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汉书》 » 白话文 > 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第一上 > 第2节

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第一上 第2节

五声音律还要符合三正,黄钟在子位为天正,林钟在未位,对应丑位,为地正,太簇在寅位为人正。三正从正位开始,以地正来对应,还要按照“阳”在东北丑位来调整。《易经》中说:“东北即使有损,仍然会有余庆。”这是地正对应丑位的结果。黄钟作为天正的宫调,那么太簇、姑洗、林钟、南吕则会以地正的乐声来回应,没有分毫之差。不再顾及其它音调,此时发出的音调,是统一的。如果不是黄钟,而是其他音调,用它来对应的月份作为宫调,与之呼应的音调即会有差异,不能得到正音。这是黄钟至尊的位置,其它宫调不能逾越。

《易经》中说:“天的奇数与地的偶数,合在一起组成卦象。”天的数字从奇数一开始,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数相加,得出的和数为二十五,奇数在二十五结束。天的奇数用三来计数,一三得三,以二十五分之六,有二十五位数字,作为终天之数,得出八十一,用天地五位数字的合,得出的结果,再用十来乘,就是八百一十分,对应历法的一统,十九年为一章,与八百一十分相乘,这是一千五百三十九年的章数,也是黄钟实数。从这一点分解,即有了十二律的周径。地的数字从偶数二开始,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数,五位偶数相加,得出的和数为三十。地的偶数用二来计算,用二相乘(原来的数字总和为三十,这是五位数字相加的结果),相乘后得出六十,用得出的数字,再乘以六,得到三百六十分。这是一年的大约数字,也是林钟数。作为人,继天顺地,序气成物,统八卦,调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最终实现天地之功,以八的数字,再乘以八,八乘以八为六十四。这是天地变化的终极,以天地五位数字的合,用十来相乘,得出六百四十分,对应《易经》中的六十四卦,这是太簇的实数。《尚书》中讲:“天的功业由人来实现。”天覆盖大地,人则代表天来行使天的意志,以五位合数相乘,“唯天为大,由尧实施。”以此来实现天的意志。地以中位数六相乘,六乘六得出三十六,阴的道理即在相乘的数字中,阴主内,在中馈位置出现。天正、地正、人正三统相通了,即有了黄钟、林钟、太簇的律长,不会多出一分。

天的中数为五(天数一、三、五、七、九,五居中),地的中数为六(地数二、四、六、八、十,六居中),二者相接合。六是爻位,五是声位,在六虚的位置上周转。虚者,意思是爻位在变化中,带动着音律的阴阳一同变化,上下运行,分出十二音位,音律、音吕才能和谐。太极的元气,含天地人三合为一的元气。极,就是中间。元,即是开始。在十二个时辰运行,首先在子时启动,到了丑时以三相乘,得出三;又乘以三,到了寅时,三三得九;再乘以三,到了卯时,三九二十七;又乘以三,到了辰时,三乘以二十七得出八十一;又乘以三,到了巳时,得出二百四十三;又乘以三,到了午时,得出七百二十九;又乘以三,到了未时,得出二千一百八十七;又乘以三,到了申时,得出六千五百六十一;又乘以三,到了酉时,得出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又乘以三,到了戌时,得出五万九千零四十九;又乘以三,到了亥时,得出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时的阴阳合为一体,气在子时启动,生出万物。在子时萌发,在丑时发芽,在寅时脱壳,在卯时露出地面,在辰时蓬勃生长,在巳时开花结果,在午时果实累累,在未时果实飘香,在申时收获在望,在酉时采摘果实,在戌时收获归仓,在亥时享受喜悦。在甲时脱壳,在乙时奋力而出,在丙时长出茎叶,在丁时茁壮成长,在戊时枝叶茂盛,在己时果实累累,在庚时集聚营养,在辛时初尝新果,在壬时开始收藏,在癸时安享收获。阴阳的运行与转换,万物的开始与终结,就像音律、音吕,经过一定时间,变化的规律表现得一清二楚。

北斗的玉衡、杓柄,是天的方位纲纪;指示着日月运行,星象分布。位置的参照,要以北斗星作为坐标,与音乐有相似之处。音律、音吕的唱和,从始至终,要相互配合,音乐制作完成。北斗的斗柄指示星象的位置,阴阳万物莫不是以星象位置来顺应天理。以一个具体数字,来忖度它的乘积,比如说以法度为一寸,黄钟的长度即为九寸。三分减一,往下是林钟的长度(六寸)。林钟的三分加一,往上是太簇的长度(八寸)。太簇的三分减一,往下是南吕的长度。南吕的三分加一,往上是姑洗。姑洗的三分减一,往下是应钟,应钟的三分一,往上是蕤宾。蕤宾的三分减一,往下是大吕。大吕的三分加一,往上是夷则。夷则的三分减一,往下是夹钟。夹钟的三分加一,往上是无射。无射三分减一,往下是仲吕。以这样的方式,阴阳相生,从黄钟开始向左旋转,八八为一对(从辰时到未时得八,往下是林钟。从未时到寅时得八,往上是太簇。音律上下相生,以此为依据。)。定音的法度用铜制作的乐器来定音。宫中的太乐官负责操作实施,由太常主管此事。

量度,以分、寸、尺、丈为单位,用以表示物体的长短。这也是来自于黄钟的音长(律长九寸,尺长十寸,律九分增加一分为尺度,尺十分减去一分为音律,尺没有律不成尺度,律没有尺不成音律)。以谷子中等的谷穗来度量,一穗的长度,按照九十分为度,这是黄钟的长度。一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这是五种测量长度的单位。用铜制成法度,高一寸,宽二寸,长一丈,这就有了分、寸、尺、丈的量度。用竹子作为引的法度,高一分(表示阳),宽六分(表示阴),长十丈,它的方法是用矩来测量,有了高宽的数据,就有了阴阳的形象。分者,将极小的东西合在一起,可以分开。寸者,就是忖度。尺者,就是测量。丈者,就是张开来测量。引者,就是引申开来测量。测量的度,以分来区分,以寸来忖度,以尺来测量,以丈来张开测量,以引来引申测量。引者,就是无限大,可以引申到测量天下,具体掌握的的官员,是宫内的中官,由廷尉负责此事。

量器,有龠(yuè)、合(gě)、升、斗、斛(hú),这是容器。龠也同样来自于黄钟,龠用来测量数量,测量物体的容积,以谷子中等的谷穗有一千二百个谷粒来计算,装在龠中,再以井水测量其容积。二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这就有了五种容量的单位。容器的法度用铜来制作,内方而外圆,旁边留有补充的地方。上部为斛,下部为斗。左边为升,右边为二龠。形状类似于爵,意思是用它来分配爵位、俸禄。上边的用来表示斛、升、合,下边的用来表示斗和二龠,上边的三种量度为天,下边的二种量度为地,体型外圆而内方,左边的为一升,右边的为二龠,这是阴阳的图像。图像的圆为规,重达二钧(三十斤为一钧),每一钧的物体重量,合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铢。按照黄钟音律,开始于黄钟,而后反覆,黄钟是君王制器的象征。龠者,是黄钟音律的具体表现,音律微动而产生气流,而后有了物体容积;合者,是二龠的容量;升者,以十为单位,是十合的容量;斗者,是把升聚集起来的容量,以十为单位;斛者,角斗的合字,用角来盛,而后装在斗中,看有多少容量,也是以十为单位。所谓量度容量,就是将物体汇聚到龠,以二龠为一合,以十合为一升,聚集十升为一斗,以角装上十斗为一斛。具体方法由太仓操作,由大司农负责。

衡权者,衡,即是平。权,即是重。衡器加上权,衡量物体的轻重。其道理如同磨刀石磨平物体一样,是否准确,以垂下的绳子来测,向左旋为规,向右移为矩。以天上的北斗来比喻,如同北斗的勺柄,勺柄所指的方向,用来表明七政,所以又叫做玉衡。《论语》中说:“站立的位置,在前方可以看到北斗,作为坐标,坐在车上,在侧面可以看到北斗,作为权衡。”孔子还说:“以北斗来衡量礼。”这是衡器在前边指示方位,表示人处于南方。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