘伯咎’与下‘作咎’,俱讹作‘舅’字,今从注意改正。钱詹事云:‘《士昏礼》“赞见妇于舅姑”注:古文“舅”皆为“咎”。’《春秋传》‘舅犯’,他书多作‘咎犯’。此书舅氏为‘咎氏’,足证为真古文矣。”毋有礼:不要囿于礼节。檀萃云:“咎氏者,郑重而呼之也。宴饮者,行燕饮之礼以为乐也。毋有礼者,谓毋拘于礼而不达也。”刘师培云:“‘有礼’当作‘囿礼’。无囿礼者,不域于礼也,犹今宴会所谓不拘礼矣。”有,通“囿”,拘泥。宴饮毋有礼 。”许男不敢辞,升坐于出尊
5出尊:亦作“出樽”,即坐在酒樽旁边。古代国君与贵宾宴饮,尊在两楹间,坫在尊之南,献酬皆自尊南出,故称。《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复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孔颖达疏:“出尊者,尊在两楹间,坫(diàn,古时室内放置食物、酒器等的土台子)在尊南,故云出尊。”郭璞注:“《礼记》曰:‘反玷(坫)出尊,唯两君为好,既献,反爵玷(坫)上出尊。’盖此之类也。坐之于尊边,使为酒魁,欲以尽欢酣也。”檀萃云:“时许男方下拜,因天子命不敢辞乃升堂,而天子命坐于出尊间,使其饮酒为一坐之魁以尽欢乐也。” ,乃用宴乐
6宴乐:宴饮之歌乐。亦作“燕乐”“房中乐”。此处指内廷之乐,为古代宫中所用。郭璞注:“言曲宴也。”《左传》昭公九年:“君彻宴乐,学#-666aa;舍业,为疾故也。”《大戴礼记·保傅》:“号呼歌谣声音不中律,宴乐雅诵迭乐序……凡此其属太史之任也。”王聘珍解诂:“郑注《磬师》云:‘燕乐,房中之乐。’贾疏云:‘即《关雎》《二南》也。’诵,读曰‘颂’。”陈逢衡云:“宴乐者,歌乐以燕之,如《蓼萧》《湛露》之诗是也。郭注‘曲’当如‘歌曲’之‘曲’。”孙诒让《札迻》:“宴乐即《周礼》之燕乐也,亦谓之房中之乐(详《周礼·春官·磬师》郑注)。后文[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243号"]/pic/texts/x6wvi-uicx.png[/img]公饮天子酒亦云‘乃绍宴乐’,亦同。郭注非是。” 。

【翻译】
穆天子命毛公收下了许国国君所献的束帛和玉璧。这一天,穆天子在洧川设酒宴款待许国国君。穆天子说:“我虽不在许国,却很关心许国的百姓。舅氏在酒宴上不要拘礼。”许国国君不敢推辞,就上坐于酒樽旁边,穆天子又让乐队演奏宫廷宴乐。
原文 | 翻译 |
[缺字]毛公举币玉 。是日也,天子饮许男于洧上。天子曰:“朕非许邦 ,而恤百姓[缺字]也 。咎氏宴饮毋有礼 。”许男不敢辞,升坐于出尊 ,乃用宴乐 。 | 穆天子命毛公收下了许国国君所献的束帛和玉璧。这一天,穆天子在洧川设酒宴款待许国国君。穆天子说:“我虽不在许国,却很关心许国的百姓。舅氏在酒宴上不要拘礼。”许国国君不敢推辞,就上坐于酒樽旁边,穆天子又让乐队演奏宫廷宴乐。 |
【原文注释】
〔1〕[缺字]毛公举币玉:穆天子命毛公收下许男所献的束帛加璧。[缺字],或为“命”。陈逢衡云:“空方疑是‘命’字。”卫挺生云:“阙文当作‘天子使’等字。”毛公,即毛班。郭璞注:“毛公,即毛班也。”举,收下。币玉,即束帛加璧。币,古代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
〔2〕朕非许邦:我不在许国。檀萃云:“言朕若非许邦而能恤百姓耶,叹许男之贤也。”王贻樑云:“‘非’下疑有脱字,亦或读作‘假’字。”
〔3〕恤:体恤,关心。[缺字]:缺文疑衍。洪颐煊校注:“‘[缺字]’字疑衍。”
〔4〕咎氏:即“舅氏”。咎,通“舅”。郭璞注:“《礼》:‘天子称异姓诸侯为伯舅。’燕者私会,不欲崇礼敬也。《管子》曰:‘伯咎无下拜。’字亦作‘咎’,‘咎’犹‘舅’也。”洪颐煊校注:“注引管子‘伯咎’与下‘作咎’,俱讹作‘舅’字,今从注意改正。钱詹事云:‘《士昏礼》“赞见妇于舅姑”注:古文“舅”皆为“咎”。’《春秋传》‘舅犯’,他书多作‘咎犯’。此书舅氏为‘咎氏’,足证为真古文矣。”毋有礼:不要囿于礼节。檀萃云:“咎氏者,郑重而呼之也。宴饮者,行燕饮之礼以为乐也。毋有礼者,谓毋拘于礼而不达也。”刘师培云:“‘有礼’当作‘囿礼’。无囿礼者,不域于礼也,犹今宴会所谓不拘礼矣。”有,通“囿”,拘泥。
〔5〕出尊:亦作“出樽”,即坐在酒樽旁边。古代国君与贵宾宴饮,尊在两楹间,坫在尊之南,献酬皆自尊南出,故称。《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复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孔颖达疏:“出尊者,尊在两楹间,坫(diàn,古时室内放置食物、酒器等的土台子)在尊南,故云出尊。”郭璞注:“《礼记》曰:‘反玷(坫)出尊,唯两君为好,既献,反爵玷(坫)上出尊。’盖此之类也。坐之于尊边,使为酒魁,欲以尽欢酣也。”檀萃云:“时许男方下拜,因天子命不敢辞乃升堂,而天子命坐于出尊间,使其饮酒为一坐之魁以尽欢乐也。”
〔6〕宴乐:宴饮之歌乐。亦作“燕乐”“房中乐”。此处指内廷之乐,为古代宫中所用。郭璞注:“言曲宴也。”《左传》昭公九年:“君彻宴乐,学#-666aa;舍业,为疾故也。”《大戴礼记·保傅》:“号呼歌谣声音不中律,宴乐雅诵迭乐序……凡此其属太史之任也。”王聘珍解诂:“郑注《磬师》云:‘燕乐,房中之乐。’贾疏云:‘即《关雎》《二南》也。’诵,读曰‘颂’。”陈逢衡云:“宴乐者,歌乐以燕之,如《蓼萧》《湛露》之诗是也。郭注‘曲’当如‘歌曲’之‘曲’。”孙诒让《札迻》:“宴乐即《周礼》之燕乐也,亦谓之房中之乐(详《周礼·春官·磬师》郑注)。后文公饮天子酒亦云‘乃绍宴乐’,亦同。郭注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